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为进一步提高对公共财政进行优化管理的整体水平,适应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效提高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及部门对预算进行科学管理的水平,国家出台相关的会计准则,其中,也包括固定资产的应用指南。2019年1月起,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全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中开始全面施行,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也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需要遵循新制度的条件下,充分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加强新旧制度的衔接与融合,加强推进资产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创新,促进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与有效性。鉴于此,本文围绕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展开论述,阐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基于实践的层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期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在全新的经济形势下,为了更好地落实会计改革制度,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持续促进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其中最关键就在于应当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机制进行深化改革。当前,事业单位已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实现向市场经济思维模式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推动了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积极尝试。因此,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展开全面的研究,探索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具体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基本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内涵
固定资产是非货币性资产,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可分为六类,具体包括房屋及其他构筑物、各种专用设备、各类通用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图书或档案、家具或用具、装具或动植物等。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具有较大的价值,使用的时间相对比较长,而且可以长期、重复使用。固定资产在具体的生产过程和使用中会发生一定的磨损,但并不会应该使用的过程导致实物形态被改变,但是需要根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磨损程度,逐步将资产的价值转移到相应的产品中,这部分转移的价值被回收后将形成一定的折旧基金。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涵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使用年限已经超过一年以上、且资产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了物质原有的形态的这部分资产,或者资产的价值低于1000元但属于批量采购的资产,也应当纳入固定资产的管理范畴。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得以顺利运行和正常发展的根基,也是促进事业单位在新经济形态中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促进事业单位职责的履行至关重要。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和价值评估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具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可以长期使用、资产保持了原有实物的形态,且属于非流动性的资产;二是资产购置的成本一次列入当期支出,不会再进行分期计提和折旧。固定资产的价值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评估。首先,需要对资产进行市场价值的评估,然后再次进行资产的审核与分析,最终明确资产的实际价值。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月为单位进行折旧,如果出现了损坏,还应当做好坏账的准备。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在事业单位的资产中,固定资产是重要门类,占比较重,对固定资产实现有效的管理,直接关乎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的效率以及国有资产的应用价值,持续增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能,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重要的推进作用。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行,促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与模式中逐步发生改变,进而为管理水平的优化提供了发展的新契机。事业单位应当紧抓发展机遇,勇敢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在资产管理中加强改革,持续创新,不断强化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积极助力事业单位在新的经济形态中获取更长远的、更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好务,为人们群众的美好生活服好务。
(一)固定资产定义的变化,促进资产管理的规范化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描述中,具体的说法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描述从“事业单位持有并使用”改变成了“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自身的业务活动需要而控制的”,这个说法的改变着重强调了“控制”,将原来准则中提到的“持有并使用”改为“控制”,进一步明确了固定资产的确认范围,也进一步明确会计主体对于资产的使用权利以及管理义务,将更有助于判断相关资产的经济效益情况,以此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盘点和使用率的掌握。从外部形式与结构的优化调整,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模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使财务管理各个环节之间得到改善和优化,促进财务管理方法更加科学与合理,进而确保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获得更大的提升。也就是说,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落实过程中,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起到了更好的规范化作用,依托于制度中的相关内容,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进行了统一,有效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将更有利于事业单位获得更稳健的可持续发展。
(二)折旧范围与办法的变化,让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在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并没有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具体的折旧范围进行明确的规定,在实际的资产管理工作中,折旧计提范围的界定并不全面。同时,在原有的准则中,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虚提折旧”的方法,这种以“收付实现制”为基本模式的虚提折旧方式,不能有效地对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管理起到作用。新制度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以及具体的使用年限,并且还对折旧的细节操作做出统一性的规范化要求。这一变化将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了有章可循,并且,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能够在更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实时价值。
(三)资产管理要求的变化,促进国有资产的高效管理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深入落实,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它要求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资产进行日常管理的基础上,还应当以年度为单位编制国有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形成完整的报告,通过各类资产信息的汇总、分析和上报,进而实现对国有资产实际使用情况的盘点,这一要求的变化也对事业单位提高了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具体要求以及管理和维护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创新性与规范性,这将更加有利于全面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与整体效益。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路径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中,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将走上新台阶,但同时也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管理人员及时转变管理思维,打开管理思路,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依照制度相关规定,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有效满足新制度中的各项要求,达到资产管理的标准,全面提高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的质量及水平。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资产管理理念,全面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培训
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实现新制度的贯彻,实现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是依靠财会人员充分研读,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准确理解各项标准,再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协助领导者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然而,新会计制度的推行对于广大财务工作人员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已经习惯了“收付实现制”,要快速适应“权责发生制”的转变,在短时间内还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中,应当加强财会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通过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知识储备和管理操作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管理意识的转变,培养资产管理的技能,将新制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宣传教育,拓宽财会人员管理的思维,进而为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模式的探索奠定基础。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当邀请专家教授走进单位举办座谈会,为财会人员分享管理的有效经验,结合行业发展以及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探讨资产管理模式发展的发展趋势,促进财会人员对新制度的应用有全面的了解,增强思想认识,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业务技能,成为能够符合新时代需求,能够为事业单位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优秀人才。因此,要全面加强新会计制度的落实,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性培训,为提高学习的成效同时不耽误工作和业务,建议采取短训模式,每月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参与,为制度落实提供专业人才。
(二)强化规范管理的意识,加快推进资产的科学化管理
在全面落实新政府制度的背景下,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的负责人,应当持续增强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的意识。一方面要积极研读制度,对资产管理的具体要求以及细化标准。另一方面要充分分析事业单位当前的发展现状,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找出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制度的要求摸索改革的思路,及时下达资产管理的指令,并同步推出其他相关行动,加快推进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改进,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在此过程中,可充分借助于绩效考核体系,持续增强财会工作人员的资产管理责任心,明确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在固定资产管理的管理岗位中,对固定资产的具体职责加以明确,包括资产的引入、使用以及后期的管理维护与保养。同时,以奖惩并罚的管理制度,促进管理工作措施的全面实施。另外,应当组建专业评估小组,主要由事业单位内部经验丰富且工作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较强的骨干员工组成,加快做好价值的评估与核实工作,有效避免单位内部出现资产流失,促使各方资产都能得到全面的保护。例如针对事业单位的领导绩效考核,可以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效率纳入考核机制,以此加强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机制的重视,带动部门负责人加强管理责任的落实,为管理水平,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应有的保障。
(三)加快推进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在传统的管理制度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率相对较低,在积极推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背景下,能够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事业单位在采取相应的固定资产优化管理行动之前,需要针对于使用率不高的这部分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研究,总结出具体的缘由,对症下药,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全面提升资产的使用价值。如果是由于其性能不符合当前的使用需求而导致效率较低,为了有效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需要通过资产的具体使用者在申请采购前展开详细的可行性报告、分析,从而实现在后期的资产采购中有效解决性能不符的问题。同时,应当通过有效的措施加强资产共享,不断开发多样化的共享模式,例如可以如何借助于高端仪器、现代化设备构建资产共享平台,使财会人员能够通过更便捷的操作了解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对于闲置的资产,可以通过其他措施告知单位内部其他可能应用该资产的部门及人员,进一步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例如,某项目在结束之后,部分资产不再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在此条件下,如果将资产直接处置,无疑将带来巨大的资产损失。应当构建科学化的调配机制,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摸索共享模式,确保该资产能够在其他部门或业务中得以应用。
(四)积极构建内控管理机制,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将推进事业单位内控机制的构建,以固定资产管理为契机强化内控执行力度,确保单位内部各项资产从采购、验收到使用以及后期的管理保养和维护环节,都能得到单位内部的动态化管理,持续增强资产管理效能,为资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首先,应当优化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管,遵循“统一领导”与“归口管理”的基本原则,创建相应的管理部门,专人专职,不同管理人员之间各司其职,构建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在此过程中,不断规范业务记录方式,定期对台帐、实物及明细账进行核查。在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过程中,需要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革,应当加强清理未入账的资产管理,全面梳理单位固定资产的流水,加强账面价值的计算与核对。在完成这项工作的基础上,基于单位实际建立资产卡片账,在账目中对资产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一卡一物的方式对所有资产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资产的主要来源、实际价值、主要责任人以及使用详情等内容,可通过卡片的形式明确资产的具体情况。与此同时,还应当安排专人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保管,加强存储,构建条形码管理的同时,还应当对相关账目进行全面的盘点,构建信息化档案。通过电子录入方式,建立起详细健全的电子化档案。对于没有达到报废的年限或没有达到报废状态的这部分资产,要及时清理上报,确认具体的处理方式,确保固定资产的价值以及折旧信息具有真实性与有效性,为接下来新账的纳入做好全面的准备。
(五)优化固定资产的采购制度,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
针对于事业单位在资产采购及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问题的实际情况和原因,一方面要构建更完善的采购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验收关卡的把控。例如,可以成立单位内部专项采购小组,由小组专门负责单位内部各项采购工作。而验收则组织另外的小组完成,实现对资产全过程管。同时,对于采购完成的固定资产,应当指定专人全面负责管理和维护,对资产进行定期的检查、核查,做好每一次检查的台账。针对应当报废的资产,需要统一上报相关部门并对其加强管理,确保相关资产在具体应用中能够延长使用期,提高使用率,再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和策略,为固定资产的安全性提供保障,促使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得到深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环境中,事业单位需要不断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方法,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及时转变管理思路,拓宽管理思维,按照新制度要求和标准,结合事业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推行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资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将资产管理与新制度深度融合,加大人才资源的建设,加快工作推进的步调,确保在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新制度的优势,为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作者:宁萍 单位:德州市李家岸灌区运行维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