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污染下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污染下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环境污染下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策略

【摘要】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源泉和动力。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缺乏高层次人才和科技经费不足的问题。在环境视角下究其原因,则有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企业创新投入份额减少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减少等因素。对此,建议重视劳动者异质性特征、建立动态的环境规制政策、促进消费者导向的环境规制创新、加强非正式规制的力量、制定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争取相关特殊政策以及提升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和水平。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能力;环境污染

一、江苏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在R&D人员总量指标上虽位居第一,但在人才质量方面与科技领先区北京、上海、广东等存在差距。2016年江苏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中高层次人才占比仅为16.27%,与北京的40%、上海的27.12%、广东的17.82%有一定的差距。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缺乏极大地影响了江苏科技创新能力,使江苏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科技经费不足。近年来江苏不断加大R&D经费投入,科技经费保持增长但投入强度仍然不足。2016年江苏R&D经费投入强度为2.66%,而北京的R&D经费投入强度为5.96%,与之相比差距显著。江苏仍需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科技经费不足将极大地影响区域科技创新水平。

二、环境污染对江苏省科技创新的负面影响

(一)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很多,当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劳动力流动考虑的因素会从单一的经济因素(工资收入)转变为包括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在内的多种因素[1]。环境不好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流动决策产生不同影响。一是受教育程度高的高技能人才跨区域流出。高技能人才其享有的工资待遇也相应的比较高,经济因素已不再是其选择工作地点的唯一标准,其更关注的是工作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他们更倾向于去没有污染或者社会公共服务好的地区工作、生活。另外,高技能人才拥有较多的就业岗位选择的机会,他们有能力跨区域流动。二是受教育程度低的普通劳动者留守。为了生存,经济因素是其选择工作地点的唯一标准。普通劳动力选择跨区域流动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户籍问题、子女教育问题、房价过高等问题,所以普通劳动者跨区域流动会面临较高的成本,其选择跨区域流动的可能性比较小,其没有资本或者资本不足够支持他跨区域流动。因此,在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高技能人才很大程度上会选择跨区域流出,而普通劳动者会继续留守,这将致使江苏省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导致科技创新人才涌现的动力不足,进而影响科技创新能力。

(二)企业创新投入份额减少。一是创新资金挤出效应。环境不好致使劳动力供给结构和供给数量的改变,从而增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因为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长期性等特征,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作为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会选择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生产领域中,缩减对技术创新的研发力度和资金投入。二是投资挤出效应。随着企业成本负担的加大,部分企业必然会退出本地市场,选择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生产投资,这样就会减少企业在当地的投资和创新投入份额。除了退出本地市场,企业还可能选择关闭一些高技术的生产项目,将资金转投到一些低门槛、无技术需求的业务,这样会缩减技术创新投入的份额。

(三)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减少。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可以促进区域科技进步,可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2~3]。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可以获得资本,还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等,从而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而环境差的地区,其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明显减少[4~5],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会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实际使用外资和协议注册外资项目2012~2015年每年均出现下滑,实际使用外资从2012年357.6亿美元下降到2015年的242.7亿美元,协议注册外资项目从2012年4156个下降到2015年的2580个,这是因为从2012年开始人们越来越关注雾霾,越来越担心雾霾污染所带来的健康威胁。随着一系列治霾措施的实施,江苏省大气污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16年江苏省的实际使用外资较上年增长了1.1%,协议注册外资项目增长了10.8%。因此,环境污染导致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减少,从而间接地影响区域科技创新水平。

三、提升江苏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劳动者异质性特征。随着江苏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劳动技能普遍提高,自然环境、社会公共服务等非经济因素对劳动力流动选择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努力为劳动者提供优质的自然环境。除此之外,还要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质的医疗资源、优质的社会保障、营造好的科技创新环境,筑巢引凤,吸引更多更高端人才的加入,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对区域科技创新的作用。

(二)建立动态的环境规制政策。环境规制力度的加大可以逼迫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逼迫企业进行治污技术创新和生产技术创新,逼迫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和提高企业生产力。但是必须注意环境规制强度的提升必须要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不能陷入盲目提升环境规制强度的陷阱里。应灵活地运用各种环境规制工具,在企业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对环境规制强度进行滚动修改和逐渐加强,形成动态的环境规制政策。在未来江苏可以尝试设立一个环境规制指标的基准线,以后每年据此测算,在当期进行下一期的调整。

(三)促进消费者导向的环境规制创新。江苏现有的环境政策都是针对企业进行的规制,例如通过制定排污标准、排污费标准、环境税、绿色财政补贴等环境政策,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通过改良治污技术、发展绿色生产技术等提高企业生产力。现有的环境政策忽视了市场另一端的参与者,即消费者,忽视了消费者行为对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的影响。消费者行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对环境产生影响:一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对废弃物的处置,例如生活污水、过期药品以及废旧电池等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处置。比起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消费者造成的环境污染往往会被忽视,缺少相应的环境政策对消费者污染行为进行规制。二是消费者对“清洁型”产品的偏好,驱使企业生产以环境友好为特征的产品。通过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激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通过消费者的购买选择逼迫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进行清洁生产。因此,政府需要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注重节约资源,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实现可持续消费。并制定相应的约束消费者行为的环境规制,使环境政策的着力点兼顾消费者行为,通过引导和鼓励绿色消费促进企业增加技术创新资源的分配,从而形成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新路径。

(四)加强非正式规制的力量。面对江苏省越来越严峻的环境污染态势,政府也已经采取相应的措施遏制这一现象的发展,但仅仅依靠政府环保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促使越来越多的国人关注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意识急剧上升。公众是环境保护的主力军,是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应意识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公众的力量,建立并完善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制度,制定适宜的政策支持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呼吁公众参与环保监管,充分发挥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参与意识,充分发挥非正式规制的力量。

(五)制定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一是地区发展的异质性。由于各地区在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污染排放、企业承载力、要素禀赋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对于不同地区,应制定差异化的环境标准、制定差异化的环境监管体系。二是行业发展的异质性。根据各类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环境规制政策。对于“高规制、低效率”行业应注重环境规制水平的“度”,以避免过于严厉的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的不利影响;对于“低规制、低效率”行业应注重提升环境规制的合理幅度,使环境规制能够起到持续不断的刺激作用,使得行业发展环境规制与研发效率齐头并进。

(六)争取相关特殊政策。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尤其是技术创新的研发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许多企业会出现资金匮乏,融资难的问题,因此,对于在遵循环境规制标准的前提下致力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扶持补助,如绿色财政补贴。财政补贴不仅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也可以促进各类投资主体对享有优惠政策的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七)提升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和水平。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开展公益的技能提升培训,加大对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升劳动者尤其是普通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和水平。充分发挥劳动力供给结构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为职工开展技能培训,对开展技能培训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劳动者技能水平的提升将对区域科技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平,张鹏鹏.房价、劳动力异质性与产业结构升级[J].当代经济科学,2016,38(2):87~93

[2]贾明琪,刘双双,辛江龙.外商直接投资与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基于西部10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学决策,2015,4:21~34

[3]潘镇.外商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中国的科技进步———来自各地区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05,10:66~72

[4]冷艳丽,冼国明,杜思正.外商直接投资与雾霾污染———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5,12:74~84

[5]史长宽.雾霾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4:119~125

[6]原毅军,谢荣辉.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4,8

[7]刘慧.环境规制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07-10

[8]宋文飞,李国平,韩先锋.价值链视角下环境规制对R&D创新效率的异质门槛效应———基于工业33个行业2004-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J].财经研究,2014,1

[9]王山,金玲.循环经济模式下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行为探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8

[10]余东华,胡亚男.环境规制趋紧阻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吗?———基于“波特假说”的再检验[J].产业经济研究,2016,3

[11]柳飞红.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评价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8,12

作者:张媛媛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