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矿产资源论文范文

矿产资源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矿产资源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矿产资源论文

矿产资源危机采矿工程论文

1、采矿工程的重要性

矿产资源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采矿工程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各项产业能否正常运行,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采矿工程是我国能源和工业原料正常供应的保障,据统计显示,我国近九成能源来自于采矿工程,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料中也有80%来自采矿工程,可见采矿工程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重要作用和地位。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各种高科技的产品应用而生,大幅度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认识到采矿工程在国家社会中的重要意义。采矿工程不同于高科技产品,却为高科技产品的生产提供必要的生产原料,大量电子产品的生产不仅需要科技的支持,更加需要采矿工程的原料基础支持,没有采矿工程的顺利进行,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提高步伐就会大幅度放缓。采矿工程是对储藏在地下、大海中、山体内的矿藏自然资源进行开采的工程,包括矿产资源的储量探测、矿藏定位,矿区建设和后期采矿实施吸纳了我国的大量劳动力,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而且随时世界不断发展,采矿工程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各国在国家发展规划中都涉及到了矿产资源的安全。我国作为正在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能源及工业生产原料的需要量极大,只有认识到采矿工程的重要性,科学合理进行采矿工程才能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采矿工程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采矿过程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长时间的掠夺式采矿,造成了一些矿产资源的储量下降,甚至有枯竭的危险。另一方面由于采矿工程企业的管理不到位造成了一些采矿工程不能顺利进行。同时由于采矿工程的操作环境艰苦、安全隐患大,薪金待遇不高,造成了人们对于采矿工程这种职业的偏见,不能很好的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采矿工程一方面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还不能吸引高素质、高知识储备的专业人才进入行业,进行采矿工程的职工知识技能水平不高,在采矿工程中不能进行有效观察,不能对采矿机械进行合理操作,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影响采矿的正常进行。采矿工程中的中小工程较多,没有进行有力整合,中小采矿工程在采矿设备和工人待遇方面投入能力有限,造成开采环节的科技含量低,人工密集型开采,对人力资源造成浪费。较低的待遇影响采矿职工队伍的稳定性。此外,有些采矿工程无法把握矿产资源的脉络,找矿、探矿能力不足,作业程序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对整个采矿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我国采矿工程投入大量资金,多用于矿山设施建设和劳动力费用支出,而在采矿行业科技投入存在严重不足,机械化程度为35%左右,落后发达国家采矿工程装备水平十年左右。较低的科技投入和机械化水平导致了我国采矿工程的劳动密集型状态与发达国家采矿行业相比,劳动生产率很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伴随着矿产市场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劳动密集型的采矿工程,在世界高度机械化的水平下很难与世界采矿行业进行有力竞争。同时,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采矿工程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国家要保证生态文明的建设,矿产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环节。长期的采矿工程对环境造成了大量的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对环境的破坏成为采矿工程面临的重要挑战。以采煤业为例,山西采煤行业进行了长达40年的快速发展,大量煤炭资源产出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显现出来,露天开采煤炭资源后,没有进行矿坑的回填和绿化,形成荒山,水土流失严重,破坏地下水脉,造成地下水位变化和地下水污染。地下开采的矿区,开采后不进行处理,造成地表塌陷。采矿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等废物未经规划,随意堆积,形成大量采矿垃圾,影响生态环境的正常运行。因此,能否正视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关措施成为采矿工程面临的重要挑战。

3、采矿工程面临的机遇

采矿工程目前正处在发展和调整阶段,一味追求利益的采矿工程已经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采矿工程应该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到采矿工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采矿工程的管理创新和技术投入,保证采矿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采矿工程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进步,这成为未来采矿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采矿工程转型、调整的一个重要契机。在不断进行自我管理,科技机械设备利用率提高的前提下,加之矿产市场世界一体化,各国矿产资源贸易增多,同时伴随着美欧经济复苏,印度、非洲经济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提升,我国采矿工程即将迎来新的、更加健康的稳步发展。全球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市场调整接近尾声,对于采矿工程造成的不稳定影响也即将结束。我国采矿工程要清楚地认识到世界矿产市场与我国采矿工程的联系,在世界矿产资源调整导致的全球整体矿产行业低迷期内完善内部制度,强化管理机制,革新理念,时刻把握采矿工程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加大采矿工程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保证我国采矿工程的竞争优势,促进我国采矿行业的规模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国家对采矿工程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国家对采矿工程的调整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保证了采矿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投身到采矿工程,保证了行业人才的供应,促进了行业向科技技术丰富型方向发展。矿产市场调整时期的过渡给了我国采矿工程内部改善和调整的机遇。因此,我们要把握好采矿工程发展的机遇,促进我国采矿行业的发展。

4、结语

点击查看全文

绿色发展中的矿产资源利用绩效评价

摘要:本文基于绿色发展视角,以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学等作为理论指导,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三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一个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X矿产企业进行评价,结果显示X矿产企业的资源开发利用绩效良好。

关键词:绩效;矿产;绿色发展

1引言

产品的价值包含自然属性价值和社会属性价值,人类的无差别劳动凝结成为社会属性价值,环境的价值转移成为自然属性价值。矿产资源在形成最终产品过程中会发生资源的耗减和环境降级,基于SEEA和SNA核算理念,将恢复环境等成本作为环境投入转移到产品价值,此观点获得全球国家高度认可。基于此,国土资源部要求矿山企业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绿色处理废渣、废水、废气,恢复植被、保护水土等。通过减少环境成本,既增强产品竞争力,也执行了保护生态系统的政策。因此,矿产企业绿色发展、绿色利用矿产资源势在必行。以下通过矿产资源供给层面、矿产资源利用层面和环境保护层面等三个层面,分析矿产资源需要绿色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的必要性。在矿产资源供给层面,矿产资源属于可耗竭资源,虽然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巨大,但是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般,排在世界第80位左右,而且我国地势复杂,导致一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李万亨(2002)认为,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资源的增加对矿产资源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多数矿产资源需求已名列世界榜首,矿产需求问题也跃居世界第一。陈莲芳(2008)基于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协调能力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认为矿产资源价值要考虑正负外部性,基于绿色发展对矿产资源定价,结合价格与供给曲线的关系,能减少矿产资源浪费,一定程度上缓解矿产资源供给。在矿产资源利用层面,姜建军(2005)认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从开采到消费过程中都存在污染,矿产开采会污染地下水资源、沙漠化等。楚泽涵(2003)认为运输过程也会发生矿石渗漏,加工过程会产生废渣、废液等,消费过程中,无论是作为生活资源或生产资源都产生一定的污染。覃政教等(2012)认为主要污染还是废液与废渣。张福良(2010)基于绿色发展视角,发现通过整合矿山资源,可整体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矿山治理也更规范。可见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仅需要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还需要提升矿产开发环节的其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如国土资源部建议矿产企业优先采用地下开采,降低植被破坏率,选矿多碎少磨,建设水循环利用系统等,提高选矿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在环境保护层面。2014年以前矿产资源开发不仅破坏大量植被面积,还造成大面积的污染。据统计,我国采矿造成的森林破坏面积已经达到106万公顷,草地破坏面积为26.3万公顷,累计破坏的土地面积已经达到400万公顷,且每年以4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李永峰等(2012)认为,即使不同时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都应该考虑环境保护问题。覃初礼(2012)以网络分析法为基础,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指标体系,探究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为此,“十三五”规划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勘查原则,并加强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大力推进矿区土地集约利用和耕地保护,加快矿业转型与绿色发展,激发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我国矿业持续健康发展。

2理论基础

2.1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类的矿产资源需求远大于自然的供给量,因此矿产开发利用应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约束人类浪费矿产资源,限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副产物无限制加载环境中,因为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时,应将开发导致环境降级的损耗成本纳入矿产资源开发成本中,正确衡量矿产资源价值,并对环境进行补偿和治理,实现生态环境系统持续利用。对矿产资源存量利用时,应基于公平性原则,公平、合理地分配矿产资源使用权,形成持久、连续的和谐发展。2.2生态经济理论人类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环境体系和自然资源的支持,可见生态环境与经济间的平衡,是以生态环境为主导,生态遭受的破坏,将由经济承担损失。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系统包含生态系统,通过供求关系自动调整资源价格,使价格与供求达到均衡。但生态经济学认为自由市场是基于规模和分配的极限,“后代人”不可能参与到市场中,同时也没有考虑外部性问题。而生态经济学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2.3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基于生态规律,对矿产资源整体规划、开发和利用,将矿产资源开发、绿色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融合一体的经济活动。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最大程度上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矿产资源效用的最优配置。一方面,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保护机制,离不开科学技术和循环经济理论的支持,通过环境监测、污染治理、资源利用效率等为生态补偿提供基础信息。另一方面,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机制,不仅要求环境治理和资源修复,还提出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最大程度上保证资源利用的代际均衡。

3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绩效体系构建

点击查看全文

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采矿工程;绿色开采;问题;应用

一、绿色开采对采矿工程的应用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践行可持续绿色发展理念的根本。针对采矿工程而言,应用绿色开采技术发展采矿工程业,是在实现发展采矿经济的同时降低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与基本保障措施。结合采矿工程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绿色开采技术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使得人们对各类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渐提升,这便加速了矿产资源开采与利用的集中性,并且在人们传统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与滥用开采技术的影响下,使得矿区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与影响,加速了矿产资源枯竭现象的到来。而绿色开采技术,是在充分结合矿产资源开采工程基本特点的情况下对传统开采技术的变革与创新,在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目标的同时科学的降低采矿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绿色开采技术是采矿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主要体现,有助于提升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度,推动各类矿产资源有效利用率的显著提升。所以,绿色开采是采矿工程适应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趋势的主要模式。

二、现阶段采矿工程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土地资源方面采矿工程对土地资源造成的破坏与影响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与系统性,例如,水土流失现象,土地沙化现象等等,这都会给土地资源的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对这些现象进行有效的整治与维护,不仅会对开采区域的土地资源造成损坏,还会波及周边地区的土地资源,甚至会引发地表坍塌等问题,由此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致命性的破坏。所以,强化采矿工程中的绿色开采迫在眉睫。

(二)水资源方面在发展采矿业时,必定会对采矿区域地下含水层的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破坏,这会导致地下水量的明显增加,从而使得区内环水位与地下水的下降,对地质水文条件造成影响与改变。在具体的采矿工程开采过程中,如果开采技术与开展方式缺乏合理性与可行性,必将给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这些破坏影响将直接作用在地下水资源方面,加速水资源干枯,甚至引发土地沙化等问题。一旦地下水资源遭受到破坏,会直接影响当地水资源的整体健康程度,由此直接威胁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三)大气环境方面在进行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问题,并且同土地资源与水资源方面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大气环境方面的污染具有强烈的整体性特点。例如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等,二氧化硫不仅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会威胁开采人员的身体健康,甚至引发瓦斯气体,增大了采矿工程的危险指数。所以,采矿工程中应用绿色开采模式是降低采矿业对大气环境破坏程度的重要措施。

点击查看全文

采矿工程安全研究可视化探析

摘要:为了解国内采矿工程安全研究的整体概况并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以2007—2020年间收录于CNKI的503篇以采矿工程安全为主题的核心文献为基础数据,以文献计量学和统计学方法为基础,对论文产出、作者特征和机构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关键词:采矿工程;安全;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关键词;研究热点

当今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由于城市规划、人类生产生活等的需求,采矿工程在各国的发展尤为迅速,采矿业年产量、年产值呈现逐年增长趋势[1]。由此可知,采矿工程的发展对于国家发展而言极其重要,但由于采矿工程属于高危行业,采矿安全事故在全球各地区仍持续发生,特别是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成为该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2]。因此,为了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在给予采矿工程安全方面极大重视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资助,因而采矿工程安全形势一片好转。为了使采矿工程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国内外许多学者逐渐对采矿工程安全领域展开科学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有效的与安全相关的方法和建议,并以文献的方式进行发表,达到业界成果共享的目的,从而促进该领域的发展。这些研究文献中包含的理论、信息能较为有效地从侧面折射出采矿工程安全方面的状态。但到目前为止,国内还少有学者对采矿工程安全研究领域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尤其缺乏对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热点和趋势分析方面的研究。自2012年5月以来,Google首次将知识图谱应用到其搜索引擎。随后,国内各行业先后兴起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来分析本行业学科研究前沿和知识发展动态的浪潮,并且先后取得了一定成果。在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中需首要解决的是知识的建模及知识的表示方法。刘峤等[3]对当前知识图谱构建技术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李秀玲等[4]提出了一种基于工艺知识图谱的异构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模型的结构化建模方法,孙小兵等[5]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对bug问题进行探索性搜索的方法,王琪[6]利用知识图谱将国内外大数据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比国际和国内大数据研究热点与趋势上的异同。基于以上总结分析,本文将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借助知识图谱分析工具,分析中国2007—2020年间收录在CNKI(中国知网)上有关“采矿工程安全”主题的核心文献。通过对研究领域的时间、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可视化地展现这15a采矿工程安全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现状,并探讨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以期为中国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的发展提供更直观、清晰、可见的发展局势图,为相关学者后续的深入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研究选用CNKI为基础数据源,以“采矿工程安全”为主题,对2007—2020年间的数据库文献进行了检索。选取期刊来源均为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EI(美国工程索引)和核心,将数据整理后共得到实用文献503篇。该次文献获取方式均为人工剔除不符合条件的新闻、会议记录、学术报告等形式后得到文献数据,从而使获得的数据更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权威性。

1.2研究方法

点击查看全文

全国绿色矿业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摘要:在矿业领域,从绿色矿业概念的提出到形成行业共识,从典型试点实践到上升国家战略,从立典示范到全面推广,绿色矿业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代名词,也受到了政府部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大量文献史料能够反映某一主题研究方向演变发展的脉络和态势,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对中国知网的期刊库、学位论文库和会议论文库中收录的1979~2018年间的绿色矿业(绿色矿山、绿色开采、绿色勘查、生态矿山)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和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矿业的研究热潮始于2008年,高等院校、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政机关和公司企业等机构的绿色矿山研究各有特点,绿色开采、绿色矿山、可持续发展、绿色矿业、循环经济等方面是该领域主要研究主题,实证与对比分析是该领域主要方法。绿色矿山创建指标和评价标准是一个研究热点和关键问题。

关键词:绿色矿业;文献计量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数据挖掘

1数据来源和分析思路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绿色矿业”或“绿色矿山”“绿色开采”“绿色勘查”“生态矿山”为主题词精确匹配后进行高级文献检索(加上中英文扩展),发表时间在1979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共获得2499篇文献,其中学术期刊2142篇,学位论文127篇,会议论文230篇。本文的基本分析思路为:首先,利用中国知网文献检索中提供的计量可视化分析进行文献数据挖掘和探查分析;其次,应用被引用频次进一步精炼文献开展引用分析;最后,开展“绿色矿山”的知识元检索分析及其引文检索中被引主题分析。

2总体趋势探查分析

2.1论文数量的年度变化情况

此次检索共查询到绿色矿业研究领域文献记录2499篇(1979~2018年),文献数量的年度变化趋势整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2007年以前文献数量较少,总数仅为170篇;2007年以后年度文献数量急剧上升,2014年达到最高峰318篇,随后2015年和2016年分别小幅回落至213篇和211篇,2017年又升至300篇,2018年仅统计上半年度已达150篇。最早研究成果公开发表于1999年,倡导推广无废工艺,发展绿色矿业[4]。2007年后文献数量的“井喷式”增长与矿业政策及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如:2007年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倡导发展绿色矿业,随后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纳入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2009年中国矿业联合会颁布《绿色矿业公约》[5]。2011~2014年国土资源部评选并公布了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名单共661家矿山[6],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绿色矿业[7]。

点击查看全文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友情链接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