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课程标准下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浅析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足了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发展空间,并带来了一系列全新教学理念,目的是让高中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取得最佳阅读效应,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当然这是任重而道远的一项工作。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已经不再是向学生单方面传授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过程。高中语文在新课程标准下明确提出阅读就是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来认识世间事物、促进思维发展、获得新奇体验的过程,他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从而从中碰撞情感和心灵。所以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深度感悟文章内涵,明确作者的创作灵感和情感,然后做出自己的主观评析,从中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触,以此来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精神素质的培养,使他们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不应该围绕着考试对学生进行教学,因为这很可能会抹杀高中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现如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向学生单方面灌输知识,却忽略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无法在学习中发挥,这是制约教学效率的主体因素。

1.1教学模式化

现如今中国的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展开,这种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教师课堂辅导为主,在阅读过程中习惯于给学生口头讲解,遇到重难点内容要求高中生死记硬背,在有限的时间内吸收大量知识。具体而言就是语文老师运用传统的教育思维和方法把语文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和内容传授到学生思维上,而阅读教学的重心主要是文本的重难点,在文章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积极性,因此时间久了高中生便会对阅读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那他们在一些能力和技能方面就会有所欠缺。

1.2课程形式化

现如今中国的高考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语文课堂的动态性发展,忽略了人文因素,没有把学生当成课堂主体,更是有许多高中语文老师把教学的重难点放到了教材之中,一切围绕提高学生的成绩开展教学,忽略了阅读课程的合理设置,这样有效性阅读教学只能成为形式,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会被限制,高中生缺乏对社会方面的认知,有的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方面的指导不够合理,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提高成绩上,禁止学生阅读课外书,还自信满满地认为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还不利于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这样一来学生很少有机会在阅读能力上获得提升,更别说是人文素养方面。

1.3品质传统化

如今教育一直强调的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但事实上却都是围绕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材大纲,反而与学生生活有所脱离,因此很多高中生当前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所展现的是一种很低的精神境界,他们除了学习之外被灌输的思想是其他任何行为都属于不正当的行为,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学生都在学习中度过,这离让高中生成为全面素质人才还有很大距离。目前人们在新课程标准体系下的改革要求是课堂以学生为主题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真正的受益者,本着这种需求强化阅读教学力度,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使他们的视野逐渐开阔。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认知

语文是一种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对新课程标准来说语文学科能够对学生的精神品质进行重新塑造,给学生提供一个提高人文素养的环境,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及的,阅读在语文学科中是重点部分,作为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核心内容能有效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说在高中阅读教学上不能只关注教材上的知识,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文化接触空间,鼓励高中生真正的走入阅读中,进入作者情感,把握他们的所感所想,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全方位提高语文学科素养。毫不夸张的说,在培养学生对美学认知和感受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一些散文或者经典诗词,深入分析解读并和作者产生心灵共鸣,最终达到感悟。但是真实的阅读教学往往会因为某些作品作者人生经历和生活背景等因素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奔着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去打造阅读课堂教学实效性,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真正走入作者内心世界,把握作者思想本质在心灵上互相感悟。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还有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和情感都还并未成熟,对于某些事物的认知无法正确判断,很多情绪都不能稳定把握,所学习的一些知识会影响到他们健康思维发展。这就能表明高中语文学习所用到的文章多数都是由教育学者和专家精心筛选的一些名家名篇,或者一些国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多数文章都有着代表性意义,能散发出独特的作者思想情感和风格,在所有文学价值中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观念、视野开阔、文化底蕴多发挥重要效应,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点学以致用,都是在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

3新课程标准下加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3.1更新阅读理念,完善阅读方式

语文阅读是一个思维和情感感悟的过程,读者和作者会在心灵上展开互动,帮助读者重新认识社会人生和感悟生活,作为教师应当清楚阅读属于心理方面进化的必要条件,不能只追求着阅读的成果而浪费大量时间。教学当中从意识方面发生改变和创新,需要高中学生真正的理解文本含义,靠这些解脱思想,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倡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最大化。首先,在此期间可以落实引导式阅读教学方法,它指的是教师有计划和目的的按照相应步骤,引导学生展开文本导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阅读,并能勇于发表见解,大胆表露文中的一些情境或者内涵,加强他们的阅读体会和感悟效果。例如:在教学阅读“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式阅读制作的步骤,是让学生先了解文章的作者和文章类型,然后是他的写作内容与内涵。当学生了解文章作者以后,他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进行课文阅读,先自行阅读完一遍以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文章写了哪些景色,都有什么特点,从这些景色和作者的写作中能看出什么,整篇文章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允许学生和同位或前后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发表个人见解,最终教师给出相应的指导,这篇课文是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抒情散文,主要写了清华园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作者用含蓄和委婉的手法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并突出想超脱于现实但是又无能为力的复杂情感。还有一点是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学生无从得知。教师告诉他们荷塘月色的创作时间是1927年的7月份,这个时候正好是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内地,当时蒋介石叛变革命,整个中国处于黑暗时代,朱自清是当时的一个无名之辈,他一直都在使用文字呐喊斗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之后斗争的十字街头在文学古典的象牙之塔体现出来,朱子清无法做到弃笔从戎,用枪杆去革命,但又对黑暗社会的现实生活有着不满和憎恶,对于自己的生活感到彷徨与矛盾,内心一直都无法平静,于是便创作了这篇散文,借助于对冷清月夜中的荷塘景色描写流露出想要安宁的生活却又得不到,幻想着超脱于现实但又无法挣脱内心复杂情感,这是那个黑暗时代背景下心灵上的一种直观折射。当学生明确作者的简介和写作背景以后他们在感悟文章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教师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行考虑分析,学生会把其中的一些作品鉴赏想到并表达出来,教师应当作出最后的总结。从结构的角度上对内容解析,作者先是把自己去荷塘的时间和原因提出,刚开始的时候便表达出了自己内心颇不平静的思绪,也是整个文章的文眼,为下文那种哀愁的情感思绪做好充分铺垫。第2个部分写出了荷塘周围环境,第3个部分承接第2部分,明确作者心仪荷塘的原因,第3部分主要描写的是景色,第4个部分是文章的结尾,也是从景色书写进一步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复杂的情绪。通过引导式阅读教学,教师可帮助学生构建阅读整体构思,有指导性的进行文本阅读,不仅能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效率,还能更好的将其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吸收。其次,从情境式阅读模式出发,教师会根据高中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中熟悉的环境构建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很多时候学生都会把自己当作情境当中的一个角色,教师从中加以辅助,将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能当做学生更明确的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例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滕王阁序”一文,它属于古文言文类型,高中语文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对我国古文化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认识,所以开设的课堂情境可以根据当地某些古建筑或者文化古迹作为基础,比方说山东地区有台庄古城、山西地区的平遥古城以及西安地区的西安古城,这些都是古代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变革,教师可以按照地域特色将古城的一些图片或视频播放,当学生看到以后他们的脑海中会产生相应的联想,语文老师用简单的语言叙述古城发展渊源,从线上线下给学生构建文化环境,以此带入教学便能达到很好的吸引效果,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深刻感触。接下来就是作者情感上的表达是借助于滕王阁还有附近的壮丽美景抒发自己悲凉和不甘于现状的复杂情感。最后,落实讲课教学模式,这是教师通过口头传授课程内容为主导,同时和学生之间互换角色,让学生替代教师站到讲台上以教师的身份谈对文章的一些见解,加上教师的点评,以此来构成完整阅读流程,利用有效提高阅读的质量。例如:阅读“黛玉之死”这篇文章,他写了林黛玉死亡的经过和情景,由黛玉梦魇、宝玉失玉、掉包计、宝黛参禅以及黛玉焚稿等环节组成,可以说是红楼梦这部作品中最为感人的一部分。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前,教师就要提出问题,因为在红楼梦后40回并不是原来的文本内容,所以林黛玉的死没有具体考证,这就可以作为问题的出发点,语文教师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发表对林黛玉之死看法,可以自由发言没有什么限制,将课堂的主体权利交给学生,由6人组成一个互小组助进行讨论,然后让同学们到讲台上发表个人见解,完成阅读,但教师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应当开展综合评价,引导学生真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2增强阅读意识,培养阅读兴趣

文学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读者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感悟能产生相应的思想认知,这应是读者本人才能有效完成的。传统高中阅读教学大多是以教师的讲解和延伸让学生体验,学生只能去感受老师的感受,长此以往对高中生的思维发展而言极为不利,逐渐的还会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因此课堂的实效性便无从谈起。在新课标出台以后,很多高中教师已经意识到之前的阅读教学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代社会发展,学生才是阅读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从中加以辅助和指导,实践出真知,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需要从一些实践活动中去提升,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并促进其自主阅读。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出发点,比方说高中语文阅读“六国论”这篇文章,如果教师直接进入正题对文章开展讲解显然是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但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为介入点,他们八卦一些历史故事,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阅读的实效性,教师还可以以这篇文章为主导,请问学生为什么6个国家会被秦国灭亡,就算秦国再强大,他的地图版面、兵力、财力和其他六国相比而言加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他之所以能灭六国统一华夏所依靠的是什么?面对问题学生会进行思考和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认为秦国的胜利在于他经过商鞅改革以后整体实力增强,比方说全国的军人在战场上杀敌到达一定数量以后,他们就可以加官进爵,就算在战场上战死,他们的后代也能承袭,这就给士兵很大的鼓舞,打造了一支不怕死且艰苦奋战的军队。还有一些学生提出秦国的外交政策非常合理,通过远交近攻的方式,先给那些离得较远的国家一些好处,构建关系以后对距离近的国家展开攻击,逐渐蚕食六国。但无论学生发表什么样的言论他们的观点都没有错误,教师应当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这就能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环境氛围并构建讨论交流和辩论情境,是激发高中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式。

3.3培养阅读素养,构建师生导读

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往往会给学生制定阅读的方向和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效果。阅读的本质就是通过自己的感悟理解和评价欣赏作品,与作者产生心灵互动以后才能进一步深度挖掘文章内涵。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过程中应当合理发挥导读机制,比方说在阅读某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先规划好文章结构,按照相应的顺序以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打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从中挖掘作者思想情感和表达的观点,积极高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3.4优化阅读指导,提升阅读品质

在现代化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对学生开展阅读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品质,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而言有着良好作用。其中要有目的性的展开阅读,再涉及到重点文章的时候学生必须深度揣测,能理解文章的一些特色和文本类型,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文章信息,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引导类型的阅读在上文就有提到,教师还需要注意,除了自己的引导以外还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为深沉的阅读心得。除此之外,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可以落实笔记阅读模式,也就是阅读过程中将一些好词好句和作者的名言警句都记录下来,自己进行消化吸收,这能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运用于写作当中,从而提高高中生的阅读品质。

4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面对当前语文课堂上学生阅读学习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应当进行深入探究,要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创新并完善阅读方法,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更培养其全面发展。

作者:杨淑萍 单位: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和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