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共3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共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共3篇)

第一篇: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现状

(一)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时代要求目前电子信息化、ERP管理时代,一些高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运用财务会计知识、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能够熟练进行财务会计软件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然而财务软件功能已从原有的单一核算型转变为复杂的管理决策型网络财务软件。当前这种仅满足于会计核算、未能更好实现会计软件的企业综合运营平台作用的培养目标,已不再符合时代要求。

(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体系不完善

有些高校对电算化课程的性质把握不是很准确,较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某一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主要原因是会计电算化课程由计算机或其他专业教师进行简单的基础会计培训后担任,会计理论功底薄弱。且授课方式五花八门,教材选择也不尽相同,在课程的设置上缺乏共识,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

(三)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模块和教学内容滞后

虽然已有很多企事业单位实施了会计电算化,但模块开展较好的部分是总账与报表,使用率不高或使用不好的是财务管理、决策等部分。因此,进行行业企业调研之后的结果是导致高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中也相应缺少此方面的教学部分。

(四)教学方法单一,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的锻炼,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虽然运用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但学生依然习惯于听、背、考理论的模式,导致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另外,校内实践环节缺乏,校外顶岗实习环节也敷衍了事。

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要解决理实脱节的现状,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形成理实一体、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管理理念

财务工作将由核算型逐渐转变为分析决策型。会计工作人员除了能运用财务软件对经济业务正确处理外,还应具备借助财务软件进行管理分析、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目标也应逐渐趋向于培养具有ERP系统化的管理理念,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核算与企业管理,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综合素质人才。

(二)构建严谨而科学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

一要注重基础理论教学。会计电算化的先驱课程应设置计算机基础和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审计等。二要加强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和会计专业课程,加强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基础课程的联系,不能将电算化操作孤立起来,应更注重对整个课程体系内容的融合。三要调整教学内容。将ERP理念注入学生大脑,拓展会计管理、决策、领导、查询等功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并可考虑将管理信息系统等边缘交叉性学科引入进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四要加强课证融通。把会计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纳入教学内容,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在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材选用等方面注意与这些证书相融通。在课程的考核工作中用证书的取得作以替代,将专业会计教学与行业专业标准接轨。

(三)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一是采用多媒体网络授课方式。理论、技能、课堂演示与实训全在实训室进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网络环境下,用教学案例演示,由学生自行练习,讲练结合。二是布置案例作业。阶段教学完成后,给学生布置案例实训,使其理实结合。这些案例要系统地给出,知识点前后有连贯性,真实模拟企业实际业务工作。三是加强仿真模拟实训。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仿真模拟实训环节,让学生进入仿真实训室,模拟企业经济业务,做出仿真数据结果并提交。在成绩考核过程中将此仿真部分加入进去。

(四)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实践环节

第一,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之前,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一周,搜集电算化实务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迫切要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其在今后课程学习实践过程中能主动获取相关知识。第二,增加岗位实训环节,聘请企事业单位专家指导学生实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第三,节假日安排学生到社会各单位进行电算化顶岗实习。第五、第六学期开展综合实训和岗前特训,亲身体会社会各岗位工作,整合知识技能,查漏补缺,准确把握电算化操作的精髓和要领。第四,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组,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双方以联合培养人才和技术开发为主要桥梁,寻求校企合作双赢结合点,吸引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定期聘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参与校内教学活动,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学院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兼职和培训员工。

(五)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必须确保拥有一支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教师队伍。可将已有的单一型教师队伍逐渐转化为复合型教师队伍。并大力支持教师自我学习提高,创造机会,攻读ERP硕士、博士学位,或指派教师到社会企业进行顶岗工作,积累丰富实践经验。从而改变目前单一会计核算而没有将AIS作为ERP系统的角度来组织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局面。

(六)服务地方经济

学生可以成立具有行业特色、区域特色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团体,在校内进行模拟区域内各行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在校外组成不同的行业小组,到各单位进行实习锻炼,还可以选拔优秀者指导校外相关人士进行学习培训,更好地为地区的制造业、旅游业、物流业等行业服务。

三、小结

综上所述,坚持课证融通、理实一体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强化职业技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

作者:刘宏婧 毛庆 杨桂荣 刘锦 单位:河北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改革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被社会各界中各领域各部门广泛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为便捷的生活方式。在当今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将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同步应用在会计管理的应用中,已经成为了提高会计部门工作能力的重要方法。面对当今经济体制下,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有效的引进会计电算化能够有效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准确、合理、及时的财务信息,为企业在进行发展政策的决策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使企业在百家争鸣的市场中增强了自身的竞争能力。在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下,电算化正在以超乎常人想象的速度不断的发展,面对技术的不断更新,企业对会计员工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人才选用过程中,相关的会计人员必须对会计知识以及电算化软件的应用非常了解,只有引进这种复合型人才,才能够确保企业在发展会计点算的过程中不断的趋于合理性、正规性等。

二、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

2.1课程设置不科学。在中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建立在会计学、计算机学科等相关学科之上的一门学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讲学的重点放在会计理论与会计电算化方法的使用之上。由于该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所以自教学过程中相关的教师无法拿捏教学的标准,对教学计划的设计、大纲的要求掌握也不是非常的正规。面对这种集合了会计学与计算机运用高度结合的学科,在中职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计算机储备人才不足、实践设备软件落后等原因,面对严重依赖计算机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最终导致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靠,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2.2教学方法单一。在进行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现代教学管理模式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依赖教学中教师授课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偶尔教师会带领学生进行上机操作,但是操作的内容往往古板单调,无外乎就是反复的使用财务软件,然后催促学生进行熟练掌握,对于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财务核算及软件操作不够重视,甚至有些学校以及教师仅进行口头教学,导致了学生在这种单一模式的教学下仅仅掌握了一知半解的理论知识。

2.3师资力量有限。面对我国职业教学起步较晚,在进行电算化会计的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滞后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相关教师受自身因素以及传统因素的影响,对于快速更新的知识、结构的调整、实践的技能都不能进行有效的轮换。这就导致教师无法将会计电算化的内涵进行有效的传播。虽然某些职教已经通过会计教师学计算机、计算机教师学会计的方法来解决点算会计课程的教学问题,但是毕竟会计教师无法讲明计算机课程、计算机教师无法说明会计原理,最终导致了这些中途改刀的电算化教师面对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应接不暇、手足无措。

2.4会计电算化实践环节薄弱。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与基础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必然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操作水平以及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面对现阶段中职教学过程中相关设备老旧、不足的发展现状,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改进,将成为了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时间教学的一大障碍。面对不少中职教育机构依旧使用模拟手工教学的方式,忽视电算化模拟教学的现象,这种局限于理论、传统的模式必然使学生无法适应上岗就业后对会计电算化能力的掌握要求。虽然有些中职教育机构已经开设了电算化教学实验室,但是在时间教学中依旧有待完善,面对教学环节中的薄弱,在未来发展中依旧需要不断的改进。

三、明确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3.1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全新的电算化教学观念。会计变化主要体现在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理论实践的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在会计电算化领域中的适应性。

3.2科学的设置课程,加大实训课时让知识有机整合。会计电算化课程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摒弃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将会计电算化作为教学的核心的内容,重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强化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每周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次当代信息技术课程的传授,保证学员时刻与社会发展接轨。通过强化实践基础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操作,优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竞争中的整体价值。

3.3加强教师师资培训,提高专业教师业务实践技能。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质极强的学科,在进行教师的选拔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型的人才进行教学授课。所以,面对学校需要的在会计领域具有实践工作基础、对会计基础知识掌握牢靠,掌握最新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以及能够合理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人简直就是大海捞针。所以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整体能力的培训,提升器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确保其能够与时代接轨,完成授课任务。

3.4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运用新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在进行实践教课的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计算机以及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将信息技术在会计教学中进行合理的代入,完善计算机与会计理论的合理结合,强化学生对会计核算软件的应用,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处理能力。

3.5加大实践性教学投资力度,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加强校企合作。在进行中职会计专业的改革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大对在校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投资力度,通过建立正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以及软件运用的能力,突出学校校企联办的创学特色,提升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上岗适应能力。

四、结束语

会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的重要职能部门,需要大量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所以中职教育机构应该抓准时机,通过将会计电算化引入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培养实践能力与基础知识过硬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作者:王勇 单位:福州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第三篇: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

一、独立院校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员对会计各岗位职能和岗位分工之间的内部控制没有切身认识。既然多数独立院校会计专业的宗旨都是培养企业“召之即来,来之能干,干之能成”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那么高校就应该像现实企业中的电算化操作那样,基于严密管理体制和《会计准则》要求,而且还要明确会计各岗位的职能和岗位分工之间的内部控制。但在自主型实训模式下,学员一人分饰多角,不仅担任系统管理员,还担任账套主管、会计主管、出纳员、复核人等职务,独自一人就把从整个企业经营流程都做了。这样学员根本无法体会“会计准则”对不相容职务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分离的要求,也不了解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下要求对会计工作权限进行如何划分。就比如:学员在填制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时,由于一人担任了多种角色。为方便考虑,他们往往直接从财务总账系统中引入财务数据到出纳系统,从而使日记账与总账、明细账等账账之间的互相稽核功能流于形式。而在企业实际会计操作过程中,出纳员须独立完成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的填制,以便与记账凭证及总账、明细账进行核对。再比如:学员在做账过程中,凭证内容信息只要和书本上的答案一致就行了,以致审核、复核以及试算平衡、科目汇总、账证核对也变成了摆设,完全丧失了电算化内控的天然优势。而学员也不能从实训中认识到审核、对账的重要性。

(二)电算化教学软件版本低,更新慢,与实际企业不接轨。高校在选择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软件时,目前大部分采用的是金蝶和用友两家公司的产品。而这些公司所提供的实训财务软件一般是商品化财务软件的演示版本。这类版本不管在开发版块,性能还是在功能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独立院校,由于其资金有限,基于成本考虑,往往所购买的电算化软件不如正式软件的版本高。同时各种会计制度文件的不断出台,改革措施的逐步实施,会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更迭,这个领域几乎每年都有新的进展。而高校的落后软件还往往被用于教学数年也不更新,根本跟不上现实领域的发展变化。以最具代表性的用友ERP-U8系列软件为例,目前企业都已采用用友ERP-U8V11.0版本,甚至更新到ERP-U9了,而据笔者调查发现,一些独立院校现在还使用ERP-U8.72版本,甚至ERP-U8.61版本进行教学。而ERP-U8.61这个版本如果未使用补丁,连《新会计准则》中的会计科目都不配套,这远远落后实际企业使用软件的版本5-6年,以致常常要增加和调整会计科目,变更科目余额数据,使学员产生抵触,耽误教学进度。同时他们在步入社会之后,也往往很难快速适应企业会计软件和系统,这和我们的办学理念有所出入。

(三)同时具备会计学和计算机两个方面知识的师资不足。目前独立院校中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师资匮乏和教学水平低两种突出现象。会计电算化教学要求教师既有丰厚扎实的会计学理论和实践基础,也要有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目前的情况是独立院校师资队伍中,既精通会计学知识又能熟练掌握计算机运用的教师是非常稀缺的。而且,文章前面提到会计制度文件出台,改革,信息技术快速更迭,教师们也同时面临两方面知识不能及时得到更新的问题。

二、对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相应建议

经过对一部分已经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独立院校的调研和探讨,针对上述诸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笔者建议独立院校应大胆采用配合型实训设计模式,并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让学员分组并进行岗位轮换,体验不同岗位职能进行操作。既然独立院校的特色是培养应用型的实操人才,那么我们的电算化实训课程就必须与企业实际接轨,摒弃原有呆板,过时的实训设计模式,让学员通过分组,每人分别担任模拟企业的不同岗位来协同做账,从而构建起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整体框架,使学生能更全面、切身地了解会计电算化处理的整体工作流程和各部门不同岗位分工的基本职责。而高校也必须加大投入,加强实训教学环节的设计,改善实验室硬件配置。而要想保证学员能像在企业一样分岗位操作,那么必须让每6-10台计算机就要配置一台服务器,这样才能让每组的6-10名学员通过组内角色互换,体验不同的岗位(如: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财务主管、制单员、生产主管、仓库主管等),体验各岗位的权限如何确定,然后在各自部门的计算机客户端进行操作。然后通过局域网,共用服务器就能把各个客户端的信息数据进行快速的收集和调用。这样既能避免像以往自主性实训时每台计算机即当服务器又当客户端这种“自娱自乐”的弊端,又能使学生更多地认识到各个岗位分工控制的必要性和财务核对的重要性。

(二)保证教学软件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在购买或者合作开发财务教学软件时,独立院校不能只听从软件公司销售人员的产品介绍和推销,而是要利用自身丰富的社会关系优势,积极派遣本院校的采购人员以及会计电算化教师深入到熟悉的或者有合作的企业中进行调研,保证购买或者合作开发的财务软件在功能上和市场主流软件无太多差异。并和软件公司协商,使其能及时对软件进行必要的升级,尽可能地保证教学软件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同时争取和财务软件公司合作编写或修正实训教材。实训教材的内容应该随着会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更新变化,甚至还要做到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三)努力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目前,大多数独立院校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但缺乏大量跨平台的复合型教师人才是当前不争的事实。那么高校想要改革和发展会计电算化课程,该领域人才举足轻重。为了解决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师资匮乏和教学水平低的问题。笔者认为独立院校应该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本科类立项建设项目的通知》(粤教高函〔2013〕113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围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让会计电算化教师深入到其他高水准的院校、软件公司以及中小企业中去实践,让他们接触到会计电算化领域最新的进展,提高他们会计学和计算机的两方面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从而使他们能把学习到的最先进的技术和教学理念分享给本校的学员。

三、小结

综上所述,独立院校要想适应未来的经济环境,发展新时期的会计电算化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我们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改进电算化教学设计模式。同时也需要院校、骨干教师、学员以及企业等各环节的共同努力协作,才能培养出既懂得会计知识又熟悉信息化的社会实践型人才,才能推动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的发展。

作者:黄靖 陈耘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东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