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监督探思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我国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监督机制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新的课题,探索高校对科研活动进行内部监督有效的方式方法,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机制,才能确保将国家充分落实自主权的政策落实落地,为广大科研人员营造更好的科研环境。
[关键词]科技领域;“放管服”;科研经费;内部监督
我国在科技领域推进“放管服”改革,充分尊重科学发展的规律,进一步下放权力,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科技管理体制,从而更大程度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服务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管服”改革需要“放”“管”“服”三者有机结合,不能偏废,忽略任何一个方面都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如何在“放管服”背景下做好高校内部的科研经费监督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内部监督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在科研经费管理中非常重要。内部监督主要是监督高校的内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全过程中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及高校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的情况,同时纠正和惩处违法违规的行为。传统的内部监督可以达到纠错和防护的目的,在“放管服”背景下,内部监督预防问题的作用意义更大。针对监督对象的特殊性,需要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实施监督,如可以用思想沟通、警示教育和信息公开等方式来实现监督的功能。这种发展是适合科技领域推进“放管服”改革需要的,从某一角度来讲,对高校科研活动的内部监督应当成为一种指导性和鼓励性的行为,有助于弘扬科学家精神,形成诚信、公平的环境和机制,而不仅仅只注重传统的事后惩罚。完善的科研经费内部监督机制是形成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的组成部分,只有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一步强化自我约束意识,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机制,才能确保将国家充分落实自主权的政策接得住、管得好,为广大科研人员营造更好的科研环境。
二、内部监督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现状和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还存在需要改进的空间,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实施内部监督关系着“放管服”工作能否落实落地,广大科研人员能否真正感受到政策红利。目前内部监督普遍存在“过紧”和“过松”的问题。
(一)层层设置审批环节,要求提供各种证明材料
科研经费报销中层层设置的审批环节,要求提供的各种证明材料造成了事实上的“报销繁”。这些科研经费管理中的“繁文缛节”阻碍了创新活力,遭到科研人员的诟病。这种监督并不是真正的内部监督,有效的监督是识别科研经费在学校管理中各环节的风险,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而不是靠增加审批环节、增加证明材料来防范风险。“放管服”改革中,国家赋予了学校更大的自主权,学校履行主体责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实施细则,才能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流程和材料在制度中明确,办事人员有据可依,也可避免他们为了免于担责而对审批程序和证明材料层层加码。
(二)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科研经费管理包括从立项、执行到验收是环环相扣的全过程的管理,需要学校多个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有可能带来风险。科研经费使用把关不严,降低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可能出现挪用科研经费的腐败情况发生,存在被外部监管机构发现后进行处罚的风险,使学校名誉及利益受损。科研经费全过程的管理包括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监督、财务部门对经费使用的财务监督、学院对科研项目的日常监督以及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事后监督。这是一个完整的内控系统,但在现实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往往划分不清晰,存在薄弱环节。
(三)对科研经费的日常监管往往流于形式
科研经费的日常监管非常重要,但是缺乏管理的有效手段,导致实际效果不佳,日常监管流于形式。在高校中,学院是科研活动的基层单位,学院应该对本单位科研经费的使用负有日常监督的责任。特别是学院为了解本院人员的学科特点和科研内容,如在外协合同签订时,对外协内容的必要性、外协单位的资质能力、价格、与课题组成员有无利益关系等进行审核,保证合同的真实和公允;对差旅费中出差人员与课题组的关系及差旅活动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对会议费中会议的地点、规模和标准及会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对劳务费中相关人员的身份和是否参与项目研究进行审核等等。
(四)在监督中尚未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学校内部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利用,可以大大提高监督的主动性和精准性,避免为了防范一个,制定的措施打击一片的后果。利用大数据建立科研人员诚信档案,对信用好的科研人员进一步简化审批,充分信任,对于存在弄虚作假的个别科研人员,加强审核,避免出现腐败现象。
三、构建完善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监督机制的思考
完善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监督机制是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的保障,只有在运转有效的内控机制下,高校才能真正没有顾虑地简政放权。构建完善的高校科研经费内部监督机制要在充分领会国家对科研领域“放管服”政策的要求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管理实际,广泛征求科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调整和完善,需主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重视科研经费“放管服”的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新的政策,梳理现行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制度。比如对一些难以取得合规票据的野外考察、乡村调研等活动开展差旅费包干制改革,并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情况,不断总结、改进,切实解决科研人员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对科研活动中“公务卡”的使用尽量在尊重事实的情况下予以规范,对在科研活动中学生发生了款项支付,但因无法申请办理“公务卡”的情况明确报销流程,不让这些规定去阻碍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重视单位内控机制的建立、完善
通过进一步梳理科研经费管理的全部流程,明确各环节的风险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并通过监督确保风险防控措施有效落实,从而达到风险防控的目的。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要对科研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财务部门聚焦于经费执行情况,及时向科研人员提醒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财经制度,落实财务监督的职责;学院要重视对科研报销事项真实性、相关性的审核,做好科研经费的日常监督工作;根据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历史经验,经费使用的事后检查监督非常有效。
(三)在“放管服”改革中服务要和管理并重
在“放管服”改革中,要实施有效监督,必须先把服务工作做好做实。在遵循科研规律的基础上,落实“放管服”要求,不断探索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方式,将管理融入服务之中,注重简化流程,减少证明材料。为科研人员配备科研财务助理,帮助他们从经费报销、填制表格等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将精力和时间用于科学研究。学院建立低值易耗品登记管理制度,帮助科研人员按规定管好耗材,达到国家科技计划对实验材料的管理要求。在招投标方面,科研项目采购急需的设备和耗材时,要缩短采购周期,尽量简化采购流程。明确适用情况,落实好特事特办的采购机制,保障科研工作能够及时开展。为科研人员提供完善的服务,可以大大规避经费使用不规范的情况,使管理和监督工作更有效果。
(四)重视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科研“放管服”
改革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科研管理系统和财务核算系统对接,实现数据融合,努力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效率和便利化程度。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不再孤立存在,便于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追踪和管理,财务部门更了解项目的特点,对支出管理更加准确,项目负责人也能更好地把控项目进度和要求,及时按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申请预算调整。除此之外,系统中还可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抓取报销需要填报的信息,实现自动填制报销单,进一步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同时在财务系统中接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验材料采购平台、差旅平台等,实现从业务端一次导入后,报销系统共享数据,一站式完成报销手续。初始的业务流最为真实,也不会再有纸质票据遗失的烦恼,保证了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和相关性,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数据的分析也更为便利和可靠,因此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质上更好地推进了内部监督工作。在科研领域“放管服”背景下,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解放思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与时俱进,构建完善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监督机制,推进“放管服”改革,为科研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段元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经济师,2020(8):208-210.
[2]赵伟.关于内部控制视角下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J].财会学习,2020(27):44-45.
[3]郭睿.信息化环境下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内部控制与监督[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11-212.
[4]张瑞元.“放管服”下高校科研经费财会监管研究[J].商业会计,2020(24):113-115.
[5]黄立萍.基于内控视角下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J].财会学习,2019(19):11-12.
作者:杨桦 单位: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