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用研究(5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用研究(5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用研究(5篇)

第一篇: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研究

会计,会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时也会跟随着经济的产生而产生。无论是何种规模的经济主体,会计核算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与此同时,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日益渐变的经济环境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在此过程中,政府职能也发生转变,防范财政风险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在展开的过程中已经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在过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只是重视政府管理的需要,并没有将内部管理情况考虑在内。在财政体制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会计工作理念也发生改变。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状况,需要将市场经济理论作为指导,将财经法规作为根据,促进会计工作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其他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基础并不扎实,其中存在的问题仍旧亟需解决。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市场的改变,促使政府职能已经开始从过去的管理模式转变成为服务型,制度方面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发生这种改变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作为一种理念进行推广,这样才能够促使政府各项机制变得更为完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是在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财政资金管理发生改变,致使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开始慢慢暴露出来,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缺乏规范的资金管理以及薄弱的会计基础

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管理观念意识比较薄弱。在日常行为中重资金使用轻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的时候没有实行有效的监督,导致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会计核算忽视了对基础工作的管理[1]。众所周知,事业单位会计大多数都属于记帐会计,工作只要求不出现差错就可以,这样就直接造成了会计凭证结果填写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单据有错填、漏填的现象,会计核算工作并不严谨,账实不符等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并未重视财务报表与财务分析,对重要的实行决策、实施过程与最后结果并不了解。其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现如今,会计核算工作基本上都由软件代替。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计核算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由人完成的,导致工作职责不明确,监督流于形式,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同时,还提高了差错率。

1.2预算与执行约束力不强

在国家公共财政改革实行的过程中,“零基预算”开始逐步地推行,在充分了解单位人员、开展工作情况与资产等多方面内容的基础上,同时需要结合财政部门来确定标准的编制预算。但是编制预算的时候,编制部门都会根据本部门的利益争取将预算高出往年,并没有将制度约束充分考虑在内,零基预算根本就不会在编制预算中实行。同时,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中,关于资金使用情况,不会严格地根据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来进行分类使用管理。有时候出现挖西墙补东墙的情况,专款专用的规定并没有约束到这方面的行为。另外,在资金使用方面,重视支出,不重视效益,只重视资金进行拨出,并不会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很难发挥出资金的实际效用。

1.3固定核算并不存折旧

事业单位在购买固定资产的时候,将这笔资金归类为资本性支出,也就是在某时花费支出购买价值比较大、使用期限可能比较长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有形资产。实际上,这样的资产使用会带来一定的效益。在当前事业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在核算固定资产的时候,不会提折旧。账面上所记载的价值都是从购买回来到使用报废,实际上这就很难反映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忽视了固定资产实际使用中损耗的费用与带来的经济效益。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展开会计核算,就虚增了自身与净资产的使用总量,致使会计信息失真,难以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不利于资产管理。同时这样非常容易造成责任不明确,固定资产流失的情况发生。

2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资产会计核算的变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出现以原有的会计制度作为基础,将合理的部分继续使用,同时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创新和改进。相比原有的事业会计制度,其在多方面发生了变化。

2.1要素与主体发生改变

在过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要素的规定并不是非常明确,在实际会计操作中通常都会将会计科目作为会计要素,将其分类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与资金结存。但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会计要素进行明确的规定,也就是将其很细致地分类为净资产、支出与收入等内容。会计要素的规定为会计核算与自主管理提供了参考根据。同时,过去的事业单位会计主体主要是以预算资金活动为主,并不会将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全面反映出来,很难适应新时代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需要。在新事业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将本单位各相关业务作为主体进行核算,覆盖面相对比较广,可以将会计核算的全面性体现出来,这有利于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保证资金的完整。

2.2增加了会计核算内容

在原有的事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财政性补助与非财政性补助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而新事业会计制度弥补了这项的不足,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规定,如新增政府预支分类、国有资产管理与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这项规定很明显地实现了会计核算与国家财务法规政府的相互衔接。同时为了能够区分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将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促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更加精细化。

2.3改变固定资产核算方法

在过去,为了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反映出来,事业单位会计采用的是固定基金项目与固定资产项目,而这样的反应计量并不精确,难免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但是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仅将“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作为核算项目,还将“累计折旧”规定在内。在计算固定资产的时候,进行相应的冲减,这样也就减少了非流动资产基金[2]。

2.4完善财务报表结构与体系

在过去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报表中,其所具备的机构与体系并不能将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充分显示出来,这给实际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欠缺。原有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上本就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需要对其进行完善与补充,并对构成要素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够促使财务报表进一步完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了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是由会计报表与附注内容构成的。会计报表包含了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与财政补助表与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是财务报表新增的主要因素,可以将财政补助充分地显示出来。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促使财务报表体系与会计惯例相互协调,并对原有的会计报表体系不合理之处进行了改进,促使其更加完整。

3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会计核算措施

从前面的论述中就可以了解到,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种情况下,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会计核算工作。

3.1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的建设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断实施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内容上就对会计核算的目的、会计假设、会计基本要素与会计核算的对象等基本内容加强了规范[3]。事业单位在财务报告内容编制中应当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一致,同时还应当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就是围绕着会计核算的目的展开的。在实际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应当不断执行并完善会计制度,这样才能够促进不同制度在会计核算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事业单位运行机制的会计核算细则,通过这些细则来稳定和巩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旦细则制定,就应当严格地落实,保证基础工作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与此同时,还需要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规定不同岗位之间的权责,各项工作内容都应当区分开。唯有如此才能够控制内部制度的执行情况。

3.2改进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推销会计核算工作

无论是哪个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固定资产属于资金比较大的资产管理内容,尤其是使用年限比较长的固定资产,更应当予以重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就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折旧等相关内容,以此来保证实用价值与消耗、磨损价值能够真实地反映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在使用固定资产的时候,实际消耗就会产生,为确保单位预算管理执行情况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事业单位就应当在新会计制度下采用该种方式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反映出来,以此来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的真实性[4]。

3.3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

在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实行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核算工作都应当将市场作为主体,并采用收付实现来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采用该种方式的原因主要在于事业单位缺少经营业务的业务收入,会计核算只针对核算资金的收支问题,并不会涉及到资金周转使用。现如今,在事业单位逐步转型的过程中,市场变得越来越活跃,不少事业单位开始尝试着减少国家财政拨款,而这样就需要针对事业单位的资金周转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但是,收付实现其实是很难在单位运作中反映出来的。针对此种情况,有必要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其中,来充分体现单位的经营资金周转情况。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互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体现资产管理的公平性、公开性,还能够将不同时期、不同项目的资产充分体现出来。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影响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促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获得保证,需要予以相应的措施。

作者:薛梅 单位:大连商业学校财务处

第二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革新思路

一、制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出台对于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客观性的需求,会计制度的改革对于具体的会计工作,做出了相应的最规范的改善。新的会计制度的出台,整个中国的会计制度做出了新的规定殷规范,与财会制度相关的公共财政逐步深化,新的会计制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善以及适应,从而推动市场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此之前,事业单位传统的会计制度,不能够更加适应新的环境以及管理的需要,因此顺应趋势地发展,会计制度的改革出现,做出了相关的比较大的调整。此次会计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借鉴了前几次的改革的经验以及实际的情况,并且借鉴了全球比较新的会计制度改革的相关的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知识。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的改革方面,新的会计制度对于会计报表、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科目的分类,有了比较大以及相对可信的改善。总而言之,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出台,在事业单位的各个方面带了不同以及有力的影响。事业单位财会制度需要做出相关的改革,努力来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财政体制改革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影响

1.加强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

目前事业单位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捐赠的资产,对于资产捐赠并不登记入账,新的会计制度的改革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做出了相关明确的规定,对于没有任何凭证以及价格不能够经过正常渠道进行资产的清理,对于捐赠所来的资产名义上的金额进行登记以及入账,并要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对此行为进行详细的说明。从这点新的规定来看,可以了解到新的财政制度改革,使得资产的计量原则更加透明以及科学化,使得事业单位的相关会计信息可比性增强,准确性增强。从而相应地推动了事业单位的资产取得的快速入账。此种方法,其实质便是对于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了账实核对方法,有利于事业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并且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2.引入了无形资产摊销和固定资产折旧

新的会计制度改革之中,对于无形资产的摊销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对于事业单位的财会制度的影响也有较大的影响,对于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提出了比较高以及完善的要求,严格按照新出的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在资产之中的是否计提折旧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在最新的财政制度的实践改革之中,改革以及确立在资产的处理之中”虚提’折|日和摊销的先进处理方法,充分地满足以及确立了事业单位对于相关的资金预算管理以及全面改善的途径。此种程度加强了事业单位的制度的完善以及科学化。此种制度的出台,使得事业单位能够在资产使用以及消耗的整个改善过程,对于资产运营之中的实际价值的消耗和相关的产业的调整做出了对应的比较好的反映。整个资产的折旧以及无形资产的摊销能够推动会计制度的价值管理和食物管理相关的资产管理原则和最新的科学化管理理念的落实以及实施。

3.加强了财政投入资金的核算

改革后的会计制度,对于财政相关的资金的投入以及会计核算进行了比较深刻以及完整的调整。对于财政补助的收入的口径进行了相应的新规定以及界定,并对于会计制度的相关的支出项目为最基本的基础,对于财政的补助殷收支相关的核算进行了较为细致与合理的确立。改革后的新的财政制度,对于财政的补助以及结余的类似的形成过程,其中有着比较重点的补助。改革后的财政改革之中,对于非财政补助的分配、结转、结余相关的会计核算的结算以及余额的改善。从而对于非财政的补助结余以及结转与财政补助的结余和结转进行了严格的确认以及划分,并对经营结余、事业结余以及非财政补助结转等科目进行了重新设置。新的财政制度严格规定了部门预算管理行为的规定一一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不参与预算管理单位的结余分配、财政拨款结余转账不转入事业单位的基金,并大大推动了事业单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进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创新

1.明确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

在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的改革的之中,首先,需要注意明确财务管理的职能,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避免事业单位之中具体的部门的会计结算的功能与正当的会计财管的功能重合,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情况需要及时改善,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之中,需要制定相关的比较合理以及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案,对于财务管理之中的财务的支出结构,关键的部分需要优化以及设计的重新改善;其次,对于事业单位之中的监督以及失衡的现象,继续拧单位的资金以及费用相关的核算流程的管理,防治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关的收支平衡不平衡的现象,最后,对于财务管理的绩效考核以及相关的人员的评比,管理的创新以及改善,需要不断的巩固以及完善,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财政制度的改革。

2.改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体系

新的财政制度对于其中固定资产的核算以及相关的资产的确定了有了明确以及严格的规定。在其中,事业单位的核算方法以及与体系相关的财政体制的改革,需要做出微妙的改善以及平衡。在会计核算体系的最终形成的过程之中,需要将相关的收付的实际发生的过程,改变为权责发生的制,最终确立以及构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以及清查制度。在新的制度下并不会做为与收入相配比相关的支出处理;在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处理的过程之中,财务会计制度的处理需要通过计提折旧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流转过程中的实际价值,在具体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相关的支出的方面的规定,可以按照确立的权责发生的制度进行确定的核算以及登记管理。在具体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之中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会计单位的账面管理的固定资产的实现,不能够及时并且科学合理地发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实际的价值,以及相关的价值的确立。为了能够适应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的革新,对于相关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改革,和相关的会计核算的体系的构建,在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购买以及安置的时候,需要对于固定资产的实际的收支进行相关的列表的实际确定。在实际进行的改革过程之中,针对现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不能够全部来源于国家拨款,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其中很多来自于自身募捐、盈利收入,甚至还有捐款等多种方式。所以,事业单位在适应财政改革的过程之中,可以对于自身的资金的性质进行相关的分类,对于资产的折旧,可以进行比较简单的直线法计提折旧,在资产的折旧以及报废的处理,需要不用超期折|日,对于资产之中需要超期使用的资产不用再计提折旧,需要根据资产项目之中,比较固定以及明显的资产项目的固定的项目进行固定的折旧。

3.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建立相关监督检查制度,内部控制的完善以及重新构建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有着比较关键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以及管理需要结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身的特点,从而进行检查以及监督的管理的提升。并接受监督检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将审批的手续进行相应改革,将传统审批手续,从一人决定变为分层次分级别进行的审批实践模式的改善以及管理,对于手续的经办人的管理以及审查,预算的财政预算的管理之中范围的确立,以及相关的审批手续的控制。综上所述,在这新的财政制度的发展的情况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制度上的改革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以及会计制度改革息息相关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财政模式”的全面建立与发展,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在制度上的改革与创新也必将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使其走向市场化甚至是国际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从而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更加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作者:于洋 单位:河南省省直机关房地产服务中心

第三篇: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进思考

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共9章49条,5万多字,在保持原有准则基本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对其中大部分的条款进行了修订完善。具体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次提出会计核算的目标。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总则中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要求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如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二、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采取折旧和摊销的方法。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上采用的都是老方法,就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从建帐之初到报废毁损都是固定值,不能真实的反映其实际价值。新的《事业单位财务准则》明确要求事业单位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对符合规定的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对达到要求的无形资产按照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摊销,创新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处理方法。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更好的反映事业单位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发生的变化真实的记录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同时也和企业会计接轨。

三、将基本建设数据并入到“在建工程”科目。

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基本建设投资账目在单位大账之外设账,是另一套账,游离之外。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基本建设投资在按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之外,应该按月把基建数据并入大账,按现行的财务规定进行处理。这种方法有效的防范和降低了财务风险、为全面加强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完整性具有促进作用。

四、规范资产一般计量原则、严格入账管理。

新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资产计量的一般原则是:以支付对价方式取得的资产,以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评估价值金额计量。没有对价的,按票据金额加上相关税费确定或者按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确定。没有对价也没有评估价值或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没有的,按名义金额入账。有利于事业单位资产及时入账同时有效防止资产计量入账金额不实,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

五、重点核算财政投入资金。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增设了“财政补助结余”和“财政补助结转”两个会计科目,明确规定必须按会计制度管理和使用结转和结余资金。对于没有用完的结余资金按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上缴财政,应该结转下一年度的结转资金予以结转下一年继续使用,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不让资金沉淀账户“睡觉”。

六、进一步规范核算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

非财政补助结转重点强调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专项资金的核算,非财政补助结余及分配强调的是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非专项资金的核算,非财政补助结余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配,分配后年末转入事业基金。

七、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科目使用说明。

新的会计制度列示了5大类共48个会计科目。其中总账科目原为3位数码,现改为4位数码。明细科目改为6个一级明细科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现行制度下的会计科目体系做出了全面改进,新增和取消了部分科目,合并修改了个别科目的名称,同时规定科目设置和科目的核算内容,为事业单位的实务操作提供依据。

八、优化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把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纳入事业单位必须报送的财务报表。新增的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如实反映单位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详细分列各个项目,更好的执行财政预算。把基建投资列入“大账”管理,详细规定了会计报表附注应当披露的相关内容,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情况,分析应用。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定》通过去除一些过时的会计科目,同时增加合并了一些新的会计科目,并且详细规定了会计科目的使用方法,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对新增的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和国有资产管理内容详细说明。系统改进了财务报表的结构和编制程序,比较全面的规范了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或事项的实务操作。既继承了原制度的精华,又去其糟粕,同时增加了与财政改革需要与时代接轨与国际衔接的内容,体现了创新和突破。更全面、真实、合理的记录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和事业成果,为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发挥其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陈桂 单位:大通区会计服务中心

第四篇: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创新研究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在不断深化改革的市场经济和财政体系背景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亟需做出工作调整以便适应形势要求。2012年12月,我国财政部结合事业单位旧会计制度工作面临的难题,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做出修订调整颁布实施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旧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有积极作用。笔者就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创新内容进行研究,并对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应用要求进行分析,以更好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发展。

一、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创新

1.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原则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与旧会计制度相比有较大差异,事业单位旧会计制度下采用的收付实现制核算原则,难以有效反映事业单位资金的动态,新会计制度下将特殊行业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则完全弥补了该缺陷,以“引进+吸收”形式反映事业单位资金的实际流动状况,及时对事业单位资金流动追责处理,使得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迈上新台阶,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降低了事业单位资金投入比。同时,结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可以对事业单位会计报表适当调整,对事业单位资金流动可以更好的实现监督管理。然而,不可避免的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也存在局限性,新会计制度实施时间尚短,某些行业内还不具备应用条件,尚需不断探索完善,推广应用至更多行业。

2.提出全面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进行了重新排序和表述,增加了事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反映的全面性信息质量要求,强调要将所有的事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保证事业单位完整的信息质量。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取消旧会计制度下经济业务事项的重要性原则,对会计报表格式权限进行重新设定。

3.首次引入资产折旧与摊销方法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中实行资产折旧与摊销利于解决资产实际状况不明问题,对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核实管理有重要意义,利于事业单位全面评估单位资产,以“账实相符”的会计管理理念促进优化资产管理。这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出更高要求,同时由于旧会计制度下,未对资产折旧与摊销,因此在短时间内较难准确反映资产剩余价值,一次性提取资产折旧与摊销也存在困难。

二、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应用要求

1.加强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学习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是市场经济和财政体制改革发展的必然,是对旧会计制度的修订调整,更是对旧制度的改革创新。从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创新内容可以看出,新会计制度对旧会计制度的内容、形式均有很大变化,严重冲击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以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因此,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需要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学习,尤其要对新会计制度的创新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学习,把握新会计制度创新的目的和内涵,指导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完善事业单位会计职能。不断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会计综合能力,要强化相关法律法规、会计规范的学习,也要不断充实《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知识,夯实新会计制度实施的理论基础。

2.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水平

提升事业单位会计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可以降低事业单位会计错误几率,增强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效率,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和信息化系统融合建设刻不容缓。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下,由于事业单位涉及项目、财政专项经费多,均需要实行独立管理,以项目进行核算管理,对事业单位核算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事业单位亟需提升会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提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引入事业单位会计系统,对原有会计系统进行改革创新,加大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促进事业单位实现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提升事业单位会计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加快事业单位国际化发展步伐,助推事业单位会计深化发展。

3.加强事业单位工作协作和资产管理

为保证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引入的资产折旧与摊销方法顺利实施,做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不仅需要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协调工作,还需要事业单位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事业单位领导应重视资产管理工作,关注各部门工作协作度,加强单位各部门沟通,做好协调组织管理工作。同时,由于事业单位旧会计制度下,并未实行资产折旧和摊销方法,因此要做好新旧会计制度实行的衔接工作,结合事业单位自身实况,制定恰当的资产折旧与摊销方式,以实施期限为准做好新旧会计制度过渡,严格执行新会计制度资产折旧与摊销方法。

作者:曹红玲 单位:潍坊市奎文区招商局

第五篇:新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思路

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推进改革,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部门,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与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事业单位当前滞后的会计体制制度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市场需求,在新会计制度的推动下,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急不可待。

一、新会计制度概论

新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理论建设的突破性结果,主体为2006年出台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此准则进一步规范、完善了会计法规体系建设,是对原有会计理念的革新。新会计制度充分地将资产价值和市场机制融入到会计理念中,注重市场价值规律和资本运营机制的作用,更加强调会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使会计在工作过程中更加趋于客观和真实,促进企业财政运营的健康运转,推进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实现。新会计制度统一并完善了各行业、各种所有制的会计标准,实现了可比性指标的实施与推进。新会计制度借鉴国际会计制度,完成了在负债核算、资产计价等方面的国际性接轨。

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新会计制度推动下的必然结果。新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推动了企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作为国有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部门的事业单位,必然要紧跟市场改革推进的“脉搏”,进行革新以适应时展的需要,改变滞后的会计管理现状,推进事业单位体制革新和结构转变的步伐,实现事业单位的平滑升级和长远可持续发展。多元化经济发展急需多元化的会计管理人才。我国当前的会计工作仍然是由被西方淘汰了单一化簿记型人员组成,而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元化元素的不断注入,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更需要多元化的会计人才,也就是管理型人才,工作人员不在是重复简单的“做账”,而更加趋向于“管理统筹”,传统的会计人员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及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事业单位在人员结构和制度体系上亟待改革。

三、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缺少统一的评价机制。当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属于国家行政单位的下属机构,但也小部分的民间及企业组织,这就决定了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及时在各国有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标准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会计制度的不统一,致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结构混乱,使事业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技术和理论交流,不利于改革的推进与会计制度的完善,而且会计信息数据及管理没有可比性,无法有效的推进会计制度革新。更加不能有效加以评价会计工作的成效,致使会计评价机制的缺失,无法有效地进行财政社会的监督。会计制度与预算管理的不协调性导致改革难以推进。预算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最为关键的环节,而当前由于事业单位大部分实行的是国库集中的支付体制,这种收支方式严重影响了会计预算的管理运行,致使滞后的会计制度制约了会计核算的调整与革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计财务的统一管理运行。另一方面会计制度与会计预算管理的极端不协调造成了预算的被动发展,无法满足事业单位推进会计改革的实际需求。

四、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措施

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综合素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化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日益需要多元化的从业人员,会计人员的职业综合素质亟待提高,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引入新的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方法,并且根据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要求会计工作人员灵活记账、灵活操作,细化财务管理,做好事业单位财政明细和流向管理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职业素养,把控资金的去向,使会计工作更加的科学合理和真实透明化,为事业单位的战略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更新会计理念,引入新会计制度,推进革新。事业单位各部门以及会计自身要加强对会计改革的重视,革新会计理念,从思想观念上重视会计管理与核算工作,落实会计改革措施,引入新会计制度,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管理体制,合理人员、资源配置,引入科学的考核奖惩机制,稳定会计团队建设,加强会计体制改革的可操作性,从根源开创会计工作的新局面和新方法,促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巨大进步。建立健全制度建设,规范会计管理。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统一标准,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根据不同的情况,在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及时的体系调整,制定实用性强的会计核算办法,促进会计工作的健康有序的推进实施,提高事业单位会计的实务性操作。科学规划设计会计科目及报表,增强报表间的可比性和通用性,充分满足组织内部以及社会的会计管理需求,使会计报表能够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情况,确保会计信息的客观有效性。借鉴企业新会计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接轨国际,提高事业单位会计的水平,推进革新发展。建立健全会计制度,要重视对“问责”制度的引入。针对现行会计核算的收付实现制的弊端,企业应适当的引入“问责”制度,责权的高度统一,使权力有所制约,责任更加的明细,促进会计工作的透明化发展。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会计工作关系到事业单位大财政趋向和资金流向,是组织健康运转的关键环节,也是腐败滋生的温床,因此,要加强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独立的会计监督机制,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监督的有戏性和监管力度。建立独立的会计监督部门,使其与内部监督以及审计部门形成合力,共同作用监督,保障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预警”“防控”工作,真正起到“财政卫士”的作用,保证事业单位的稳定与财政方面的“清明”。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的推下,事业单位改革存在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是一项长期复杂性的工作,作为事业单位重要的财政部门深化会计改革,加快引入新会计制度已成为事业单位革新的关键环节。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与实施,给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理论动力和依据,因此,事业单位应紧抓时代的发展“脉搏”,不断汲取新会计制度以及国际先进的理论方法,革新工作管理,加快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建立,实现会计工作成效最大化,保证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推进。

作者:冯贺楼 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二○四勘探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