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非合作框架下的矿产资源合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非合作框架下的矿产资源合作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非合作框架下的矿产资源合作

摘要:非洲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中非合作框架下加强中非产能合作,能为我国提供获取矿产资源的新渠道。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下,中非之间的经贸往来为双方资源合作提供了的互信基础,基建设施合作为资源合作提供了运输通道,产能合作和资源合作相辅相成,中非合作在为我国矿产资源企业走出去获取矿产资源提供机会的同时,也为非洲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关键词:中非合作;产能合作;矿产资源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让世界各国经济深深地交织在一起,并呈现出不可逆的发展态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各种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的同时,也拓展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范围,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形成了对外资源的路径依赖,使得世界各国之间建立了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网络,每个国家紧密联系,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在经济领域单独进行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世界各国必须在经济领域相互合作、共同发展,这成为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经济呈现出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的发展态势。

一、我国矿产资源总体上不容乐观

报告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基本方略之一。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有基础性地位。相对于我国矿产资源的需求而言,我国矿产资源的供应量日益紧张,已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制约作用①。研究了对比美日矿产资源储备情况,聚焦国内矿产资源构成,从总量上看,我国已探明的矿藏储量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堪称世界矿藏资源大国,但人均矿藏资源占有水平却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2②。而且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不平衡,特别是铁、铜、铝等大宗矿产品具有富矿少,贫矿多的特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矿产资源需求快速增长与其有限性、不可再生性间的矛盾日益突出③。2017年,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67.4%,铁矿石更是高达87.5%,铜和钾等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也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过高,对我国资源安全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维护矿产资源的安全,一方面要保护好、利用好国内的矿产资源;另一方面,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站在新时代的起点,要增强矿产资源的可获得性,充分发挥好中非合作,拓展矿产资源的贸易渠道,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展开资源的合作。首先,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来管理好国内矿产资源,切实守住资源安全保障的底线。其次,我国作为主要矿产资源的进口国,进口渠道的分散化有利于增强我国贸易的议价能力,也有利于降低进口风险。以铁矿石为例,目前我国铁矿石进口来源地主要是澳大利亚和巴西,2017年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位居第一,占比达到62.18%。一方面,资源的过分集中导致了卖方势力过于强大,铁矿石贸易基本是卖方定价,我国的议价能力较弱;另一方面,中澳局势一旦紧张,将对我国铁矿石的供给产生较大影响,抬升钢厂的生产成本甚至无法满足钢厂正常的生产需求。积极推动铁矿石进口来源地的分散化,有助于缓解对单一国家过分依赖的现状。最后,我国要鼓励矿产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供应基地,加大与海外矿山的合作力度。近年,紫金矿业收购了非洲现今最大的铜矿—刚果(金)卡莫阿—卡库拉铜矿,该铜矿储量丰富,品位也较高。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矿产资源的供给渠道,还提升矿产资源供给的长期稳定性。

二、非洲矿产资源储量相对丰富

非洲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拥有着全球矿产储备的近2/3。根据商务部统计非洲主要矿产资源可知,石油储量占世界超过12%;铂、钯、锰和铬储量占世界的比重均超过80%;黄金、磷酸盐、钴储量占世界比重均超过50%;铀、钽,铯、锆,石墨、矾土储量的比重超过30%;铁、铜、锌、铝土储量的比重超过20%。目前,世界矿业巨头已控制了部分矿石品位较高、地质条件较好、储量规模较大以及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矿区。而非洲地区因为复杂的政治局势、落后的基础设施,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对较晚,这是中国矿业企业拓展海外资源的机会。从中非矿产资源的贸易统计分析,非洲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并且是我国的重要的进口地区④。中非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非洲实现矿产资源的转化为资金,这对中非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极具双赢效应。

三、中非合作框架下的矿产资源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非洲的参与不可或缺⑤。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旨在加强中非友好合作、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谋求共同发展。论坛成立之初,中非双边贸易和投资额非常有限,非洲的前景也不明朗。此后,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下,双方互信也进一步增强,经贸合作呈现爆发式增长,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在积极推进。

(一)经贸往来为资源合作提供了的互信基础经贸合作始终是中非关系发展的“压舱石”和“推进器”。①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引领非洲参与全球贸易活动,彼时非洲经济增长缓慢,被全球贸易和投资边缘化。如今,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伙伴。过去十年间,中非经贸往日益紧密,贸易额已从2007年的1000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690亿美元。自2003年,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平均每年增长33%,达到2017年的950亿美元。对我国来说,非洲仍是增长潜力巨大的重要市场,非洲市场对中国企业至关重要,中国企业占非洲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近50%的份额。非洲帮助许多中国企业实现低成本生产,还为其产品提供了迅速增长的国际市场。据标准银行估算,目前在非洲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已经多达三万家。自2016年,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最大的就业创造者。中非合作实现了共赢的局面。中非两大市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双方互信日益增强,为双方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以经贸合作为基础的前提下,矿产资源合作作为中非合作的重要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二)基建设施合作为资源合作提供了运输通道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在南非第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隆重举行,主席在此次峰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了中非之间将要开展“十大合作计划”。讲话中指出,“中方就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与非洲之间展开合作,鼓励中国企业对非洲的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电力、电信等多方面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设,推动非洲经济的快速发展;计划帮助非洲国家建立5所交通大学。”基础设施是一国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刺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政策性银行最近几年针对基础设施、矿产等领域向非洲政府提供放贷,其贷款额度达到了近1000亿美元,中非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项目,已经建成了一批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不仅改善了非洲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帮助非洲国家实现了更快的经济增长。自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之后,中国企业对非洲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非洲公路里程增加了3万公里、港口的吞吐能力提升为8500万吨/年、清洁用水处理能力达到了900万吨/日、发电能力突破了2万兆瓦、输变电线路超过了3万公里,并提供了90万的就业岗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带来了新一轮对非投资热潮,中国向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入给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变②。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给受限于基础设施而未能开发的矿产资源提供了开采契机。现如今,非洲的政局稳定,基础设施在不断地完善,为矿产资源的运输和出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我国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快收购或者合作开发高品位矿山的步伐,为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三)产能合作和资源合作相辅相成一方面,资源合作能够催生良好的产能合作。法国和德国以煤炭、钢铁资源为基础成立的“超主权”经济实体“煤钢联盟”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前身,并为欧盟成立奠定了基础。这种从资源合作开始,进而构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最终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将合作各国紧密结合起来谋求更大的利益和更好的发展,而获得各国更大的发展空间。若中非以矿产资源合作为起点,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将极大地促进区域和平稳定发展,实现多方共赢,也能保障我国重要贸易、资源供给,确保资源稳定供应。另一方面,良好的产能合作可以深化矿产资源合作。据2015年数据统计,非洲54个国家产能的全球占比大概只有1.5%。目前,中国的产能已经占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产业升级,中国与第三世界的互补性也越来越强,对于中国而言,中非产能合作是能够真正实现合作共赢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承接了“亚洲四小龙”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了我国大量劳动人口就业,显著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如今对非洲来说,正是承接产能转移,带动地区发展的窗口期,抓住机会对非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非合作非常有潜力,中国能为非洲的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也可以为非洲各国培养专业人才,促进非洲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中非的全面合作。

四、总结与展望

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稀缺性表明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的安全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安全和稳定。而我国矿产资源情况并不容乐观,一些重要的资源依存度呈现逐步增长的态势。面对这一发展趋势,守住资源的安全底线,除了我国应该采取的积极措施之外,应该转向矿产资源的全球化战略,拓宽资源的进口渠道,降低进口风险;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合作,增强资源的获取能力。中非合作给提高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中非合作框架下的经贸往来、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都为拓宽我国矿产资源供给,维护矿产资源安全提供了积极因素。

参考文献:

[1]黄子恒.加强中非合作充分利用非洲矿产资源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1(11).

[2]赵敏,王国平,窦树艳等.美、日矿产资源储备的借鉴与思考[J].中国矿业,2017(9).

[3]龚兴祥.加强矿产资源储备,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J].中国矿业,2010(12).

[4]顾学明.基于贸易视角的中非矿产资源合作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1(6).

[5]姚佳敏,许蔓.中非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对接:现状与前景[J].国际经济合作,2019(3).

[6]毕阳,刘江锐.“一带一路”倡议视阈下的中非关系:合作共赢、共同发展[J].西部学刊,2018(8).

作者:朱光 郑步高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