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微课程设计与教学创新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微课程设计与教学创新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微课程设计与教学创新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网络逐渐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交流平台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载体,微课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和热点。文章论述了微课的概念、特点、组成和类型,以及制作微课程的方法,并以Excel中IF函数的使用为例,探讨微课在计算面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设计;计算机;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它的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的脚步进行必要的改革探索。

一、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一)微课程概念及其特征

1.微课程概念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如重点、难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过程、任务等)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课程资源。2.微课程基本特征(1)教学针对性强。针对某个小知识点或技能点以及具体问题解决的微型化、针对性教学。(2)教学过程简短。一般为3~7分钟左右,不宜超过10分钟,且相对完整(碎片化与完整化的统一)。(3)教学内容精选。相对于内容宽泛、目标多元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强调解决重难点问题。(4)资源容量较小。容量小,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情景化呈现,可通过多种终端访问,可实现移动学习。(5)注重教学设计。基于“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开发,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评价等。(6)服务学生学习。为学生的高效自主学习而设计制作。

(二)微课程的组成

微课程构成要素:微视频、微教案、微反思、微素材、微课件、微练习、微反馈、微点评。其中微课程的基本构成。

(三)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1.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的模型AD-DIE的基本内容(1)分析。包括分析学生、分析教材(重点、难点、易错点)。(2)设计。包括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视觉设计。(3)制作。包括选择方式、录制、后期加工(字幕、版权等)。(4)应用。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复习、课后总结。(5)评价。包括微视频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2.微课程教学设计要素①选取教学内容。②确定教学目标。③分析学习对象。④制订教学策略。⑤选择录制方式。⑥微课资源制作。⑦撰写微课录制脚本。⑧微课程教学活动实施(及同步录制)。⑨教学评价。3.微课程教学设计注意的问题(1)选题小而精。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价值点)必须足够细,10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且生动有趣有吸引力。(2)注重教学设计成效与策略。①规范:微课片头含有课程章节、微课名称、主讲人姓名、微课适用对象及微课所属学科、教材、单元、知识点等信息,以方便观摩与学习。②策略:为了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要明确微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环节、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自主和个性化学习。③问题:微课程设计时应有恰当的提问,提问的形式最好多样化,以促进学生思考。④活动:要注重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的设计,而不是以教学内容的讲授和传递为目标,要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知识意义建构。(3)微课程设计的通用原则。①值得学(有用)。②想去学(有趣有吸引力)。③容易学(易懂)。(4)微课程设计的“四种观念”。时间观念:微课制作的脚本意识,教学时间与环节精确规划;内容观念:精选、重组;简短、独立;结构观念:知识结构、教学结构;完整性;语言观念:科学规范、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逐步呈现、音画同步、启发思维。(5)教师上好微课的五点注意事项。①切入课题要迅速。②讲授线索要清晰。③教师语言要得体。④课后小结要快捷。⑤PPT课件要专业。(6)高质量微课要素及评价指标。①长度适中:视频长度在10分钟以内,符合学生注意力特点。②精心设计:精心设计上课脚本内容,讲解精练、路径合理、重点突出。③注重导演(内容处理):内容风趣、幽默、情境化,学生沉浸感强。④注意互动:适当提问,引发思考;留白,关键点重点提示。⑤减少干扰:尽量减少视频中的干扰因素。⑥技术要高:清晰而小巧。

二、微课程的分类与制作

(一)微课程的类型

1.按知识点内容的传授方式(1)讲授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不局限于课堂讲授。(2)讲解型。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3)答疑型。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4)实验型。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5)其他类型。不属于上述分类的作品,均可归为此类型。2.按微课的主要教育价值来划分(1)“传道型”微课。主要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侧重于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公民素养等的培养。(2)“授业型”微课。主要是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3)“解惑型”微课。主要是对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二)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

1.拍摄式微课通过外部摄像设备,对教师及讲解内容、操作演示、学习过程等真实情境摄制下来的教学视频。2.录屏式微课通过录屏软件,录制教师对着电脑屏幕的讲解、分析、演示过程,或者通过交互电子白板、一体机等数字媒体的录制功能,同步录制课堂的教学过程。3.软件合成式微课运用图像、动画或视频制作软件,通过微课脚本设计、技术合成后输出的教学视频短片。4.混合式微课应用上述提及的多种方式,制作、编辑、合成的教学视频。(三)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1)字体要粗、醒目、看得清;背景用纯白底黑字或者黑底白字。(2)讲解课程时,如遇字数过多,可用分批动画呈现或者明暗呈现。(3)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头像等,都要删除。(4)教学内容的呈现与教师讲解要同步。(5)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三、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笔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高职的教学资源环境,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选择了以Excel中IF条件函数的使用为例,探索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实践。

(一)微课的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内容“制作电子表格Excel”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Ex-cel函数的学习是重点和难点。2.设定教学目标本次微课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完成班级学生成绩的综合成绩来分等级,作为评选奖学金的参考依据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掌握IF条件函数的使用。3.教学活动设计本次微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并通过操作真实的实例来说明IF函数各个参数的作用,以及具体的使用过程。

(二)微课的制作

1.工具与软件计算机、耳麦(附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Studio7、PPT软件。2.过程简述(1)选题。“IF函数”是Excel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解惑,为教师启发教学。(2)教案编写。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其良好的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惑、解惑的作用,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3)课件制作。课件内容设计要有启发性和悬念性,必须带有反思。(4)教学实施与拍摄。有了微课程的设计内容,接下来的就是录制。录制背景简洁,声音大小合理。要注意突出的地方镜头要有推拉,这样效果才会明显。(5)后期制作。录制好的视频,可以剪辑、整合、修饰、包装等,形成完整的微课程。

(三)微课的应用

在网络Web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我们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掌握IF相关的函数,如sumif、countif等函数。另外,对于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来说,要快速熟练掌握IF相关函数的使用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根据学生的要求,把微课程视频和相关配套资料放在了实训室的服务器共享目录中,供学生下载学习使用,设置相关的练习,进行查缺补漏、强化巩固知识,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总结和展望

当前,微课这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方式正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设计和开发的微课程既要适合学生学习的类型,又能供教师观察、观摩和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能深刻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需求,重组教学内容,熟练运用各种教学工具与技巧,制作精良的微课。笔者在接下来的时间会进行教育实践,进一步完善微课程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2014,(4).

[2]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作者:曾凌静 郑志娴 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