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构主义学习下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构主义学习下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建构主义学习下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摘要:创业基础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是面向所有学生系统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帮助学生掌握创业思维和创造力自信,增强创业能力,提升其在不确定情境下创造性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为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数以万计的创业型学习者和学习型创业者。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为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现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一、概述

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振兴、赢得国际市场竞争话语权的战略资源,高等学校作为我国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拔尖创新创业人才的历史使命。课程是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主渠道。开设创业基础课程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文件要求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明确指出,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让全体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敢闯会创”的大学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让学习者主动参与认知过程,强调个体间的协同合作学习,将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过程。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学习是个体原有经验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加工过程,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利用过往已形成的经验,对新提供的信息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情境”是指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它为学习者提供了理解新知所需的经验,这有益于学习者对新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中与教师和同学之间进行友好平等的支持和帮助,它对收集与分析学习资料、评价学习成果乃至最终的意义构建都有重要影响,在协作过程中,学习者之间互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会话”是指学习小组成员彼此之间需要通过对话来讨论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它是协作过程中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习者允许小组成员有不同的认识和观点,并帮助学习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终极目标,意味着学习者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

根据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见解。包括提倡情境性教学,重视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合作和教、学双方的角色调整等。

1.提倡情境性教学

情境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在这一情境中,教师要组织学习者认真观察、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假设过程,以达到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鼓励情境性学习,主张学习要落地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因此,教学应该让学习发生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

2.要重视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能从外部简单粗暴地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无视学习者在过去学习生活中已生成的知识和经验,而是要先激发出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让学习者在已存在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出新的知识和经验。教学不是简单地从外部传递知识给学习者,而是帮助学习者由内到外处理和转化知识。

3.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合作

建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不是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而是来自我们的建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逻辑去认识事物,不存在唯一的标准。因此,教学要重视创建合作学习的学习情境,有意识地创造需要学生之间协作互助的情境,帮助学生在与其他人协作学习的过程中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以达到丰富其对知识理解的效果。

4.教、学双方角色的调整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应该是知识的传递者、知识权威的象征者,而应该是学习者学习的辅导者、学习合作者,是意义建构的协助者、促进者。学生不应该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要重视学生本身对事物的理解,倾听他们当下的观点,思考他们这些观点的由来,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释进行丰富或调整。

三、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优化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长期以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都采用传统单一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教学模式和简单地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制度,难以调动教与学、师与生的创造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不仅没有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反而让学生对创新创业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本文以创业基础课程任务二组建创业团队的教学为例,讨论如何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优化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一)激活旧知,建立连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从他们身边的衣食住行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观点,而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信念在他们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心智模式,以促进学习。例如,如果我们要教学生开车,首先要做的不是选一辆好车,也不是带学生到训练场教他们如何开车,而是应该先帮助他们克服对开车的恐惧(建立对开车这件事的安全感),培养他们对开车的欲望,让他们愿意和你一起坐在车里,开启一段愉快之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法、体验活动法、游戏法等来进行有效“连接”。任务二:组建创业团队,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到团队对于创业成功的重要性,了解并运用团队组建和管理的技巧、策略;能够开展创业团队的优劣分析,掌握优秀创业团队的标准。在课程教学的开始,建立连接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过往学习、生活中自己组建或参与过的团队,思考团队跟群体的区别,从学生自身出发,引发学生的自我思考,引导学生明确团队的定义和价值。针对“团队”这一事物,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相应的经验,在教学开始,教师要关注和尊重学生这些已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心智模式,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引路。

(二)提出问题,激活思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让学生通过解决现实问题来进行学习。有专家提出了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原则:让学生就学习内容形成问题,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要想明白“事情为何是这样的”,然后去探索,去找寻答案,消除自身的认知不足和矛盾,通过这种活动来帮助学生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问的根本目的依然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利用问题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状态调整到主动参与的状态。因此,激活旧知后,教师需要提供和创设较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提供学生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应符合以下标准:首先,它应该与教学目标一致,这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它应该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最后是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建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以一同进入问题情境,讨论组建创业团队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学生讨论之后,问题基本解决了,却还有些关键点没有突破时,老师再不失时机地引导大家总结归纳不同的观点,以点评的方式给出本应传授的知识,学生们既能感受到自己的旧知对学习的作用,也能体验到新知的奥妙和价值。

(三)体验新知,学习迁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个人或集体共同构建的,并且是建立在他们对客观世界的真实体验之上的。”因此,教师在传递新知的过程中,要以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现实经历为基础,创设与新知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个人或集体在体验中共同完成知识的构建。在体验新知环节,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创设与现实尽可能接近的教学情境,设计体验活动。情境越真实,体验越好,知识构建的成效也就越好。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自身和学生拥有的资源和条件,大胆创新,设计与学习者当前已有知识经验和需求匹配,且具备教育作用的体验活动,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法、课堂讨论、游戏法、行动学习项目、访谈、案例分析法等。以“组建创业团队”为例,采用课堂讨论法,创设与现实接近的情境,设计体验活动为“团队规范形成之‘分粥’”。有一个由9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在这个小团体中,每个成员都非常平凡,而且成员之间互相平等,但有一点自私自利。现在,他们想通过一个公平有效的方案来解决每天在没有称量工具的前提下,怎么公平分粥的问题。那么这个公平有效的分配方案应该是怎样的?怎么分配才最有效呢?此时,教师让学生自行组建由9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在团体中讨论制订分配方案和研究论证各种分配方案是否规范有效。

(四)应用新知,知行合一

体验新知阶段结束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新知迁移到现实生活和工作当中去,运用新知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让课堂教学落地。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论证了组建创业团队的原则后,可以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做团队创建者,按照组建团队的原则去选人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让学生运用刚刚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等学生组建完创业团队后,请两三名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的创业团队,并说明选择的原因,其他同学从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性格、个性、兴趣、价值观和加入的目的等方面,来判断哪个团队组成更好,每个方面25分,哪个队的分数更高,落后的队应该如何赶超对方。分数较高的队伍会获得激励,体验到知识的作用,产生愉悦的情绪,得到强化练习。分数较低的队伍,可能就会产生困惑———是老师教的知识无效,还是我还没有学会?此时教师需要对有疑惑的学生进行指导,找出新知应用无效的真知原因,进行纠偏。若此时学生应用新知没有得到预期的成效,也未能得到及时的相应的指导,就会怀疑新知甚至怀疑自我,最后抛弃新知。

(五)新旧整合,融会贯通

新旧整合、融会贯通是学习建构完成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学生掌握的新知和旧知被完全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比如,刚学做菜的新手厨师,都是照着菜谱按照步骤盯着时间来进行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盐要放多少克,油要到多少毫升等,因为他在应用新知。而真正掌握做菜方法的厨师,做菜的时候手中无菜谱,心中有菜谱,全凭感觉和动作惯性,你若问他做菜的诀窍,他却不能一一道来。融会贯通的标志是自动应用或灵活应用。自动应用是指学生能够做到潜意识反应,达到“有能力、无意识”的境界。灵活应用则是能够掌握知识的深层结构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迁移的效果。达到融会贯通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完成,绝不可能在一堂课上完成。这要求每个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教会”,更重要的是“育人”,成为学生学习和人生路上的引导者、陪伴者、共同奋斗者,做到唤醒、赋能和引导,让学生朝着自己的“道”上大步前行。

四、结语

在我国进行的新课改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最具重要影响的理论之一。它改变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方式,从一对多的讲授式教学转型为促使人人参与的合作共创式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沉浸思考、感受学习、协作共创。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和创造的火花,契合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作者:赖越菲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