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财务机器人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财务机器人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财务机器人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摘要: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财务机器人的出现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变化,对会计人才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财务机器人发展为背景,以市场会计人才需求变化为导向,分析现行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适应财务机器人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机器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7年5月德勤财务机器人一夜刷爆朋友圈,一个财务机器人可以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无休止的工作,并且无需监督,准备率高达100%。这在整个会计行业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甚至有些恐慌。财务机器人必然会取代重复性高,流程性强的工作,如凭证录入、出纳核算、报表生成、每月报税等。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主力军,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该如何应对市场的突变,如何培养具有与财务机器人竞争的核心素质和能力,就要从修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构建一套适应财务机器人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1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对市场会计人才需求的影响

财务机器人相对于传统会计人员,具有深度学习、精准可靠、高效低耗、快速反应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量与质的变化,出现了“需不应求”与“需大于求”两重矛盾。

1.1“需不应求”的会计能力和岗位

财务机器人可以取代基础的会计核算、会计凭证录入、报表统计、基础电算化等重复性高、流程性强的工作,因此这一类财务人员岗位需求将逐渐减少,会计人员所具备的核算、记录、制单、整理等基本的能力储备已完全不能满足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基础财务人员“需不应求”的会计能力和岗位日渐明显。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所具有的记账、制单、电算化账务处理等基础的会计核算能力都是财务机器人可以取代的,并没有市场竞争力。

1.2“需大于求”的会计能力和岗位

随着财务机器人的运用,企业对于会计人员财务管理、报表分析、风险管控、税务处理、经营管理、语言表达、金融、保险、证券、期货等相关方面业务处理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职业素质高、财务技能强、财务管理精的会计人才倍受各类企业的青睐,而这一类会计人才的缺口与日益聚增的岗位需求形成了明显“需大于求”的矛盾。

2应用型本科院校现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财务机器人不断发展和运用的背景下,在市场会计人才能力与岗位需求变化下,现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从目标到途径,从课程到师资,从知识到实践,从教法到学法都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与市场脱节的问题。

2.1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

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人才?是后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根本。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在于“应用”,即定位于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使其能在各类中小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政府事业单位等从事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等工作。随着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各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拥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财务管理和风控能力以及资金运作和经营管理的能力。所以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立足当地经济和市场人才需求现状,总结经验不断修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快速学习能力强、创新创造思维活跃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具备市场核心竞争力,能适应市场,立足市场。

2.2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即是用什么培养会计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都会开设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初、中、高)、税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实训等会计类课程,而管理类、金融类、信息化类课程则开设很少。从课时上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是周4-周8的课时,而财务管理是周2-周4的课时,风险管理、报表分析、内部控制等课程则设为选修,课时甚少。在各学期课程设置中,每门课程相对独立,不能将多门课程内容融合,不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轻基础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素质教育(包括语言发展、团队协调、创新合作等综合能力)等,除英语、数学、体育等通识课程外没有开设相关的其他课程或是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2.3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教学方式即是怎样培养会计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满堂灌教学”为主,学生也习惯了被动地、强制地学习。财务机器人的出现是信息化时代送给会计行业的最新产物。然而,有些年长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停滞于信息化的学习,更有甚者是拒绝接受新事物,课堂中就缺少最新的信息与案例,教学方式老套,课堂沉闷。有些年轻的教师,具备前沿的信息,却因缺乏教学经验,不知如何将信息恰当地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松散,教学效果不理想。大部分的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真正走进企业了解市场,了解具体的会计岗位工作,不能将实际工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课堂教学抽象,教学内容空洞,实训课程效果受限。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或调研做基础,教学方式很难创新,教学效果只留于应试,而不能真正让学生与市场接轨。

2.4评价方式有待完善

评价方式即如何评定会计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考核多以30%平时成绩加70%期末考试成绩定总评成绩的方式为主。平时成绩学生只要按时完成并上交作业,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基本能获高分。期末考试,学生也只要死记硬背会计分录以及老师多次强调的重点难点,尽管没有完全理解,更不知道如何运用知识也能获得较高分。这样的总评成绩根本不能全面地考核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也不会被市场所认可。只有真正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才能不被财务机器人所替代。

3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与市场会计人才需求的供需矛盾,在现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革,帮助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的理论与技能,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分析、管理、协作等全方面能力,让学生走入市场时不会被任何智能机器所替代。

3.1人才培养目标改革

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引子,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应确立财务机器人背景下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从市场所需会计人才各岗位胜任力出发,即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岗位通用能力、岗位特需能力。会计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心理健康、语言交际、团队协作、创新创造等;会计岗位通用能力包括基础的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处理、财务报表编制、办公自动化应用等方面;岗位特需能力包括成本控制能力、风险管控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财务决策能力、税务处理能力、资金运作能力等。根据岗位胜任力来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对整个培养过程分年级、分层次、分方向进行标准化设计,并进行规范性、科学性的论证,让目标更加具体和明确,为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指明方向。

3.2课程设置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处理等课程应该弱化,而强化财务机器人无法取代的管理、分析类课程。具体可分为四类课程:一是通识基础课程,可以增设心理健康、职业道德、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演讲与口才等素质提升课程;二是专业基础课程可以减少相应学时,加强与专业课程之前的融合;三是专业提升课程要增加相应课时,加强风险防控、资本运作、财务管理、报表分析、税务信息化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四是专业实践课程,除每门专业课对应的课堂实训以及校内综合实训外,要增加按岗位分别训练的内容,要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并实践各岗位的具体工作情况,通过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引导学生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成为财务机器人无法取代的高端会计人才。

3.3教学方式改革

随着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教师教学方式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有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勇气和决心,要不断探索信息化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与精彩。如教师可以根据当前财经热点设定议题,让学生在课前利用信息化手段搜集与案例相关的信息,课堂上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案例式与反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生动,培养了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教师可以以会计岗位工作流程为主题,引导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处理不同岗位的工作,表达自己不同角色的体验感受。这种将工作实际嵌入课堂的情景化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操性。教师还可以将微课教学、二维码教学、视频教学、雨课堂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方式引入课堂,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喜好需求,让学生完全参与,让头痛的课堂玩手机现象变成学习的风潮,让手机成为教与学的利器。

3.4教学评价改革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市场会计人才能力要求大幅提高的今天,学校应摒弃传统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针对财务管理、报表分析、风险控制等综合类、分析类课程采用案例分析、综合论述、小组答辩等方式进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分析预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针对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基础课程的考核,可以采用自我测试、网络测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信息化运用的能力。针对实训类课程和毕业实习阶段,可以采用实训作品、过程能力测评、自评、指导老师评分、企业用人单位评分等多维度的成绩评定方式,以考查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财务机器人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必然产物,具备高效性、规范性、出错率低等特点,但缺乏灵活变通和分析预测能力。财务机器人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全新变化,只要会计人员保持学习的心态,坚持学习,拓宽知识面,加强自身综合职业素质培养,提高自身的管理、分析、决策和风险把控等综合能力,提升高复杂性、低重复性工作在自己工作内容的占比,无论财务机器人如何升级、市场如何变革,高端的会计人才也将立于不败之地。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只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紧跟市场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定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和会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秀云.财务机器人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绿色财会,2017,(09).

[2]卢浩伦,周洁怡,覃凤琼,刘庆克.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财务机器人应用的适应性研究——以广东省本科院校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

[3]谢平华.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贸教育,2018,(01).

作者:王琼 单位:湖南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