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艺术设计课程设计与教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艺术设计课程设计与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内容摘要】民族地区艺术设计课程在课程设计与教学中具有着特殊性。在区域市场对设计人才的不同需求下,如何利用好地区资源与特色文化对课程更合理的进行设计与教学,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设计能力,是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作者以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课程为例,重点对课程所处的教学阶段与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分析,使课程更具科学性与生命力,并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民族元素;艺术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少数民族地区与民族院校在本科培养方案中都会把本地区资源特色与优势利用起来,结合地区经济需求与区域特点,开设特色课程或相应的实践项目。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在很多民族高校的教学计划中,民族元素设计内容融会贯通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些民族院校把民族元素融入设计课程中,有些则专门开设此类民族设计课程。在完成国家本科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目标的前提下,民族元素可以通过四个部分来和教学体系中的设计课程相融合:一是对本地区民族元素的考察与收集,如专业采风课程中的民族元素收集与分析;二是研究民族元素的文化内涵与构成形式,如装饰基础课程中的民族图案设计章节;三是运用现代设计语言进行再设计,如包装课程中的民族包装章节;四是运用到具体实物产品,如民族工艺品设计课程。这些课程通过合理的安排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设计思维,使学生在不同的设计科目中掌握民族设计语言。除了融入民族设计的一般课程外,有些高校设置了专门的民族设计课程,这些课程讲述民族设计理论与研究民族元素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够更集中于对民族设计专业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广西民族大学特色课程——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是一门独立的研究民族元素现代应用的专业必修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共64学时。课程之前已经安排有专业采风、装饰基础、构成类设计基础课程,以及图形创意、字体、标志类专业课程。同时,课程之后有民族工艺品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毕业设计等综合性专业课程。因此,本课程对基础的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实践应用具有衔接作用。

一、民族地区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的设置与目标

首先,地方院校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①,因此课程要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来设置。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本科教育的重心也随之逐步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②。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与设计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但由于国家对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人们的设计意识不断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也开始得到重视。如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城市旅游形象宣传与旅游品的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节日与特色产品包装等。市场越来越需要精通民族艺术的设计应用型人才。其次,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民族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需要保护、传承与发展,特别是一些民族传统的视觉文化符号。因此,课程设置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与传承,给设计赋予民族文化,使民族设计具有生命力。最后,由于艺术设计本科教育重视实践性教学,课程研究民族文化向设计产品转换的市场需求与设计工艺,包括设计作品市场分析与定位、设计品设计规律与制作方法,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了解民族元素的运用,并能把握市场的设计动向,创作出实用美观的设计作品。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以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课程为例,它属于设计专业必修课程,是在学生掌握设计基础后对特色设计的训练与提升。首先,课程在设计中要考虑整个教学课程体系,它与其他课程在时间顺序上有很强的联系性,如第二学期的装饰基础与第三学期的采风使学生掌握了民族图案与民族视觉元素的收集、整理、归纳与构成形式分析,这为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民族设计的具体方法后,第六到第八学期的民族工艺品设计、包装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中都可以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设计实践。其次,要考虑课程本身具有的跨学科性。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课程涵盖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艺术设计学、民艺学等学科。在课程第一阶段,教师应要求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民族视觉元素的成因,学会田野调查、归纳比较等方法。在课程设计中,这一阶段主要是理论与采风调查方法的学习。学生设计作品前期的设计定位与市场调查、创意阶段都在此过程中孵化。第二阶段对民族视觉元素进行符合主题的现代设计,通过艺术设计学的方法进行专业设计,快题设计与慢题设计结合,对各种现代设计方法进行训练。第三阶段是设计应用阶段,通过第二阶段对民族元素的再设计,将设计作品运用到各种实物载体中,这一阶段与市场接轨,同时导入真实的社会项目或社会比赛,使学生在实战中了解民族设计。这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与渗透的,如在第一阶段可对实战项目的引入做一些基础理论的铺垫。

(三)课程授课计划

民族设计类课程授课学时为64—80课时为宜,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综合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的研究成果,深入浅出的对广西少数民族的概况、历史、文化及视觉元素的成因进行讲解与分析,教给学生田野调查法、比较法、问卷调查法等考察方法,为第二部分采风做准备。第二部分采风是去某一个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进行考察,考察范围为民族民间艺术视觉元素,并对考察的元素与二手资料进行汇总。第三部分是对资料进行现代设计,通过一系列的快题设计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对民族元素的提取、概括、分解、组合等设计方法,同时分析少数民族色彩,使学生全面掌握各种设计方法与技巧,为第四部分应用设计做准备。在此阶段,教师应结合实战项目、社会比赛、模拟课题等实践性教学方式,让学生分析市场与设计作品工艺与成本,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实物。第四部分是前三个部分的应用实践。这部分遵循设计作品创作的规律与步骤,使学生从前期项目的导入到最后的成品紧跟教师的授课安排,循序渐进的获取知识并进行实践,使授课模式整体化。因此,课程的四个部分不可分割,每一个部分都相互渗透,知识点相互穿插,只有四个部分完整统一,教学效果才明显。

二、民族地区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一)教学团队的组合

由于艺术设计课程的跨学科性,教学团队并不仅仅由设计专业的教师构成,而是由民族学等专业教师一起组成。如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社会学院教师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师一起配合完成教学,这正是民族性大学具有的资源优势。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于广西各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调查方法做详细的了解,并在民族社会学视野中分析这些民族元素的本质含义。艺术设计学专业的教师需要与对民族艺术有研究的教师一起合作,客观地分析民族元素的成因和寓意,并巧妙地和现代设计相联系,使最终的设计方案以设计成品方式呈现。教学团队整合后,民族社会学专业的教师负责民族元素理论讲解与调查方法的实践,同时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一起指导学生作业的选题、创意构思、制作执行等。整合的团队需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一起研究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分配各自相关教学任务,以达到教学统一连贯的合力。

(二)授课过程实践

以艺术设计课程的64课时为例,第一阶段为12课时,主要用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的视野去了解民族视觉元素的社会历史背景。如广西瑶族支系之一的白裤瑶服饰图案具有民族特色,女装背后有“瑶王印”的图案,这个图案并不是随手而织的装饰,它具有族人团结一致、抵抗外敌的民族史意义,是本族的精神符号。通过不同学科的解析,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民族视觉元素的内涵。学生综合图案的构成特点与所代表的独特含义,在设计构思中可进行深入分析,而不仅仅是追求形式美。第二阶段为16课时,需要进行田野采风与民族博物馆考察,并进行一手资料与二手资料的收集,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法,收集相关文字与图片素材,同时让学生亲身感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气氛。课程采风地点多为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民族乡,如南丹里湖瑶族乡,时间最好能与少数民族各种仪式同步。同样,各地民族博物馆也在考察范围之列,如广西民族博物馆与图书馆民族书籍区,都有着丰富的二手资料,可供设计前期的定位与创意。第三阶段为16课时,由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结合民族元素主讲现代设计的方法与案例分析,并进行快题设计与点评。快题设计需按照设计规律与步骤进行:(练习一)概括与提炼;(练)置换与转换;(练习三)打散与组合;(练习四)色彩提取练习。设计作品要力求达到“借其形、承其意、传其形”的标准,教师结合实例进行点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性,采用师生共同点评教学法,对设计作品练习进行相互交流。第四阶段为20课时,这一阶段要导入设计项目,如“广西少数民族京族民族形象设计与推广”“钦州旅游品设计与开发”“荔浦城市广场雕塑形象设计”“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浮雕设计”“南宁礼物民族旅游品设计大赛”等。教师团队根据学生实际选题进行前期构思引导与执行制作辅导,可按照设计作品成品的不同形式可分为两组:第一组为视觉传达设计类作品,主要有VI形象系统及其各种所需物件,如名片、手提袋、包装等传统设计物件,也有现代的手机壳、鼠标垫、布艺等时尚用品。教师要在传统的平面设计范畴里与时俱进,结合其他艺术门类或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如结合导视系统,进行少数民族地区导视系统设计与形象推广,或在各种展会上通过新媒体设计民族地区文化与旅游宣传的展厅。第二组为工艺美术品,主要是陶器、雕塑、漆画等需要制作工艺的作品。第二组教师要传授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并带学生去相关实验室进行制作,如遇到玻璃工艺等在学校实验室完成不了的设计图,学生可以用3D效果图呈现或由教师引导用其他可以操作的工艺完成。第四阶段是前三个阶段的具体应用,也是学生设计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课题中需要近距离贴近市场,把握设计需求的动态。设计成品应该体现出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结语

民族地区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有着一般高校设计专业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如何利用学校的地区特色与资源优势是笔者设置课程所参考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从最初了解到全面深入分析民族视觉元素,再到结合市场用现代设计形式进行再设计,每一环节都需要合理的课程设计与教师的辅导。作品获得社会认可,是学生与教师一起努力的方向。在民族地区艺术设计课程实践中,学生既巩固了专业课基础知识,又熟悉了民族设计这一领域,加强了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提取的意识,而非盲目照抄国外设计,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中,为我国设计艺术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袁瑛.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4(7):30-33.

②张冬敏.高校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09(9):172-173.

作者:周天一 梁少英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