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留学机构课程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留学机构课程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留学机构课程设计

摘要:随着留学需求不断膨胀,市场上留学教育机构的数量亦不断增加。语言培训是留学教育机构提供的一项基本服务,但由于其学习者、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的特殊性,该类培训的课程设计异常困难。本文以ESP目标需求分析理论为研究框架,从留学生语言需求的视角出发,分析留学生在出国前语言培训中的主客观需求,尝试为留学机构语言培训课程设计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需求分析;留学机构;语言培训;课程设计

一、前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外交流日趋频繁,我国居民社会经济实力提升,海外留学成为越来越多普通家庭的教育选择。留学意向人群数量不断膨胀,留学需求不断增长,与之对应的,提供留学中介、语言培训的教育机构数量也不断增加。本文主要关注点是留学教育机构提供的语言培训服务。根据机构提供数据显示,近年来,主要留学需求仍然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老牌留学国家,另外,在欧洲一些国家如法国、德国等因不断提供优质留学项目而成为新兴热门选择。但无论留学生选择以上哪个国家,事实上都面临着留学申请时的语言考试,以及留学过程中日常沟通的语言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多数留学机构在提供中介服务的同时,亦会对学生进行语言培训。而由于英语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首选的特殊性,几乎所有留学机构都有开设英语语言培训课程。这种语言培训,即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范畴。然而,由于学生需求特殊,专业水平不一,机构资质水平参差不齐,该类语言培训的课程设计异常困难。ESP目标需求分析的研究理论能够为留学教育机构中的留学生语言培训课程设计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本文将应用这一理论框架,以杭州爱德思国际教育机构中的几名签约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目标需求分析,从而尝试为该机构语言培训课程设计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二、理论框架

本文将以Hutchinson和Waters构建的需求分析理论为主要研究框架进行需求分析。概括来讲,需求分析是指收集满足特定学生群体学习需求的信息从而为课程设计提供参考的活动。其特指确定个别学生或一组学生的语言需要并将其按先后缓急的次序进行排列。需求分析同时运用主观性和客观性的信息(如调查表、测试、面谈、观察所得的资料)来获取信息(Hutchinson,T.&A.Waters,1987)。目标需求分析通常涉及以下六个问题:①为什么需要这种语言?②这种语言如何被使用?③该语言在内容上涉及哪些领域?④学习者与谁用该语言交流?⑤何时使用该语言?⑥何地使用该语言?学习需求分析通常涉及以下六个问题:①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②学习者是如何学习的?③学习者可利用的资源是什么?④学习者是谁?⑤ESP课程在何地开设?⑥ESP课程在何时开设?(Hutchinson,T.&A.Waters,1984:108-103)ESP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顺应学习者的目标情景和自身学习需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学生学习目的和需求相结合。

三、需求分析

(一)研究方法概述

通常来说,需求分析中的常用数据收集方法有:调查问卷(questionnaires),面谈(interviews),观察(observation),数据(如文本)收集(datacollection),与赞助商、学习者等的非正式座谈(informalconsultationswithsponsors,learnersandoth-ers)。(Hutchinson,T.&A.Waters,1984:108-103)以往关于需求分析的研究多用于学校教育机构的课程设计,学生数量基数大,同一性高,因此在数据收集上往往倾向于使用第一种调查问卷收集法。但在留学机构中情况就大不相同。据了解,杭州中小型留学中介机构在同一时期签约接收的学生至多二十几个。学生数量少,个体性强,跨度大,同一性低,因此首选的调查问卷法并不适用。基于此,本研究在数据收集上将使用文本收集法。收集的文本材料对象是杭州爱德思国际教育机构中近期新签约辅导的学生在入学指导期间提交的个人陈述(PersonalStatement),其中包含学生性别、年龄、学历等简历式个人信息,以及心仪院校、中意专业等志愿信息。

(二)目标需求分析

目标需求分析中首先涉及的是“需要学习的原因”,对于机构中要申请国外院校的学生而言,显然首选项是“学习需要”以及“考试需要”,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是“生活需要”。对于留学生而言,日常英语会话、英语社交也会是将来异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而这一重要性在以往的需求分析当中常常会被忽略。第二个问题是语言将被使用的“方式”。首先是使用媒介,即听、说、读、写。对于机构学生而言,这四项全部都是必要需求,尤其是中国学生常见被诟病的弱点“说”有重点强化的必要;其次是渠道,常见的渠道有“电话”或“面谈”。那么对于将来会直接投放海外社会的留学生而言,重点涉及的有“面谈”,以及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重要点是“书面交流”。多数学生在申请过程中有一个向志愿学校发送“文书”的环节,此时书面沟通能力就会显得异常重要。此外,电子邮件是在海外社会一个尤其重要的沟通方式,有不少生活必需行为(如投诉、咨询等)是依靠电邮沟通完成的,因此,“书面交流”对于机构学生而言是一个需要重点强化的能力;最后是接触到的文本或话语类别,对留学生而言,最常用的有“学术文献”、“课堂讲座”以及“日常会话”等等。第三是需要学习的语言所涉及到的领域,其中又可以分两类,一是涉及的课程,二是专业水平。在对该项分析过程中留学教育机构学生的特殊性就彰显出来了。在涉及课程方面,本文收集到的资料显示,2位申报专业是金融方向,管理、工程、医学、传媒各1位。涉及课程跨度非常大;专业水平方面,除1个申请本科外,其余全部是研究生,可以说整体对语言的专业需要都属于比较高的水平。第四个问题是对语言使用对象的区分,其下又可以分为三点:首先对方是否为本族语者的区分。根据收集到的资料,6个学生当中有1个申请英国院校,其余全部申请美国,因此可以判断他们会接触到的大部分是英语母语使用者。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及留学热潮的不断延伸,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英、美等发达国家尤其是优质院校中国际生的数量越来越多,经管学院首当其冲,亚洲面孔不断增加,而工程、计算机等专业几乎半数被印度、中国学生占领。而与国际生数量暴增相对的现实情况是大部分院校仍是一分为二,国际生有国际生的社群,本地人有本地人的圈子。因此,尤其是针对其中1个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把与非本族语者的沟通需要纳入考虑范围;其次,需要考虑的是语言使用对象的专业知识水平,那么对于留学生而言,最常交流的是学生和授课教授———即专家类别;最后要区分的是与语言使用对象之间的关系,留学生一般会涉及到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第五是语言使用的场所。首先在物理地点层面,对留学生而言一般对话发生的场所会是课堂听讲以及住所日常对话;其次是语境,最常见的课堂听讲属于多人情境下的讲解说明;最后是语言背景,显然对留学生而言语言使用地都在海外。最后是语言使用的时间问题。第一点需要考虑的是学习者是“边学边用”还是“学后再用”,对于机构学生而言,首先有边学边用的部分,因为他们还处在学校申请过程中,还需要通过雅思、托福、SAT、GRE等语言考试,机构要通过课程帮助他们提高成绩,而且还有学校需要的“文书”环节,同样需要机构对外语写作能力进行指导。但更多的是“学后再用”,在完成课程、前往海外留学到学成归来的数年内,学习者都要或多或少的用到机构教授的语言知识;第二要考虑的是频率问题,显然对于留学生而言,在海外外语的使用会占到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使用频率甚至超过母语。

(三)学习需求分析

学习需求分析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学习动机”。主要包含五点:第一,课程是必修的还是选修的。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事实上机构为他们开设的英语课程应该属于选修范畴。海外留学是诸多教育形式中的一个非强制性选择。学生向机构支付学费,机构为签约学生安排文书写作、语言考试提分等课程,但并没有权力强制学生来参加这些课程,多数学生会仅根据自己的想法有选择性地上课,甚至很多学生会有能少上课就少上课的想法;第二,要判断课程的必要性是否显著。与第一点类似,事实上无论学生参不参加机构安排的语言课程,他们都必然要参加语言考试,提交申请之后出国留学。机构留学顾问也坦然表示,基本上有留学想法的学生外语都不会太差,入学时摸底语言考试的水平都算是“过得去”,而机构能做的,其实只是帮助他们提分,尽量申请到更好的学校;第三,要判断学习动机涉及的要素,即学成之后学习者能有什么“好处”,其中常见的有“地位”、“金钱”、“升职”。而对留学生自身而言,这些现阶段与他们都没有太明显直接的关系;第四,学习者自身认为能够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对于机构学生而言,他们的主要目标一定是成功升学,进入理想院校,有些学生在此之上可能还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最后一点需要考量的是学习者对于课程的态度,他们是自愿想上课的还是不得不上“得过且过”的。关于这一点事实上学生个体的差异会比较大,但根据了解,首先,由于类似留学教育机构的学费不菲,大部分学生还是想要物有所值学到一些知识。其次,虽然会有少数被家长“逼迫”出国留学而自己本身没有留学意愿的学生存在,但大部分签约学生还是有较强的学习意愿的。因此,可以判断学习者对于课程的态度还是积极的。第二点是学习者的学习方法。首先是学习者的教育背景,资料显示,本次研究对象的6名学生中5名已经在国内完成了本科课程,其中1名学生来自北京某“211”大学广告专业,参与过1个“国家级重点课题”,1个“省重点”课题,学术经验丰富;1名是日本京都大学工程系毕业,是京都大学“Dept.ofUrbanManagement”现任研究小组成员;1名是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毕业,虽然GPA较高,但没有其它辅助学术经验。可以看出机构学生的教育背景差距大,专业跨度也较大;第二点需要了解的是学习者自身对教学的想法以及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些部分在收集的资料当中鲜有提及,但笔者通过联系其中两名学生得到了一些反馈。两名学生都认为对教学的想法这个问题比较难以回答,他们对教学的认识即是中国传统教育的老师讲课学生听的模式,但都不排斥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如视频教学,语音教学等。关于学习方法这一点,两名学生都认同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其中一名学生提出希望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老师能够及时答复。第三个是“学习资源”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师资,机构目前的常驻留学顾问有8个,其中1个是外籍“王牌”教师。留学顾问的工作比较繁杂,从学生入学分配开始,从专业知识到申请问题都要负责。机构的主要教学负担放在拥有十余年专业留学申请教学的外籍教师上,负责学生的文书工作和英语教学。据调查,该名外籍教师对教学比较有自己的想法,辅导学生恪尽职守,不但负责教,还格外重视学生的反馈;关于教材,机构没有规定专门的辅导材料,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材,且机构鼓励学生活用网络,上网查找资料;课外活动方面,机构平时开展的“素拓”活动也比较多,教师和学生会一起参加。第四个问题涉及到学习者的一些基本情况,下面举几个典例:第一,学习者的性别年龄国籍等。作为研究对象的6个学生当中男女各半,年龄集中在大二大三,全部来自浙江省;第二,他们现有的知识。学生现在掌握的英语知识,可以从他们的语言考试成绩能够得到直观体现,比如本科京都大学工程系毕业的学生,该学生目前就读于日本专业偏理科,托福成绩仍有99(L28/R25/S23/W23),GRE成绩310+3.0(V:148Q:162AW:3.0)。再比如北京某“211”大学毕业的学生,托福成绩109(R30/L26/S24/W29),GRE327+3.5(V:157Q:170AW:3.5)。资料显示这6名学生的本科GPA全部在3.7/4.0以上。就分数来看,可以说都十分优秀;第三点需要关注的是学习者过去已经适应的学习方式。6名学生当中5名都比较适应国内传统听课式教育,而剩余一名由于没有在国内就读,情况有所不同。此外,据调查,学生对自学的适应性都比较强。最后是课程进行的场所和时间问题,这两方面可以合并起来进行考量。由于学生专业知识水平跨度大,要申请的院校专业也各不相同,很难也没有必要把当期学生全部集中到一个地方采取固定课堂的方式授课。机构目前采取的方式是每周一次师生一对一面谈,时间机动,以完成内容为准,地点设在机构所在地某写字楼专用会议室。师生之间有电话、微信、QQ、电邮等多种沟通渠道,学生每天要向自己的留学顾问老师汇报学习进度,且机构要求留学顾问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整个教学方式可以说十分的灵活机动有弹性。

四、研究发现与结论

通过上文对研究对象爱德思国际教育6名签约学生的需求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课程设计重点为今后机构ESP课程设置提供指导:

(一)弹性与塑性并举

留学机构课程最大的特殊性就是学生群体的差异大。正如上文所分析的,由于机构学生专业知识水平跨度大,要申请的院校专业也各不相同,因此很难也没有必要把当期学生全部集中到一个地方采取固定课堂的方式授课。这一点目前机构做的比较好,课程弹性较大。但同时,过度灵活的课程设置也是会导致学生、教师双方对于学习的随意性心理。因此,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十分重要。

(二)注重个性化

类似的,由于留学教育机构学生的特殊性,个性化教学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也显得格外重要。机构学生的教育背景不同,目标志愿也不同;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同,需要掌握的知识也不同。因此,要为他们量身定制不同的课程安排,因材施教挑选不同的授课内容及方法。

(三)重点强化语言输出技能

数据资料显示,学生在各类语言考试中普遍现象是语言输入技能较强,输出技能尤其是“说”这一技能评分较低。机构要认准这一软肋,有针对性地对该类技能进行强化。比如可以利用雇佣外籍留学顾问这一特色,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阅读,加强学生写作能力。教师可以挑选一些英语阅读材料尤其是原版书籍,组织学生先阅读,再讨论,最后进行模仿写作。

(四)“生活需求”不可忽略

留学生将来在海外生活,日常会话、社交也会是异常重要的部分,而这一重要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被忽略。因此,机构在课程安排中可以融入一些海外生活知识“小课堂”,不但要传授知识,也要传授文化。同时,利用外籍留学顾问这一优势,实施真实情景教学,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

作者:沈梦圆 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