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以问题连续体为特征的课程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以问题连续体为特征的课程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以问题连续体为特征的课程设计

摘要:首先梳理了微课程的概念,提出以“问题连续体”为特征的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微课程,使用“微内容结构脚本”将知识点进行微型化处理;然后以问题认知水平为基础对各种问题进行分类,并将微观教学内容分为问题类型分类和教学设计分析;最后根据问题类型分类,合理运用视听媒体技术,将微教学内容按逻辑顺序进行微课程教学。

关键词:微课程设计“问题连续体”

一、以“问题连续体”为特征的微课程设计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1.科学设计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评估思维能力的培养

评估思维能力包括:三维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形象思维。资产评估课程教材中不同属性的内容可以培养不同的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评估思维,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特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通常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它体现了提出思考问题的重要性。科学的设计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及兴趣,让学生乐于思考,激发调动出储存的各种信息,达到深入探究问题的目的,使学生融入“发现者、研究者”的位置,并随着评估案例的细化展开,不断发现、思考,获得理性认

2.以“问题连续体”为特征的微课程适用于不同水平的学生

Geziers和ScocenteMichal(1976,1967)提出的问题类型扩展了“问题的连续性”概念。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某一个学习课题,设计一系列问题,并根据问题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从简单到复杂形成了一个问题系列。Meck,Alin和Nielsen等人在研究中增加了第三类问题及第四类问题,从而构成了问题的连续体,被称为“梅克—斯克维的问题类型连续体”。笔者认为,在资产评估微课程研究中,通过形成“问题连续体”的问题,来完成某一知识点的学习,能够有利于学生不同认知水平的发展,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统一。它的重要特征是将“问题的结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放在与“问题的结论”相同的水平上,按照这三个要素的知否,问题类型可以分为五种类型。“问题连续体”的结构、方法和结论表明,从一元到多元呈现出多样性特点。首先,问题的结构是变化的,第一类型问题的定义是明确的,问题结构性较强;而第五类型问题的定义是开放的,问题结构性较弱。其次,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在变化的,第一类型问题解决办法只有一种,而第五类型问题可能会有诸多的方法来得出某一个结论,问题解决者可以选择最简单的方法来结论。最后,问题的答案也在变化,第一类型问题正确的结论较为单一,第五类型问题答案的“正确”与否通常是具有高度主观性的,它取决于所选择的方法和引入的问题是如何被预先界定或解释的。

二、以“问题连续体”为特征的资产评估微课程教学设计思路研究

笔者认为,以“问题连续体”为特征的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资产评估微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应遵循如下几个步骤:

1.采用“微内容结构脚本”微型化处理知识点

首先,我们必须理性地在传统教学中合理切割整个教学内容,使用“微内容结构脚本”对知识点进行微型化处理:分割成三个部分,即“主题—话题—学习对象”。而最终的视频设计和制作应落在学习对象的模块上,其中,每个学习对象带有一个单独的知识点。

2.根据问题类型的分类,合理采用视听媒体技术,将微教学内容按逻辑顺序进行微课程教学

媒体设计决定微课程最终的形式,这在)微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微教学内容对于学生问题认知水平的要求比较低,采用PPT式微课程的制作模式,通过形象的动画和直观的图片,配以音乐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右脑思维,调用感知觉和记忆来学习。如果一个微教学内容对于学生问题认知水平要求较高,由于学生已经学过本节的相关知识了,可直接进入典型例题的讲解,教师可采用讲课式微课程制作模式,在黑板、电子白板上通过手写板书的方式,甚至是白纸和签字笔,通常用简洁的符号,通过字幕的强调和提示,言简意赅地带领学习者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探究与实践,笔者认为这种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把握教学知识点的重难点部分,教学知识安排更加合理有序。通过问题连续体的设计,学生可以逐步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微课程的运用,特别是视听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及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余毅.基于微课程模式的资源共享课建设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34—35.

[2]刘静波.构建微学习生态系统——基于微课程的教师培训新模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9—11.

[3]顾小清.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金文专.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2(19):117—118.

作者:黄江效 许婕 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