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疗机构内部会计控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疗机构内部会计控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疗机构内部会计控制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内部控制的客观环境和制度本身,以及医疗机构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远远落后于医疗机构自身的飞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薄弱

内部控制作为一项以“人”为核心的制度建设行为,其实施主体是单位的管理者,因此,内部控制深深打上了管理者背景特征的烙印。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仍处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习惯于行政指挥,单位管理者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仅停留在核算和财产物资的保管上,财务管理主要防止会计核算差错和财产失窃等行为的发生,对内部控制产生的效益、显现的效果缺乏认识,观念淡薄,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从而形成内部控制制度的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局面。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新《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都对内部控制作了具体规定,并且突出强调了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在每一具体业务的控制条款中都增加了有关防范风险的要求。然而,医疗机构在实际操作中还缺乏一套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大部分医疗机构没有书面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以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凭经验加以简单控制,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对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出现问题时缺乏统一规范的处置依据和标准。同时,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没有适时做出应有的补充和调整,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给实行内部控制带来了影响。

(三)内部控制涵盖面太窄

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应涵盖从预算编制、收入支出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合同、票据及收费管理等的方面。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不是“重钱轻物”就是“老好人”思想严重,不敢主动大胆地去参与管理,内控管理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法,“算账先生”的角色急需转变。

(四)监督机制不到位

大部分医疗机构没有完善、系统的内控体系,所以说谈不上监督。有的医疗机构虽然成立了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人员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没有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体系,致使检查监督和评价都流于形式。如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原则的制衡机制不健全、缺乏对决策层的约束监督、缺乏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而财政、审计部门作为主要的外部监督机构,其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多偏重于被审计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缺乏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

二、加强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内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为此,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应当联合有关部门,分期、分批、分类型的对单位负责人及相关领导举办研讨班,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单位负责人思想认识上提高了,才有可能转化为改进医疗机构内控工作的动力,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保证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开展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的舆论和工作氛围。

(二)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要规范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来支持和保证。各医疗机构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设计应贯穿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全过程的控制;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设计尤其要关注“三重一大”事项,确保不存在重大的缺控制还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不断提高,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

(三)细化内部控制流程,拓宽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监督范围

组织相关科室和人员,包括外请专家对医疗机构的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票据及收费管理等经济活动进行梳理和归纳,明确各块业务内部控制的范围和内容。按照各块业务实现的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本着决策与执行分开、执行与监督分开的原则,细化该业务所涉及的各环节和岗位设置,分别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和分工。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划定的关键部门和岗位,要分门别类的制定有针对性的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督促相关内部控制人员认真执行已制定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内控人员包括所有参与和执行的人员,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和相关人员的分工和职责。要对内控人员执行内部控制的结果进行监督和奖惩,逐步形成“靠人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用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医疗机构的经济行为”的模式。

(四)建立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监督体系,强化责任追究

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相容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而预防发生错误和弊端,做到防范于未然。认真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化、标准化,避免会计工作手续不严与职责不清的现象发生。建立“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相关人员必须在内部授权的审批范围内办理业务,责任到人,并有责任追究机制。要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经济活动相关信息的内部公开制度,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让经济活动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广大职工和群众的监督。建立资产的日常管理制度和清查机制,采取管用分开、定期盘点、不定期抽查、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医疗机构资产完整。逐步完善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加强内控机构建设,提高内控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优化内控操作流程,规范内控基础环节,使内控管理贯穿于医疗机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医疗机构实行内部控制的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要实行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

(五)借助财政和审计部门的外部监督,构建严密的监督网络

财政和审计部门是会计工作的主要外部监督者,医疗机构要开辟与财政和审计部门沟通联系的多种渠道,把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题审计项目进行,将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作为审计对象进行单独审计,从根本上防范和遏制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

作者:史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