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企业会计信息保证的真实性及安全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企业会计信息保证的真实性及安全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企业会计信息保证的真实性及安全性

摘要:会计信息质量是企业制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现代信息化的发展给企业会计信息管控带来了新变化,但个别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缺失和安全性的不足,严重影响到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文章针对当前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安全性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安全性。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信息;真实性;安全性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是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化。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也对会计信息质量带来影响,一方面信息化使得企业获取会计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加,获取会计信息的手段更便利,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会计信息越来越复杂,有效信息的准确性难以保证,一些小企业或提供虚假的信息,还有一些会因为利益对会计信息进行修饰,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信息化安全为题也增加了会计信息安全问题发生的风险。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有针对性的去解决,并重塑企业会计内控体系。

一、信息化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及安全性问题

(一)真实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具体如下:原始凭证失真:有编造虚假经济业务,最终以“白条”冲抵发票入账的;有发票内容与所报销经济事项不符的;有报销的出租车发票出现连号的情况;有取得假发票入账而未验证的等。以上的情况使得原始凭证,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不真实。现金管理违规:无视国家对企业现金管理的严规,比如限额外支付现金、“白条抵库”、谎报用途套取现金。但也有公司备用金提取过多而无法解释正当理由的;无视国家现金管理规定超额超标准支付现金的;员工借款数额较大长期不归还的;公私不分,保险箱中保存非公现金的等。正是因为这些问题,也造成了会计信息不真实的风险。资产权证不齐:既有历史遗留原因,也有当前操作的问题,存在房产、土地所有权转移而未过户;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取得房产证、土地证两者其一或者两者都未取得;到报废年限的资产有实物,但未建立备查账簿登记,有实物的无账,有账的无实物,出现账实不符的;库存商品盘点流于形式,随意更改自行填写盘点表,表面上“账实相符”的。这些都影响到资产负债信息的真实性。往来账款混乱:因管理不严格也没有定期梳理,有些账目已经名不副实或者驴头不对马唇。如:长期挂账应收单位或个人的款项而未收回;质保或履约到期却没有及时进行付款;长期存在账目之中,其实实际并不需要支付的内容没有进行报批处理等。这些都均造成往来账款账目混乱,继而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而且也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安全性问题信息化给企业会计信息管控提供了数据平台,在这一背景下,信息的量是巨大的、及时的,一方面新技术可以给会计信息的整理、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帮助,另一方面也会因为信息化平台的安全问题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风险。一旦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会给企业造成巨大影响。会计信息流失的风险:目前,企业的会计信息平台主要作用就是采集企业的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开展数据分析,总体来说安全等级不高,容易成为不法之徒获取企业财务数据的突破口。大量的数据储存于信息化平台,平台防线一旦被攻破,大量数据都将泄露。此外,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公开成为常态,一般企业的会计信息没有严格的获取等级区分,敞开式的数据库为有心之人窃取数据、变更数据的提供了便利性。一旦任何人都可以接触数据,那么随意变更数据的风险就会加大。会计信息传递的风险: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建立后需要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集成,容易存在数据对接困难的问题。一些企业只能做到单向传输数据信息,难以反馈信息,容易发生信息传递缺失;一些企业财务人员之间协作程度较低,财务人员难以及时全面地获得关键事项或临时变更事项的信息,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实用价值,进而阻碍财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安全性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第一,科学配备会计人员,明确岗位职责。根据企业需要,合理设置会计岗位,明确具体从业人员的职责。在岗位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内部牵制,发挥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加强会计岗位内部控制。第二,实施岗位轮换机制。定期开展会计岗位人员轮换,既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性,也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的遮蔽,通过人员轮换暴露财务会计工作的问题,有利于内部控制。第三,强调审计介入作用。从客观角度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从会计信息合法性、完整性以及可靠性等角度,全方位的实施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建立多层次会计控制体制除了加强内部管控以外,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即安全还有赖于外部的参与和同时调节,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控制体系。第一,明确控制目标。控制目标是前提。在设置总目标的基础上,实施目标责任有效分解,建立完整明确的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会计人员个体和群体的行为都纳入监督,通过不同视角的监督,使得管控得以具体化的开展,并实现控制目标。第二,设计管控制度。内外部相结合的会计管控需要严密、有效、可操作性的制度进行对多方监督主体的制约,防止监督人员主观造成失误。要通过制度完善信息安全管控,加强对信息安全的把控。需要注意的是,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系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制度既要有稳定性,也需要能够与时俱进,具备跟随政策和业务变化进行调整的灵活性。

(三)实施会计信息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安全性风险防范应建立系统、有效、动态的财务风险识别体系。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查找日常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会计信息风险,并将风险识别任务细化,呈现风险清单。建立风险分析流量图,形象地描绘经营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安全问题,并在定量风险分析的基础是制订应对措施,规避或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第一,加强风险事前预防。根据风险清单,选定重点事项,进行风险等级管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数字模型,运用具体算法,形成这种多维测评因素,并明确细致的评价标准和各维度权重,从而得出各项重点风险事项的评估值,以此按照区间比例,对风险等级进行排序,绘制风险图谱。按照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响应措施和控制流程,明确责任对象,实现对风险防控的分级管理。第二,当出现可能存在的会计信息不规范行为时,提醒相关人员进行预警处理。针对不同等级风险点,按照等级从重到轻,分别相应设置红色、橙色、黄色预警级别。预警模块的建设和使用能够有效促进监督工作由事后监督向即时监督、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局部监督向全程监督转变,实现动态化监督。第三,加强风险事后处理。财务管理相关负责人做好跟踪监测,确保风险处理措施落实到位。根据不同预警级别的风险进行挂牌督办,尤其针对红色预警风险重点确保采取有效措施限时解除预警,从而实现对会计信息风险的全过程管控。

(四)提升信息系统,保障数据安全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需要规定信息的格式与分类标准,方便数据整合;提高对网络技术应用的能力,坚持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保障体系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构建系统安全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反馈来完善系统防护;健全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监管,完善信息综合监管系统,实现安全风险分析预警;建立财务信息保密档案,存放于平台的单独系统中,控制进入权限,避免因系统漏洞而造成的信息外泄。一些企业或采取信息化平台业务外包的策略,选择外包的对象时,提前制定运行方案,做好A、B计划,考虑外包的业务种类、结果评判和绩效考核指标等,也便于应对突发情况;需要重视与外包机构之间保密协议以及相关权限协议的签订;为确保外包业务相关信息的安全稳定,注意数据信息的备份,避免数据的丢失与泄露。

(五)提高会计人员态度和能力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加强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安全性的落脚点。第一,要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在人员招聘和引进时,不仅要对其会计从业的基础知识水平及岗位技能进行考核,还需要对其职业素养进行评估,确保把好源头关。在人员培养过程中,要加强敬岗爱业、依法办事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加强相关法律,如《会计法》知识的学习,多措并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第二,善用绩效进行激励和约束。在岗位人员储备上,合理分工,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相互牵制,落实在具体业务过程中的控制。加强会计人员绩效考核管理,服务与管控、奖励与惩罚并重且落到实处,可以融入平衡记分卡制度以提升内部流程有效性与员工积极性,引导员工投入公司事业。可以采用会计人员信用等级评估等方法,做到实现预警和提醒,引导会计人员正确对待会计信息真实性及安全性问题。发动会计员工组织集体活动,增强团队荣誉感,增加他们的默契和团结,提升归属感;营造良好的部门文化,强化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提升员工好感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安全性的提升对企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会计工作中,要加强会计信息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会计信息内部控制和监督,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同时要善于利用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促进会计信息的高质量和安全发展,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文.试析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对策[J].中国商论,2020(15):157-158.

[2]郑昆利.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8):230-232.

作者:赵园园 单位:邯郸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