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探思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校是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单位,承载着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增加,以及企业与高校的协同深化,高校科研项目的经费体量逐年攀升,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对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高校科研项目内部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通过优化科研经费管理内部环境、科学组织预算编制、规范经费使用、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以及进一步落实绩效管理等措施,来解决当下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以促进高校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项目管理;经费管理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科研经费快速增长,雄厚的科研经费为高校提升科研实力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有力促进了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创新。要进一步发挥科研经费的驱动作用,促进高校科研事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近年来,为了科学引导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文件和措施,有效改善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状况,有力促进了高校科研事业发展,但仍存在部分政策规定落实不到位、一些领域需要进一步优化改革等问题。厘清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切实管好用好科研经费,成为现阶段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1.科研经费内部管理环境有待优化
(1)组织机构建设有待完善。高校内部一般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任务书或合同的签订及成果验收、维护等工作,财务部门负责项目经费的进账立项、日常报销和决算数据审核等工作,审计部门负责项目经费的监督检查,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各司其职,但仍存在工作边界不清晰、缺乏协作机制等问题。内部机构岗位设置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清晰,可能导致机构岗位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等现象,造成机构运行效率低下。
(2)信息系统建设有待加强。当前高校各业务部门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信息孤岛现象仍存在。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科研系统和财务系统、审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独立运行,科研项目的申报管理、合同管理、成果转化系统等也缺乏互联互通。既降低了管理的效率,也增加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3)制度建设及配套工作有待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由各级财政拨付的纵向经费,和承接企事业单位的横向经费构成。科研经费管理的总体指导意见一般由国务院下发,各级项目主管单位制定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项目承接单位制定配套措施和解释说明。受各类项目特征的影响,各级项目主管单位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往往存在差异,比如科技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工信部项目在项目管理、经费预算编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管理办法、经费预算编制方面,也存在差异。高校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在落实上级制度和制定配套制度措施的时候,容易忽视对各项制度差异的总结分析工作,难以将其融会贯通以形成一套通俗易懂且可行的基层应用指南。
2.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科学性有待提高
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工作通常需要科研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等多部门参与,为科研人员在数据测算、项目经济分类等方面提供协助。由于缺乏功能完备的科研管理平台,科研人员需要在多部门间往返沟通,以确保预算编制基础信息的准确性。由于科研人员在申报项目时,其主要精力通常集中在提高项目申报书的技术指标上,以确保项目获得批准,预算意识和预算专业知识缺乏,在没有专业人员的协助下,科研人员编制的预算往往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另外,科研及财务等管理人员虽然了解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也具备编制预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由于不了解各个科研项目具体的专业需求,也难以独立地为科研人员科学准确地编制预算。项目预算无法反映项目实际所需资源,既提高了经费使用的风险,也降低了经费的使用效率。虽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以对预算项目进行调整,但设备费的调整会直接影响到项目间接经费的计提、使用和管理,实际操作中较为复杂,且频繁调整预算也会影响科研工作效率。
3.科研经费使用有待规范
(1)存在突击花钱现象。科研项目结余资金规模作为项目结题验收的重要指标,在项目结题的财务验收甚至整体验收中占据重要位置。因为除了结余资金规模,验收过程中还有科研人员无法掌握的许多事项,为了保障项目顺利验收,往往在项目验收前期突击花钱来提高执行率。虽然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突击花钱,但在实际情况中这种现象依然存在。科研人员为了达到提高执行率、验收通过的最终目的,不惜采用伪造经济合同等方式来掩盖突击花钱的实质,造成大量资金浪费。
(2)利用虚假发票和虚发劳务费的形式违规套取科研经费。尽管各级管理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但高校科研人员违规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仍屡禁不止。他们有的是财经意识淡薄,误以为自己申请到的科研经费可以自行支配,不用受到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制约;有的是贪图一时便利,企图将科研经费转到自己名下更便于使用。但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违规套取科研经费都应当禁止。
(3)存在关联交易现象。关联交易往往涉及金额较大,对科研经费的安全性构成较大威胁。尽管高校对规范关联交易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但由于其隐秘性强,在日常审核中难以被发现,违规关联交易行为仍时有发生。
4.科研经费监督检查机制有待完善
首先,监督检查方式单一。科研经费外部监督检查主要由项目主管部门或科技主管部门定期委托第三方事务所开展,内部监督检查由校内审计部门在项目提出需求的时候进行,且多为事后抽查的方式。校内财务部门往往只对科研经费报销使用票据的合法合规性及审批手续进行审核,无法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进行审核。其次,主管部门监督和单位审计、财务监督缺乏沟通协调,检查资料及结果缺少共享和互认。重复检查既浪费时间人力,也给科研人员造成负担。最后,监督检查结果未得到有效运用。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在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违规失信情况,往往以退款、调整形式来整改,未将失信行为纳入信用记录管理。
5.科研项目结余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科研项目结余资金使用效率低,主要体现在项目结题验收后大量结余资金滞留在单位账面。虽然国家就结余资金使用和管理提出了意见,各级项目主管单位和承担单位也出台了相应的结余资金管理办法,允许并鼓励项目承担单位将结余资金用于科研活动,但实际情况是依然有大量项目结余资金沉淀在账面上。造成项目资金大量结余的主要原因,一是有些项目资金拨付较晚,主管部门要求承担单位先行垫付资金,等项目技术验收后才下拨;二是有些项目缺乏结题验收要求和程序,科研管理部门对该类项目未进行结题管理;三是科研项目结余资金管理办法未落到实处。
6.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一般将全校的科研项目作为一个整体纳入部门预算,进行绩效目标设置和评价管理,各具体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管理通常在项目的结题验收阶段。项目结题阶段开展技术验收和财务验收,无法及时发现并控制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风险。另外,结题验收阶段往往关注的只是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科研成果和预算执行率,缺乏对科研成果长期经济效益的动态追踪,易产生重研究、轻转化的现象,导致科研成果转化低、专利因缺乏维护而失效等问题,使国家付出巨大财力、科研人员付出心血的科研成果无法实现其价值,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完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建议
1.优化科研经费内部管理环境首先,高校应当重视科研项目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通过聘请专业机构对科研项目管理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和优化。在进行梳理工作流程、明确关键控制点、查补内部控制缺陷等工作的同时,明确各职能部门及岗位的职责,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各业务环节管理程序和流程,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活动。其次,要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将经济活动和管理流程嵌入信息系统,并确保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及服务水平。最后,全面梳理并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夯实制度基础。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熟悉掌握国家各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制定操作应用指南,在科研人员、管理人员间开展培训宣传,以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的可理解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水平
首先,充分利用信息手段提高项目预算管理水平。通过搭建科研管理平台,将科研项目信息、财务信息、资产信息等信息整合起来,实现数据共享,将线下业务转为线上,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其次,通过组织学习、调研、考评等形式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灵活运用新媒体、门户网站等方式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科研人员的预算意识。最后,健全、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科研财务助理作为学校管理部门和项目组之间的桥梁,在提高项目预算编制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培训考评的方式来提升科研财务助理的业务水平,进而提高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降低预算调整频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使用
首先,改进项目结题财务验收评价规则,赋予预算执行率指标适当的权重,避免一刀切的做法,从技术、财务等多方面开展评价,减轻科研人员的财务验收压力。其次,加强培训,增强科研人员的资金安全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突击花钱和套取科研经费的风险。最后,明确关联交易管理主体的监督职责和主动审查职能,通过加强关联交易公示披露、适当延伸关联交易的范围等举措,规避可能存在的违规舞弊风险。
4.优化科研项目经费监督检查机制
首先,创新监督检查方式,灵活运用随机抽查、检查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不增加监督检查负担的同时扩大检查覆盖面,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其次,要持续推进监督检查数据的共享和结果的互认,加强科研人员和校内审计、科研、财务、资产等业务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完善监督机制。最后,加强结果运用,探索制定负面清单,通过构建科研诚信体系让科研人员进行自我监管,提高失信成本,降低违规事件发生概率。
5.提高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使用效率
首先,完善经费拨付机制,优化拨付流程,压缩拨付时限,延长经费使用时限。对确需承担单位先垫付资金后验收拨付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出台具体措施控制结余规模。如通过设立科研预研项目的方式,将其他项目结余资金归集起来作为项目的启动经费,待项目实际完成、经费到账后再归还。其次,贯彻落实主管部门要求,做到按时结题结账,对没有结题要求的项目,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也要重视结题结账工作,将结余资金及时有效地运用在基础科学研究上。最后,健全结余经费管理办法并加大宣传力度,科学引导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结余经费。
6.构建科学的科研项目绩效管理体系
首先,制定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应当具有可衡量性、可比性和全面性,不应当只体现论文发表数、专利数等科研成果,还应当综合考虑经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结果和成果转化等内容。其次,尊重科研规律,根据不同类型科研项目的特点,分类划定指标评价标准。比如,自由探索类科研项目要突出原创性、前沿性,避免唯数量评价;任务导向型科研项目要突出任务完成情况。再次,实行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科学研究通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在项目验收的时候对项目执行期间的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无法真实完整反映资金投入取得的效益。高校开展科研项目绩效管理,应当覆盖项目申报、实施、验收评审和投入应用全过程,可在项目结束后进行绩效评价,通过事中动态评价及时查漏补缺,降低执行风险,减少专利浪费,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水平。最后,将科研项目绩效管理与科研奖励机制相结合,将绩效评价结果充分运用到科研资金分配、奖励发放等方面。通过绩效管理来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水平,完善资金分配机制,把科研资源向优秀的人才和团队倾斜,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切实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四、结语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应当通过夯实管理基础、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强化监督检查、规范资金使用和结转资金管理、引入绩效管理等方法,不断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水平,为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保障,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伏敏.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经费管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2.白晶.对信息不对称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财会学习,2021(02).
3.涂小丽.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初探.教育财会研究,2019(5).
4.付彦琪.关于高等院校科学研究经费管理的探究.财会学习,2019(15).
5.姜曼.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财会学习,2021(16).
作者:张昱 单位:东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