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会计制度探究范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招聘员工的需求也随之提升,高素质会计人才成为了各大公司招聘的主要目标。但由于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在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会计学专业传统教育内容与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培养脱节等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各大高校在扎实抓好会计专业教育内容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培养本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和知识素养,进一步培育应用型高质量会计人才,同时大力促进财经类专业教育课程与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之间相互促进和深度融合。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阐述“1+X”证书制度视角下,本科高校“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建设的含义和意义,分析会计专业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现存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实现“1+X”证书制度试点与会计专业专创融合教育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1+X”证书制度;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会计专业
一、引言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越来越关注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改革成为本科高校课程研究的重点。各大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树立先进的课程目标,并逐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结合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1+X”证书制度的目标导向同专创融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导向基本一致。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会计专业的专创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1+X”证书制度与会计专业的结合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1+X”证书制度视角下专创融合的内涵及意义
(一)“1+X”证书制度的内涵
“1+X”职业培训证书制度是现阶段国家职业类教育管理制度改革试验区建设体系中的一条重要内容,是全面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技术类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的一次重大体制创新,是深化我国新一轮职业教育管理改革探索的重要战略突破口,是全面完善职业学历教育改革与发展现代新型职业技术类教育培训体系衔接的一次重要抓手[1]。“1+X”证书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职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专业课教育中,既体现了职业教育考试在国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也推进了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代代高质量人才。“1+X”证书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在“1+X”证书制度下,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需求[2]。
(二)“专创融合”的含义及影响
“专创融合”的含义专创融合模式是一种新型教育办学理念,指的是将高等教育中的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结合起来,教育方式由以往单一型向融合型教育转变,旨在全方位提升学生群体的创新实践能力、就业和再创业服务能力。在推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人数正逐年持续增加,但因社会资源为毕业生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为有限,毕业生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已日渐成为各大高校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重中之重,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服务经济社会专业人才的社会重任,因此,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高校加快提升广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抓手。由于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源于高等学校专业知识体系,因此,各高校开设的实践性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都必须更加紧密结合、融合发展。创新是民族之魂,创业是发展之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高等学习创业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专业教育的新视角。各大高校教师要积极寻找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结合点,填补教育和产业之间的空白,使高等教育与社会、市场和产业相联系。专创融合力争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毕业即就业,实现专创融合的教育价值和学生个人的自我价值。对于学校来说,改革专创融合课程就是让每位学生在实践中都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切实达到对学生负责。在努力提高学生实际就业工作能力的同时,学校有效地完成了就业各项指标,提升了学校办学管理能力,提高了学校在各大高校组织合作之中的办学核心竞争力,切实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二、会计专业“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现存问题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会计专业教育体系已逐渐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实践环节、组织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也仍面临创新创业教育脱离会计学专业教育的一系列现实困境。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着重强调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明确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现状,找准这二者交叉融合的切入点无疑是高校创新创业改革的重中之重。但部分高校在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中,都曾不同程度地出现过与专业理论教育相背脱离的状况。
(一)专创融合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为适应中国市场经济转型的实际需要,各大院校已逐步开设了基础会计专业,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教材课程体系。然而,大多数高等院校在设置大学会计专业之前都没有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目标的定位还简单地参考本科学校现有的教育培养目标,不能全面体现会计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的价值,最终导致学校就业率低下。高校现有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教育目标如果不明确,就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学校会计专业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设置与高校会计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并不相适应,就不能及时满足我们当下日益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经济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专业素质要求。
(二)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院校采用学分制来培养学生,但专业课程所占学分比例远远超出创新创业课程,导致许多会计专业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的课程不重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过分重视专业课学分数量而忽视创新创业课程学分的问题。某些院校为了提高学生考试的通过率,在安排教学环节难易程度上以及设置考试题目内容难易上往往会考虑给学生减轻分数负担,为了使学生都尽可能地以比较优异的成绩毕业,提高部分学生毕业的专业考试科目通过率,增加毕业学生相应的毕业学分。这种“严进宽出”的考试评价模式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不仅会影响会计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还会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带来阻碍。
(三)教学内容匮乏,实践环节薄弱
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职业技能课、综合实践课三个部分,主体由会计职业基础、财务会计、经济法等核心构成。这种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的教学内容是课程教授单一的体现,也造成了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与行业企业需求的脱离,最终导致企业招聘不到专业能力强的会计人才,高校会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目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集中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育上,未能进一步探索高等院校会计专业与传统商业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大多数高校实践教学相对薄弱,缺乏灵活性和连续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相对独立,导致教学资源无法同时支持会计学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有效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部分高校还由于创新创业基地较少,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平台,就会导致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技能较差。
(四)会计专业教学方式未进行根本性变革
由于许多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认识有限,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系统化教学方法也未能及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课教师并没有主动将会计专业学科知识理念与创新创业思维相联系,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基础业务核算能力,但随着会计财务软件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基础财务计算方式正在被智能机器取代,这将会给学校会计课程教学带来很大冲击。只有不断适应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将会计理念融入学科教学工作,从根本上改革会计专业教学方式,学生才能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五)专业教育与创造创新教育相脱节
当今社会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又要顺应时代潮流,顺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推动创新创业与职业教育培训紧密结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的教育环境中,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就会计专业而言,部分高校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较为僵化,他们将会计专业视为几门课程的简单组合,采用与职业教育脱节的传统教学方法。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会严重影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会计专业“专创融合”教育优化策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只有贯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这就要求各高校根据会计工作的职业要求,将会计专业知识、理念发展、实践技能、创新和创业精神等内容纳入必修课和选修课中[3]。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明确专创融合教育理念
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迅速应用于金融领域的背景下,各大企业迫切需要能够适应这一科技高速发展阶段变化的高质量会计人才。专业型会计人才能够使用新型财务管理工具进一步有效支持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商业决策。财经类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应该与企业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寻求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求相匹配,以促进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理念与专创融合教育目标的转变。设定创新创业的专业教育目标,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财会人员的需求,培养学生基于财务相关工作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财务相关工作,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完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课程学习需要将相关理论知识教学和相关实践技能练习系统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的提高。在会计类课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和认知思维的实际特点,将本专业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系统地提高学生对创新和创业的认识,拓宽学生对创新和创业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知识和能力。虽然会计专业是一门科学专业,但要培养会计专业人才,需要从根本上推进教学、优化教学内容、整合教材、组建专业培训机构,为学生提供会计专业技能的机会和平台。
(三)拓宽教学内容,增加实习机会
专创融合是一个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互融合的过程。会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他们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实践培训是会计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训学生可以进一步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潜能,进一步提高创新和创业发展能力[4]。在实践活动层面,高等院校可以根据本院校学科专业的特点,鼓励教学单位组织不同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其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模式是会计专业专创融合教育重点突破方向。学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能够参与真实的工作过程,对学生的会计应用技能的掌握有极大的促进作用[5]。
(四)改革教学方法
全球经济的发展正在改变社会所需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结构,也在改变人力资源培养的方案。数字经济和智能化的发展将带来在线、平台化、实时服务和终身学习等趋势,这将促进产业链、教育链和人才链的进一步整合,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在设计创新创业培训课程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会计专业发展的内在逻辑、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市场的需求和教育目标的需要。根据会计职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在会计学专业课程培养的基础上,整合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等要素,采用案例教学、创新方法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五)促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进一步融合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校企协作是进行产教融合的有效方式,是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双向合作。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校企合作能够使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教育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相关教学资源,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在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校企合作却落实得不够深入。根本原因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各方的权责分工不明确,资金使用也没有详细具体的规定,这使得各方合作关系不稳固。因为会计专业岗位的特殊性,会计岗位关系到各行业企业的会计信息和客户机密,信任的欠缺会导致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得不到企业的信任,进而导致在实习中锻炼的机会和学到的本领较少,不利于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更新,各个企业对管理型、应用技术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会计学科建设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以满足社会、市场和行业的需求,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正确定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各大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各大院校应该以“专业+创新”的观念改革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使会计课程适应会计职业的需要,以高标准严要求的职业标准为导向设置课程考试评价标准,规范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进一步提高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水平。
作者:陆婷婷 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
会计制度探究篇2
一、“1+X”证书制度及其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1+X”证书制度其实是教育部所提出的一种制度试点工作,强调的是学历证书和若干职业等级证书之间的融合。“1”代表学历证书,只要学生在学制系统内能够完成相关的教育阶段学习任务就能够获得这一证书;“X”代表的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是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多种职业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是当前我国加强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构建中国特色职教发展模式的一项重大创新。实行“1+X”证书制度,对于中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能够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在出现“1+X”证书制度之后,中职教师能够对目前会计专业内容不断进行完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大胆地进行创新,让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变得更为完善,有效增强学生的实际竞争力,让学生未来能够在毕业之后更好地适应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其次,在“1+X”证书制度出现之后,还能够帮助中职院校形成多元办校格局。比如在之前的中职院校教育实施过程中,可能相关教师主要是根据专业学科特点来对学生完成集中、一体化的授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关注的一系列教学内容可能不够全面、相对单一。但是在实行“1+X”证书制度之后,教师能够综合考虑学校教育内容以及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地完善目前的教学标准、培训内容和专业教学技能考核等。在这种情形下,能够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相适应。最后,通过“1+X”证书制度,还能够让中职院校更为科学地去评判其专业的教学质量。在“1+X”证书出现之后,对目前学生需要达到的职业技能标准内容做出了一个新的规定,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参与到不同的技能考核之中来检验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检验教师的教学情况,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针对具体的人才培养制定新的对策,从而对中职院校的教育改革能够产生非常明显的帮助。
二、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研发现,在现阶段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其实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第一点是在具体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对专业内容进行细致的规划。一般而言,教师在教学阶段主要利用的就是学校所提供的一些教材来让学生去完成基础教材内容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实际竞争力。但是在这一阶段,其实教师没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也没有对传统的课程教学资源进行补充,会导致学生所接触的内容不够全面,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第二点是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会计专业虽然涵盖了大量的理论性知识,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具备较强的实操技能才是更为重要的。经过调研发现,在现阶段的中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训练。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理论和实践教学出现明显的脱节,在这种情形下,会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很难适应不同企业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实际竞争力。第三点是在目前的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全面的考虑,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其专业的学科内容,但是没有了解到社会或者是不同企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要求。在这种情形下,可能会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在校期间表现良好,也能够通过相应的专业考试,但是在毕业之后,他们没有办法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甚至不具备较强的工作技能,以此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实际竞争力,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没有起到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1+X”证书制度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由以上可见,在现阶段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还存在非常明显的问题,其具体的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在毕业之后很难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没有产生明显的帮助。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作为教师,需要做出全新的教学策略调整,结合现阶段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全新的分析,重构课程体系,合理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有效增强学生的竞争力。由此,下文就围绕“1+X”证书制度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进行研讨。
(一)以“1+X”制度为基础,重新调整教学内容
在之前的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能很多教师主要是依据当时的会计专业教材来为学生进行授课,并且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特定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所掌握的专业技能知识较少,在未来不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在现阶段我国大力推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教师,需要具备更为灵活的教学思维。比如当前我国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在具体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1+X”证书制度为基础来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调整。“1+X”证书制度强调的是学历证书和多种职业技能证书之间的融合,那么在目前的人才培养阶段,作为教师,除了在会计专业中进行一些基础内容的授课之外,还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融入一些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的课程教学知识。在原有会计知识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加入更多学生在不同的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此帮助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更好地去应对不同的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拥有更多的职业技能证书,增强学生的实际竞争力。在具体的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可以进行综合研究。比如教师可以对“X”证书的不同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学生如果要想取得“X”证书,那么学生必须具备哪些技能,然后教师可以围绕着“X”证书的实际内容来对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之前进行综合实训,有效达到课证融通的目的。如在财务共享模块中,包括财税审核、纳税申报等内容,那么教师在会计实务和税收实务课程中就可以融入相关的内容。借助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更为全面的学科知识,有效增强学生的实际竞争力。
(二)立足现代企业需求,合理调整教学模式
在之前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一般是从学校教育的视角来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很少有教师会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对具体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那么在“1+X”证书制度出现之后,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学科知识进行掌握,同时还需要了解一些专业的技能考试,并且在通过这些技能考试之后,能够适应企业的实际要求。“1+X”证书制度中所涵盖的职业等级内容较多。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他们在校期间可能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这些多样化的考试。因此,在现阶段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有方向地进行学习,参加不同的考试,教师可以合理地调整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对现代不同企业的所需要的一系列会计人才技能进行分析,在分析现实需求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当代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比如,对于某些企业而言,他们可能要求学生具备某一种职业等级证书,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就可以以企业需要的这一职业等级技术为基础,将其纳入会计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具备参与或者是通过相应职业等级考试的实际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更多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推动校企合作,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经过调研发现,在之前的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多,但是他们对于实践内容的掌握较少,甚至很多学生不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而在获得一些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时,学生有可能会参与到一系列实践技能考核之中。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施阶段,如果教师仅仅是从理论的视角来进行分析,那么学生个人是没有办法达到能力提升的。因此,在现阶段的“1+X”证书制度下,为了推进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作为教师,还需要对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新的思考。例如,在现代我国大力推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许多学校开始注重和不同企业进行融合,通过校企融合,能够进一步实现深化产教融合的目标,也能够在校企融合模式下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现代化人才。那么,在现阶段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选择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为了真正地了解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师,可以提前进入一些企业去进行顶岗,在顶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全方位地了解不同企业的管理流程,在具体的亲身实践过程中,能够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在企业学习的阶段不断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教师完成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再回到学校,来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并且让他们在自己的指导下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以此可以最大化地提高学生对于相关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度。第二种方式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不断发展自己的实践技能,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在现阶段的校企合作阶段,作为企业,其实也可以为学校学生提供机会。比如对于学校一些表现优异的学生,他们可以提前进入企业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实地了解不同企业在会计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运行模式以及自己需要掌握的专业化技能,以此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去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同时,在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学习之后,有更为专业的一些中高级会计人才以及行业专家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所获得的学习收获更大。第三种方式是企业可以让企业内的一些优秀员工或者是专家人员来对学校学生进行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来指导学生,让学生不断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在校企合作推行的阶段,如果让每位同学都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可能是不现实的。因此,在现阶段,可以通过企业人员进行实时授课的方式来让学生具备更强的专业技能。这样的教学实施形式,能够确保现阶段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了解实践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完善人才考核体系,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作为教师,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了解一些基础的学科知识,学生未来需要参与到更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阶段。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习惯这种职业等级考核的模式,在之前的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可能很多教师主要是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形式,通过一些填空题、判断题来验证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这种考核模式是过于理论化的,教师没有办法验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于相关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在这种情形下,可能会导致学生未来在面对一些职业技能考试时会存在明显的弱势。因此,在现阶段的“1+X”证书制度背景下,作为教师,也需要对会计专业的考核模式进行调整。比如,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去完成理论知识的考核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让学生参与到不同的实践活动之中,对学生进行更为客观的学习评价,让学生能够在综合的考核环节中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也能够有努力的方向。结语综上所述,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对于会计专业教师而言,必须立足于现阶段的专业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合理推动目前的教学改革,要以“1+X”制度为方向来构建起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作者:王帆 王治
会计制度探究篇3
1“1+X”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进步的每一次振翅,对人类社会的推进都是倍数级的,对会计领域也是如此。数字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和迭代不断加速。从Gartner发布的《2018年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报告》来看,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在内的新兴科技将深刻影响经济走向。如人工智能在提高效率和质量方面显现出巨大潜力,可能重构生产、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高度集中,减少了信息流动障碍,加速了资源要素流动,提高了供需匹配效率,促进了资源配置优化。2017—2019年年初财会行业面临“营改增”、金税三期、税收实名制认证、国地税联合稽查、个税改革等一系列改革。麦肯锡通过大数据分析给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会有8亿人口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其中中国也将会有1亿人口会因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而面临着失业或者职业转型。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人工智能也带来很大的机遇,在窗口期时也为中国创造出了超过500万的人才缺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应该积极和国际接轨,财务智能化必然是本轮人工智能发展的重点领域,会直接影响到中国超过1400万的会计从业人员以及更多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职业前景。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对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必然会产生重大冲击。高职院校要重新审视教学中的误区与盲区,人才输出需要顺应时代的进步,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随着大数据行业的不断发展,改革进程不断加深,高校需切实把握经济发展的形势,向社会输出的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拥有较强沟通与交流水平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从云南省会计专业毕业生近3年来就业数据来看,90%以上的毕业生均在本省内就业于中小型企业,且流动性较强,很难就职沿海地区大中型企业,专业知识和技能均难达到经济发达地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针对各种智能化的技术以及设备大量投入到社会各行各业中,作为人才输送方,国内各高校人才培养单位对此还未做出足够反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弊端日益凸显,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才培养观念滞后,没有做到证相通。不少高职院校财经类教学多以传授会计传统理论知识为主,忽略学生会计社会技能,甚至更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不够重视学生会计实际操作能力,也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致给学生在就业方面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自会计资格证取消以后,会计初级职称变成了学生进入会计行业的一敲门砖。初级会计职称虽然是会计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与会计初级职称考试内容有重合和交叉,但因为初级职称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职业院校的过关率也比较低,“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属于新政策,可以与相关课程做到很好的课证衔接。
(2)各个高校实践师资力量薄弱,教学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信息化能力也比较低。云南地处边陲,受地理位置限制,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备应用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云南多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能力较薄弱,教师指导能力不足。尽管各高校教师都利用假期下企业锻炼,但财务信息涉及商业机密需严格保密,无法满足实训的要求。
(3)财务会计教学内容落后,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实验室较少,设备配备不完善,模拟教学环境条件简陋。缺少系统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模拟教学软件,购入智能化软件成本较高,且软件更新换代较快,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3“1+X”证书培养模式的特点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必将职业教育改革推向深入,是有效应对“大智移云”时代下对各行业的影响和人才的冲击。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2019年开始启动实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及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制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X”主要培养模式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学习的便利,加大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加快了知识的更新换代
“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颁布,是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一个体现,是社会对高校人才量身定制的一种模式。“1+X”智能财税共享平台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对财务类教师提供了先进的理念和实际操作能力。我院教师通过几期培训,深刻体会到财务共享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基本票据扫描智能化、票据处理一体化,整个工作流程都要简化了很多,为现代化企业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也为国家税收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减少了税收处理的环节。以往各高职院校最初的会计实训都是以用友和金蝶等软件安装来实现教学环节的,而现在的“1+X”展现的是更快更加便捷的方法来实现学生的实训环节,学校只要和企业达成共识,借助于互联网就可以进行学习,答疑、实训和实操环节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通过平台可以洞悉最近的形势政策,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3.2促进产教融合,培养“订单式”人才
有针对性的实施“1+X证书制度”不仅有效促进职业院校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行,同时也加深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应该满足社会的新需求。高校逐步推行“1+X证书制度”是在设施设备、课程资源、技术研发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资源共享,共同打造人才培养的目标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企业共建机制的有效运行,以及在课程设置、工作环境模拟、实习岗位管理和考核评价等制度方面,完全实行企业化管理。我院开展了民航专业“1+X”试点工作,要求企业直接参与教学,毕业后直接向相关单位输送专业人才,在学生就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借鉴以往的经验,积极开展会计以及其他专业“1+X”制度,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就业的一项有效措施。“1+X”制度的实施,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也解决了毕业生进入企业初期与用人单位的适应协调期,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职业教育的多元办学格局,为学生就业打开了直接通道。
3.3促进培养模式的优化
“1+X证书制度”是有效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培训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技能考核与课程考试统筹评价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一项现代教育教学模式。由于财务智能对财务人员的挑战与冲击,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计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大智移云”的背景下,财务机器人的投入使用逐步替代人工记账,财务及财务相关岗位需求将会逐步减少,财务工作也将由传统的记账和核算工作转型为复合型的管理人员。鉴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会计专业本身的特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除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外,还要培养沟通交流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抗压能力。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结合社会经济形势,以满足企业对财务人才需求为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也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来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形成一个动态机制,从这个角度出发,“1+X”证书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4高等职业教育采用“1+X”人才培养模式的规划
4.1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更新育人观念
现行的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是不匹配的,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复合型人才短缺,而基础会计核算岗位人才又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如果不改变传统陈旧的培养模式,是难以适应快速的市场需求变化,继而影响后续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快速顺应经济环境变化,与时俱进,调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4.2搭建校企共建平台,引入评价组织机构,适时调整课程设置
学生要适应社会企业的发展,除了具备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专业的操作技能。高职学校应引入社会评价和培训组织,将考证所需知识和技能相关的知识开设在课内,并邀请和聘请相关的评价机构定期培训和指导课程,保证课证融通,为学生将来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供资源,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3建立激励机制,在学生就业和升学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鼓励学生多参加评价机构组织的技能证书考试,以及各省份举行的各种技能大赛,以赛促教,并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在就业方面极力推荐,升学给予免试免修等政策,让学生在考核与比赛过程中同时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1+X”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最新的探索与尝试,自发布以来,全国各院校都在积极探讨现代化教学的新模式,正确组织好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也应抓住机会不断创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作者:徐侪胤 单位: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