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校会计案例教学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及其优越性
案例是指包含有问题或者是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所谓“案例教学”,则是指老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依据教学目的与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让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讨论,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平等对话和研讨,促进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案例的运用,是这种教学方法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所在。这种开河于哈佛大学的教学形式一经推出,就以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促动式教学,改变了讲授法给学生带来的厌倦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由于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经济活动中最新的、有争议的、可讨论的现象,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主动学习,使学生在亲身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的同时巩固所学理论,既有利于学生认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也有利于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具体而言,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传统的会计教学,课堂上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课后通过与之相关的练习起到复习巩固作用,学生常常是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原则和计算方法,但客观现实的多样性决定了书本上无法找到完全一样的知识点,使得学生一接触实际就会感觉束手无策,不知所措,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理论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真实情境,通过实际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破重点与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弥补,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较少。这种“填鸭式”的教学,知识单向流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案例教学法则不然,强调教师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讨论对话中的平等交流与彼此的尊重、信任,强调学生自我探索,珍视学生个人的思想和意见,让学生以“当事人”、“参与者”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
从教学实践的一般规律来分析,案例教学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选择布置案例、提出要求———学生阅读、分析案例———小组或课堂讨论、辩论———学生发言———教师讲解、总结等几个步骤。案例教学的成败与案例选择与准备是否充分密切相关,因此选取的案例要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能。学生阅读、分析案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没有这一环节,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通过阅读分析,应形成一个简要的发言提纲,以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时使用。小组或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和中心环节,师生都要高度重视,任课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发挥引导作用,不能过多干预,又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教师讲解和总结是案例教学法的完善,既包括讨论情况的总结,也包括案例本身的总结。在总结时应尊重学生的劳动和创见,如有不足之处应指明并加以补充纠正。案例教学是教学双方所做努力的集中体现,是一种交互式的探索过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均很高,学生的素质、状态、个性、环境,教师的知识结构、表达能力、引导方法等均会影响教学效果,且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三、会计专业运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困难
1.典型案例的选择与形成费时、费力。案例教学法中所用的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会计理论源自于实务,教材本身也附有大量的例题与练习,容易让人产生“课本所举之例源于实务,就是案例”的认识。其实,课本中的例题均是针对课本想说明或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业务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举例,仅对某一问题而提出,删除了许多复杂关系,学生很容易在书中找到答案。典型案例不容易找到现成的,需要教师长期总结积累,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往往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应届毕业生,自身也缺乏会计从业经历,要想收集和积累大量的、恰当的案例,其实也不是十分容易的事。
2.教学规模过大,不利于组织案例讨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财会专业学生人数较多,班级规模过大,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无法与学生充分讨论,更无法全面听取学生的意见,当然也就谈不上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分析。建立在学生充分讨论、师生、生生互动基础之上的案例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受到较大的限制。
3.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够,参与度低。受注入式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学生已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习惯于接受教师意见或课本中的意见,甚至存在着结论唯一的思维定势,本来应当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分析、讨论、甚至是辩论的案例教学在许多时候也只是虚有其表,演变成了仍然是教师主讲,大大降低了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4.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教师既不能在提供案例后就撒手不管,也不能从头到尾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是对学生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给予过多的是非判断,更不能只注重对案例结果的正确答案的得出而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与锻炼。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案例的讨论,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教学技能,更要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组织教学的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途径
1.更新观念,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在各级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中形成“案例教学之于会计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的观念,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同时,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会计教学效果的保障,因为教学过程最终还是由教师来设计的、组织的,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要鼓励教师在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经常深入实际,积极参与会计实践,收集和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案例的归纳和整理做好积极的准备。
2.广泛收集整理、科学设计和选择高质量的会计案例并汇编成册。案例教学中所需的案例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实践中积极收集和整理,而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高质量的案例必须具备以下特点:目的性,即要能使学生巩固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即案例是在实际调查基础上编写出来的,有客观依据的。灵活性,即案例的形式、内容、解答要求、方法和答案应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生动性,即案例必须生动,引人入胜,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应有目的地收集和整理案例,建立案例库。案例的取得途径可以是多样的,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企业获得,参考有关资料收集,结合教学经验和实际工作自行设计,或是由会计事务所提供等等。
3.精心准备,周密组织,全过程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会计案例教学效果是由周密的组织来实现的,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不可随心所欲,要有章可循、有法可做。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引用案例,如:会计的法规、条例和原则的条文很多,理论性强,与学生和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普遍认为其抽象、难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只以宣读、解释为主,学生难于理解、课堂气氛沉闷不说,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辅以生活中大量存在的鲜活案例,用案例来进行分析说明,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接受的程度。在学生基本了解了相关知识后,再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中一般均应安排模拟实习环节,让学生从凭证的填制、审核、汇总、装订、登账到编制报表,依次独立地完成整个会计核算程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出许多问题,若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的突出个案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操作进行评价与分析,更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4.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它是文字、声音、图像的结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增加课堂知识的输出量,同时可以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更应积极采用。
5.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建立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会计课程案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基点。因此,应改革以往一锤定音的传统考核方法,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理论考核和应用考核、笔试和口试、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式,可以根据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情况给出形成性成绩并增加其在总分中的比重,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
五、使用案例教学法应避免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案例于楣白琳: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法就是教学中的万能法宝,可以适用于所有学科、所有知识点,它也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有其优点,同样也存在着不足,在应用过程中应该客观地认识之,避免出现以下两种误识:
1.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对立起来,排斥传统的讲授法
传统的讲授法有其局限性,但在传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特别是会计的重点、难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使用讲授法才能使知识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脱离了基础理论的铺垫,单纯运用案例来组织教学,就会使教学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和理论深度而陷于就事论事,以现象解释来代替原理、规律的探索。只有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发挥各自的长处,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夸大案例教学法的优点而过分使用
有些教师看到了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用能力方面的优点,就在教学过程中尽情使用,期望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其实,过多地使用案例,一来会损害案例的典型性,不仅不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相反还有可能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二来还会造成学生对案例的“边际效益递减”,达不到应有的目的。而且,我们提倡实施案例教学应只是针对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低年级尤其是新生,由于他们还不具备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无法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勉强为了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反而让学生莫衷一是、不知所措,这对于他们将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十分不利。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会计教学既要立足于当前,又要放眼未来,案例教学固然能使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味性,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方法,自身也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要想让案例教学法发挥更明显的优势,必须择时、择机灵活运用。同时,还要注意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