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及对策

摘要:2020年7月,在四平考察时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切实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以农业大市四平市为例,介绍科技创新引领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成功经验、现状与模式,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对策研究

引言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从未像如今这样深刻影响农业发展。如何借助科技创新催生现代农业新动能,四平考察时作出重要指示,为农业发展指明方向,就是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由此可见,农业科技创新是新时代四平农业希冀所在,必须坚持将农业科技创新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第一动力,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新路径,为四平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1农业科技创新现状与模式

1.1农业科技创新呈现良好势头

截至2019年初,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9%以上,成功研究、引进并应用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伊通县手机定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国推广,梨树模式在东北地区推广应用面积超过66.67万hm2,平均增产10%以上,“稻蟹(鱼)共生”等绿色种植模式在全市推广。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螟、秸秆综合治理、无人机植保等高效生态技术成果推广应用292.13万hm2,农业科技到田率超过9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59万kW,主要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85%。

1.2农业科技成果得到进一步转化

“引智力借外脑”,支持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黑土地论坛等高端创新平台发展,开启四平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加速度。创建吉林省梨树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吉林省吉春制药鹿产业开发2个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石元春、李德发、张玉奎3位院士,有7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填补国内空白,共同执行49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通过中科院验收项目“鹿胶原肽的规模化制备”新增科技创新产值3亿元。依托院士工作站,连续举办五届“黑土地论坛”,建立2个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东北地区农业科研基地、38个试验示范基地。整合资金3亿元,集中打造了以梨树实验站为主体的66.67hm2院士专家试验田等在内现代农业综合体,开展新技术新成果新试验示范50多项,引进重大课题22项,完成有份量报告多篇。梨树县被授予“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示范基地县”“中国优质绿色农产品创新研发基地”。高新农企龙头吉春制药被评为国家鹿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建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创业基地”等基地,申请专利22项、参与起草国家标准108项。中联重机、吉林康达等自主研发填补国内空白,四平获批“现代农机装备区域创新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科技企业创新成长。

1.3智慧农业催生科技创新新态势

“云上智农”“惠农通”实现专家远程技术会诊,“中化农业MAP”搭建智慧农业平台,集成最先进的关键农业技术分析墒情、预测产量、防虫防害,成为现代科技示范样板;“拱e拱”生猪追溯系统率先在全省推进“四平市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APP网上商城”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以惠丽农场、天元润土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经营主体依托“智慧农业+物联网”“互联网+”,实现现代农业管理信息化、远程化和智能化的无缝对接,走上了新型绿色发展之路。

1.4人才振兴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力度

柔性引进4名院士作为农业创新发展高端智囊,吸引近100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加拿大农业部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和硕博研究生,通过论坛、实验站、院士工作站、科技创新联盟、科技小院等载体,开展长期科研合作和科技服务。引进17名硕博生充实农业岗位,有效地解决了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紧缺这一短板。重视本土人才培育。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形成涵盖县乡村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涵盖全市125个贫困村的农业科技扶贫网格化管理网络,一大批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上万农户成为了示范推广农业技术的领路人。基层农技推广战线标兵王贵满被授予“黑土地保护成就奖”。开展冬春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等活动,每年培训农民7.5万人左右,开展农业方面咨询与技术指导服务5.5万人次以上,发放科技技术资料30万余份。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创新“点餐式”“体验式”“互动式”培训模式,培养“土专家、田秀才”,促进农业适用新技术快速到田到户。2016—2019年初,全市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3064人,向上推荐现代青年农场主178人,推荐参加赴国外省外学习交流200余人次,组织参加吉大集训356人次,涌现“全国十佳农民”盛立国、“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侯刚等优秀典型。

2农业科技创新问题及不足

2.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仍不够健全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仍不完善,农业大而不精、产业链条多而不长等问题依然存在,大多数农企同质化竞争严重,农业技术研发与创新、精深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低。如何破解改革后基层农技体系建设存在的管理难题,避免业务管理缺位至关重要。

2.2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力量仍然薄弱

本土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农业研发人员储备不足,一般性人才多、学科带头人和有研发实力创新人才少。

2.3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一线专技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更新不足;一线专技人才常年在田间地头,工作艰苦收入少,人才流失严重;农村人才普遍文化较低,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其综合素质,仍需要持续不断加强培训指导等相关工作。

3农业科技创新建议与对策

3.1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

以高端创新平台为基础,着力构建东北地区有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基地。发挥科研院所主体作用,争取更多省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落地,促进农业科技资源整合,适时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鼓励龙头农企申报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引进专家和人才成立科技研发中心,扶持龙头农企逐渐过渡成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研发投入主体,牵头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技术研究项目。加快集成推广绿色攻关高效高产技术,建设大数据中心和智慧指挥中心,打造现代数字农业农机科技示范样板,建设高标准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样板。支持有实力龙头农企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做大做强企业。

3.2构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新时期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方式,试探公益性与经营性农技推广相互融合机制。试行招募特聘农技员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到基层推广站所兼职兼薪、引导农技人员为相关农企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加快充实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借鉴外地成功经验,试行农业部门与农业学校签订协议,定向培养专业学生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工作,“三扶一支”大学生在基层工作年限满足条件后通过考核成为乡镇站工作人员。

3.3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加快适宜本土种植的豆、杂粮、苹果、梨、樱桃等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推动黑土地保护、绿色植保、全程农机化、数字农业技术等推广应用。各县(市)区都要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每个县(市)区都要建设绿色高效高产攻关增产增效示范基地,搭建起市县乡村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3.4激发农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抓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加快绿色化生产科技新技术推广。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积极推动田间学校型、现场传导型、典型示范型、项目推动型模式培育科技型农民。构建农村实用人才制度框架,引进精通农业科技技术型人才、专业专长型硕博到科研机构和龙头农企工作。给政策“扶上马,送一程”,探索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表彰及奖励扶持机制。

参考文献:

[1]李采鸿.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径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0):3.

[2]舒坤良,杨宁,孙旭,等.科技创新推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思路与对策[J].东北农业科学,2018(6):44-48.

作者:姜丹 李采鸿 单位:四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