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阅读教学中问题及对策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阅读教学中问题及对策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阅读教学中问题及对策浅析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重点之一的阅读教学,一直都是困扰初中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因此,本文就困扰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一些浅显的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

人的一生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离不开阅读。所以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便是要培养学生个人独立的阅读理解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有所成效。但是,阅读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不断改进,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单一

如今,大多数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都是采取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方式,这种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方式会导致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度较低,最终阅读教学效果不显著。究其原因,为了应对考试,教师只是重视初中阅读知识本身的灌输,忽视了阅读教学应该是师生和书本之间多方交流的本质,而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过程。同时,现在也还存在一种单一的阅读教学形式,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太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走进了学校课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多媒体教学确实能够实现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但长此以往,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的情形,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会让阅读教学成为教师所准备课件的背景,在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都只是对着课前准备好的课件在讲台上原封不动的进行复述,这种照本宣科的行为就会导致学生被课堂上的课件牵着走的现象。教师一味追求课件或者是视频的展示,作者的情感不能很好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不能真正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不透彻,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最终也没有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这样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单一很难做到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阅读教学形式未做到与时俱进。教学形式的单一阻碍了新形势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形式的单一未做到与时俱进,这样会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提高。

(二)忽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进一步明确了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严格要求,同时这也是对于语文教学课堂阅读的延伸和补充。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这两个部分也是紧密相关的。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写作对学生来说则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会直接影响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效率。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关于写景的作文,由于现在初中生的学业压力也大,出去旅游看风景积累相关素材的时间也不多,这种阅读方式的“输入”很难实现,所以学生只能通过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或者写景的作文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扩充自己的阅读量,从而为写作积累了相应的优美句子和短语,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作文素材。随着初中教材的变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相较之前的教材明显减少了。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在初中三年六个学期中,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一共143篇课文,比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篇目少37篇课文。在一定程度上学生课内的阅读量明显减少了,训练阅读能力的机会也减少了,还需要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会缺乏课外阅读的能力。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只注重讲读课内文章,忽视了课外书籍依据不同的文体给予指导,导致学生阅读方向不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也会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同时,一些家长不鼓励学生花太多时间在课外阅读。家长全力以赴地让学生将时间用在初中语文教材上,紧扣教材阅读与做题,这样的教育方式阻碍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导致学生人文知识储备不足,学生的素质严重不足。因此,教师忽视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对于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定位,新课程标准中则更加明确,同时新课程标准中更加注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给人留下的是耗时长、见效低的刻板印象。有一些学生往往阅读时间很长,但是没掌握阅读的方法,因此导致阅读效率不佳的现象。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便成为了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起传授知识的作用,倘若只是一味地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会被教师忽视了,没有培养其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在课堂上,当教师对学生提问时,学生没有及时回答或者学生的答案与老师所预期的答案不一致时,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会选择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的答案,而不是采用循循渐进的启发式教学,由于教师未做到循循善诱、步步引导,以激发学生思考活力,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下降,最后学生的积极性会消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只是按照教师在阅读课堂上的要求逐步学习和接受知识。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需要提供主动积极的阅读情境,认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中,教师应要主动认识,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真正热爱阅读,享受阅读。

(四)忽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课程标准早已经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初中语文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同时具备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所谓人文性,人和文化。它蕴含着不同于自然的情感、意志和观念的内容。具体而言,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强化道德品质,完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讲授的一些真、善、美的东西来提升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健康人格,在语文课堂上,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第二,培养情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用美感染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自行体会其中美的所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所谓工具性,是指语言在人际交往中起着维持社会联系的实际中介作用。汉语是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交际工具。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初中语文教师往往将人文性与工具性两个特性分割开来,没有将这两个特性密切地结合起来,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人文性的培养。而长期忽视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则会导致学生普遍缺乏人文性。受中考的影响,语文应当是一门极富开放性的学科,但是在初中这一阶段,语文试卷中的答案也是固定、统一的,所以从这一程度而言,语文学科也不是一门完全开放的学科。同理,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学生思维应是富含激情、十分活跃的,给出的答案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由于语文考试答案的标准化将学生的创造力思维禁锢,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充分的表现,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力思维会被限制。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升的对策

(一)更新阅读教学形式和方法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要想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不断更新阅读教学形式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教学。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课程,如独立阅读课、探究课、单元组合课、朗读课等。以《济南的冬天》教学为例,采用探究式教学,在学习之前,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任务,预习一下本篇课文,使得学生对济南的冬季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展示一段冬日美景的视频或图片,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们思考自己所看到的冬天是怎样的,这样让学生进入讨论与探究的环节。在讲解文本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对话教学的方式,这样学生与教师的充分地互动交流,它不仅有助于提高理解和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效率。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整本书阅读纳入语文课堂。以阅读指导型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阅读,教师要选择与教材内容、新课标要求的课外阅读书籍以及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书籍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当代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中,面对层出不穷的文章和题目,只掌握精读这一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传授给学生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效率。例如在语文考试中,大多数学生作答阅读理解这一部分时都采用精读的方法去阅读文章,那么学生在作答此部分时花费的时间会很多,效率也不一定很高,很有可能因为阅读速度和阅读方法不当,导致考试结束时学生试卷题目还未做完的结果,在作答阅读理解部分时,我们应该采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式去答题,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考试时间,高效地完成试卷题目。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进行阅读,进一步提升阅读效率。因此,教师应要积极主动更新阅读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股强大的内驱力,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当学生开始对阅读感兴趣时,阅读教学的效果才会显现。良好的习惯需要慢慢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不断的积累与沉淀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课堂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们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阅读,读有所获,读有所乐,长久来看,会逐渐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由于初中语文教材的变化,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篇目减少了,然而如果只是阅读课本上的文章,这并不足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各类经典名著,从经典名著中学习到一定的知识,积累一定的文学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程后,绝大多数的学生想进一步了解作者鲁迅先生,教师在拓展延伸部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方法阅读鲁迅先生的经典著作《朝花夕拾》、《且介亭杂文集》、《呐喊》等作品。这样就可弥补初中课本中阅读量小的弊端。另外,教师也要多加培养学生在词汇积累与摘抄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边阅读边做笔记的习惯,多写、多练笔,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可以帮助其提升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摘抄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印象,教师也可以组织阅读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安排一次阅读分享课,让每位学生轮流展示自己在课外阅读的经典著作,并分享读书的收获和心得,这样,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明确了教育观念需要转型,要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如此,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的答案,不能不给学生留有足够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会导致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毫无思考的学习状态,教师掌握课堂主动性,越俎代庖,会弱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会缺乏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不能得到提高。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例如,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带着一些问题去预习课文。上课时,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熟悉,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与交流,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们就可以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合理安排时间进行主动性的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甚至成为讨论的“主角”,自己甘居幕后,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总之,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阅读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这是在教育行业的每个人都值得思考的一个话题。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针对学生的课堂反馈灵活的采用教学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的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善于运用启发式等多种方式,逐步引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进而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提升,最后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在《散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会饭后和家人们一起散步呢,在散步过程中我们会与家人们一起经历一些什么事情或者在散步过程中会和家人们聊什么话题呢。教师让学生们采取自由分组的方式,六人一组的方式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更容易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开拓了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力与想象力,从而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且对于学生的生活会产生影响深远,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不断调整阅读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培养其良好的阅读兴趣,把语文阅读融入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杨军.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5(14):4-5.

[2]王晓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学教育(下),2018(05):98-99.

[3]缪新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汉字文化,2019(24):93-94.

[4]范丽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09):42.

作者:王峥嵘 万素花 单位: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