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一、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转型、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和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在逐渐增大,固定资产的价值越来越高,在财政的支出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为了优化资源配置,预防和减少固定资产流失,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使资产能够更好的利用,完善事业单位的采购管理,及时掌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构成与使用状况,有利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投资管理和监管管理,所以强化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

许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的来源方式是政府拨款采购,这种取得的无偿性使得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内部工作人员在观念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并不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管理,管理意识非常薄弱,很少对其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仔细的分析辩论。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不佳

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不佳,导致管理水平不高。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即使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折旧额并不纳入成本核算,也就不影响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因此会导致事业单位负责人并不重视本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致使固定资产管理方法现在很多事业单位依旧采用台账形式进行简单的记录,随着固定资产的逐渐增多,台账已无法及时、准确的跟踪服务于固定资产的后期使用和维修管理,后期使用时也并没有进行分类与盘查,经常会出现账面数量与价值和实物数量与价值不符,导致由于轻视管理而造成的固定资产的流失,虚增了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使国有资产信息失真,严重的影响新财政体制下事业单位的发展,会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完全是属于文字化管理、空谈管理。

(三)没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与体制

就当前情况来分析,许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欠缺健全的管理体制并缺乏制度的指导,未形成规范的资产使用导向。没有在本单位内部设置专门科室和专业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当出现固定资产管理损失等其他人为管理失误的责任时,根本追溯不到具体的某个人。没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没有相应的体系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核算与分析做支撑,也就是说购置固定资产的财政资金一旦支出采购完毕后,在固定资产后期的维护和使用期内就不再纳入会计核算和监管范围中,并最终退出了内部控制与管理的视野。新会计制度下虽然要求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仅作为查阅的参考性资料,并且并未有完整的体系可以反映出固定资产因使用期间自然损耗等多种原因,而发生的资产减值、后期残值率的规定以及最终残值收入的核算,最终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净值的差额将越来越大,根本无法真实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因此,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支撑着国有资产的运转,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责任不明确,必然导致管理水平落后,无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长此以往必然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随意性较强,资金浪费造成财政压力

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分配利用不合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大部分没有规定配置标准,即使有配置的标准,到具体实施时也未必按规定执行,对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资产,事业单位购置的随意性就比较大,并没有通过对原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做数据分析,以此作为依据制定针对新需求固定资产的合理完善的采购计划,而是盲目购物的情况经常性的发生,就出现了随意购置、重复购置的现象。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年度购置计划不完善,采购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实际的需要进行,大多固定资产购入后经常会出现无法合理使用或无法使用的情况,这样往往将设备闲置,长时间的闲置也会使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最终被淘汰不能发挥作用,极大地降低了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后期使用时也不对固定资产进行物资清查,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不及时对正在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的维修,使之加速了固定资产的报废,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与分配。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固定资产使用周期大大缩短并且导致固定资产大量闲置,占用财政资金的同时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事业单位整体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加强事业单位整体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首先应增强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管理意识,改变其管理态度,提高对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相关科室执行力度的关注,严格要求内部工作人员对自己使用的固定资产全面认真的管理。提升单位负责人自身和内部工作人员的使命感。

(二)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把对固定资产的空谈管理落到实处,研究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可借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信息数据化、精细化,让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到本单位国有资产的具体情况,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制定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体制,明确责任分工

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且适应本单位发展的管理体制,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科室及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处罚制度,保证一旦出现管理损失或缺陷时能够迅速改正,并根据具体情况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同时由责任人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或给予行政处罚。建立合理科学的管理体系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核算与分析,并贯穿于整个固定资产的使用流程,包括固定资产的新增管理、调拨管理、出售管理、折旧管理、损失与减值管理以及报废管理等,确保及时准确的披露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保证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体管理相结合。

(四)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与调拨管理,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对已制定固定资产配置标准的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对于没有制定配置标准的,单位应遵循从自身需求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原则。每年至少一次的组织固定资产盘查工作,对发现毁损、减值、缺失的固定资产,单位应查明原因做出书面说明并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对长期闲置、利用率低下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调配,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在采购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必须以科学的预算分析做依据与指导,制定合理完善的采购计划,采取资产管理与核算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会计账目必须及时而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变化,推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数据化和精细化,通过对固定资产使用期内的监管,来确定对固定资产的需求,避免按照事业单位的意愿盲目的采购,以减轻财政压力,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五)优化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

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必须科学化,制定一个健全的管理流程,能够弥补管理中的漏洞,使固定资产管理趋于完善,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的制定并不完善,执行的情况并不到位,导致难以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绘制管理流程图,设置多层次交叉式的管理岗位与监督岗位,严格制定各管理岗位的职责,严格监督各管理岗位的执行情况,并使各管理岗位之间合理的衔接,从而达到互相制衡、互相监督,形成固定资产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向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方式迈进。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体制并加强执行力度,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提高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大巍.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8(08).

[2]杨羽佳.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7(12).

[3]帕提古丽•艾海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8).

作者:金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