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分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笔者基于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详细分析,发现当前大部分单位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是该会计核算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不利于企业良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详细分析了收付实现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用中的不足、权责发生制应用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必要性,并根据权责发生制核心内容,提出了五点将权责发生制应用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用策略
当前在大部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仍然使用着收付实现制,而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传统收付实现制无法满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需求,既不能全面还原事业单位工作实际情况、资金收支情况,而且也不利于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及会计报告编制,因此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引入权责发生制,并通过使用权责发生制实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一、收付实现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用中的不足
收付实现制主要就是指会计核算人员以实际支付与收到现金为记录标准,并不深入考虑与该项现金收支相关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发生,因此事业单位在使用该种会计核算方法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无法全面还原工作事项实际情况
由于在事业单位中使用收付实现制时,不会考虑到每一个经济项目的权责,只将是否收入资金作为该会计期间内是否发生该项业务的标准,如果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并没有真实的开展某项经济业务,但是已经收入了该项业务的资金,使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时,就会将该项业务作为当期经济业务,因此在工作事项实际发生角度来看,无法准确记录已经收入或支出资金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发生。使用收付实现制无法全面还原工作事项实际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无法严格记录出该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由于该业务以资金收入、支出时间为标准,因此在记录时也会以资金收入、支出时间为依据,无法准确记录出该业务实际发生的时间;二是无法准确记录该事项是否发生。笔者根据分析发现,当前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还出现了工作事项实际情况不明确的问题,这样就容易造成二次开展。增加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复杂程度;三是不利于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会计核算人员无法明确工作事项是否真实开展,造成会计监督工作可靠性降低。
(二)无法全面还原单位资产实际情况
当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采用收付实现制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会进行折旧计算,因此从该方面来看,使用收付实现制无法准确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在一定程度上也无法良好的反映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新旧现状及损耗程度,随着事业单位工作时间的推移,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无法有效计算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虽然事业单位会以提取修购资金的方式对相应的固定资产进行损耗补偿,但是该种补偿并不是以固定资产原有价格为基础的,因此这样会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除上述问题外,事业单位在使用收付实现制进行资产核算时,还存在着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事业单位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应收账款等项目都会进行不计提准备,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出事业单位当前拥有的资产价值;二是由于收付实现制无法及时反映出事业单位应收未收部分,因此在该种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下,还会降低事业单位资产真实性与完整性。
(三)不利于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
成本核算工作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然而当前在使用收付实现制时,对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也产生了不良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相对简单,但是无法真实反映出非经营性业务实际发生情况。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分别对经营性业务与非经营性业务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通常对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对非经营性业务使用收付实现制,但是在事业单位实际开展工作时,经营性业务与非经营性业务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造成事业单位难以合理分摊费用,成本核算也出现了不准确的情况。除此以外,当事业单位开展经营性收支业务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余地较大,会计核算人员能够人为调节会计核算报表,由此可见,使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不利于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影响成本核算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四)不利于事业单位计算会计报告
使用收付实现制时,事业单位会计报告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无法全面反映出事业单位财务情况。由于当前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采用了收付实现制,因此无法有效编制出现金流量表,相关人员既无法实现对事业单位现金流量的动态监测,也无法让单位内部人员充分了解事业单位当前的财务状况,不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无法支持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的评价与分析工作。根据对使用收付实现制编制出的会计报表结构分析可知,当前主要采用了“支出+资产=净资产+负债+收入”的平衡公式,但是仔细分析公式,我们能够发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仍存在问题,导致资产在计算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差,其经济支出也是按照现金的花费进行判断的,并没有考虑到经济项目实际发生情况,因此平衡公式左边就实现了期间会计信息与时点会计信息混同编报的情况,右侧也是如此,在该种会计报告的支持下,信息使用人员无法准确分析出事业单位经营现状及日后发展趋势。
二、权责发生制应用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必要性
权责发生制要求人员根据经济业务实际发生情况为标准,对费用和收入进行确认的行为,详细的说凡是在该会计期间内,经济业务已经收到或发生,不论该项经济业务的款项是否收到,企业人员都应该将其作为该会计期间内费用和收入进行处理,由于该会计核算方法能够准确记录出单位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国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该以权责发生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应用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有助于我国事业单位市场化。早在19世纪80年代末期,很多西方国家就积极的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他们通过使用该项制度提高经济责任感与财产使用效果,当我国事业单位使用权责发生制时,不仅能够使我国事业单位更好的适应国际会计发展,而且能够使事业单位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实现事业单位的市场化;二、有利于事业单位准确、真实反映资产、负债。与收付实现制不同,使用权责发生制时能够良好的记录出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发生情况,同时也能够使会计核算人员做好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因此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出企业资产情况。除此以外,还能够准确记录出业务是否发生,从而详细记录下企业负债情况;三、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当前的事业单位不仅讲求效率、而且讲求效益,在使用收付实现制时,事业单位会由于资产不计折旧而降低了会计分期资金使用效益的可比性,而在使用权责发生制时能够良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保证了工作效率及事业单位效益,使预算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三、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全面发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使用收付实现制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下面提出五点使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的方法。包括在收入方面进行权责发生制处理、在支出方面进行权责发生制处理、在对外投资方面进行权责发生制处理、在固定资产方面进行权责发生制处理、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进行权责发生制处理,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在收入方面进行权责发生制处理
收入是事业单位开展经营性业务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想更好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发生情况,事业单位就应该在收入方面使用权责发生制。首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财政部门审批的预算进行业务设计与规划,在使用权责发生制时,应该遵循“收入与支出两条线”这一规定进行相关的收入核算工作,并在事业单位发生经济事项时,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原则进行工作确认;其次,财政部门安排的用于单位组织的预算资金、预算法设计的财政专户资金,应该在事业单位进行年度预算时,进行全面的分析、确认与计量,并将其纳入“事业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其他收入”等科目中,从而保证每一科目收入计算的准确性,最后,事业单位应该利用权责发生制详细做好每一项经济业务收入的记录工作,不仅明确记录出经济业务发生时间,更应该详细记录出每一项业务收入是否到位,从而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在支出方面进行权责发生制处理
权责发生制在支出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借入款项利息支出方面,由于利息支出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借款时间、借款利率,严格按照会计核算周期进行利息方面的计算与支出,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工作内容相对复杂、支出量较为零散,因此在整体进行支出记录时,还应该积极采取收付实现制,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能够准确记录出事业单位经济支出情况;二是用于事业单位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具体来说,在事业单位内部的收益性支出应该详细归于在该会计核算周期中的成本,但是资本性支出就应该按照事业单位收益情况分摊经济支出。像事业单位内部购置固定资产时,就应该将其纳入资本性支出类别中,从而根据固定资产新旧程度及实际损耗程度分摊经济支出。当事业单位进行了一项经营性项目并支出经济成本时,会计核算人员就应该将该项支出纳入收益性支出中,从而全部计入该会计期间单位的支出科目中。
(三)在对外投资方面进行权责发生制处理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主要包括两方面,因此在对外投资方面使用权责发生制方法时,也会将其应用于股权性投资与债券型投资中。根据对股权性投资与债券性投资的了解,我们能够发现,债券性投资这种对外投资,事业单位不会统一获得收益,且获得的收益与支出也是不固定的,因此在使用权责发生制时,事业单位不应该在投资进行回收时进行一次性的确认与记录,而是应该在债券获得阶段性收益时进行分期记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记录效率,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在一次性记录过程中出现的动态变化问题。像事业单位在购买债券时,单位应该详细按照该债券的分红时间进行记录,通常情况下,对债券的记录时间为每月一次。在进行股权性投资时,事业单位就应该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方法进行会计核算,通过参照相关的会计制度,对股权从投资到最终回收进行损失或收益的计算,并将其纳入应收利息这一科目中。
(四)在固定资产方面进行权责发生制处理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组成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因此会计核算工作人员也应该提高对该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重视,在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全面了解到使用收付实现制在固定资产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基于此,就要将权责发生制应用于固定资产确认、记录、核算工作中。首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在核算固定资产时,由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损失等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就应该按照减值准备及相关的会计准则进行核算;其次,固定资产核算应该积极使用工作量法、年限法,通过对固定资产详细研究分析,明确记录出固定资产得原有价值,并实时掌控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在详细会计分录中,应将固定资产“借方”记为支出中的折旧贷科目,将“贷方”记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类似科目,从而使会计核算人员在后期核算时能够准确进行整体的核算工作;最后,由于事业单位中所包含的固定资产较多,因此在使用权责发生制进行记录时,会计核算人员应该对每一项进行分类记录,从而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五)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进行权责
发生制处理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向:一是资产负债表。在该方面的应用可以增设固定资产净值、累计折旧等相关科目,通过增设上述科目,能够使会计核算人员更细致的记录出事业单位内部经济项目发生情况,从而在制作资产负债表时,能够准确为信息使用人员提供支持,保证其能够更准确的分析出事业单位当前的经营现状以及日后的发展方向;二是收入支出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在工作中可以通过使用权责发生制,将相关的收入、支出数据准确录入收入支出表中,从而更好的反映出在每一会计期间中,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三是事业单位现金流量表。该表主要能够反映出事业单位在相应会计期间内资金流入、流出情况,通过该表能够直观反映出事业单位在该周期内部的财务弹性情况,并根据当前的财务弹性,更好的预测出事业单位未来资金流入流出情况,从而实现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发展、事业单位工作范围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事业单位使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此,事业单位就应该根据自身运行状态,合理使用权责发生制,通过本文的分析,会计核算管理人员可以积极将权责发生制应用于事业单位收入方面、支出方面、对外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方面以及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希望本文的详细分析能够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人员顺利使用权责发生制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的优化升级,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同时也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仲敏.试分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1).
[2]于晶.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分析[J].时代金融,2015(12).
[3]赵志荣.浅谈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中的应用[J].北方经济,2013(14).
[4]钱文娟.谈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5).
[5]徐娟.权责发生制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8).
作者:杨会 单位: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