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会计教育改革与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会计教育改革与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会计教育改革与实践

福建省级示范院校———黎明职业大学会计与审计专业是福建省省级精品专业(2007年)、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项目(2012年)和福建省高职示范性专业(2014年)。在2013年福建省第一轮高职教育专业质量评价中,名列全省第四。招生录取最低分数近五年来始终保持在本科最低控制分数线,在福建省处于领先地位,呈现高分录取率、高报到率、高就业率、高满意度的“四高”特点。经过多年的持续改革和建设,会审专业与时俱进,立足福建和泉州地方产业经济和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积极开展专业与地方服务产业对接、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会计岗位对接、专业实践与行业企业项目服务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的“四对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会审专业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已形成具有自身鲜明专业特色、产学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且办学成效显著,成为在泉州、福建乃至海西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中具有一定的引领、辐射能力和较强行业影响力的优势品牌专业。

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定位

2007年9月起,随着福建和泉州中小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一大批既能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审计核查等专门知识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本专业通过对泉州会计行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掌握各用人单位对会审专业的人才需求培养的要求,以社会需求导向为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一方面,依据2014年福建省和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泉州市2013年度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财会类职业在服务类岗位群中的需求大于求职缺口,在最大的10个地方产业职业群中排名第8,求人倍率为1.04,说明财会专业人才在泉州缺口仍然较大;另一方面,2012年通过针对会审专业的人才需求调查,福建和泉州的行业企业对出纳、收银,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内部审计、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等会计岗位群的需求量较大。因此,会审专业以职业岗位群为抓手,适应行业企业对会计、税收、内审专门人才就业的需要,为此,本专业立足会计职业岗位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立足大泉州,面向福建省,定位培养兼具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审计核查等3项“核心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理财能力、纳税筹划能力等3项“发展能力”。适应中小民营企业一般会计岗位群(中小企业主办会计岗位、报税员岗位、内部审计助理岗位、财务管理岗位、理财岗位等)的生产性服务类技术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贴近行业企业发展对会计人员培养的要求,面向中小民营企业一般会计岗位群,将主办会计、中小企业出纳、报税员、仓储管理、内审员、助理财务分析师岗位等作为会审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群,使之培养的专业群岗位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专业岗位群进一步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产业联系更加紧密[3],以充分发挥会审专业在福建省的优势品牌和龙头引领、带动作用。基于此,会审专业更新高职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深化拓展,构建“岗位主导、校企共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中体现一条主线、二个驱动、三个能力、四个突出。一条主线,即以会计岗位群(核心岗位群和相关辐射岗位群)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二个驱动,即技能竞赛驱动和校企共育驱动;三个能力,即会计核算能力、纳税申报能力、审计核查能力;四个突出,即突出就业质量、突出企业地位、突出成长培养、突出社会服务。会审专业以会计岗位群为主导,培养面向中小民营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在岗位主导中培养中小企业主办会计岗位、报税员岗位、内部审计助理岗位等“三大”会计核心岗位,在此基础上拓展到财务管理岗位、理财岗位、税收筹划助理岗位等相关会计辐射岗位群的人才培养,重点强化专业三个基本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纳税申报能力、审计核查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以开展各类会计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同时实施专业建设与地方服务产业融合,与泉州宏兴记账公司长期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教材开发、产学研方案等教学内容的制定、优化和完善,强化共办、共管、共育、共享的“四共”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在岗位主导、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下,突出专业高分录取率、高报到率、高就业率、高满意度的“四高”特点,以就业质量评价为主体的专业品牌美誉度;在校企合作中突出行业企业在“四共”专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中心地位;突出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生就业、学生成长、学生创业与实践技能提升;突出专业在“校企”和“政校企”社会服务中的智力支持与保障作用。校企共育合作,积极推进校企对接、产学对接,双方合作共同培养服务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面临的会计、纳税现实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审计核查“三大”专业核心能力。

三、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依据会审专业岗位主导、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核心课程内容与会计职业资格标准对接、课程教学过程与社会服务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三对接”[4],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做到课程改革的“三融入”,即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职业岗位要求,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在核心课程讲授中融入优秀企业文化(敬业、拼搏、诚信等)。同时,积极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建成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富有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优质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实现核心课程“教学做”理实一体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1.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733”阶梯式能力递进课程体系

本专业以岗位主导、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733”阶梯式能力递进会计课程体系,即构建会计“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发展能力”的阶梯式课程教学体系。即凭证编制与审核→凭证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报表编制→财务信息分析→涉税申报→审计核查等7个会计工作过程的基础知识素质能力;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审计核查等3个专业核心能力;财务管理、理财、纳税筹划等3个专业发展能力。通过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专业技能耦合的课程体系,进而强化会审专业核心能力、发展能力和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

2.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内容

会审专业根据地方服务产业和中小企业对会计工作职业岗位群能力的技能需求来重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一是人才培养模式所需支撑的课程体系内容。一方面以“工作过程或工作流程”构建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审计核查三个专业核心能力所必需的课程教学体系。支撑三大核心能力的课程涵盖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填制、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技能实训、财务信息分析、税务流程与纳税申报、税务流程与纳税申报实训、审计工作规程、审计程序实训、财务分析处理、会计电算化实训、小企业会计技能实训、大中型会计综合实训等专业核心课程。另一方面,以会计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基础,按照工作过程提升财务管理、理财、纳税筹划三个发展能力,支撑三个发展能力的课程包含会计基础工作认知、会计报表编制、企业财务信息分析、会计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纳税筹划、税务申报、公司理财、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分析实训、税务流程实训、成本核算实训等职业技术课程。上述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有力支撑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所必需的课程体系,并将其专业职业素养融入会计工作过程当中,培养学生解决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审计核查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和开拓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未来会计职业岗位群工作必需的人才培养操作技能。二是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专业课程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环节总学时占52.58%以上。目前,本专业在校内已建有“一中心、二实训”的校内实训格局。即会审实训中心、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ERP软件模拟实训室等2个专业实训室。能够较好地满足各专业课程的实训需要。因而在专业实践教学中,采取校内模拟仿真实训与校外职业环境实训结合、专题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来指导职业岗位群实践操作。实训课程与专业核心理论课程有机对接,较好地训练了学生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审计核查“三大”专业核心技能,这些实践教学内容体现在每学年会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中,一般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占其总学时的40%~50%,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超过50%。三是优化“双证书”教学制度。根据会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实施“双证书”教学制度,即学历文凭(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将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有机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体系之中,为此,选用财政部门编写的职业考证教材作为会审专业的专业核心或选修课程,目前会审专业的双证毕业率高达97%以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在教学中实施“教-学-练-讲”四位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

会审专业核心课程采取集中式“做中学”的“教-学-练-讲”四位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根据对会计一般职业岗位群(会计核算岗位、报税员会计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内部审计岗位、理财岗位等)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以典型应用案例为主线,将课程教学场地安排在会计综合实训室、纳税申报大厅的现场,学生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问,老师再边讲解、边演示,实现知识与技能相融合,学生在“教、学、练”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中理解并掌握会计操作技能等基础知识,因而具有较强的会计实践技能。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既保持“做中学”,通过实践项目的系统设计与实施掌握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又贯彻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2.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采用会计仿真情景,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一方面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强学校网络课程建设,实现教学课件、讲义、教案、案例、习题与企业纳税申报实训软件上网。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和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整合网上教学资源,且学校提供充足的机房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设备要求,以方便学生学习。另一方面校内按照真实的会计工作仿真环境布置和配备,模拟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现场、会计项目等真实工作场景,使学生在这种模拟环境下学习和训练。学生不只是简单地掌握专业技能,还有宝贵的实践经验,将来进入工作岗位能够迅速适应环境。2011年至今,本专业开展国家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财经在线》建设1项并通过教育部验收。《税务流程与纳税申报》、《ERP应用与实训》和《财务会计报告分析》3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共享课程,便于教学资源共享。

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

会审专业符合服务区域地方行业企业对会计岗位群的需要,契合培养适应地方服务产业经济和中小企业管理、服务第一线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本专业无论是在构建和实施岗位主导、校企共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是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一,福建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会计与审计专业2007年被评为福建省省级精品专业;《会计与审计教学改革综合试验》2012年被评为福建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会计与审计》被确定为福建省高职示范性专业;《财务会计报告分析》(2008)、《税务流程与纳税申报》(2009)和《ERP应用与实训》(2009)3门课程被评为福建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4月,专业教师主编并出版的高职特色教材《税务流程与纳税申报(第2版)》和《税务流程与纳税申报实训(第2版)》被为第七届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其二,市级和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会计与审计教学团队》(2010)和《税务会计教学团队》(2011)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会计与审计双教能力教学团队》(2013)被确定为学校“双教能力”教学团队立项建设项目;2013年12月,专业教师主编的高职教材《税务流程与纳税申报》和《税务流程与纳税申报实训》授予泉州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佳作奖,同时,两本高职特色教材被学校评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其三,专业核心教材建设取得的成效。5年来,会审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和校企共育,与行业企业及兼职教师共同开发体现会计工作过程的校本理论和实训教材17部,正式出版校企合作高职特色教材12门。其四,专业教改科研成果及荣誉取得的成效。一是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改革和科研成果19项荣获省部级、市厅级各类教学和专业学会奖励。二是5年来专业教师主持省市级纵向课题共计15项,企业和政府横向课题12项,进账服务金额24.08万元。三是专业教师出版专著2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4篇。四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通过技能竞赛助推教学改革,提高专业办学质量。5年来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会计职业技能竞赛均取得优异的成绩。2014年,荣获“挑战杯———彩虹人生”首届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全国二等奖;2010至2013年省高职技能大赛“会计技能”项目团体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个人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2人次。其五,专业呈现“四高”的办学特点,即高分录取率、高报到率、高就业率、高满意度的“四高”特点。2009至2013届毕业生的初次累计平均就业率为98.42%。据调研计,专业毕业生工资普遍在2500元/月,三年后大多数在3500元/月以上,比同期其他专业高职毕业生待遇高出20%~40%。其六,专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2013年4月,福建省教育评估中心2012~2013年对全省高职院校设置的专科专业开展首轮建设质量量化评价,黎明职业大学会计与审计专业位列全省第4名的优秀成绩充分说明,黎明职业大学会审专业的教学改革、培养技术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有力促进了专业和课程教学改革质量的显著提升,较好地发挥了在福建省和海西中的专业优势品牌及引领、带动、辐射作用。

作者:杨京钟 赵鑫泉 单位:黎明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