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从国外引进会计电算化理念开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应用的覆盖面急速扩大,在此背景下,会计电算化教学在高校课程中的重要程度逐步加深。研究发现,我国当前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出现一些教学僵化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新时期会计电算化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接着指出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为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信息化
1新时期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定位
过去,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个是以会计理论为主,辅之计算机理论的应用;另一个是以计算机理论应用为主,辅之会计学理论。两种形式各有优劣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两种形式容易走向一个极端。而在“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下,为了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注入新的元素。打破传统的“以掌握基础会计知识和熟悉基本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定位,我们的教学定位应该转变为:让学生“以掌握基础会计知识和熟悉基本计算机技术”为基本落脚点,“以成为复合型人才,适应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发展要求”为最终目的。
2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陈旧,与时展需要脱节
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培养课程主要以学习有关会计基础知识,配以选定的某款软件的操作过程进行讲解。这很容易导致学生陷入只熟悉固有软件的操作,而缺乏对市面上其他会计软件的了解。因此,应该把打破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软件的操作原理,开设相关数据信息分析和ERP系统的课程学习,让学生在新形势下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更能适应大数据时代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
2.2教学课时设置不合理,缺乏校外实习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资料无纸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朗,对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许多高校存在会计电算化课时量远远低于会计理论课时量的问题,这对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非常不利。除此之外,许多学校近些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校外实习的培养设置取消,许多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电算化操作缺乏校外实际应用。校内自主学习和实际工作当中的应用还是存在明显区别,缺乏校外实习的联合培养,学生对电算化的实际掌握水平将大打折扣。
2.3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水平不高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覆盖面比较广,涉及会计理论知识、计算机理论、管理学综合等等,这要求负责会计电算的师资队伍涵盖这些领域的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高校负责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老师,比较单一,要么是会计专业出身的学者,要么是计算机方向的老师很大程度上不具备综合性的理论基础。随着高校的扩招,师资队伍缺乏相对应的扩展,使得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质量也缺乏相应的保障。
2.4课程考核形式不合理
当前高校的期末考核形式主要以“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占比考核形式为主,而会计电算化的考核内容也是在此基础上加上“上机操作考核”,考核的针对性不强。并且,多数高校最终考核结果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与学生电算化实际掌握情况相脱节,考核形式落后且单一。这将极大限制了学生会计电算化实操水平的掌握情况,阻碍了对于高质量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3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3.1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丰富教学内容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形势下,社会对于会计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更要求与新时代的需求相匹配。首先,高校应当适当增加《Access数据库》课程,以培养会计人才对于大数据的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其次,增加《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课程对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提高会计人员为公司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的能力;最后,增加多样化会计软件操作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会计软件,了解不同会计软件之间的处理差异,做到举一反三快速适应软件不同带来的困难,了解软件操作的原理。让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更上一层楼,从“传统的会计信息记录”转向“财务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
3.2优化课程安排,重视校外实习安排
一方面,很多高校的课程安排多是先理论后实际操作,但是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会计电算化实际操作是不可相分离的,高校要注意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交叉进行,让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以后,尽快地上机实操加深印象和对于相关会计操作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课程学时安排要适度、合理,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两者并重,不可片面强调其中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重要性。此外,高校由于扩招导致学生实习安排缺失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校外实习与校内上机实操还是存在明显区别,校外实习不容忽视。高校要加强构建与企业联合培养会计人才的平台,注重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的考核,让学生真正把会计电算化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
3.3建设高素质水平的教学队伍
教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将影响学生人才培养的效果。高校重视对师资队伍人才的打造,对培养适应新时展的会计专业人才产生重要意义。首先,每个老师的研究方向或许存在差异,有些老师专长于会计基础知识,有些老师专长于计算机理论与操作,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双导师联合教学的形式,避免陷入单一知识模块的盲区。其次,注重会计电算化教学老师的不断深造、继续教育,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要与时俱进,主动去公司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如何运用课本上的会计理论知识,以加强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最后,应用“互联网+”的科技手段,多元化教学形式。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传统的授课方式向新兴的授课方式转变,授课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辅之以多媒体、视频音频等方式,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加强学生对于电算化教学内容的反复学习提供了存储记忆条件。
3.4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课程考核结构
现如今,许多大型的考试考核都以无纸化形式进行网络测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在会计电算化的考核中加入无纸化线上测评,用以测评学生平时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占比考核形式。此外,新时代下,更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培养,为社会发展需要打造出一群具有创新思维、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人才。高校在传统的“老师对学生打分”考核当中,适当加入“学生互评”、“校外实习评价”等多样化的考核内容。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让考核内容更加丰富饱满。
4总结
新时代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对于会计人才队伍的培养模式也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改革不容忽视,否则进入社会的会计人员将因为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被时代淘汰。现如今,高校越来越注重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培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对于会计方向教学形式的改革,也需要各个高校的积极配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整改,以期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一批创新性、专业性的会计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欧阳瑜.基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分析[J].财会学习,2018(25).
[2]王文良.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途径与方法[J].科技视界,2017(16).
[3]王英兰,王立新.“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
作者:张永才 单位: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