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专护理课程改革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专护理课程改革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专护理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目的探索高专护理专业公共卫生课程改革,提升学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以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方法选择滁州城市职业学院2014级高专护理专业,共186人,随机分成2014级护理1班(49人)、2014级护理2班(44人)、2014级护理3班(49人)和2014级护理4班(44人)。1班和2班为教改班,3班和4班为对照班。对照班采用教改前公共卫生课程体系进行授课。教改班采用公共卫生课程体系增设《预防与保健》、《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进行授课。全部公共卫生课程授课结束后,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对公共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医学统计和流行病学方法的认知程度。结果教改班学生公共卫生学知识的测试成绩和医学统计及流行病学方法的认知度显著高于对照班(均P<0.01)。结论高专护理专业增设公共卫生学课程符合现代护理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对提升学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成为复合型的护理人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专护理;公共卫生服务;课程改革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育教学的目标。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的转变,现代整体护理观强调对患者的护理不仅包括身心两方面,还包括疾病的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方面的内容。整体护理促使护理从医院向社区延伸,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当前护理工作的重点。因此,培养具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基层护理人才是当今社会健康服务的需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公共卫生课程体系都比较薄弱,学生对公共卫生课程重视度不够,公共卫生服务技能欠缺。如何加大护理专业的改革,完善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护理专业教育研究的重点。我院通过对高专护理专业公共卫生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培养具有较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基层社区护理人才。目前我院高专护理专业公共卫生课程设置在第四学期,课程为《社区护理》和《营养与膳食》。公共卫生课程学时少,教授的内容有限,在高专护理专业课程中过于单薄,比重过小,学生对公共卫生课程重视度亦不够,学习敷衍了事。为了提升护理人才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体现整体护理的理念,满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我们团队对高专护理专业公共卫生课程体系实施了改革。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选择我院2014级高专护理专业186人,随机分成2014级护理1班(49人)、2014级护理2班(44人)、2014级护理3班(49人)和2014级护理4班(44人)。1班和2班为教改班,3班和4班为对照班。学生均已系统地学习了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两组学生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班2014级护理3班、4班采用教改前公共卫生课程体系进行授课。教改班2014级护理1班、2班采用在原有的公共卫生课程基础上增设《预防与保健》、《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进行授课。对照班和教改班均为同一个教师授课。

3.效果评价:对照班和教改班公共卫生课程全部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学生公共卫生学知识掌握情况和医学统计及流行病学方法的认知度,进行集中填答。调查2014级护理1、2、3、4班所有学生。回收有效答卷共186份。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值变量资料用t检验;数值分类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1。

二、结果

1.两组学生公共卫生知识学测试成绩比较:讨论长期以来,我院高专护理专业公共卫生课程体系设置上只有《社区护理》、《营养与膳食》,在高专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太小,而且由于在第四学期开设,只有6周学习时间(6周后去实习),讲授的学时、内容太少,教师授课方法方式也较被动,学生学习公共卫生学内容有限,对公共卫生学课程缺乏兴趣。教改后,在第二学期就开始增设了《预防与保健》、《医学统计学》课程,第四学期又增设了《流行病学》课程,明显加大了高专护理专业公共卫生课程的比例和学时,教师也能够在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下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学生对公共卫生课程能进行更深入地学习。结果显示,教改班2014级1班、2班公共卫生学知识测试成绩和医学统计学及流行病学方法的认知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班2014级3班、4班(均P<0.01)。高专护理专业公共卫生课程体系的改革,有效地提升了护理专业学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改变了以往“重医疗,轻预防”的思想,树立预防为主,整体护理的大卫生观。反思与建议:教材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与教材紧密结合,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建设是实施教育的最基础环节[2]。在这次我院高专护理专业公共卫生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公共卫生课程教材存在以下问题: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紧密,职教特色不鲜明;教材呈现形式单一,出版时间较早;缺少教学案例,配套资源开发不足等,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统筹规划,改革创新,加强公共卫生课程体系的教材建设,鼓励教师根据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参与编写符合职业教育规律,适合我院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高质量公共卫生课程教材。另一方面,加强实习实践教学。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在学校与医院两种育人环境同时得以强化提高,是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化医疗环境需要的高技术专业人才和高素养劳动者的根本途径与方法[3]。加强校内预防实验室建设,增设实验实训项目,完善实验设施,形成现代化的多功能实验实训室。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紧密的交流合作机制,在社区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慢性病的防治、居民营养状况调查、老年保健调查、康复、计划生育服务指导等社区护理常见的工作。通过让学生参与具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通过实践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和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提高他们综合解决社区卫生服务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助人为乐、救死扶伤的卫生职业精神,增强对群众健康的责任感[4]。

参考文献

[1]陈锦治.社区护理[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

[2]杨金友,张巧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适应高职护理课程体系改革[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14-315.

[3]涂明华,沈宁,戴宝珍,等.护理高职高专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3(4):1-4.

[4]王家骥,陈家坤.改革预防医学教学模式注重社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及素质的培养[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9,19(5):33-35.

作者:高步刚 解萍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