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银行会计内控完善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清晰,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会计部门内控建设和有效执行是内部管理的基础性工程,是防范会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和防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有利于银行实现既定的经营方针。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因此,有效的银行会计内控制度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保护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二是有利于保障银行资产运营的安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为货币资金运转提供安全保证,对货币资金的事先控制可以避免公款私存、公款炒股、转贷牟利等现象的发生,避免国家资产遭受损失。建立和完善针对投资目的的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会计控制,可以加强银行对投资的管理,降低投资风险,也可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效地控制在建工程成本的盲目扩大。三是有利于强化风险意识,提高管理水平。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影响着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我国银行的风险意识相对较低,投资者风险意识普遍淡薄。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银行的风险意识,完善银行的内部控制,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利于形成一种人人参与风险管理的良好环境。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风险控制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有很多不足和短板需要正视和改进。
(一)缺乏完整、系统、科学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操作性不强和滞后性的弱点。特别是新的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后,许多业务的规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我国商业银行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及时修订,制度的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导致有些业务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盲目性、操作性不强等现象。而对业务起到监督控制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更是存在缺乏系统性、有效性等问题。虽然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制定印押证三分管、钱账分管、内外账定期核对、事后监督、重要会计事项审批、轮休强休等内部控制制度,但各内部控制制度之间却存在相互独立,甚至抵触的现象,因而极易导致各种会计风险的发生。
(二)会计风险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缺乏科学的认识
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大多数银行会计人员停留在强调会计工作要做到“账平表对、钱账分管、印押证三分管”等规章制度的表面,但随着业务内容的复杂化,风险因素的增加,会计管理人员出现了对风险发生的预见性不足,对风险控制的能力不强,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将内部控制等同于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对防范风险的重要作用,执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和内部评价,内部控制被动执行,常常流于形式。
(三)现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滞后于银行会计核算
电子化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银行会计业务处理中已经基本普及,使传统银行会计业务处理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从而也对内部稽核、检查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在实施银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开发和设计的程序只重视“如何让计算机准确及时地完成核算任务”,所设计的程序使有关人员不能对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没有形成一套自动、高效、规范的计算机风险控制监督系统。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银行的广泛运用与我国商业银行技术管理的相对薄弱以及稽核监督的长期空白已经形成了非常尖锐的矛盾。因此如何使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适用于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银行会计业务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四)会计内控制度执行不严格
一些基层行受种种利益的驱动,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严重,致使核算秩序混乱。如部分基层行因一线会计人员缺少,不能严格执行重要岗位轮换、重要岗位不得兼岗和强制休假等制度。重要岗位人员超期任职,形成混岗和一岗多职现象,使岗位之间失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作用。
(五)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银行会计的监督是对日常会计凭证、账表、账册等进行审核,对业务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监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备、监督手段不完善、人员配备不到位等原因,会计部门的监督作用没能做到及时到位,检查力度不够,相对弱化了会计的基本职责,加大了产生风险的可能性。
(六)会计内控监督评价体系不健全
会计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大部分行没有形成严密的会计内控监督评价体系,监督部门只局限于查找具体问题,缺乏对内控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完整性及有效性,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研究和评价,无法对会计内控运行中的重要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三、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
银监会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明确指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重点是:实行会计工作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会计操作规程,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合法,严禁设置账外账,严禁乱用会计科目,严禁编制和报送虚假会计信息。针对会计内控现状及面临的新问题,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会计内部控制。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确立全员性与全程性的会计内部控制质量意识,是实现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既定目标的关键。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有效内部控制的前提,而全体员工对内控制度的切实贯彻是实现内部控制既定目标的关键。制度运行的状况及运行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首先,确立正确的发展观。银行管理层和经营部门应达成共识:银行的发展要在规范的范围内发展,要以最终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不能为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内控环境。其次,加强员工的内部控制知识培训,使其对内部控制方式、方法与手段形成整体认知。再次,构建内控文化。银行内部控制要充分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思想,强调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员工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形成内部凝聚力。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员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会计内部控制成为银行员工自愿的行为,员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觉地按照规范行事,共同努力实现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加强账务控制,设置规范的操作规程
进行会计核算必须有一系列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专门方法和规范,它是银行会计控制系统的基础,目前各行的内控制度已基本建立,但内控制度与具体的业务操作联系不够紧密,业务环节不连续,风险防范必须从业务操作规程入手。根据规范、实用、安全、有效的原则,设置标准化操作规程,涵盖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会计业务是综合性、复合性业务,要求整个业务操作过程必须综合管理动态控制。操作规程要根据银行经营管理情况,不断地补充调整。特别是每推出一项新业务时,应根据及时性原则,尽可能在新业务推出之前建立健全新业务的各项操作规程,使新业务开展时就有章可循,以减少开展新业务的风险。
(三)建立严密的分级授权制度,加强重要岗位控制
商业银行会计岗位设置应当实行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严禁一人兼任非相容的岗位或独自完成会计全过程的业务操作。对会计财务处理必须实行岗位分工,各岗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重点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平行交接。各种业务必须交由不同的人完成,不相容的岗位一定要分离管理。对各个程序及岗位,合理地授予相应的处理业务的责任和权力,对重要会计事项如错账冲正、开销账户、调整积数、大额付现等必须坚持授权审批,形成分工明确、权责对等的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
(四)强化内部稽查审计,完善监督核查制度
稽核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要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稽核部门在会计内部控制中的监督作用,强化其独立性和权威性,要从合规性监督向风险性监督转变。同时要拓宽会计监督思路,坚持内部监督、同级监督和下查一级相结合。要检查业务核算的合规性、合法性,还要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既要查处理业务的过程,又要查业务时点的结果,建立一整套事前审查、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检查监督体系,真正做到关口前移。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设置科学的量化监控指标体系,对监控对象做出迅速判断,并采取即使必要的措施。
(五)创新会计内部控制手段,构建内部安全控制体系
监督检查是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会计内部控制,防范经济犯罪的有效措施。必须建立财会、稽核、纪检、监察等紧密型一体化监督管理组织体系,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加大检查力度,彻底扭转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现象。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银行会计业务,原有建立在手工操作基础上的内控制度已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计算机安全控制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