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会计信息商品化视角下信息供求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会计信息商品化视角下信息供求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会计信息商品化视角下信息供求分析

1.会计信息商品化

1.1会计信息内涵

会计信息是会计所提供的各种资料的总称,是企业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的形式向信息使用者揭示经济活动情况。具体来说,任何一项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要经过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两个环节。初次确认是判别原始经济信息是否能够输入会计核算系统,能用货币进行计量是重要依据,如果可以则通过初次确认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的再次确认是根据相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确认账簿资料中哪些内容可以进入财务报表,从而对会计信息进行整合、提炼、加工等,保证信息真实性和正确性。会计信息的确认过程就是数据输入、数据转换和数据输出的结合。

1.2会计信息商品化趋势

会计信息具备商品的两大基本属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就是会计人员运用一系列会计方法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能够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显而易见。会计信息以财务报告为物质载体向相关使用者披露,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会计信息必将以商品的形式进行交易,不同的信息消费者即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消费不同的信息,如此会计信息将不再是公共物品,会计信息失真以及市场失灵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2.会计信息商品的供给与需求

2.1会计信息商品的供给

会计信息的供给方是企业管理层,企业管理层符合“经济人”的基本特征,即从事经济活动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企业管理层提供会计信息商品,不论是价格还是数量都为寻求企业利益最大化。会计信息商品的供给以财务报告为物质载体呈现,然而财务报告记载的会计信息由于各种原因并不完整,归纳如下:第一,企业对商业机密和经营状况不佳等信息进行保密;第二,财务报告自身局限性,并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全部需要;第三,企业寻求利益最大化,当信息的效益大于成本时企业才会披露,如果付出的成本即代价无法得到弥补,企业则不会选择提供该会计信息。企业管理层要比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更了解企业情况,因而会计信息商品就出现了“信息不对称”情况,在供求平衡中就离不开相关措施的调整。

2.2会计信息商品的需求

会计信息商品的需求方即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企业投资者和借贷者、供应商和客户、企业内部员工。政府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体现在宏观决策,比如税务局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纳税情况等;企业投资人和借贷者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和借款决策,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等;供应商和客户分处企业价值链的两端,利用会计信息判断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并决策是否扩大生产规模或经营方向等;企业内部员工利用会计信息,特别是成本管理信息,参与到管理中来。

3.会计信息的供求平衡

3.1会计信息商品的供求曲线

对于供给方,要提供会计信息必然要获取一定收益;对于需求方,要获取会计信息必然要支付一定成本。会计信息作为商品,其数量和价格是在供求两种力量下相互作用形成的。在图1中,横轴OQ表示会计信息商品的数量,纵轴OP表示供给方提供会计信息获取的收益,OC表示需求方获取会计信息付出的成本,S曲线表示企业管理层的供给曲线,D曲线表示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曲线,E点表示供求平衡时会计信息应达到的数量Q*和供求双方各自实现的收益P*或付出的成本C*。从图1中可以看出,对于企业管理层而言,如果提供会计信息能带来的收益越高,则企业管理层趋向于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商品,因而供给曲线S是随收益的提高而呈现递增趋势;对于利益相关者而言,如果获取某项会计信息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那么其对会计信息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因此需求曲线D是随成本的提高而呈现递减趋势。在供给与需求的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供给曲线S和需求曲线D会相交并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即E点,在此状态下,企业管理层提供会计信息商品实现利益最大化,而需求方也愿意并能够支付相应的成本,此时会计信息商品的数量达到最优状态。此平衡状态并非固定不变,随着供求双方因素的影响,供求曲线也会发生相应的移动。在供求曲线图中,E点是理想的状态,而在实际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供求双方可以使会计信息商品的数量和成本一次次接近最优,而无法达到最优状态。有时传统的会计信息生产和披露模式的种种弊端使得信息的市场供求不但达不到最优状态,而且偏离了最优状态。所以供求双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会计信息商品达到平衡状态,实现供求双方共赢还是至关重要的。

3.2实现供求平衡的措施

3.2.1增加企业管理层会计信息的供给企业管理层应正确界定商业机密和财务状况优劣界限,实事求是地披露企业获利能力和经营状况;增设季报,缩短披露时间,同时应改革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增加信息容量,比如增加经济业务回顾、经营计划、人力状况、企业资信、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披露。在网络信息时代,企业管理层在Web站点向外披露动态的会计信息,信息需求者则利用自己的计算机终端访问、按需生成和使用会计信息。供求双方在人机交互界面上,就产权的让渡即时达成契约。随着网络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与成熟,使得作为商品的会计信息的供求得以真正在市场中进行,价格和产量由供需决定,会计信息理论上处于最优均衡点上。

3.2.2调整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信息的需求方对于会计信息的供给方而言是一个复杂的群体,要实现会计信息供求平衡,就要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素质,使其能够提炼出所需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理解越透彻,利用会计信息做决策的主体越多,则市场越趋向于公平效率,从而影响到企业管理层供给会计信息的目的。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组织,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财会知识培训,也对外会计信息解释和咨询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素质的提高。

3.2.3政府对会计信息商品的宏观调控在商品供求关系中,由于市场的不完善,信息的不对称,容易导致商品数量和价格偏离均衡状态,有损供求双方利益,此时就需要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介入。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的供给进行监管,保证其质量,预防各类问题的产生,使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及时。同时,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应严格规范,对于歪曲隐瞒伪造重大会计信息者应处以严惩。

结语

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会计信息商品化的属性和趋势也日益显露。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完成供求交易,会计信息作为商品,其数量和价格是供求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会计信息才能够在真正的市场上交易并趋向于均衡状态。

作者:王一明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