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机械课程设计范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机械课程设计范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机械课程设计范文

机械课程设计篇1

摘要:课程思政的核心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任务的根本出发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发挥思想政治作用,从而造就多方位、多角度、全覆盖的育人局面,达到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的。以机械制造工程学为例,深度挖掘蕴含于专业知识中的课程思政德育元素,构建以知识单元、思政元素、育人目标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课程设计与专业教学之中。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课程设计

0前言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专业课程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模式,体现了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课程思政的教育思路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块崭新的领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机械制造工程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过程中工艺问题的应用性技术学科,具有取之于实践、用之于实践的课程特点[2]。根据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大纲,将材料成型技术和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的内容合并入机械制造工程学,这样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从原材料到机械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包括毛坯制造、零件加工、产品装配、检验、包装等具体流程。在课程设计中深入挖掘蕴含在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点中的显性及隐性的思政教育元素,在教学实施中综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元素与专业知识进行无缝、自然融合,将爱国情怀、辩证思维、工匠精神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案[3]。本文从机械制造工程学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每章节的教学内容,从历史发展、专业案例、先进事迹等方面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并举例详述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

1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挖掘与教学内容设计

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凝练有典型意义和重要引导价值的思政元素,将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从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中提取相关知识单元,从机械发展史、工程实践案例等方面凝练与对应知识单元有紧密联系的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中的精神内涵、道德内涵和哲学内涵,以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相应的育人目标,从而构建“知识单元—思政元素—育人目标”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内容,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专业知识教学的融合,既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又发挥了价值引领作用。在机械制造工程学各章节设计的知识单元、思政元素与育人目标如下。绪论,知识单元“制造业概念与地位”。回顾我国近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从近代制造业近乎空白的状态,到制造业大国,正在迈向制造业强国。以我国不屈不挠、艰苦创业的制造业发展史,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第一章“公差配合与标准化”,知识单元“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讲述我国高铁发展历程:我国高铁技术独立自主发展,从技术的跟随者转为领跑者,高铁的中国标准逐步成为世界标准。以高铁工程实例,让学生了解技术引领与标准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和献身行业发展的进取态度。第二章“孔轴尺寸精度设计”,知识单元“机械精度设计原则”。论述机械精度选择与加工成本之间的辩证关系:产品零部件的精度并非越高越好,过高的精度使加工成本陡然上升。以机械精度和加工成本之间的制约关系,增强学生进行产品精度设计时的成本意识,以解决好设计精度和加工成本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在工程实际中抓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三章“几何公差”,知识单元“几何误差的概念”:机械零件的几何误差,可能导致机器不能正常运转、产品报废,乃至产生严重事故。以火箭的设计为例,阐述几何误差导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从几何精度的严格要求和重要影响方面,教育学生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只有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才能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开展研究工作,才能见微知著地在工程上作出卓越贡献。第四章“粗糙度”,知识单元“表面粗糙度轮廓极限值的选择”。讲述“大国工匠”高铁研磨师宁允展的先进事迹。高铁定位臂在不到10平方厘米的接触面上高速运行时承受二三十吨的冲击力,按照工艺要求,接触面间隙仅仅0.05mm,甚至比头发丝还细。如此高的难度,宁允展对技艺不懈追求,创造数十年无次品的记录。从先进个人的事例,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建立推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有助于我国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第五章“齿轮的公差与检测”,知识单元“齿轮的精度设计”。齿轮的传动有准确性、平稳性、载荷均匀性和侧隙合理性方面的要求。单个齿轮并不能实现任何实际的功能,只有相互配合的齿轮组成整体、各司其职,才能达到所需目的。对处于相互配合之间的每一个齿轮,都要严格满足各自的精度指标要求,才能实现机械传动的共同目标。从齿轮的工作特点,引导学生领悟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个人、集体、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培养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促使发掘潜能、完善自我,在集体中统一思想、分工合作、默契配合、齐心协力,从而形成集体凝聚力。第六章“液态金属成形”,知识单元“铸造工艺流程”。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我国的青铜器国宝,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通过精美的铸造青铜器,向学生展示我国灿烂的青铜器文化,引导学生以一个古代匠人的角度思考如何完成青铜器铸造,感受复杂性和困难程度,见识我国古代对青铜冶炼铸造技术掌握的领先地位,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从青铜器文物的制造难度及复杂性,感受祖先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第七章“金属塑性成形”,知识单元“轧制和弯曲工艺”。向学生介绍制造航母甲板的大型轧机和生产潜艇艇壳的大型弯板机。我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十万吨级轧机,突破了超巨型钢板制造技术。我国先进的八千吨级卷板机能够建造排水量达万吨级潜艇,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的国防建设。通过振奋人心的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展,加强对学生的国防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同时引导学生对国防技术的关注,凝聚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向心力。第八章“金属焊接成形”,知识单元“焊接技术及装备”。向学生讲述激光焊接等先进焊接技术,同传统焊接方法对比,使学生体会焊接技术的进步,介绍激光焊接装备在我国的高速发展,体验我国大型装备技术的蓬勃发展。通过先进技术的优越性,引导学生对学术研究和工程技术前沿的向往,鼓励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激励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2开展课程思政的作用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任务的根本出发点,在高校所有课程中发挥共同的思想政治作用,从而造就多方位、多角度、全覆盖的育人局面[4]。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求高校课程系统中占比较大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与思想政治课程共同构筑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德育阵地。对具体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课程思政具有以下作用。

(1)在对与知识单元相关的思政元素的凝练与挖掘中,提高了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层次。由于专业课程的特点,所教授的专业知识体系往往是固定的、呆板的,思政元素的凝练需要教师运用多种途径挖掘符合时代特征的、鲜活的素材,充实到课程教学内容中,这个过程本身是对教师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再次锤炼,是对教师思政素质的再次熏陶。

(2)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知识教授中,对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理论和逻辑关系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大量翔实的、贴近生活的工程案例丰富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原本枯燥的专业知识鲜活了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认同度。

(3)课程思政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思政元素正面、积极的引导下,对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养成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课程思政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意识、爱国情怀和人文情怀,提升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团队意识,实现了专业知识教授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双重目标。

3结语“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使知识获取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深入,可以预见线上教学必然会成为教学存在的常态。这种教学形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使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加灵活与多样化。对于高等工科课程而言,它可以将复杂的工程问题、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问题通过形象化、立体化的音视画面解析,可以将生涩的教学内容用文字、视频、图画等富媒体形式表现。对于学时紧张的工科专业课程来说,教师可以将习题课或学生学习中共性的问题录制视频供学生课下复习,以此方式来弥补受限的课时。学校课程考核进行了较大改革,过程化的考核分值占到总成绩的70%。在过程化考核方式中,很多教师均布置综合性大作业。这类作业大凡用到专业软件来解决问题,最好的提交方式就是还原它在软件应用中的动态过程,因此,线上提交音、视作业或实验过程不失为一种作业改革方式,更能反映学生学到知识的情况。在此次疫情下,学院一位教师在线上直播教学中将画图、仿真、编码等多种教学软件交叉应用于授课过程,取得“比传统课堂上讲解PPT的教学效果更佳,学生更容易学到知识,软件使用能力更容易掌握”的良好效果。“学习完成后,学生利用EV录屏软件录制如何用Vivado软件实现16个流水灯的仿真过程,效果很不错。”这些均反映了线上教学的优势。

3.1线上教学的不足

在线教学对学生自律性、主动性提出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自我要求较高的学生是附加了一块沃土,而对于学习主动性不高的学生则学习效果会更受到影响。在线课程不能及时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室上课,教师可以直接观察到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状态,或提醒或管理,随时可以进行;但在线课程观察不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也无法管控电脑在线人不在线的情况,这个方面有待于不断探索新方法。在线授课网速的延时会影响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实时性,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往往是经过一段延时后才可以响应到,而这种延时将拖延教学进度,消耗一部分课堂时间。

4结语

工程教育的核心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新的教育形态必将会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此次疫情下的在线教学使广大教师真切感受到线上授课的优势,也更加坚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集线上和线下各自的优点实施多样性课堂教学,将是未来教学改革的主导。

作者:刘昊 郝敬宾 刘新华

机械课程设计篇2

0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的推广应用,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在教育行业,信息化教学不断推广,如“云班”“雨课堂”“云课堂”等,各种移动终端也开始进入教室,使众多高校课堂开启了线上线下混合的移动教学。超星“学习通”是移动学习的一种很好的软件,该软件具有很多资源,课堂交互工具、课后师生交流便捷,受到国内众多高校的称赞,很多省份还举办了省级、校级移动教学大赛,为“学习通”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机械设计”是一门专业必修课,它也是其他专业课的先修课程,该课程特点、知识点多而细、难、记忆、以前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一般采用课件加板书的模式来实现。这种方法吸引力不够,学生的主动性差,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不能开展有效的互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为提高高校课程的教学质量,很多高校对移动教学进行了探索,如疫情期间张凯等通过学习通、腾讯课堂等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开展混合式教学[1];卢彬通过超星学习通与学生开展机械制图课程的交流互动,提高了学习效率[2];董远德通过学习通APP在农业机械类专业中开启了混合式教学模式[3];郑凯利用学习通和腾讯课堂平台,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采用了PBL教学模式[4];周丽利用超星学习通做混合式教学,在线上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5];王雪晴利用学习通开启了线上线下信息化教学模式,学生成绩得到明显提高[6];欧玲在中职机械CAD课程的课前、课中、课后都用到了学习通,研究了混合式教学模式[7];闫肖肖通过超星学习通在制图课中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联系起来[8];超星学习通已经在移动教学中得到推广应用,但在机械类课程中如何有效开展的方法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本研究针对机械类课程,以机械设计课程为例,通过在移动平台中建立优质资源并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开展了移动教学活动,对移动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移动教学的实施过程

运用“学习通”平台建立了机械设计各种课程资源,在机械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分别在课前、课中、课后做了教学设计并有序展开了移动教学。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课程资源上传、教学设计;课中通过课堂交互活动开展移动教学;课后通过作业等功能与学生线上交流,实现了线上线下课堂的有机衔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1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先查阅移动教学的相关文献,学习移动教学相关理论,学习超星“学习通”APP的使用方法,然后在“学习通”平台上建立课程和班级,并在开学前通过系统邀请试点班级(2017机电12班)加入课程,并对该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教师在电脑端上传课程资源,知识视频或视频链接、课件、辅导书、预习测验、建立题库等,再根据教学大纲做好教学设计,同时把传统教学的2017机制12班作为对比班级。

1.2课中交互活动

教师根据每一次上课内容设计相关活动,根据“学习通”现有的功能设计了签到、抢答、选人、主题讨论、投票、随堂练习、问卷、评分、分组任务等教学活动。在开展这些活动时用超星“学习通”的投屏功能进行,投屏时学生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活动内容、参与活动的情况及统计结果,教师对答对问题的学生当场加分,学生极大地获得一定成就感,让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参与教师发起的互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签到活动中签到方式各式各样,具体包括普通签到、手势签到、位置签到和二维码签到等。本文使用最多的是普通签到,通过手机签到提高了课堂考勤管理效率,也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上课体验,有时课中发起临时签到还可以有效管理课堂秩序。讨论活动针对教学中的难记难懂的内容,“学习通”的“词云”可很好地展示高频词,以加深学生印象。如讨论“轴为什么需要做成阶梯状,为什么设置倒角、键槽、轴肩、过渡圆角”,词云中的高频词有“定位、便于安装、减小、应力集中、去毛刺等”(图1),有利于帮助学生的理解。讨论还有笔记共享的作用,在听课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离散的,有的学生听到记住这点,有的记住另外一点,当教师发出讨论主题后,学生在“讨论贴”中可以相互看到每个人的内容,这样大家所记住的内容就可以相互补充。投票活动一般采用匿名方式,学生在选择选项是不会有什么顾虑,能够快速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投票,也可将准确信息反馈到老师那,如再一次投票活动中设计“机械设计在军事上应用很广”,要求学生投赞同和反对票,结果所有的学生投了赞同票,都认可机械设计的应用,如图2所示。有时还会用投票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情,如有一次投票“第五章难吗,难就赞成?”结果有64%的学生选择了赞同,从而引起了教师的注意,让教师对这章内容再深入讲解。随堂练习主要是针对一次课的内容知识来设计的,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练习题设置的比较简单,一般会设计5~8个题目,基本上为一些简单的选择和判断题,如判断题“静应力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应力”,认真听课的学生基本能够选对。学生通过随堂练习的方式复习了课堂学习内容重点,比起教师讲述两遍的方式更有效,因为学生厌倦教师多讲,反而对简单的题目感兴趣,在兴趣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问卷也是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有效方式,如在讲机械设计第二章内容课前教师发出“课前预习了什么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回答了“设计机器的一般程序、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机器的基本组成、原动机、传动部分、执行部分”,这些关键词基本可以反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记住了那些内容或对那部分内容较为熟悉,便于帮助教师调整授课计划。选人活动是本研究过程中开展较多的一项活动,选人活动一般采用随机选人方式,利用“学习通”软件“摇一摇”功能,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给一定的积分,如图3所示。这种方式给了学生一种压力,让不听课的学生紧张起来,让积极预习课程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选人的结果通过投屏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乐趣。抢答活动是最为活跃的互动环节,为提高抢答活动的参与程度,在抢答活动前设置不同积分,只要参与就至少给1分,这样学生会去浏览教师发布的问题,比起不听课不看课件更好,当然抢答过程中会遇到一个问题,有的学生每次抢到第一,有的学生总是抢不到前面,这与手机的速度等有关系。评分环节有时会让学生自评,有时互评,这样学生会有一种权利获得感,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交流和互动,分组任务主要是针对任务较重的单个学生难以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如有一次任务时叫学生找重要知识点,每组找教材中的2章内容,然后通过教师评价、组间评价的方式来打分。直播有时也非常实用有效,比如实验课,实验课有时因为设备、场地原因导致一些学生看不清具体的操作按钮、记不住具体的步骤,学生可以用回看的方式多看,直至把要掌握的内容全部掌握。

1.3课后环节

课后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把知识巩固好需要有教师的引导,本文主要是通过发布作业、群聊互动、讨论来实现的,作业题目由题库中选取作业发布后由学生自己去完成,作业基本上是系统自动评分完成的,这样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学习效果,当他们做错的时候会通过“学习通”群聊的方式提出问题,在群聊中老师和学生共同解答,对于有些做作业不够积极的学生,老师会通过系统的督促功能来提醒学生完成作业,本门课作业在平时分的权重还是比较高的,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

2教学过程分析

移动教学最关键的是如何将线上和线下教学结合起来,如何让课前、课中、课后有机衔接起来。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前后连贯,如在讲绪论部分时,先在章节内容里面插入预习内容,包括课前知识,关于弩、古代装备、地铁的开挖机械视频,课件,辅导书,预习测验等,这些作为学生的预习任务点,并且采用闯关模式让学生有序完整地学习,很多学生第一次看到弩的工作原理视频感觉很有新鲜感,通过古代装备的展示又让学生了解到机械发展的历史,通过地铁开挖机械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机械的应用广泛和伟大。上课时教师除了讲述课堂知识外,还和学生进行选人、抢到等互动,最后安排随堂练习“选择题1.机械设计主要研究内容?”“2.判断齿轮是通用零件”等,这些虽是简单的问题,但是基本概括了绪论内容的重点知识,让学生在完成简单任务的同时掌握了相应的知识,让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又如,在讲螺纹连接这章内容时,首先通过螺纹加工的视频来进行导入,其他章节也类似,基本都是按“课前知识引导-课件-辅导书-预习测验-课堂互动教学-课后交流”思路来实现的,这样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学习。当然一开始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是很高,从第三周开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通”综合成绩取前20名进行奖励,每周奖励20支笔芯,并安排颁奖仪式,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

3效果分析

一个学期下来,本课程在开展移动教学过程中共发布签到28次、投票13次、选人152次、抢答173次、评分12次、随堂练习测验96次、问卷73次、分组任务10次、直播13次、作业8次、发表主题讨论38次、白板2次、学生反馈3次、通知57次,每次活动基本上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部分学生由于手机网络的原因会遗漏一些活动,通过“学习通”平台学生的学习记录可以得到永久保存,学习材料学生随时可用来复习,学生的作业全部在系统上完成,实现了无纸化作业管理模式,系统自动评分,减轻了教师批阅的工作量,系统自动实时统计“学习通”成绩,帮助教师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及时督促学生参与课程的学习。从试点班级(2017级机电12班,共81人)学生参与程度来看还是比较高的,作业100%完成,签到率98%,章节视频100%完成,章节测验100%完成,“学习通”成绩优良率100%,学生对本门课的评价分数为99.6,期末成绩通过率为96.3%,通过率明显比对比班级高,教学效果显著,本门课在第三届江西省移动教学大赛中也获得了优秀奖。试点班级参与移动教学的数据饱满,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有标准对接课程标准,将证书培训内容对接教学内容,将证书考试流程转化为教学过程,将证书技能鉴定方式对接课程评价方式。

4实施与效果

自“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自开设以来,历经3次内容重构,从基于学科体系开发课程,到基于工作过程重构项目课程,再到基于“岗课赛证”融通构建课程,课程内容越来越贴近职业岗位需求、适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接职业标准、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技能等级证书、技能大赛,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建设精品在线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行学分认定,学生取得X证书的同时可以免修“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学习效果显著,并在省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佳绩.

作者:周启兴 罗松 陈紫微 彭明明 李兵 单位:南昌交通学院.

机械课程设计篇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应该深入挖掘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创新教学载体,培育一批育人效果显著、工匠精神功能明显的示范课程,提升课程育人能力。首先,了解机械制造学科的发展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特色和学习方法;其次,在了解中外制造业发展的历程中融入思政要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立志献身祖国的远大理想,坚定“四个自信”、牢树“四个意识”;最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的理想。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融合工匠精神的课堂教学设计内容

1.1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

回顾我国机械设计的发展历程,从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到成为机械制造业大国,再到迈向制造业强国。剖析产生差距的深层次原因,制造技术的重要性、社会发展与机械制造技术密切相关,制造技术是科学技术物化的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是所有工业的支柱和国防后盾,其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等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1]。通过企业研究结合专业特点,确定本课程的建设方向是从课程专业知识出发,融合课程工匠精神元素,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家国责任为重点,围绕专业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五大元素开展本课程的相关建设。

1.2课程建设目标

在专业学习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团队责任、大局意识等。结合“中国制造2025”、中国发展规划、相关时事新闻、历史人物、劳模工匠等,让学生真切感受国家的强大,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等,增强学生的机械制造专业使命感和责任感,传承和弘扬中国工匠精神。

1.3挖掘课程思政内涵,梳理课程思政元素

深入挖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工匠精神元素,主要体现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四个方面。在精神文明的人生观中,充分利用每一章的导学内容,明确告知学生本章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包括思政目标。让学生明白严谨工作态度的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不断积累。通过导学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勇于面对困难,树立迎难而上的积极价值观;需在每节课PPT结束后,送给学生一句名言警句,激发学生的正能量。此外,需结合具体案例,在讲解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章节时,引入“记里鼓车”“司南车”等古代发明,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与集体荣誉感[2]。在讲解机械的组成时,说明机械由很多机构、零件组成,其中一个零件失效,整个机械将无法完成功能,以此提醒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职业道德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设计无小事,应诚实守信,利用智慧树平台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进行严格考核,对考勤、测试、作业严格把关,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任的学习态度。在团结协作方面,开展小组作业及小组任务,加强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生态文明讲解部分,要结合具体案例,比如讲解机构设计时,告诫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资源、绿色环保、降低成本、优化设计,树立爱国精神的相关元素。

2课程思政的具体教学实践

2.1教育资源的建设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结合打造“首善之区”、工业博物馆、智能制造产业教育区等,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段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机械发展史,使学生掌握其发展趋势及规律。同时,课程制作工作需开发配套专业课程视频资源等,包含机械发展史、行业先驱、大国重器和大国工匠等相关内容。

2.2课程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的创新

本课程以智能制造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以国际国内职业标准为依据来强化课程教学内容,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设计认识减速器、静力学在机械中的应用、材料力学在机械中的应用、常用机构的认识与应用、机械传动设计、轴系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机械连接、减速器设计8个教学项目,共49个教学任务。任务设计融入课程工匠教育,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法制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课程融入教学过程,结合课程知识点引入相关科研项目和工程案例,通过科研项目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直观认识的同时,也了解到如何运用相关知识理解机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原理,这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在理论内容中,引入包括“大国重器”“超级工程”和“机械发展史”等拓展内容,发掘机械设计知识体系中自带的科学价值观,以机械发展中闪耀的先辈楷模为表率,在思想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努力拼搏和勇攀高峰的工匠精神。在实践环节中,提出以“机械之美”的机械设计理念为主体,开展“机械之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对机械的热爱之情。同时,结合线上平台的使用,本课程已相继在职教云、学习通、学习强国等平台开设课程,结合虚拟仿真软件,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地学习课程内容。此外,借助于课程设计、科创大赛、“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在课程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新作品的设计和制造,增强学生实践能力[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作品从图纸到实物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努力拼搏的工匠精神,又能增加学以致用带来的成就感,增强学生从事机械制造业的意愿。

3课程评价与成效

3.1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

通过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教学平台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考核机制。过程性考核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如案例讨论、成果展示等环节,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协同合作的团队意识等。考核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各占一定权重的考核方式,如此学生能够更自觉地完成学习,教师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教学,讲课也必定更有激情,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3.2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生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得到了很大提高,优秀率达到了60%,及格率达到了95%,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随之提高了。近两年,机械设计专业学生获发明杯、互联网、科创大赛等奖项越来越多,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3.3课程特色与创新

学校以“君子人格、大国工匠”的课程为精神主题,依托工业博物馆、智能制造产业教育区,将“求真求实”和“机械之美”的机械设计思想贯穿于教学,激励学生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相结合,肩负起中华民族崛起的重担。开展“三全育人”实践,将课程思政融入第二堂课,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注意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学会如何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尽自己的一分力量。修订课程评价体系,将团队合作(责任意识)、方案中的环保意识和操作中的安全意识、职业素养、工艺规范等一系列因素纳入项目成绩评价指标。如在机械设计专业期末考试综合设计题中,将创新设计、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科学精神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工匠思政元素占课程总成绩的30%左右,从而将思政真正体现在课程的教学效果中。

4结束语

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需要论述其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重要性,在论述我国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时,适时融入思政元素。如在新中国建立伊始,大批爱国科学家毅然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和学术条件,回国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逐步完善了我国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为改革开放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老一代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可以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力量的远大理想。但同时必须看到和发达国家的差距,青年学生需要为之不断努力学习机械设计专业的课程。

作者:邢龙 单位: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