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事业单位如何执行好政府会计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事业单位如何执行好政府会计制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事业单位如何执行好政府会计制度

一、加强学习,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政府会计制度学习要与出台的基本准则、应用指南学习相结合。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中,我们不能就制度而制度,因为财政部出台的有关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对政府会计制度中相关项目的具体说明,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如:固定资产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的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其披露;固定资产应用指南确定了各类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计提时点等;存货会计准则明确了存货的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披露等。

二是政府会计制度学习要与财务制度学习相结合。政府会计准则中规定应收账款应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对使用年限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等,这些规定都与原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要及时完善单位会计制度,对计提坏账准备的条件、比例和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等,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三是政府会计制度学习要与单位自身的经济业务实际相结合。政府会计制度打破了原有行政、事业、高校等行业性事业单位各行其“道”的模式,对会计制度进行了统一,为上下级单位之间合并财务报表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我们应该以科目设置为源头,与单位自身的业务相结合,按政府会计制度规定,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制报表的前提下,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或减少某些会计科目。如:对于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按照现行规定不能从事经营活动,那么,财务会计科目中的“经营费用”、预算会计科目中的“经营支出”科目用不到;同样,事业单位用不到预算会计科目中的“行政支出”科目等。

二、提高认识,走出“三个误区”

一是政府会计制度并不是做“两套账”。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反映在会计核算模式上的变化,从原来的“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转变为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实现权责发生制,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现收付实现制,具有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功能。并明确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而并不是做“两套账”。

二是“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不仅仅是指财政预算资金。政府会计制度中按照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分为三类:财政资金、非财政资金及其他资金。同时,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并不是单指财政的预算资金,而是指纳入整个单位的所有预算资金。

三是从2019年1月1日起,凡纳入适用范围的单位都要严格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财政部出台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中明确,“本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并不是逐步推进,只要是政府会计制度适用的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都要同时同步施行。当然,制度中规定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可以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

三、结合实际,优化科目设置

会计科目设置作为一项基础性、源头性工作,对整个政府会计制度执行质量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优化科目设置,执行制度不走样,让制度真正落地。一是会计科目设置要与报表、附注内会计报表相结合,考虑仔细周全。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规定,一级科目103项、报表28张,包括财务报表4张(含现金流量表)、附注内报表21张、预算会计报表3张。其中要特别关注附注内对会计报表重要事项的说明,比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按债务人类别披露期末余额和期初余额,债务人类别分为政府会计主体和其他单位,政府会计主体又分为部门内部单位(纳入单位所属部门财务报告合并范围的单位)和部门外部单位;事业收入应按照收入来源披露本期发生额和上期发生额,收入来源按财政专户管理;业务活动费用、管理费用、经营费用应按经济分类披露本期发生额、上期发生额,经济分类分为工资福利费用、商品和服务费用、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费用、对企业补助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等类别,同时,业务活动费用、管理费用、经营费用应按支付对象披露本期发生额和上期发生额,支付对象分为本部门内部单位、本部门以外同级政府单位和其他单位;等等。所以,在设置相关科目时,一定要按照附注报表所需要的格式,以确保年终能直接从科目中获取相关数据,直接生成报表。

二是通过学习政府会计制度,发现相同业务事项,财务会计类科目与预算会计类科目核算的维度并不相同。比如:财务会计类科目“业务活动费用”下可按照经济分类“工资福利费用”“商品和服务费用”“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费用”等成本项目设置明细科目;预算会计科目“事业支出”按照“财政拨款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其他资金支出”“基本支出”及“项目支出”等进行明细核算,并按照《政府会计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款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等。所以,在设置科目时,在遵循有预算的一定要在预算会计科目中细化核算的原则,对每个科目设置都要咬文嚼字,认真体会,按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合理设置每个会计科目。

四、技术创新,推进信息化建设

通过政府会计制度、准则和应用指南的学习,笔者深深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所以,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上下功夫。

一是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与固定资产财务核算相结合。按照新制度,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核算,分别为: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其中,除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不需要计提折旧外,其他固定资产都必须按月计提折旧,分类计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这就要求我们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与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相结合,在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内按财务核算要求设置好,这样就可以从此模块中直接获取数据生成每月财务折旧凭证。

二是薪酬管理模块与人员经费核算相结合。根据新制度要求,单位人员经费按照人员工作性质,财务会计中分别计入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经营费用科目;预算会计中分别计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科目。这就要求我们人员经费核算与薪酬管理模块相结合,在薪酬管理模块中,按财务、预算要求设置好,这样就可以每月直接生成人员经费核算凭证。

三是预算管理模块应与预算核算相结合。在编制2019年工会事业单位预算时,要结合政府会计改革,进一步细化工会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模板,比如:在业务活动费用、管理费用、经营费用编制时,既要考虑按经济分类、又要考虑按支出功能分类;人员经费的编制既要考虑按人员工作性质,又要考虑按照人员编制性质分类等。这就要求预算编制模块与预算执行、核算相结合,从而及时掌握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所以,为了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实现财务核算的精细化、科学化,我们要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会计信息化建设质量和水平,为政府会计制度的落地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五、多措并举,做好制度的衔接

根据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要求,为确保新旧会计制度的平稳过渡,做好工会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衔接工作,可以分五个工作步骤: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规定要求,编制原账部分科目余额表。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3.按照规定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结转原制度科目余额、补记未入账余额,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按照制度规定,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做好对单位收回后无需上缴财政等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按照有关规定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确定长期债券投资期末应收利息;补提折旧,补提摊销;确定长期借款期末应付利息等。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填列有关预算会计报表年初数。总之,工会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将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结合单位实际经济业务情况,设置好使用会计科目,使政府会计制度落地见效。

作者:陆娟 单位:上海市总工会财务资产管理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