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方式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方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方式分析

振兴乡村经济是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党的提出的关于农村工作的重要方向。乡村要振兴,科技是基础;乡村经济要振兴,科技创新是主要的驱动力量。从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工作目标来看,乡村经济的振兴离不开农业核心技术的突破,而农业核心技术的突破也离不开科技创新。目前,制约我国乡村经济的因素仍然较多,如优质种质资源匮乏、大型现代化农机具应用不够广泛、智慧农业发展缓慢、农业精准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较小、绿色病虫害防治基础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而这一切均需要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撑。当前,我国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规划,农业作为基础产业,转型、提质、升级将是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障。在我国乡村经济升级转型过程中,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是主要的推动力量,特别是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科技创新的贡献效率已经远远超过了土地、劳动力、生产资料投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因此,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加快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本文结合农村工作调研实际,提出了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一些具体做法,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落地

科技创新要助力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落地转化是重要的一环。在工作实践中,如何推动农业科研项目落地将是未来乡村振兴重要的工作内容。近年,我国农业科研资金投入量不断加大,由此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但是基于农民接受程度和相关配套企业和设施的不足,导致很多科研项目结题后转化率较低,有的推广面积较小,导致研究成果起到的作用有限。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成果的转化,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农业研究项目,要尽快与生产实践相衔接,为振兴乡村经济作出贡献。在具体实施方式上,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要结合企业需求,构建龙头企业与农业科研部门联系和成果转化的有效渠道,通过大型农业企业的现场示范效应,带动农村产业不断提质升级,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农业生产力,以提高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和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从质量和效益两个方面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有效振兴乡村经济。

二、围绕乡村振兴开展针对性的科技创新研究

在科技创新研究过程中,要找准目前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制约产业升级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点。从实际调研结果来看,目前农村农业生产中存在着新品种数量少价格高、土壤肥力退化严重、干旱与水涝灾害严重发生、化肥和有机肥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匮乏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均需要科技创新作为支撑。从政府的角度看,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重点加强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基础性创新研究所需的资金和设备,特别是育种研究、施肥基础研究、现代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推广应用技术研究等,最后推动研究成果尽快转化,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整合。除政府支持,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研究是否能够发挥效益还取决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方式,特别是商业模式的选择,对有效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和乡村振兴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完善适应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制度

制度建设是实现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保障。因此,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创新制度显得十分必要。从当前情况来看,制度建设应当主要面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科研资金支持制度、人才激励制度等专门性质的制度,有效激发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乡村振兴。在具体做法上,山西省提出了建设省级乡村振兴规划及建立专项资金等制度,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比较落后、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特色不鲜明、农业节水节肥技术落后的问题,以实现乡村振兴的“山西模式”。在制度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以市场需求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以科技创新是否可以优化资源在市场中的配置作为立足点,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特别是提高民营资金参与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的保障制度,让企业无后顾之忧。而在人才配套制度建设上,要创新现有的资源配置和资金分配制度,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发挥科技创新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四、创新工作方式,驱动乡村振兴

在乡村工作方式上,除考虑创新主体和企业,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另一个组成主体,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工作实践中,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让农民支持科技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是驱动乡村振兴的最关键一环。因此,如何创新工作方式,让广大农民接受最新的研究成果是摆在广大农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具体做法上,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以地区为中心,建立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以当地龙头企业为载体,在科技创新推广目标地区进行示范,并带领愿意参与的农民一同示范,以点带面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二是地方政府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此培养现代化的高素质农民,推动地方特色的农业发展。可以采取“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土地股份合作”“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实现抱团式和捆绑式发展。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等新业态发展。三是可以利用国家现有的教育资源培育高素质农民,包括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特别是发挥农林类职业院校对培养高素质农民的重要作用。科技创新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农业技术的创新,还包括配套制度、资金以及工作方式的创新,只有这几种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尽管如此,科技创新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也是其他工作开展的前提。因此,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将科技创新放在首要位置。

作者:张吉立 郭莉 单位:大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