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空间建设实践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空间建设实践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空间建设实践探究

摘要:在我国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各类教学层次都在最大限度地运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基于教师的视野,围绕建立课程教学空间的优势而进行阐述,以及本校《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空间建设和使用的情况,以及在建设和使用中的心得体会,以期对新时代的教学活动有所助益。

关键词:会计基础;网络教学;空间建设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对于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新事物乐于接受,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同时伴随着MOOC以及SPOC课堂教学方式的深入 ,个人网络空间的建设和应用已经在广大师生中形成了一种富有个性化服务和需求的新趋势。网络空间包括个人空间、主题(特色)空间等。所谓个人网络空间即借助软件制作或凭借相关网站提供的平台建立的、于互联网上、展示个人工作与学习等内容的网页。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主要为网络教学空间,它作为新的教学应用服务形式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来,也是网络教学教研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的结果。人们重视个性化网络空间的建设,沿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框架,进而探索和构建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及应用的思路、内容和方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课程教学空间的优势

空间的无限性是网络空间的最显著特点,就理论上而言,教学空间在学校中的推行给教师创造出了无限的空间,这促进了教师对此平台的充分利用,利用海量的教学资源上传在自己的空间中,实现了自身的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一)建立优质的教学资源库。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的资源大部分都是私有的。现在有了教学空间,教师之间的优质资源可以互通共享,增加了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机会,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同时能够将每位教师好的资源和理念实现共享,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相关资源都可以随时调取。超星泛雅的网络建设平台有映射和克隆的功能,可以满足同一课程优质资源的整合,从而使教学资源库达到最优。(二)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创作。在课程资源建设的总体要求上要保证资源使用的统一性,但是在教学空间的建设上要彰显教师的个人特色,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更有兴趣,同时也能发挥出教师本身的特长,达到求同存异的效果,这才是建设教学空间的根本目的。(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备课要涉及很多方面,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首先要“备学生”,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诉求等开展全方位的调研和了解。在超新泛雅的网络建设平台中有专门的互动交流区以及讨论区,在课前课后可以随时和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诉求,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了解学生情况做到分层教学。

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空间的使用情况

(一)课前。在空间建设之初,上传了本课程的实施性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电子教材,以及相关教学资源。在空间了导学案,清晰的为学生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课前预习任务,并设置任务点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完成。同时学习需求调查。学生通过预习发现课程学习中的难点及疑问,将这些问题汇总在交流讨论区,教师再根据这些汇总上来的意见,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予以适当地调整,而后开展二次备课,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一步地清晰定位,进而促使教学授课更加的具有针对性。(二)课中。针对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空间的优势辅助教学。课程教学空间中有很多关于课程的微课作品,动画、真人授课视频,以及学生练习用的游戏程序和习题库,通过多种多样的资源的使用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使用情况进行资源类型的有效增减,也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到资源的制作中,既实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增加,又带来了学生参与度的提升。同时,在教学评价中应针对学生能力的不同,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凭借主动学习,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能力全部得以发展和提升。激励性评语的运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此种评价方式的最可喜的地方即为让基础差的学困生也看到希望,而不会自暴自弃。同时也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机会。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学生的接受度很高。(三)课后。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空间中有丰富的题库资源,针对每一个教学任务,配置了相应的练习,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工具完成,学生完成后,教师在后台批改,有些客观题系统可以自动评分,从空间和时间上做出了变革,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同时所有的资源都是对学生开放的,在课下,学生可以重新学习或复习所学知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在教学空间中可以给学生推荐相关书目,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自我拓展学习,较好的体现了分层教学。

三、教学空间建设的心得与体会

(一)院校领导的关注重视。我校在信息化建设的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教学空间以及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如此高的成效与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也是分不开的。在建设之初,学校邀请相关专家以及网络公司对师生进行分批培训,展示外校教师已经建成的教学空间以及使用情况,并设置了专项课题便于教师进行空间建设的研究,对于教师和学生运用多种途径的引导、激励,进而推动空间建设与管理服务、学生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高效融合。(二)推陈出新的方式。当前学生生活在“互联网+”的时代,也是数字时代的忠实拥护者,“手机控”和“低头族”在校园中亦是随处可见,“不在上网,就在上网的路上。”构成了他们的人生写照,因此在教学中,对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假若学生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不仅他们可以实现学习情绪的愉悦,而且会更加地喜欢学习。而营销学则提醒我们需重视用户体验,充分知晓用户的需求,所以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教师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被充分地利用起来。手机在学生群体中的普遍使用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宜疏不宜堵”,教师也应该顺应潮流,只有进行不断滴挖掘、充分地运用网络时代中网络、电子设备的强大功能,才能实现其更好地为教学提供服务。因而老师应当不断地进行推陈出新,积极开展多种网络辅学手段的探索,譬如,微信课堂、MOOC、SPOC等等方式,进而达到双赢的目的。教学空间的建设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大量的资源和方式需要我们去摸索、去创新、去使用,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黄一斓,颜林.高校历史文化通识课教学中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高校教职研究,2013,92:150-152.

[2]张红萍.建设网络空间,改革文化素质课程教学模式——以《化学与美容》课程为例[J].广东化工,2017,44(6);193.

作者:程晓鹤 单位: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