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所得税会计核算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所得税会计核算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所得税会计核算思考

摘要:所得税会计是税务会计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反映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整套会计原理、程序和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并重点介绍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针对对我国各个类型企业的选择方式以及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浅析。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核算方法

一、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在我国的演进

回顾我国的所得税会计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经历了从利润分配观念到费用观念,将收益费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观的整个过程。

(一)利润分配作为所得税中的一项核算内容(在1983年以前)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初期阶段,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在收入、费用等确认和计量方面基本一致。于是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税前计算的会计利润和按照税法所规定的计算方式计算后的应缴纳税的所得额需要保持基本一致的状态。因此,企业将说的税视作是利润分配中的一项内容。就拿企业支付给股东鼓励来说,会计在处理的时候,贷记“应交税金减去应交所得税”,借记“利润分配减去应交所得税”。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通过应付税款法实现(自1983年-1993年)

应付税款法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一种方法,所指的是本期结算时,税前会计利润与应该缴纳税金所得额之间的差额,该差额对所得税的影响数额,在当期即确认所得税费用,计入本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就等于档期期应交的所得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在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为一项负债或者一项资产,而只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在会计处理上,应当借记“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减去应交所得税”。应付税款法虽然说简单并且容易操作,但是表现形式是有区别的,表现在于利润表上所得税费用项目的金额计算口径(按税法)和其它项目的金额计算口径(也就是按照会计制度)是不一样的。

(三)所得税会计核算通过纳税影响会计法实现(自1994年-2006年)

将会计利润和应该交税的所得额之间的时间性差异定位当期的所得税费,并且以“递延税款”科目方式将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至后期的一种处理方法。且对于时间性差异的处理,纳税影响会计法更符合配比原则。会计处理,借记“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差额通过“递延税款”记录。

(四)应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2007年至今)

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核算方法即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其基本观念为资产负债观,在资产负债观中,对于暂时性的差异比较的侧重。在不同的期间,合理对前期的所得税进行分摊,其纳税影响额是根据预计转回的年度所得税率进行计算的,并且确定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是递延的所得税负债,会计处理,借记“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其中的差额便通过“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来进行记录。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方法分析及核算程序

(一)确认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就是会计上各科目的期末净值,这个核算过程相对来说思比较简单

而对于计税基础,通过以下公式便可了解,首先,资产的计税基础等于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税法规定已税前扣除的金额,或等于未来期间按税法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等于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但是,大部分负债,其账面价值都是等于计税基础的。

(二)通过对两者差额的比较,两者的区别应当是在于抵扣暂时性

的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的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就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就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然后,明确差异转回年度的适用税率,正确地计算出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当期期末余额。然后,根据期末余额及期初余额计算得出当期应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

(三)调整利润,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交所得税

第一利润总额±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应纳税所得额,第二应交所得税等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

(四)计算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经过上述的计算过程,可以得出相应的数据资料进而计算出所得税费用,其计算公式如下: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去递延所得税资产加上当期应交所得税等于所得税费用。

三、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式在我国的现实情况

企业选择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时候,既要考虑会计主体的自身条件,也要考虑客观因素的影响,既要考虑会计主体的利益,也要考虑国家的宏观管理需要。因此,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再权衡各方面的基础上,企业应当解释实际的具体情况,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应付税款法”中进行核算方法的选择。

(一)小微型企业

因为小微型企业在一般情况下特点都是较小的规模、单一的业务,因而投资者相对较少,对应的核算成本降低,会计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和税法之间存在的暂时性差异相对也很少。所以,根据这些情况,小微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核算最合适。此核算方法可以减少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容与空间,在确认、计量、报告时可以进行适当的简化处理,有利于降低会计核算成本。

(二)大中型企业

对于大中型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进而选择是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还是“应付税款法。假如企业内部自身盈余管理的需求,而且会计人员的素质也不能做到高等、但是有需要降低簿记成本,且暂时性差异不多,那么,就应该选择“应付税款法”进行核算;如果说企业内部自身需要管理盈余,会计和税法之间的暂时性差异较多,同时具备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的时候,企业需要选择“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三)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则应选择“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因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选择,是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现如今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也有助于加强企业对资产负债的管理必满短期行为;并且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综上所述,我国所得税经过了多年的转变过程。对于核算方法的选择,企业应当先依据企业的本身的实际情况,规划适合企业本身的发展方式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或“应付税款法”,使之既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又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长峰.我国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与现实选择[J].会计之友,2014,05:92-94.

[2]鲁昱.浅论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J].网络财富,2010,05:65-66.

[3]李孝章.所得税会计方法探析[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1,02:26-29.

[4]陈德良.资产负债表法核算所得税的方法分析[J].注册税务师,2016,04:37-2.

作者:陆贞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