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问题与优化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问题与优化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问题与优化探究

2019年1月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2]。高职院校应当大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2019年11月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为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3]在第12条“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中提出:“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4],为高校科研管理提出了改革依据和新的要求。基于此,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改革科研管理工作,健全科研管理队伍,进行科研精细化管理,科研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提升了科研业绩,涌现出若干有重要意义的科研成果。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依然存在科研瓶颈,制约着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空间极大。

一、高职院校加强科研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提升科研资源利用效率

科研是高智力活动,需要研究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否则难以突破,更难获得有意义的研究成果。高职院校的科研资源具有稀缺性,无论是在科研资金、科研设施还是上级项目申请上,都比较弱势。与本科院校、科研院所相比,缺乏竞争力。因此能够获得科研资助的机会相对不多。对有限的科研资源要加大管理力度,通过精细化和有效地激励,让有能力的人进行科研,高效地完成科研任务,从而实现科研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二)提高科研人员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的理论水平和科研基础比较弱,科研成绩不够突出,成果的竞争力不强。不少高职教师科研方法、科研范式不够规范,缺乏科研设备和资源,难以完成科研项目。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高职院校要加强科研管理,对科研人员进行培训,让科研人员学会申请科研课题,掌握科研方法,丰富科研理论,从而提升科研人员科研能力。高职院校要加强科研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科研队伍,让原创研究和基础研究能力显著增强。

(三)通过大数据聚焦科研前沿

高职院校科研人员普遍存在不知道如何确定科研选题和研究方向,选择的科研方向往往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虽有独到性见解,但基础性、前瞻性不足,科研人员难以把握科研前沿和热点话题,已有研究的成果创新性不足,难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大趋势。高职院校加强科研管理,可以建立科研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科研需求,做出有针对性的部署和决策,从而聚焦科研前沿,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

(四)正确认识高职教育定位

高职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重任,职业性和学术性并存[5]。学术性不仅在于科技创新,更在于通过学术研究深化对高职教育认识,正确进行高职教育定位,确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教育和科研具有互动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对“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的提出和施行,都需要教师们加强学术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高职院校加强科研管理,要重点进行有关职业教育的研究,为优化高职教育提供重要帮助。

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纷纷加强科研管理,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创新,主要形式包括申请科研项目、参加科研论坛、撰写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研创新。但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和管理不专业等问题,制约着科研水平的提升。

(一)科研管理不符合高职定位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加强了科研管理,鼓励科研创新,但诸多科研规定并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高职院校的主要特长是职业教育,具有职教和技术服务优势,但也有科研上的短板。科研人员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缺乏科学创新意识,无法与本科院校或者“双一流”高校比拼基础科学研究或高深理论研究[6]。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却让本校教师参与各项基础研究或理论研究课题申请,有些已经超出高职院校教师的实际科研能力,也缺乏相应的科研设施和器材,导致教师无法进行科研实验。在科研成果的表现上,有的要求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这往往存在较大难度,尤其是文科性课题,致使课题难以结题,制约着教师课题申请积极性。

(二)科研管理工作队伍能力有待提高

科研管理工作队伍的能力直接决定着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部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队伍能力不高,人财物要素管理与结构优化存在短板,对高职科研任务理解不透彻,不是制定不切实际的高标准要求,就是不加任何限制,致使科研低水平重复。如部分科研成果发表的期刊质量堪忧,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科研水准。此外,一些高职院校缺乏科研规划,提供的科研选题不符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精神,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不能很好地引导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如1+X证书制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新的改革点,但高职院校并没有加强该类科学研究。

(三)科研管理不够立体化

科研管理有自身规律,需要先打好科研基础,逐步发展,为此需要构建立体化的科研体系。纵向上,科学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科研成果上,而是要加强成果转化,增强科研成果的应用,发挥科研应有的价值。横向上,科研包括申请课题、撰写课题报告、发表学术论文、参加科研论坛、进行科研讲座、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等,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将科研活动等同于课题和论文,唯课题、唯论文,而没有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各种科研学习交流活动,导致科研工作者难以获取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不能进步,无法进行科研突破,也就很难实现科研创新。多数科研成果只停留在表面,成果转化和应用率较低,没有发挥出科研应有的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作用。

(四)科研管理与教学管理不够协调

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要通过教学发现科研方向和选题,充实科研内容。比如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研究离不开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1+X证书的科研离不开对“X”证书的开发和探索。只有聚焦教学实际,发现教学问题,科研成果才具有针对性、创新性和现实意义,才能更好地为教育工作者、企业和社会认可,更好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和技术服务优化。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和教学管理是分离的,教师长期存在教学和科研“两张皮”现象,不是“重科研、轻教学”,就是“重教学、轻科研”,导致科研成果并不是教学问题的真实总结,科研成果缺乏创新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优化对策

(一)形成高职教育为核心的科研管理定位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要做好相应定位,聚焦高职教育实际,符合本校科研力量实际。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的职业化人才,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那么聚焦高职教育的主要问题,如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课程思政、“双师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诊断、实践教学等,就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核心。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着力点在于应用性研究和技术服务[7],要大力推动技术应用服务型科研,抓住新科技革命发展的机遇,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云计算、自动化的互通互联。考虑到高职院校科研人员能力现状,建议采用分类管理的形式。高职院校科研力量强的学科,可以开展相应的高水平研究。如有些高职院校的财务专业办学历史悠久,科研成果积累颇丰,这些院校可以申请省部级或国家级科研项目,举办科研论坛,这会进一步反哺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对于那些缺乏实际科研设施和设备、不适合高职院校科研人员能力现状的科研项目,根据情况分别处理:不符合本校定位和发展的,减少科研投入;对于符合本校实际,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和技术应用价值的提供资金帮助,开展科研培育,引进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建立科研实验场所,购买实验器材,聘请相关的科研指导专家,为科研提供必要帮助。

(二)提高科研管理工作队伍管理能力

高职院校应当建立高水平的科研管理工作队伍。一方面,要引进有经验的科研管理人才,研究《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要求,创新科研管理服务模式,制定科学的科研管理政策、科研制度和激励机制,健全科研设施,破除科研障碍,让科研更具有创新性,更好发挥智库作用[8]。加强人财物管理,优化科研结构,提升科研绩效。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科研管理工作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科研管理水平和科研服务能力,提高其对科技政策和科研规律认知水平[9]。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到校进行科研管理讲座,传授科研管理经验;到兄弟院校进行科研管理考察,取经交流,丰富科研管理思想;引入先进的管理管理办法,建立精细化、信息化科研管理体系,提高科研管理质量,将有限的科研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率。

(三)建立立体化科研体系

科研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论文、项目,而是要建立立体化的科研体系。首先,从内容上来讲,要将专业研究和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既要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也要提升其教学能力。其次,从形式上来讲,要推行申报课题、、参与论坛、会议宣读、圆桌会议、交流考察等不同的科研实践,让教师扩大科研知识面,多渠道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提高科研质量。再次,要深化产学研创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享科研设施,交流研究框架、方法、范式,审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不足,改进科研的不足,以获取有建设意义的研究成果。加强高职院校和企业对于优秀科研成果的孵化,促进成果转化和应用。

(四)科研管理与教学管理同步进行

科研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处理好科研和教学的关系,避免重科研、轻教学,或者轻科研、重教学。高职院校要将科研管理和教学管理融合起来,同步规划,同步运行。一方面,致力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教师必须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立德树人等环节。同时加强教师技能学习和职业实践,使其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开发教学型科研项目,让教师聚焦职业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等研究领域,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教师参与前沿话题的研究和讨论,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让科研更有创新性和针对性。综上所述,新时代要求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创新性”等特色,科研管理要有正确地定位,要重视自身的短板,发挥比较优势。因此,高职院校要花大力气进行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科研管理平台,解决各项科研障碍,激励教师科研积极性,更好地推动科研创新,为科研强国贡献自身力量。

作者:周爱军 单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