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科技创新企业科创板上市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科技创新企业科创板上市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科技创新企业科创板上市路径

科创板的核心在科创二字,而企业的研发投入显然是提升科技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财政优惠和扶持力度不断增大,全国R&D经费也在稳步增长,但仍存在比较大的缺口。目前,中国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苏州作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的重要角色,也正经历着产业转型的阵痛,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则是实现中国高质量经济新常态的关键环节。因此,研究科创板上市公司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利用现有的资本市场平台,扶持科创型企业上市融资,提升地区科创水平,加速苏州产业结构升级。

一、文献综述

回顾相关文献,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定论。一类观点认为,政府补贴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张辉(2016)用门槛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工业企业进行研究,实证发现政府补贴强度介于0到0.0214之间时,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的挤入效应最高。邓若冰(2018)基于寻租理论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挤入”效应。卢馨(2018)研究发现,政府补贴能够显著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进行研发活动的积极性。罗雪婷(2020)利用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激励作用。方初(2019)基于文化类上市公司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在短期内可以刺激企业研发投入,提高经营业绩另一类观点认为政府补贴不能显著促进企业的研发活动,存在“挤出效应”。汪秋明(2014)政府补贴可以引导企业进入战略新兴行业,但由于政府监管不力和惩罚失效,一旦进入行业获得补贴,大部分企业并不会提高自主研发创新的力度,而是把资金投入到与产业发展无关的领域,从而获取高额收益。赵璨(2015)发现,基于地方政府的晋升压力和企业的政治寻租行为,企业会采取盈余操控的手段来迎合政府,获取补贴,反而降低了政府补贴的绩效。胡忠良(2017)基于动态博弈模型发现,政府补贴并没有引导光伏产业增强研发投入强度。章元(2018)采用PSM与DID方法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究,发现政府补贴虽然能够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但新增的研发支出多用来从外部购买新技术,自主研发的意愿反而降低,说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的自主研发存在挤出效应。周京奎(2020)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发现,政府补贴和企业创新活动存在倒U型关系,当政府补贴达到一定水平时,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活动。除此之外,越来越多观点认为,政府补贴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同时,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赵康生(2017)以主板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支出存在激励作用,企业吸收能力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都对这一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马嘉楠(2018)基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企业2011~2014年的数据,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和成立年限会对财政科技补贴的影激励作用产生影响,企业规模越大、成立年限越短,财政补贴对研发投入的激励作用最强。张炳发(2020)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016~2017年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不仅能直接增加企业的研发资金,还能发挥信号传递的作用,向外部投资者释放正面信息,降低企业内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提高研发投资强度。史洁琼(2020)发现,政府研发补贴能促进企业的研发支出,企业的产权性质、市场化环境和市场结构也对激励效果有影响。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是准公共商品,具有典型的正外部性。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活动产生的研发成果,不可避免地会被其他相关企业使用,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比如,落后企业通过分析行业前沿创新产品的有关信息,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技术知识,进而获得额外收益(Jie,2009)。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如果企业不能独享到创新带来的收益,会使得创新主体的利益受到损害,个体收益低于社会收益(Stiglitz,1981)。竞争者不用投入研发资金和承担失败的风险,就能以较低的成本模仿出最新的技术和知识,都在等待着可以”搭便车”,这会打击企业自主进行研发的积极性和动力,进而导致整个市场的研发活动水平降低,产生市场失灵的现象(Wall-sten,2000)。因此,政府有必要使用“看得见的手”来纠正这一市场失灵现象(Jones,1998)。以往的研究表明,政府对科技创新科技补贴能够提高社会整体的研发水平(Guloglu,2012)。政府补贴一方面可以直接给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提供资金,降低成本,使原本难以获益的研发项目变得有利可图,提高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其次,政府补贴可以分摊企业研发活动的风险。研发创新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在缺乏资金支撑和外部激励的情况下,风险厌恶型企业会更倾向于保守的研发战略。而一部分企业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后,更有可能增强研发强度,主动探索技术发展前沿。通过政府的研发补贴,创新主体的收益得到补偿,同时也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与风险,企业更有动力进行自主创新研发,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研发效率。但是,政府补贴也会对企业研发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一些企业为了获取财政补贴,一味地迎合政府的政策标准,把研究重点放在政府更容易“青睐”的项目上,无视真正的市场需求和研究能力,造成“逆向选择”,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获得研发补助后,不一定将资金用于研发活动,过度的财政补助也会挤出企业的自有研发资金。财政补贴也可能使得企业产生依赖,受到政府资助的企业会根据补贴资金扩大研发规模。但由于补贴政策的不可持续性,一旦企业失去赖以生存的补贴,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很难维持原有的研发水平,甚至存在研发项目被迫停止的风险。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1a:政府研发补贴能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H1b:政府研发补贴会降低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和数据来源本文以2016-2019年科创板上市企业为样本,收集研发支出和政府补贴数据,并剔除数据缺失的情况,最后确定样本企业146家,其中政府补贴、R&D和公司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参考樊纲市场化指数的计算。

(二)变量设计和度量方法(1)研发投入(R&D)的度量。参考林菁璐(2018)和樊利(2020),本文采用2016-2017年企业研发支出总额和营业收入的比例来衡量研发投入强度。(2)政府补贴强度(Sub)的度量。为了消除企业规模和行业异质性带来的差异,本文参考张炳发(2020)和赵康生(2017)的做法,选取企业政府补助与资产总额之比来表示政府补贴强度。(3)考虑到其他因素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本文引入以下控制变量:①净资产收益率(ROE)。盈利能力的不同会导致企业资源占有量、融资约束程度不同,对研发活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②资产负债率(Lev)。研发活动需要大量资金,而企业从财务稳健的角度考虑,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会一定程度上限制研发投入。③企业年龄(Age)。考虑到企业的成长周期,考虑企业的规模会随着企业年龄的增大而提高,同时因为组织惰性的存在,企业年龄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创新阻碍因素。④产权性质(State)。产权性质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活动的意愿不同

(三)模型构建本文构建以下模型来检验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表2列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2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从研发强度来看,科创板企业的平均值为11.98%,高于中位数9.116%。研发强度最大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了主营业务收入的97%,最低却仅有2.42%,说科创板企业的研发强度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研发强度高的企业偏多。政府研发补贴强度的均值为1.11%,中位数为0.77%,最大值为主营业务收入的8.54%,最小值为0,说明科创板上市公司得到的政府补贴差异很大,总体还是比较有限的。从研发投入和政府补贴的绝对数来看,企业研发投入的金额小于政府补贴,一方面是因为本文选取的政府补贴数中没有区分科技研发补贴和其他类型补贴(稳岗补贴、就业补贴等),一方面说明政府发放的补贴可能没有全部用在研发创新活动上,出现了补贴资金挪用的现象。从控制变量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平均成立年限为12年;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很大,而平均值和中位数比较接近,说明总体分布比较对称;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最大值为11.4,最小值为6.14,平均值为9.49,整体水平都比较高;企业规模差异很大,最大值(975)是最小值的(0.59)1650倍,整体右偏,说明科技创新力量多集中于大型企业;民营企业占比为88%,远大于国有企业①。

(二)回归结果分析表3为实证分析结果。(1)模型1~模型5都可以说明,政府补贴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政府补贴(Sub)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提高研发投入的强度,H1a得到验证。模型2和模型3置入企业规模变量(Size),相关系数在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规模越大,进行研发投入的意愿越低。模型4和模型5加入地区金融发展水平(Findex)变量,其相关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地区金融制度环境越好,企业研发投入越多。控制变量方面,企业年龄的相关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企业成立年限越长,企业研发投入的水平越低,这可能存在两个原因(1)企业成立年限越长,越满足于当下的业绩水平,失去继续创新的动力;(2)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性来看,成立年限短的企业处于成长初期阶段,成果产出较少,研发投入量需求比较大。企业的产权性质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说明产权性质并没有影响到科创板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意愿;企业资产负债率的相关系数显著为负,说明负债程度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投资能力,即使有研发创新的客观需求和主观意愿,也会受限于资金链的紧张,难以扩大研发投入的规模;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显著为负,说明随着收益水平的提高,反而会降低追加研发投入的意愿。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企业在研发出盈利水平不错的产品后,会更加专注扩大生产规模,继而提高市场占有率以获取更大利润,主动进行下一步研发的动力不足,安于现状吃老本。但长期以往,科技创新企业若只满足于现有技术水平,不继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会陷入固步自封乃至被市场淘汰的境地。而盈利能力较差的企业,反而会为了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推进研发创新活动,开发出更好的产品。

五、结论

本文聚焦于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2016—2020年我国科创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促进效应;本文还发现随着企业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成立年限的增加,研发投入会受到抑制,而企业产权性质则对研发活动没有影响。

作者:徐越 单位: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