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会计电算化课程微课群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微课群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会计电算化课程微课群建设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特点,分析了其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时间限制、空间限制等实际问题,结合“互联网+”视域下课程微课群的特点,给出了如何借助互联网平台发挥微课作用从而解决教学时间、空间问题的具体方法,并提出了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互联网+;微课教学;微课群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特点

各级会计技能大赛考核的全部是或一半是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因此,参赛学生能否取得好成绩,除了与其在高年级被选拔出来参加集训的效果有关,其在之前的日常课程学习中对相关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随着财务工作电算化的普及,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也成了毕业生对口就业的基本要求之一,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上岗就能直接操作上手。因此,在校期间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和熟练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就业问题。由此可见,使学生通过《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实实在在掌握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财务处理的技能是这门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由让学生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这个目的出发,教师除了要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用教师机进行具体操作步骤的演示,以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之后,学生要亲自动手上机操作练习,以确保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相关会计处理任务。整门课程教学的可见性、直观性非常强。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时间上的问题。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特点可以看到,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缺一不可,其中实践更是重中之重。在课堂上教师既要讲理论,又要操作演示,留给学生自己上机操作实践的时间非常有限,大多数学生仅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当堂任务,无法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印象而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一次课时间有限,那么可以通过多次课将一项操作任务的学习时间拉长吗?这就涉及课程的整个学时安排,而一门课程在一个学期的学时是有限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宜压缩或节选。如此一来,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独立上机操作练习就成了该课程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二)空间上的问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需要借助会计电算化软件来完成,教学的目的也是让学生学会独立使用企业常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学校里,这类软件通常是通过学校购买会计电算化软件公司的教学版软件而获得的,安装在机房的计算机里。学校的其他地方诸如图书馆、宿舍、学生个人电脑里是没有这些软件的。因此,学生只有在配备了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特定机房里才能进行软件的操作练习。而机房的使用往往全天候排满并且有各种管理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大多只能在自己上课的时间进入特定机房使用。这就使会计电算化学习过程中的软件操作练习环节面临严重的空间限制。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微课群建设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具有极强的实操性,为了使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相关操作步骤,并规范学生的操作方式,教师有必要为学生作出相关操作演示。微课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以一个或若干个操作任务为内容,将教师的上机操作演示做成微课小视频。系列微课视频组成一个项目的微课群,多个项目的微课群共同组成整门课程的微课群。教师使用教师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的演示,只能使局域网内的学生在当时当地看到,而将演示做成微课,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能打开视频就可以看到。另外,微课群是一系列微课的集合,每个微课都是某个项目下的一个或若干个任务的操作演示,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直接找到自己欠缺或想加强的那个任务进行特定学习,灵活高效,避免了一刀切的传统教学输出模式带来的弊病。

四、互联网+微课群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为教育行业提供了发展的新途径。上述因囿于时间和空间而产生的问题,可以随着互联网+微课群的应用而得到较好的解决。以一个或若干个操作任务为内容,将教师的上机操作演示做成微课小视频,然后上传至诸如“云课堂”等网络平台。只要有互联网,学生就可以在电脑端或手机APP客户端随时登录观看相关微课视频。如此一来,在时间上,学生可以在课前自己有空的时候提前观看微课教学视频,结合教材进行学习。在正式上课前,学生就已经对本次课的任务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对相关上机操作步骤有了印象。当进入机房正式开始上课后,不需要任课教师再占用宝贵的课上时间来进行操作步骤的演示,学生可以直接进入自主独立上机操作环节,节省了大量的机房课堂时间。如此,学生可以尽可能多地增加任务的练习次数,从而有可能熟练起来。课后,学生有了课堂上机练习的基础,再在手机或电脑上观看网络平台上的微课教学视频进行巩固时,印象会更加深刻,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在空间上,借助互联网平台和微课,学生在特定的装有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机房之外的任何地方,只要有互联网和电脑或手机(考虑到智能手机移动通讯时代,学生绝大多数都有手机上网的习惯,“云课堂”等网络平台以手机APP形式存在时利用率更高),就可以进行操作步骤的预习和回顾。如此,摆脱了空间上的束缚,学生可以反复地观看、研究操作步骤,与课堂上机操作练习结合起来,共同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而在课堂上,一方面,学生抓紧时间亲自动手上机练习,尽可能多地提高练习次数;另一方面,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或学生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点拨,可以更多地解决一些个性化的问题,更多地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可见,互联网+微课群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延伸拓宽了时间、空间,可以较好地解决《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遇到的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问题,为学生的相关技能由“会”转向“熟”提供了有效途径。

五、《会计电算化》课程微课群建设的意义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互联网+微课群的模式使《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外延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很大的拓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占比,推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让课堂从以教为主变成了以学为主,促进了学生更多地思考而不是机械地照做。而且由于是任课教师自己制作的微课教学视频,因此更加适用于结合本校教材,也更加切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一点就优于直接利用网络上现成的其他学校的慕课。通过这种互联网+自制微课群的模式改善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方面为各级技能大赛储备更多的优秀后备力量,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练就熟练的工作技能,为以后的就业之路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是实行这种模式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由于这种模式将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一方面有利于个性化差异的调和并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由此而产生一些隐忧。由于学生可以自己安排的课堂时间大幅增加,对学生的自律性要求也提高了,如果交到学生手中的上机练习时间被浪费掉,则效果会适得其反。同时,课前和课后互联网平台和微课群的利用率也值得关注。总之,给学生更多自主性的同时,教师要加强监督管理,保证整个流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英兰,王立新.“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3):28~30

作者:白俊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