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战略金属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态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战略金属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态势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战略金属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态势

摘要: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我国资源安全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我国在全球经济话语权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全球矿产资源形势和我国资源保障能力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了战略矿种的全球供求关系和趋势,提出保障我国战略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的举措建议。

关键词:矿产资源保障;经略全球;供需关系;产业升级

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速换挡是必然选择,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对金属资源的需求随之发生变化。资源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支撑,在这种背景下,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我国资源安全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我国在全球经济话语权的重要保障。本文就新常态下加强我国战略金属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结论和建议。

1对全球矿产资源形势和我国资源保障能力的认识

1.1矿产资源供需总体趋于稳定,战略性新兴矿种将成为全球资源竞争焦点

1.1.1新常态下基本金属需求将见顶并保持高位全球矿业需求总体维持在高位,主要品种供给略小于需求,但受到经济不确定性和疫情叠加影响,价格阶段性波动调整力度加大,重点品种走势出现分化。未来10年,铜、铝等矿产需求将陆续见顶并持续保持高位,但不会再有上升空间。铜、铝、钨、镍、铬等矿产主要用于家电和机械制造等行业。目前,中国家电产量已经超过全球的50%,家电行业发展水平较高,但产能过剩已显现;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峰期预计将在2020年前后到来。

1.1.2战略性新兴矿种需求将持续增长,竞争日趋激烈未来十年,中国交通和化工行业仍将快速发展,主要用于交通行业的铅、镁、铂、铑、钯、锂以及主要用于化工行业的钛、锑等矿产需求将会持续增长。互联网、大数据、工业4.0将对金属矿产行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铍、锶、锗、镓、铟、高纯石英等矿产主要用于计算机、电子等行业,未来随着这些行业的持续发展,相关矿产的需求亦将稳定增长。

1.1.3全球新探明资源减少,资源接续能力显著下滑作为矿业景气度先行指标的矿产勘查投入连续五年下降。在全球矿产勘查投入减少的情况下,一些矿业公司将勘查开发的重点放在规模不大但品位较高的项目,以期尽快获得回报,缩短项目周期。即使是超大型或巨型矿床,也削减投资规模,降低设计产能。从矿种上看,金是勘查投资预算最多的矿产,占45%,而基本金属新探明资源不断减少,全球矿产资源接续能力显著下滑。

1.2新形势下,我国海外矿产资源供应安全不容乐观

1.2.1中国矿产资源总体对外依存度有扩大趋势目前,中国矿产资源消费总体对外依存度为41%。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矿产资源累计消费超过历史总和的两倍,资源开发也达到空前的规模。资源短缺程度呈现从个别矿种向全面短缺发展的态势。目前中国重要的战略矿产中,多数为净进口。铁、锰、钛、铜、铝、金、铼、钾盐的对外依存度为40%~70%,铬、镍、钴、铂族、铌、锆和钽等小品种矿产对外依存度均超过70%,铅、锌、锡等传统优势矿产亦出现进口。中国大宗支柱性矿产资源储量不足。预计未来10年,中国大宗短缺矿产供需缺口巨大的形势依旧,部分小矿种缺口仍将不断扩大。

1.2.2中国是矿产资源大国,而非矿业强国大宗金属商品中,除几座大型锌矿和金川的硫化镍矿位于中国外,其他大宗金属的世界级优质资产均在海外。世界级铜矿大多分布在安第斯铜矿带和非洲加丹加铜矿带上,世界级铁矿资产均位于澳大利亚和巴西,铬矿则集中在南非和哈萨克斯坦。战略新兴金属中,优质锂资源集中在南美铁三角的智利、玻利维亚和阿根廷;钴资源除零散分布于红土镍矿中,大多集中在刚果(金)。

1.2.3资源民主主义抬头,海外资源供应稳定性不足我国矿产资源进口总价值量的42%来自中东、亚洲等地缘政治稳定性差的区域;68%的矿产资源途经不稳定的南海航线,其中46%需经马六甲海峡。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错综复杂,将加剧区域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影响中国境外92世界有色金属2021年2月下矿产资源Mineralresources资源供应地和通道安全。

1.2.4中国矿业话语权不足,优势矿产地位正逐步下降中国在矿产资源及矿产品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是与中国是多种矿产资源全球最大买家的地位不相称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金融、技术、产业等多种手段,对全球矿产资源的占有、生产、贸易、价格、消费进行影响、干预和控制。中国优势战略性矿产国际地位在不断下降。2000年以来,中国优势战略性矿产已由15种下降到9种,铅、锡、萤石等矿种已失去优势地位,预计未来钨、锑、磷等矿种的资源优势也将逐步减弱。

1.2.5海外资源投资成少败多,未能高效开发利用过去十年我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投资增长迅猛,目前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投资存量已超过1500亿美元。这一过程中,以五矿、中铝等为代表的大型央企以及大批民营企业,大举进军海外矿产资源项目开发,其中不乏成功案例,但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究其原因,企业投资盲从且各自为战、相互竞价,对项目认识不清、运营管理不善,跨领域投资、缺乏专业背景以及综合实力弱等主观上的原因是关键。

2结论与建议

2.1创新中国经略全球矿产资源机制和模式

国家层面加快制定国家资源安全保障的战略规划,加强机构专业化管理与支持服务。建议包括:一是依托专业智库,开展海外资源开发研究,建立全球矿产资源数据库,制定国家层面的全球资源保障体系以及研究支持体系,制定海外资源开发战略规划,增强海外资源开发工作的全局性、协调性和系统性。二是在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领导下,成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海外资源开发的监管与服务工作,负责政策制定、实施、监控,以及协调解决与企业海外项目投资的具体事务。三是加强外交途径的支持力度,通过国家间的战略、经贸合作及外交关系,为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提供外交途径的保障。

2.2形成国际一流的矿产资源治理能力,稳步提升中国矿产企业国际竞争力

在国资层面全面梳理存量项目,推进资源优化整合和企业监管变革:一是系统梳理目前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等国资背景企业所获取的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情况,为后续项目统筹、整合提供基础。二是以海外资源开发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为平台,集中精力开发优势项目,在建设、运营、管理、销售等领域发挥协同效应,降低资源开发成本。三是对平台公司的后续管理,应参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有关改革方向和试点经验,并结合金属矿业行业具有战略性、周期性和波动性等突出特征,研究放活其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逐步与国际接轨。

2.3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契机,打造国际矿业航母企业

中国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形势严峻,迫切需要推动金属矿产领域的重组与整合,提高产业和资源集中度,提高市场话语权和供应保障能力。建议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契机,积极推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结构优化和战略性重组。以具有海外矿业项目投资与运营成功经验的企业作为主体,整合银行、研究机构等资源,组建国有专业化矿业公司,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矿业航母企业。国有专业化矿业公司的建立既可经验共享,使中国企业少走弯路,大大提升海外矿业资源获取的成功率,又可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进行重点资源、重大项目的投资与运作。

2.4以保障国家紧缺资源供给为目标,开展“一带一路”重大资源项目建设

“一带一路”国家由于特殊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一般较差的特点,单纯靠企业市场化行为去投资面临收益率低、风险高的问题,企业的投资意愿会受限,需要国家在政策协调、产业基金引导等方面给予支持。将贯彻外交思想、服务外交大局与发挥产业优势相结合,将国家战略与企业国际化布局相结合,将央企责任与经营发展目标相结合,把中国五矿等重点企业打造成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先锋队和有生力量。

2.5政企银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支持矿业“走出去”

建议充分利用国家外汇储备充实重点金属矿业企业的资本金。可考虑发起设立“国家矿业开发基金”,向海外资源开发的重点企业注入资本金或直接参股并购企业。此举可以解决拓宽外汇资金投资渠道,实现外汇实物化,将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变为资源储备;另一方面也更有力地支持企业“走出去”,以充足的资本实力在国际矿业并购市场展开角逐。同时,建议在政策框架内,按照有关规定,在贷款贴息、前期费用补助和产品回运补贴方面,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多开发针对矿业公司海外并购的特色服务与产品,同时不仅在项目前期的融资贷款方面,也在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等方面提供相应的资金以及后期智力支持。

2.6进一步指导和支持企业“建营一体化”,带动中国制造

“走出去”一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以金属矿产龙头企业走出去为先导,带动境外矿业开发所需的装备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行业的走出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矿业开发项目往往地处偏远,需要大规模公路、铁路甚至港口、码头、发电站等基础设施,如以矿业项目为依托,可借机推进中国企业承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建议相关部委奖励在“走出去”过程中积极采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出海企业,鼓励海外中国企业更多使用国产装备,打造国产装备的国际新形象。

2.7鼓励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维护资源开采秩序

建议行业协会牵头对国内外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的工艺、技术、装备,稀土功能材料及其高端应用产业的发展,以及市场秩序、产业政策调整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形成对行业形势和合理运行价格区间的共识,更加严格配额管理制度,减少灰色地带,加强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以下游应用拓展带动上游资源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常兴国,中国矿业走出-历程、现状、总结、启示。地质出版社,2015,北京.

[2]陈甲斌,优势金属矿产资源管理政策改革及建议,资源发展,2008,1:20-23.

[3]陈其慎、王安建等.铜、铝需求“S”形规律的三个转变点剖析.地球学报,2010,31(5).759-665.

作者:吕威 单位:中国五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