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由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和IT系统不完善等原因,银行会计信息在反映银行资产质量、经营成果和财务收支状况方面无法完全达到可靠、相关、可理解及可比的要求。面对这些现象,银行应该夯实基础工作,强化监督机制,提高人员素质,积极利用电子技术,开展分机构落账,从而提高银行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信息质量;内控监督;分机构落账
1银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产生必须合法、真实,其信息需要满足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要求。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使用者决策或提高决策水平;可理解性要求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可比性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相互可比[1]。会计信息质量不符合要求,容易发生财务风险、税务风险、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
2银行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2.1违背会计准则
为完成上级银行下达的利润指标,银行违背金融企业会计准则,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等核算原则处理账务,导致利润不实。如窜用会计科目、提前或推迟确认各类收入、拨备计提不实等。出于考核和管理者的需要,在不同考核阶段及不同年度间调节损益,造成了实际业务与会计报表数据不符的状况,对本期和未来会计期间的利润均产生影响。
2.2业务背景不实
受购房紧缩性调控政策和资金紧缺影响,房地产开发商融资渠道受限,存在开发商通过“假按揭”套取银行资金的现象,导致银行资产、负债业务虚增,业务信息不实。某国有商业银行叙做的一楼盘按揭业务,其中多名借款人预留的电话号码相同,涉及的12名按揭人存在集中还款现象,还款方式雷同,假按揭特征明显。
2.3系统参数维护或选择有误
为了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商业银行在进行数据大集中时采用了会计与业务分离的处理模式。在系统“参数化”及“交易触发”的核算机制下,业务处理效率得到提高,但同时参数风险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操作风险,对银行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报告信息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2]。
2.4分支机构会计信息失真
近年来,集中会计核算模式在商业银行得到应用,将部分由分支机构叙做的业务集中到总行统一记账。这种做法虽然使会计科目使用的规范性及核算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但由于相关的业务和成本在总行统一进行会计记录,并未在分支机构账面体现,分支机构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其“应享有的权”或“应承担的责”并未通过会计核算反映出来,导致分支机构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没有反映其真正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3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成因
3.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基层行会计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柜面业务操作人员对会计核算业务不了解,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是导致银行会计信息不实的原因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商业银行相继实现数据大集中,会计监督工作职能逐步上收至一、二级分行。部分基层行错误认为支行无需履行会计核算管理职能,未配置专职或兼职会计核算管理人员,单纯依赖上级行的监督管理。实际上在支行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缺失的情况下,上级行财务会计制度在支行内部难以得到有效传导执行。
3.2制度建设传导落后业务创新
金融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推动商业银行创新步伐的加快,银行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新产品和新业务需要配套的会计核算办法,当相关核算办法制定传导执行时间落后于新业务叙做时间,会在一定时间内因业务核算不规范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3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健全
内部控制体系不全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由于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甚至形成严重的系统风险。当前银行普遍采用分级管理的会计核算模式,各级机构为了维护本机构的局部利益,不能完全有效履行会计监督职能,导致有关会计信息失真。
3.4IT系统功能不完善
①部分业务需手工处理,尤其是手工计结息业务操作风险较大,易发生差错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错误类型包括重复计提、少提、漏提、记账方向错误等。②由于资金定价、资产质量评估、财务成本分摊等多方面数据缺乏系统有效支持,完整的财务报表信息仍然维持在按月加工的频率,信息提供滞后于管理的需求。③功能处理不能满足会计要求。
4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4.1夯实会计基础工作
要认真执行《会计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发挥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实时更新会计核算办法,全面贯彻、执行会计准则,满足监管部门对会计核算的规定,真实反映银行业务实质、清晰反映业务流程、明确职责、便于数据跟踪和监控,从源头机制上保证银行会计信息质量。
4.2强化内控监督机制
强化内控监督机制建设是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和体系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地维护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确保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认真研究整理现有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时修订和完善,使会计管理制度既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又充分考虑业务操作的实际情况。实施职责分离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使会计信息失真在源头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将会计监督工作固态化和常态化,实现会计监督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
4.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加强银行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增强会计人员法律法规意识,自觉抵制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维护会计信息真实性。有针对性的对相关人员开展会计培训,不断夯实基层机构的会计基础。
4.4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银行核心系统和外围系统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财务数据的质量。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还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为使用者及时了解会计信息提供方便。银行系统参数配置应与会计核算办法一致,系统功能应满足会计核算办法要求,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因人工操作失误导致的核算差错。
4.5开展“分机构”落账
商业银行应对总行集中管理并记账的会计事项进行梳理,对属于分支机构的资产和负债,以及应由分支机构承担的收入和支出,本着“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相关资产、负债和损益纳入相应的分支机构和责任中心核算。让各分支机构的会计信息如实反映本机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各机构的财务会计报表不仅能满足内部管理需要,也能满足当地监管、纳税申报和外部评级等需要。
4.6培育内控合规文化
银行应积极倡导合规理念,营造合规经营氛围,增强全员合规意识,这是保证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内部环境。合规文化的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银行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评不唯业务,树立正确的绩效观;二是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
参考文献:
[1]肖伟.关于会计管理领域需要思考的几个理论与实务问题[J].金融会计,2013(2):3-6.
[2]徐秀梅,葛艳秋.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7):23-24.
作者:徐爱红 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盐城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