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单位会计核算研究(5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财会字﹝1995﹞45号)、《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财会字﹝1998﹞17号)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字﹝2002﹞394号)对基本建设项目业务事项的处理方法和会计科目使用进行了规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新政策出台,新的业务事项应运而生。修订后水利工程概(预)算的明细项目与会计科目如何对应,在实际工作中不好把握,也会导致会计核算不规范、不正确问题,造成工程建设成本核算不准确,会计信息失真。本文结合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实际,通过梳理分析,针对一些具体实务问题,阐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单位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处理的见解。
关键词:基本建设;实务;会计核算
一、水利基本建设管理单位(或其委托的监理单位)对施工承包单位罚款(违约金)
为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水利基本建设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会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在施工承包单位(以下简称:施工单位)违反管理制度或者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建设任务的情况下,对施工单位采取罚款措施。其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罚款属于行政处罚的一个种类,有权做出罚款的机关只能是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单位不具有对施工单位罚款的资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规定,甲乙双方法律地位平等,建设单位(或委托监理单位)如对施工单位进行罚款,违背甲乙双方平等的法律地位关系。如果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违约金适用的情形及数额,施工单位违反该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单位(或委托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罚款应该明确为违约金。收到的违约金不能直接冲减工程项目成本,更不得用作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有些建设单位将该项资金作为其他应付款核算,用于对超目标完成建设任务施工承包单位的奖励,在项目竣工前将其全部支付出去。根据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收取的违约金应作为基建收入中的其他收入进行核算,首先用于弥补工程损失,结余部分转入建设单位的其他收入。因此,建设单位收到违约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贷记应交基建收入科目;项目完工后的余额转入单位留成收入,借记应交基建收入科目,贷记留成收入科目。建设单位的留成收入主要用于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职工奖励和工程质量奖。
二、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索赔误工费用
水利工程一般所处位置偏远,有些工程地处省界,施工战线长跨度大。特别是河道治理和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定边划界和发证确权,工程范围内的土地实际已被当地政府分配到户。而在批复的工程建设概(预)算中又不包括永久占地补偿费用,施工场地三通一平无法按期完成,或者施工过程中因为当地群众的阻挠,造成施工单位误工,产生人员和设备闲置等索赔费用。建设单位可以首先使用施工单位交入的违约金进行支付,借记应上交基建收入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不足部分应该如何处理?《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中均没有该项业务的明确说明。虽然有些教材中认为支付索赔费用不能进入工程建设成本,但是这种工程误工费是比较复杂的社会原因造成,不是建设单位的错误或者主观因素造成,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这部分误工索赔费用核算记入工程建设成本。参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将项目停缓建维护费使用其他待摊投资科目进行核算的规定,上述索赔费用支付时,借记待摊投资其他待摊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工程款等科目。
三、建设单位支付给项目所在地政府的协调费和管理费
为了顺利推进工程建设进度,建设单位往往会委托项目所在地政府部门做好项目占地、地面附着物清除和施工环境协调工作,为此需要支付受委托方一定金额的管理费用。要做好这部门费用的会计核算,需要双方签订委托协议书,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和管理费用的具体金额,资金的性质为现场管理费用,不能作为协调费用。可根据协议规定的时间节点或者工程进度拨付给受委托方,借记预付工程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待受委托方合同义务完成或者项目完工时,由受委托方根据实际支出编制费用支出明细表,签字盖章后,报给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根据支出明细表的内容核算,借记待摊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科目,贷记预付工程款科目。
四、管理单位办理代扣代缴税金收到税务机关给予的手续费
由于一些水利工程比较偏远,涉及的施工单位较多,为便于施工单位缴纳税金,税务机关会通过签订协议,委托建设单位办理代扣代缴税金业务,在完成缴税任务后,税务机关根据税金的固定比率给予建设单位一定金额的手续费。对于这部分项目基建投资外的收入,建设单位不能直接作为建设管理费用,而是需要通过其他收入核算。建设单位收到税务机关给予的手续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贷记应交基建收入;项目完工后的余额转入单位留成收入,借记应交基建收入科目,贷记留成收入科目。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用于本单位相关支出。
五、建设过程中购入的计算机、照相机、录像机等办公设备
电脑、照相机、录像机等办公用设备是在建设管理过程中最常购买使用的,对这些设备的会计核算,笔者在业务检查中发现各有异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对设备投资不需要安装设备定义为:不必固定在一定位置或支架上就可以使用的各种设备,入电焊机、汽车、机车、飞机、船舶及生产上流动使用的空压机、泵等;在其他投资科目的说明中指出:新建单位办公生活用家具、器具购置以及为进行可行性研究而购置的固定资产也在本科目内核算。上述两个科目都没有明确指出电脑、照相机、录像机等办公设备具体核算方式。笔者认为,这些办公设备应该归属于不要安装的设备,而且要根据购置的资金来源和用途分别核算。如果上述设备是建设单位用留成收入购置的且自己使用,应通过固定资产核算,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是使用项目基建投资购置的且建设单位自用,购入时,借记设备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交付给本单位使用时,借记交付使用资产科目,贷记设备投资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交付使用资产科目。如果是使用项目基建投资购置但是交付给其他工程管理单位使用的,购置时,借记设备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交付给接收单位时,借记交付使用资产科目,贷记设备投资科目。
六、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费用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力度,在批复的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中也包含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费用。结算这部分费用时,有的建设单位在账目中增设了待摊投资水土保持费(环境保护费)科目进行核算,有的直接核算入待摊投资其他待摊投资科目。根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待核销基建支出科目核算非经营性项目发生的江河清障、航道清淤、飞播造林、补助群众造林、水土保持、城市绿化、取消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费以及项目报废等不能形成资产部分的投资支出。形成资产部分的上述投资支出,不在本科目核算,应在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等科目核算。因此,建设单位在核算这部分费用支出时,应按照能不能形成资产这个界限去划定。
七、项目开办费
根据水利部《水利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规定》和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编制的新建项目概算,独立费用中都包含建设单位开办费的内容。所谓开办费,是指新建项目为保证筹建和建设工作正常进行所需办公设备、生活家具、用具、交通工具等购置费。在实际业务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将开办费与建设单位管理费或者前期工作咨询费相互混淆,用于人员或者其他业务支出。在核算时也是通过待摊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科目进行核算。笔者认为要严格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根据开办费支出时的具体内容,通过不同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购置车辆、办公设备等,借记设备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购置办公用房屋、办公用具、生活家具等,借记其他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购置零星固定资产,也可以通过建设单位管理费核算,借记待摊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八、生产准备费
一般情况下,生产准备费占整个项目批复概(预)算的比重较小,但是它却包含生产及管理单位提前进厂费、生产职工培训费、管理用具购置费、备品备件购置费、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等多项内容。在核算时,也要根据不同的资金用途,通过不同会计科目核算。生产及管理单位提前进厂费,通过待摊投资其他待摊投资科目核算;生产职工培训费,使用其他投资递延资产科目核算;管理用具购置、备品备件购置、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通过其他投资办公生活用家具、器具购置科目核算。
九、使用基本预备费
使用基本预备费有着严格的规定,必须经过上级部门的批准,主要是为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因设计变更、国家政策性变动增加的投资以及为解决意外事故而采取的措施所增加的工程项目和费用。由于基本预备费在概(预)算时无法明确具体的内容,所以在会计核算时,应根据具体的使用动向和内容,通过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等科目分类核算。
作者:王瑞堂 单位:商丘市水利局
第二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问题及改进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以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修订和实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资产规模庞大、构成复杂,资金筹集渠道日益多样,市场经济环境也变得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所以事业单位在接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所以本文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资产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一、事业单位特点分析
相比企业,事业单位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充分的掌握事业单位的特点,才能把握单位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工作的侧重点,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进而促进单位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而事业单位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国有资产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财务活动受国家和政府的管控力度加强,财务活动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变得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此外,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受传统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二、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虽然现阶段事业单位逐渐加大了单位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特别是2006年财政部组织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2013年1月1日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都体现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使得现阶段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工作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来看,虽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核算做了规定,但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仍然采用不计提折旧的核算方法,从而导致成本核算的不准确性。例如在核算单位固定资产的成本时,在实际应用中不管固定资产作何用途,它的价值都是随着其使用逐渐降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使其资产的损耗价值不能真实反映,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虚高于实际价值。其次,由于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够高,对资产的账务处理不重视、不严谨,资产管理员和财务工作人员对于资产的使用、处置、调拨等的情况的管理意识薄弱,导致资产的实际状态与所记录的账目不一致。另一方面,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来看,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是现阶段比较普遍的问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事业单位认为资产可以由政府和国家最根本的保障,没有必要担心资产的损失,所以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其次,缺乏完善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制度规范存在形式化和模式化,资产交接制度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随意使用资产、物随人走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之道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改进意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1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只有全面规范预算管理,才能有效管理资产,事业单位的领导层要充分认识重大开支的需求预算并通过集体审批的重要性,注重细节和各个环节的预算编制,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全面性、合理性和公开透明,这样才能减少资产的闲置浪费,加大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和使用力度。
1.2细化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细化会计核算的方法,改变传统粗放型的会计核算方法,施行全面核算,引入“累计折旧”科目,加强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对单位的固定资产全部采用计提折旧的核算方法,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损耗价值,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1.3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基础和关键,所以事业单位首先要加大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重视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其次,事业单位可以定期的开展相应的财务培训课程,或者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开拓财务工作人员的视野,及时的更新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使单位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财务人才团队,使单位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工作从本质上得以提升。
2.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改建意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制度规范的完善是解决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又一关键方法,首先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条例和政策规范,在符合法律条例和政策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单位的特点不断的完善单位现有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其次,要随着单位的发展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的改变现有的管理理念,创新现有的制度规范的内容,将绩效评价等制度规范加入其中;此外,要善于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乐意听取多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现行的制度规范,并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必依。
2.2提高资产管理和保护意识。首先要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的管理意识和保护意识,资产的使用、处置、调拨等必须经过严格的规定程序,注重合法性、正确性操作;其次,明确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资产管理工作融入到事业单位的单位文化中去,做到人人参与、时时、事事注重资产管理工作;此外,要严格单位资产的清查工作、减少和规避随意使用资产、物随人走的现象,注重资产的维护和保护工作,确保资产价值实现最大化,进而使得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稳步的提高。
2.3加大监管和奖惩的力度。监督管理和奖惩力度的增加一方面能够有效的避免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进而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工作的绩效得到稳步的提升。所以事业单位首先要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增强监督机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要加大与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的力度,实现全员参与,全员合作,全员监督的工作氛围;此外,要对各种违法设计会计账簿、私自设立会计账簿等行为作为严厉的惩罚措施。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的支出,降低随意性支出现象的发生率,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的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尽量避免不必要风险的发生。
2.4提高涉事人员的综合素质。涉事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做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所以需要单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即一是要鼓励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使其能够适应新时代给其带来的新的压力和挑战;二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培训讲座,以不断的丰富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是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进更多的专业技能较高、专业知识比较丰富的复合型人才,以不断增加单位的内在力量,进而使得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四、结语
总之,做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的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竞争力的提高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和进步,但是就目前的日益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以及经济活动日益繁杂的事业单位来说在进行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结合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战略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是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事业单位实现跟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白宗青.《中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2).
[2]王卫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的改进措施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5(11).
[3]俞崟.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07).
作者:罗艳 单位:成都市特种设备检验院
第三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改进思考
摘要:在全球经济的影响下,我国事业单位受到了不小的压力,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国内市场的需求下,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着改革的需求。事业单位内财务是其中重要的部分,而会计核算在其中又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简单地介绍了会计核算在事业单位中的价值,同时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且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探讨这些措施在会计核算中的可实施性,以此来促进会计核算办法的改进,使其在事业单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核算;事业单位;问题;措施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势在必行,会计核算在各类企业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事业单位中也同样不可或缺。会计核算是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财政运转进行详细地记录,并且在资金运动之后进行核算,将事业单位的财政情况、资金运转、国家预算等进行明确、真实、详细、准确地反映。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核算的工作是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步而不断进行改革进步的。但是,在现今的会计核算中还存有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只有在这些问题上进行改进,完善会计核算的办法才可以使会计核算得到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设置和财务报告这四个方面。
1.原始凭证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原始凭证逐渐处于失真的状态,一方面原始凭证在实际的填写过程中,填写得不完整,漏填、错填以及不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原始凭证有着不真实性的现象,原始凭证经济业务项目填写和实际项目的内容有着不符合的现象,如容易将购物券和材料等名字相混淆。同时,原始凭证也有着一定的过期性,票据的不统一性,以及虚假性同样也影响着会计的规范性核算。另一方面原始凭证缺乏一定的时效性,一旦经济业务发生之后,其取得的原始凭证将会送到财务部门进行报销手续处理,但是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常常发现几年前的原始凭证,进而使会计信息的质量不断降低。
2.记账凭证存在的问题
记账凭证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表现在会计记账凭证在实际的填写过程中填写形式较为简单,而且科目名称的填写相对来说也不是特别规范,事业单位在对银行专户进行开设的过程中,其相关的凭证往往是单独保管,并没有列入单位财务会计总账的管理。
3.账簿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单位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账簿,个别单位不设置总账,无法对各明细账进行核对、控制和平衡账务,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
4.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报告中最重要的就是其真实性和详细性,只有将财务状况直接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在会计核算与财务分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些财务报告中收集的财务内容不够详细,没有将单位的财务流动状况准确地体现出来,还有一些财务报告中存在造假问题,这些都是影响会计核算的具体原因。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进措施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进的过程中,就要立足于当前,结合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会计核算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做好相关的改进。具体改进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1.做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深化改革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进的过程中,就要做好会计制度的深化改革工作,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并对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加快会计电算化步伐,并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进而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2.将财政监督管理力度加强
在财政管理上,要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与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此来约束和加强财政的监督管理工作,并且对整个体系进行全面审核与监督,以此来掌控整个财政体系,而这就需要内部控制制度的帮助,所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体系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在财政监督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财务资金的流动,而凭证、报表、账簿等都是重要的会计审核工作的依据,所以在资金的收入与支出上要进行详细记录,对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等进行妥善管理,同时也要严格的监督,确保其准确性与真实性。
3.提高会计核算信息化水平
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在会计核算信息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利用财务分析与财务指标体系将会全面提高会计核算的整体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有的会计核算方法中的不足。综上所述,在会计核算中,实际应用不必拘泥于以上几点,从实际中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会计核算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以期建立一个具有真实性、准确性、严谨性的完善会计体系。
三、结语
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想要更好地发展,就需要重视会计核算的工作。如文章所述,完善会计核算在事业单位财政中的方法,加强会计核算在财政方面的作用,这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的财政处理上可以提供更有效的会计处理。事业单位在资金的运转过程中都离不开会计核算的作用,做好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国芝.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的改进措施[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4).
[2]蔡继.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改进办法[J].华章,2012(13).
作者:周桂玲 单位: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人民医院
第四篇: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思考
摘要:会计核算与单位部门预算具有密切关联,是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当前的会计核算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规范现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新时展的需要了,如果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预算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会计核算与预算规范化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执行以及改革中问题,进一步探讨其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策略。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会计核算;协调发展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政事业单位部门的预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而在肯定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认识到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脱节的问题。会计核算是预算改革中的关键一环,两者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对预算改革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保证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运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是不以零预算为基础,而是在原来的预算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金额之后,再编制财政资金,这种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的行为,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并且还会造成结余的状况,只能在期末进行突击消费;预算编制中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编制的时间比较短,有的预算编制时间只有一个月,预算编制的程序还不完善,这样就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统一性,造成预算编制没有可信度;另外还存在预算编制的计划得不到有效的施行,预算编制和实际的工作情况相差甚远,和各个部门之间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预算的经费往往不能满足实际运行的费用。
(2)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视意识不够,负责人和预算单位都没有对预算执行花费很多心思,使得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各个负责人不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且出现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导致实际情况和预算大相径庭;另外还存在着缺乏沟通的问题,各个执行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经常、不及时、没有实际的效果。例如业务部门没有和资金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仅仅关注的是项目的运行程度,而没有考虑到资金的消耗问题,资金部门也不了解实际的情况,造成资金的进度和项目的进度不一致,这种没有效果的沟通,还会造成项目的重复,导致资金不能合理的分配使用。
(3)预算分析和考核存在的问题。预算之后的分析很重要,但是很多部门,一直到项目结束之后都没有进行预算分析,资金的执行和预算分析不能得到有机的结合,使得预算分析起不到该起的作用。同时,预算考核的体系也存在着不健全的问题,这具体指的是有的行政单位的财政预算没有设立考核机制,还有的单位虽然设置了考核的机制,但是更多的只是走一个流程,起不到设定的作用,还有的一些单位虽然考核机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能力有限或者其他的原因,造成考核的目标不清晰或者实际考核中,考核的结果不准确等一系列问题。
(4)预算监督存在的问题。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认为资金预算是会计的普通工作,所以很多负责人都不重视预算执行的工作,所以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此问题还带来了其他的影响,由于负责人的不重视,会导致其他部门对预算执行也没有更多的关注,使得内部监督也没有到位。除此之外,预算监督过程中还出现的问题有预算的编制和预算的监督工作是不独立的,两者之间没有有效的区分开,导致监督的工作不能发挥独立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会计核算范围
(1)纳入单位范围。进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行政单位施行范围包括一级和二级预算行政部门,单一授权单位,全额拨款单位等。对于有的预算单位,例如自收自支或者差额事业单位,由于所有收入或者一些收入是通过依法经营逐步形成的,并不是上级部门的拨款收入。所以这些单位纳进集中核算,并无太大意义。各公司、企业依托于市场环境而生存、发展,靠的是市场竞争,其营运业务是高度机密的,政府部门不可进行直接干预,仅可进行政策引导与宏观疏导,所以,经营性的事业单位亦不可纳进会计集中核算范围中。
(2)纳入资金范围。施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工作进行规范,强化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查缺补漏,切身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倘若单位资金仍有结余,不纳进会计集中核算中,则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便无法互相约束,很容易造成开支无节制的状况,从而集中核算工作也就毫无意义了。因此进行集中核算时,应当将单位全部资金纳入其中,有财政预算之内的拨款,即财政部门下拨至各级下属单位的专项经费、事业收费以及行政经费;纳进单位财政收支范围之内预算之外的资金;上级部门下拨至各下属部门的专项资金;最后是各个基层部门的行政收费等预算之外的收入。
(3)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我国行政事业部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时,通过改变业务处理流程与员工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监督与核算,从根本上防治铺张浪费、恣意铺张等各种腐败现象,以实现单位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目的。进行集中核算,其核心模式体现为取缔纳进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范畴中的行政事业部门、机关的内部会计,仅留存一两位报账专员,强化员工考评与培训工作,严格选拔优秀成员,让其负责会计核算工作,并对各个单位的相关工作进行监督。
三、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
(1)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至今已经有超过10年的历程,随着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预算改革结构已经逐渐完善,预算信息的公开透明化特点越来越突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中,预算的编制要依据相关国家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做好实地调查,认真测算,科学编制;最大程度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考核、评价预算编制过程和执行结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基于非营利性质和财务收支情况的会计信息核算,是单位财政收支行为和细节的具体体现。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性对预算管理有着直接影响,首先,两者之间的协调性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单位财务人员可以根据预算改革反映出来的单位财政收支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整会计核算工作,保证单位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益。其次,两者之间的协调性是财政收支平衡的重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能够保证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对后期合理安排资金运行以及保证收支预算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2)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缺乏协调性的原因。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协调性不足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是问题,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方法模糊、项目支出预算和会计制度不协调、建设支出的预算和会计制度不协调、预算无法满足单位日常支出等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编制的预算失真,不能准确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这主要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缺乏沟通有关;部门预算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预算编制质量不高,难以实现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性;内部财务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超支浪费等不良现象频出。其二,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会计核算方法不当,无法反映真实的资产情况;会计核算科目设置不当,科目范围受限,不能完全满足当前会计核算业务的需求;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质量,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四、如何加强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性
(1)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核算方法。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性对完善预算管理以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着重要影响,所以解决两者之间的不协调问题迫在眉睫。推进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性首先要明确以及规范行政部门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于行政单位的经营事项应采用会计集中核算方法,此过程要注意与财政部所规定的会计核算新规定保持一致。行政事业单位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适当扩大会计科目的涉及范围,通过对行政单位会计科目的调整和规范保证会计预算的完整性。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基本支出范围和项目支出范围进行明确,并对各部分进行会计考核和监督,从会计层面规范行单位的财政支出情况。
(2)规范预算编制方法,加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预算编制是反应国家财政资金情况的重要依据,科学地进行预算编制对完善预算管理以及提高资金利用率有着重要意义。其一,要进一步加强预算工作细致化,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权责,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延长预算编制工作的时间,并采用当前最先进、最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结合单位部门的基本情况编制最合理、最实用的预算。同时还有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表制度和有效的反馈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其二,对行政单位的经济事项实用的范围进行界定,并合理运用权责发生制,优化会计核算程序,能够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现金收支行为,以提高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其三,加强单位内部控制,不仅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有建立专门监督部门,监督会计核算工作,管控会计信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合理设置预算、核算科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突出预算编制的全面化和精细化,预算编制的全面化和精细化一方面要求财务人员熟知会计准则,对会计科目的划分统一口径,另一方面要依据新的预算法,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纳入到会计核算范畴内,同时要加强支付制度和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科目的调整要依托于现有的会计核算资源,充分、合理利用现有的会计核算资源。此外,财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灵魂部门,应加强财务部门与单位其他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从多方面加大对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力度,在保证单位部门预算完整性的同时提高单位部门预算的透明度,这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4)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素质。财会人员是在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对预算和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帮助工作人员全面认识和掌握会计准则和预算法。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岗位责任感,单位可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通过定期考核评价员工的工作成果。另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充分认识到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重要性,紧抓预算与核算之间的协调性问题,完善预算编制方法,降低预算编制风险。
五、改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工作的相关策略
(1)健全管理机制、增强编制的合理性。预算管理需要科学健全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是预算健康执行的重要保障,其中合理的预算编制是需要进行首要考虑的。为此,可以总结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或者是可以预料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完善详细的法律条规,在源头上阻止问题的产生。同时,要在项目实施之前做好预算的编制工作,要涉及到总目标以及目标的详细分化、责任、时间等多个因素,都要提前进行编制。编制时需要遵循的原则是,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并且资金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分配、责任要切实落实到人、目标和计划要详细等。
(2)预算执行的意识要提高。预算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并且设计的部门也很多,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参与,才能保证预算顺利实行,为了解决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中央和各级政府已经提出了很多解决措施,比如改革国资管理体制,但是由于历史观念的存在,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要加大全体人员的工作意识。首先负责人要意识到预算的重要性,其次,各部门工作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切实关注预算的实行情况,遇到问题能够全力解决,增强工作的效率。
(3)落实责任机制、规范考核、加大监督。要明确相关财务人员的工作纪律和职责,将财务人员的工作权限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并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严格执行,加强内部控制,避免会计相关环节出现混乱和财务不清,账单造假的局面,建立良好的财务工作氛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此外,预算管理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工作,容易造成各工作部门权责不清的问题,所以需要具体工作具体责任落实到人,以防工作中出现没人负责的尴尬局面,并且要做好全体人员的考核工作,适时的考核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也可以促进工作的积极性,赏罚分明是考核机制设置的中心原则,能力强、有贡献的员工一定要给予奖励,来肯定他们的工作以及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在工作中不尽责,或者有重大失误的员工也要进行必要惩罚,一是鞭挞犯错误的员工,二来也可以激励所有的工作人员。监督工作对预算管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保证预算执行过程的透明性,监督也要是自上而下、全体参与,保证预算执行过程中可以全方位受到监督,保证预算管理工作合理顺利的完成。
(4)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培训。会计从业人员首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要明确会计流程和基本知识,并且紧跟时代的发展,掌握先进的会计核算方式和技术。行政事业单位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更新专业的会计知识,并加强法律的培训,使会计从业人员能够执法守法,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加强思想教育,使会计从业人员能够依法进行会计核算,杜绝违法造假的行为。另外,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应加强会计人员对两者关系的认识和深入理解。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能够保证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这对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自身职能,顺利开展公益性事业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5)加强违纪违法处理力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是腐败,面对当前的形势,应该加强违纪违法的处理力度。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财政法规,对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要严厉查处,防范违法的行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水平。不仅要有惩戒,也要有财政监督的配合,处罚不是目的,会计行为规范,达到真正的会计信息真实准确才是目的,才能引导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洪.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1).
2.李伟.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思考.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1).
3.吴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
4.潘欣.加强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应用的探讨.智富时代,2015(05).
作者:石长青 单位:北京市平谷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第五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现状及问题
[摘要]我国的会计核算基础分为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两种。新会计制度中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当前,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存在会计核算基础与目标不匹配,单位资产核算不准确,单位负债核算常产生虚假平衡现象,单位收入、支出核算资金配比原则失衡,绩效考评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而权责发生制已经充分显示出其优越性,我国事业单位应尽早引入。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会计核算基础;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的会计核算基础分为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两种。在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由此可以看出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所采取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虽然在目前状态下可以满足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的要求,但随着预算管理制度的不断大力改革与我国的市场化及企业化程度的提高,这一制度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劣势,甚至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预算管理的迫切需要。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基础的深化改革,才能响应调整发展的市场经济的脚步,而改革的主要思想及做法就是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中来,并代替收付实现制成为会计核算基础的主要制度。
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现状分析
在新会计准则的核心指导下,我国于2012年对会计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2013年1月1日正式执行,同时废止了财政部在1997年7月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2012版的新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从这个规定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收付实现制度仍然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的主要执行制度,而权责发生制仅用在少数的会计业务中。主要是因为收付实现制所固有的优点决定的,操作简单、容易运行是收付实现制的最大的特点,尤其在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收付实现制也有一定的缺点,由于在收付实现制中无法将事业单位的“隐性负债”准确全面的进行记录,导致单位的某些财政方面的风险不能被有效防范;收付实现制也无法有效的把某些事项的年终结转进行处理,导致单位的会计信息出现误差;另外,收付实现制也无法精确的核算成本与费用,对事业单位的运行绩效评价方面非常不利;同时,可能会引起会计范围的政府权责不对应,在某一程度上无法公正、客观对事业单位的受托责任进行考核与评价。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核算基础与目标不匹配
会计基础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会计目标的影响,会计目标一旦设定,会计基础就随之确定。《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从中可以很清晰的获取会计目标的内涵所在,在新事业单位准则中规定了会计目标必须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且还要对政府宏观调控与控制预算提供必要的信息,同时还要能反映出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执行状态。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制度来说,要实现这样的会计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中是非常迫切的。以往的事业单位的预算与编制始终与单位会计紧密联系,会计也就成了单位预算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事业单位执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就能很好的满足需要,因为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能直接反映实际收支的资金,操作简单直观,同时对于资金收支合法性的评估非常有利,可以直观的体现单位是否有腐败与浪费现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与发展,以及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新要求,旧体制中的会计目标已经不再适应新经济环境的变化,因此,在多方面的促成下,我国于2013年开始执行新的会计准则,这是符合社会与时展的。新会计准则的会计目标主要围绕在单位财务状况与事业成果的评价上进行,同时也反映事业单位的受托责任执行情况,以便更好的满足政府与社会对于会计的要求。但是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却没能跟上新会计目标的脚步,导致会计制度与会计目标无法协调一致。在新的会计制度中要求事业单位会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通常都使用收付实现制,这样势必会让使用财务信息的人对于单位资产、负债、成本等内部不能全方位了解,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效率及公共服务也不能进行有效的考核。因此,只有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中,才能解决新会计制度下的有关问题。
(二)会计核算基础要素存在的问题分析
1.单位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
在旧的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在报废前都是以购入的资金作为其资产价值,而实际上,固定资产的价值由于使用过程中的不断磨损而处于持续减值状态。2013年的新会计制度对这一现象改变,规定对购入的固定资产做双分录,一是把支付的真实价款直接入帐作为当期资金支出;二是按照购买成本对固定资产进行借记处理,贷记为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所有固定资产都存在折旧处理问题,新会计制度使用虚提的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与旧的会计制度中不计提折旧显示出很大的改进,可以形象、客观的表现出单位固定资产与时间的关系及随之发生的价值减少情况。但是这种虚提方式也存在一些一些问题。首先,固定资产的即时资产值虽然可以在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中体现出来,但在固定资产科目中仍然显示其原购入值,不能体现出损耗减值,这样使单位资产总值出现虚增。其次,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没有成本资产的概念,固定资产在购置时,被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或专用基金等科目,将固定资产体现在费用上,这样就使得固定资产在记帐后只能体现虚提折旧,与成本人为降低,并盈余增加,无法体现实际上的会计核算的资金配比方式。另外,国家财政部门没有为固定资产设计其固有的使用年限,事业单位只能各自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并依此计提折旧,所以最后事业单位上报的总资金数据是没有意义和效果的,并不能把事业单位的真实情况如实的反映出来。新会计制度同时规定了各事业单位对于自身的基建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定期导入单位在建工程科目或其它科目来反映资金情况。可是目前国家执行的财政预算制度及支付制度的体制下,事业单位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必须收入国库,在这样的政策下,基建资金帐户就没有了资金源,也谈不到实行独立核算的问题。并且单位的基建帐目与单位财务的基本账目间有很多内部往来资金项目,对真实反映单位的债权债务问题非常不利。若要解决以上问题,事业单位必须要明确本单位的基建项目资金的处理方式问题。
2.单位负债核算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有很多种方式进行筹措资金,而向银行贷款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在银行的款项资金到帐以后,没有对银行的贷款利息进行入账记录,因为在会计制度上没有对利息进行要求。而在向银行偿还贷款时,就按实际需支付的利息金额,将利息款项借记其它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或银行借款被用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上,且固定资产的投产期与支付银行利息的时间不能同时进行,就会出现固定资产价值减少的情况。若银行利息支付的时间与固定资产的投产期一致,单位所支出科目列出的只是支付的数额,却不是应该支出的借款利息的数额,这样就会给单位造成一种隐形债务。在事业单位的债务到期后,隐形债务会给单位的财务造成极大的困难。同时,由于实际存在的债务没有体现,事实发生的资金又没有列支,就会造成收支的一种虚假平衡现象。单位财务还包括对于职工福利的资金管理,在会计制度中并没对职工福利资金的核算方式给予规定,事实上这两种资金的性质与内容根本不相同,会计制度中对职工福利基金进行了划分,它归资产类科目管理。对于职工福利费用,归属负债类科目管理。事业单位职工福利费用一般用来对生活比较困难的职工进行生活补助,对工伤职工的医疗进行费用报销,对探亲职工报销差旅费用。对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及待遇主要由职工福利基金支付。若把二者不加区分的混淆,就无法显示出职工福利费所造成的债务。
3.单位收入核算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及国家政策的影响下,许多事业单位可能会进行一些其它活动的投资。因此,新的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的投资进行了分类规定,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其中长期投资包括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两种。同时新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投资所得实际收益,要进行记账,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会计制度中的投资收益依据以实际收到为准,并不是依据收入实现的原则,这样导致资金配比原则得不到应用,也无法计量当期收益信息。此外,若投资长期股权的投资出现亏损,则投资单位就不进行入账处理,也不能真实反映投资的损失情况。
4.单位支出核算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在使用收付实现制时,通常把资本性支出项目与经常性支出项目混同,这样导致政府部门对公共资金使用绩效考评时会出现不明确现象,对考评非常不利。特别是将两种支出混同后,就很难全面反映周期比较长的资本性支出,有些资本性支出经常跨越多个会计年度。例如,单位所属的房屋进行修缮发生的费用及某些大宗服务费等支出,按会计制度规定记入当期事业支出科目,导致支出费用跨越年度,增大支出,使得减少了当年结余。
三、结论
对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现行的会计制度核算基础存在很多问题,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的财务有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权责发生制则会比收付实现制更适合用于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中,并且已经充分显示出优越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的进行体制的深化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及公共财务体系构建,对于带来单位财务资金信息要求越来越透明,也更加深层次的了解掌握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因此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所有内容都将有更高的需要。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到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核算就能够达到目前所要求的状态,能够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财务信息更加透明、会计信息的利用率及利用价值会更好,综合所述,我国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是非常迫切的。
[参考文献]
[1]赵艳丽.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1):25-27
[2]赵桂艳.探析权责发生制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集团经济研究,2009(8):68-69
[3]赵合云.绩效预算改革引入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的有效性分析—基于制度关联性的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5):82-84
[4]邬励军,吴昊华.政府会计改革—论权责发生制的引入[J].会计之友,2015(1):37-39
[5]王保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5):59-60
[6]王淑静.从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视角下探讨权责发生制的引入[J].现代商业,2009(21):57-59
作者:关淑华 单位: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