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模块化课程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模块化课程设计

摘要:课程是专业知识传授的主阵地,课程的构建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多元智能理论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教学技术理论,多元智能模块与课程设计结合,研究各个多元智能模块的特征,并具体分析如何通过这些模块构建课程的方法,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全方位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

关键词:多元智能;模块化课程;课程设计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双轨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其专业与未来职业岗位群的结合度更高,因此,课程设计不能照搬照抄普通教育,而应建立与社会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任务模块,进行模块化课程设计,缩短学生从学校学习到社会工作的距离。

一、模块化课程

模块,又称构件,这一概念常用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在程序设计中,它是指能够单独命名并独立完成一定功能的程序语句的集合。模块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外部特征是指模块跟外部环境联系的接口(其他模块或程序调用该模块的方式)和模块的功能;内部特征是指模块的内部环境具有的特点(该模块的局部数据和程序代码)。模块化课程是在高职能力本位课程观指导下建立的一种新型课程体系,其出发点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原有的“学科本位”课程设计思路转变为“专业本位”课程设计,将培养学生某个专业的能力贯穿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教法学法、课程设计的方方面面,将知识技能转化为一个个任务模块,让学生掌握专业对应的岗位或岗位群所应具备的认知、技术、素养等能力[1]。

二、多元智能模块

在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所研究的多元智能中,目前被认可的有八项智能: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2]。对比程序设计中的模块定义,给多元智能模块做出如下定义:所谓多元智能模块,是指根据多元智能所提出的八种智能设计,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通过组合和变换达到某种教学效果的标准教学单元,它同样具有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外部特征是指,每一种智能模块与其他模块之前的衔接方式和在整个课堂体系中的功能;而内部特征是指某一种智能模块的内部操作规则和特征。比如,针对言语智能模块开发的头脑风暴模块和故事接龙模块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的模块或者模块组合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不难看出,多元智能模块具有自然的完整性要求,即全局要求,课堂教学的实际既要遵循所调用的每个模块的内部特征,又要使每个模块的调用接口与整体功能的要求相符合,体现模块之间的外部特征。教师运用多元智能模块设计课堂教学体系,就必须合乎模块的全局要求。下面针对每一种智能模块的建构方式进行具体的介绍。

三、多元智能模块的建构方式

表1对8种智能的教学方式做了一个概述。读者可以核对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对该表进行修改和增补。通过这张图表,我们可以对八种智能模块有一个初步认识,每一种智能模块都可以单独构成一个教学单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择两种或多种智能模块的组合。四、运用多元智能模块构建模块化课程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模块化课程设计与我们传统的基于学科导向的课程设计不同,后者按学科知识的演进过程进行课程的设计,而前者则更多站在学生认知接受过程立场进行模块化设计。虽然多元智能模块容易掌握,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予以重视。

1.确保使用的模块组合符合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教师应在设计课堂导入和结束时,尊重有意义学习的规律,以言语智能为主的教授法可以是有意义的,但以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为纲的发现学习法也可能是机械的[4]。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意义学习的两个条件,通过在导入和结束中,运用对学生有潜在意义的智能模块或模块组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足够精彩,博采众长,而在设计时刻意融合更多的智能模块。但是,就像尊重自然规律一样,教学内容如果更适合采用言语智能模块或其他单独的智能模块时,我们不应该刻意增加其他模块。这种生硬的“为了组合而组合”的情况是应该避免的,哪怕这样的组合的确会吸引到更多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忽略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如果不符合这些条件,就会让学生不知所措,甚至产生错误的联系和映射,这样对于教学反而是有害无利的。

2.避免使用不熟悉的智能模块避免使用不熟悉的智能模块,并不是让教师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下功夫。《劝学》中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首先,教师亦可以通过辅助的工具,将自己并不太擅长的智能模块加入教学环节。比如,不太会唱歌的教师在进行唐诗教学时,可以用播放唐诗咏唱磁带的方式引入音乐智能模块,加深学生对古代咏唱唐诗现象的理解。其次,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自己不熟悉的模块。对于不擅长的模块,教师可以通过外部工具进行弥补,但是不熟悉的模块则可能让教师陷入不了解模块内部规律而产生某种使用差错的后果。比如,一部分教师,其空间智能能力较弱,运用时可能出现问题,因此不建议采用空间智能模块。最后,如果必需使用不熟悉的模块,教师可以与教研室熟悉这一模块的同事进行交流探讨,并充分掌握后再使用。

3.建立多元智能模块使用日志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填写下面的多元智能模块使用情况表,记录自己使用多元智能模块的情况。该表既可以作为教学日记的一部分,又可以为今后设计完整的教学体系提供参考。比如商品学某节课的课堂教学顺序为:(1)播放有关商品标准的纪录片→(2)阅读农夫山泉案例→(3)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小组内部讨论→(4)小组代表发言陈述组内观点→(5)老师针对问题进行追问和总结→(6)传看商品了解包装上的产品标准→(7)本节知识点教学→(8)指导学生画出本节知识体系思维导图→(9)自我反思本节课掌握的知识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课堂教学顺序填写表2。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应当及时认真记下每堂课使用过的智能模块和具体方法,以及运用各智能模块的频次与使用效果,以记录自己的实践操作成果,量变能引发质变,总结和反思,有利于我们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具体可参照《教学实践中使用八种智能模块情况记录表》(表2)进行记录,并在学期末进行汇总。

4.测评学生的多元智能想设计好一节课,就要对自己目前的基础和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有正确的认识与合理的安排,学生和已具备的课堂资源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多元智能模块就是我们使用的工具。我们首先应该了解的关键是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情况如何,教师可以通过智能评测表和学生的日常行为日志进行判断。如果不能对学生有一个全面了解,我们的教学设计就只能是无的放矢。了解清楚学生各项智能的总体情况,以及他们更容易接受哪种智能模块进行教学,将帮助教师正确筛选和使用智能模块梯队。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能就不适合采用数理逻辑模块中的“产婆术的追问法”和“以逻辑悖论使学生困惑”的方法。

5.反思多元智能模块的使用此外,教师必须通过分析每节课的智能模块使用情况,对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出适当调整,如果发现效果不好,则应重新考虑模块的组合;如果效果不够理想,可以试着进行细节调整,力求达到更好。最后,将自己认为比较成功的操作记录下来,方便以后查阅和使用。在学期汇总表中,可以将一个学期的记录进行汇总,以对这个学期的课程实施情况有一个总体了解,建立全局概念,也可以把这张汇总表作为下学期设计课程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余国江.课程模块化: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转型的路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99-102.

[2]苏仰娜.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与Moodle平台活动记录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研究:以“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课程实践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4):77-83.

[3]ThomasArmstrong.课堂中的多元智能: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M].张咏梅,王振强,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张沥韦.有意义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作者:吴昀 单位: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