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质学的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质学的实践教学课程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质学的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摘要: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室内实习课及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矿物及岩石的认识是组成地质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从加强室内实验室建设、学校加强经费投入、完善现有实习线路,开辟新的典型实习线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以矿物学、岩石学为例浅谈了地质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关键词:地质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矿物学;岩石学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1-2],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是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3-4]。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主要研究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物理化学性质、结构构造、成因机制及演化历史。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5],室内实习课及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室内实践课及野外实践教学,就不可能称其为一门完整的地质学课程。所以地质学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安排了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即地质学实践教学。矿物学、岩石学是地质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地质学实践教学中无论室内和室外的实践教学,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矿物学和岩石学实践教学的要求是以认识矿物、岩石,了解其产状为主。本文将从加强室内实验室建设、学校加强实习经费投入、完善现有实习线路,开辟新的典型实习线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地质学教学实践中矿物学、岩石学教学课程改革方向。

1加强室内实验室建设

地质学课程的传授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其中室内实践课程是学生感性认识这门课程的第一步,因此室内实验室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基础认识知识的好坏,所以室内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加强。地质学室内教学的第一步由认识矿物和岩石开始,作为地质学实践教学的实验室内必须具有完备的矿物、岩石手标本,以及用于显微特征观察的矿物、岩石薄片与偏光显微镜。继矿物的形态、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的力学性质认识之后,分大类认识各种常见矿物,即对自然元素与硫化物、氧化物与氢氧化物、岛状环状结构硅酸盐、链状结构硅酸盐、层状结构硅酸盐、架状结构硅酸盐、其他含氧盐这七大类矿物进行系统实践,学生对常见矿物鉴定特征具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并可以与结构对应起来总结归纳本族矿物的相似性。岩石学的实践教学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岩,学生从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及成因几个方面掌握并正确区分三大类岩石,并对每块岩石进行仔细的实习记录。岩浆岩主要区分侵入岩与喷出岩,沉积岩主要区分陆源碎屑岩和自生沉积岩,变质岩主要区分动力变质岩和接触热变质岩等。学生通过矿物学、岩石学的系统学习,对常见矿物及岩石的手标本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为野外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具有典型特征的矿物、岩石手标本与薄片是实践教学能够顺利有效进行的保证。

2学校加强实习经费投入,确保野外实践教学的完整性

学校实行体制改革后,经费不足是现在地质学野外实践教学面临的严峻问题,传统的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应该是分学科,分阶段的实习,针对现状我们应该制定出应对方案,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采取学科交叉与学科互补相结合的实习模式[6]。我校地质与地貌野外实习基地在秦皇岛石门寨镇上庄坨村,实习周期为半个月左右,实习内容包括矿物、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古生物、灾害地质、地貌、地层测量、作地质图等。其中矿物、岩石的识别贯穿于所有实习线路中,比较典型的路线包括鸡冠山、伍庄、傍水崖、长寿山-北戴河海滨、北戴河鹰角亭鸽子窝、老虎石公园等。通过这些路线的实习,使学生观察实际野外的矿物岩石实体,加深了学生对矿物岩石手标本鉴定方法的掌握。通过野外实习,学生不仅可以将矿物学、岩石学联系起来,而且将三大岩石类型联系起来,动态理解矿物的次生变化和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循环,同时巩固岩性鉴定的技巧与方法。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现有的实习线路中岩石类型与矿物种类相对单一,岩浆岩有花岗岩、辉绿岩、花岗斑岩、安山岩为主,缺少其他基性岩及超基性岩,沉积岩以碳酸盐、硅质岩、砂岩、粉砂岩、泥为主,变质岩仅见矽卡岩、变质花岗岩等,尚有较多岩类并未出现在实习线路中。

3完善现有实习线路,开辟新的典型实习线路

实习路线将直接影响到野外地质实习的效果[6],地质学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实践,只有见多才能识广,因此要达到好的实习效果,要不断完善现有的实习线路,剔除知识点重复的无谓线路,增加典型、特征、有意义线路的实习时间。在此基础上可以开辟一些新的典型实习线路,最好选在学校附近,实习时间以1~2天为宜。短期实习的优点是针对性强,缺点是实习内容单一、知识负载量少、系统性不强[6]。短期实习可作为长期集中实习的基础,使学生及早掌握地质专业野外工作的方法。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与老师的知识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地质专业的教师应该开展“互听互评”活动,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作为矿物学、岩石学课程的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构造、古生物等专业知识还有欠缺的地方,通过互相听课互相评议的过程可以加强交流,弥补对非本专业的认识缺陷。野外实践教师应建成“老、中、青”教师相结合的野外实践队伍。地质野外实践教师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才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促进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但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但野外实践能力较弱,需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帮、带”,从而建成一支既充满活力又经验丰富的野外实践教师队伍。另外,找机会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如可利用实习基地的便利条件及参加学术会议等机会加强与外校教师实践教学的交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学校应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或参加培训以及学术交流活动,科研的能力代表着一个教师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科研的成果可以紧跟本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使学生的课堂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

5结语

地质学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特别是对其中矿物学、岩石学方面的实践教学改革,推进了地理科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室内与野外矿物学、岩石学实践教学为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的高素质人才,使其对岩石圈有更深刻更动态的理解。近几年地质学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学生和同行的认可。在提升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提高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质量过程中,地质学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强室内实验室建设、学校加强实习经费投入、完善现有实习线路,开辟新的典型实习线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改革面临的四方面任务,是地质学实践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韩志勇,李徐生,王腊春.探讨庐山野外地理实践教学的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15,89(2):79-82.

[2]马密霞,李啟隆.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71-174.

[3]赵雪莲,彭红霞,候林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三峡秭归实习基地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增刊):89-91.

[4]赵曦,刘耀林,刘艳芳,等.综合性大学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以武汉大学庐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08,86(3):121-124.

[5]周慧杰,朱文.“地质学基础”实践性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以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4(2):142-145.

[6]王冠民,陈世悦,等,有关野外地质教学实习的经验点滴[J].中国地质教育,2008(3):34-36.

[7]周新民,中国地质教学之我见[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51-52.

作者:孟杰 周嘉 郭令芬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