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苏州地铁站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体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探讨了苏州地铁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提出了有关平衡商业发展、重视地域文化建设、规划设计充分考虑环境特殊性、艺术装饰应遵循的设计原则、构建地铁文化机构组织、完善无障碍设计等完善地域文化的建议。
关键词:苏州地铁;地域文化;对策研究
1引言
1.1地铁与地域文化的关联性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随着城市建设的综合发展以及地铁交通系统的日益完善,地铁的功能性与结构布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对地铁站空间设计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其中将地铁站空间设计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进而展现相应城市精神,促进地铁站功能性内容涵盖面扩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随之凸显。2012年1月28日,苏州地铁1号线正式运营,苏州进入地铁时代。苏州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苏州地铁建设应立足地域文化,着力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地铁文化。重视一个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平台,让每一位选择地铁出行的乘客能感受到苏州这个处在古典与现代完美交融的城市魅力。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优秀的地域文化促进城市发展。地铁的出现不仅在经济方面拉动了城市的发展,对城市形象、地域文化的宣传和呈现方面也拥有着展示功能,能推动城市地域文化的发展。地铁具有客运量大,社会阶层覆盖面广的特点,与市民们出行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地铁不但满足其功能需要还要成为传播城市精神和历史文化的载体,所以地铁站的公共艺术功能定位是很重要的,城市精神也得以借助地铁获得更好的弘扬与发展,因此地铁与城市地域文化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城市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地铁空间的设计是城市文化体现的重要区域。地铁不仅是一个公共交通设施,同时也是一个公共文化空间,地铁是一个地下流动的空间,是新兴的城市交通的命脉,也是具有信息传播功能的文化空间。然而,如果能在其中为公共艺术、城市精神保留一些席位,将会极大地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城市精神面貌。这也应当是地铁在城市承担交通功能之外,应当承担的功能之一[1]。
1.2地铁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
地铁在最开始出现时候,人们考虑更多的是其功能性与安全性,往往忽略了对其文化环境的建设,随着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的提高,应该将地铁文化环境的建设摆上更高的层面,更加凸显其文化价值。在国外的地铁建设过程中,地铁建设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注重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应用。地铁也成功成为国外许多城市引以为傲的文化名片,法国巴黎地铁,俄罗斯地铁,伦敦地铁,尽显其国家文化、艺术的瑰丽,成为一条城市文化长廊,通过地铁站文化建设展示城市文化与魅力,促进了城市地域文化发展。
2苏州地铁站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表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目前苏州地铁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文化
苏州地铁作为后起之秀的代表,在地铁二号线建设规划中极大程度的结合了苏州地域文化,与地铁一号线艺术墙为主不同,二号线以“东方水城,丰泽彩韵”为主题,公共艺术表现方式很丰富,有立体小品、光影艺术等。充分体现出了水是苏州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和象征,“东方水城”,“鱼米之乡”的城市形象,苏州人温润柔善、以柔克刚的人文精神,也和水的特质最为贴切。二号线11个站点的主题分别是:苏州高速站—姑苏鱼跃;阳澄湖中路站—璀珠花韵;苏州火车站站—人家枕河、园林意象;三医院站—山塘古风;石路站—南濠寻仙;三香路站—运河帆影;劳动路站—古胥竞渡;桐泾公园站—丝绸春秋;尹山湖中路站—八仙汇聚(水八仙);月亮湾站—月色涟漪;星华街站—江南梦影。二号线主线从北向南、延伸线由西向东,跨越苏州城市中心区域。途经相城、姑苏、吴中、园区4个区,全线跨越两个城市新兴发展区域,与古城区西侧插肩而过,经过了城市的“两新城、两枢纽、一商业区”,因此全线总体艺术风格呈现现代—传统—现代的特征,各站点具体的主题,则是在总主题的基础上,结合站点自身特色、周边环境再细化确定的。苏州火车站站预留了两个公共艺术空间。考虑到火车站是外地游客进入苏州的一个主要窗口,所以该站选择了水乡和园林这样两个最能代表苏州特色的元素。“人家枕河”将采用平面加立体的方式,“园林意象”则将采用枯山水式的缩微式园林景观表现手法。其他站点,则会综合采用绘画、雕塑、装置、灯光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增强艺术表现力,使人不必身处园林便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园林文化。桐泾公园站艺术墙便以《蚕桑之地,丝绸春秋》为题,查考《天工开物》中有关古时丝绸工艺流程,将种桑、养蚕、缂丝、经纱、织绸、染色、整布等整套织造过程汇于一个画面,以多维空间平面化处理的构图,用中国传统的木刻阳线为造型手段,运用雕刻玻璃、装置、灯光等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一幅通透敞亮、绚丽清新的丝绸文化发展史卷。这些文化艺术墙总体上与2号线装修主题“水乡彩韵”相呼应,表现形式多样,艺术元素丰富,色彩清新明快;而具体的每一幅,又与它站点所在的位置一一对应,充分体现了苏州的地域文化。
2.2苏州地铁站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2.1地铁整体空间商业气息过浓
目前苏州地铁虽然在建设使用中考虑到布置一些文化景墙等一些装置,但相对占比过少,大部分立面展板内容还是多为商业广告,且店铺设置过多,虽然广告的色彩、文案符合人们的审美,但文化气息不足,因此给人以商业气息浓厚,文化气息淡薄的感觉。至于地铁车厢内部环境,因为地铁特有的人流优势,使得广告布满车厢,车门、扶手、车载电视均有涉及,车厢文化气息极度匮乏,车厢变为商业广告车厢。
2.2.2地铁出入口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变化
目前苏州地铁出入口刻意强调整条线路的统一,但是过分的统一往往容易丧失个性,导致线路识别性低,容易让人混淆。例如早年北京地铁出入口多为灰色亭子的建设风格,虽保证了建设风格的统一,但建设形式单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铁出入口所在地段的城市景观[2]。目前苏州地铁出入口的设计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就二号线出入口设计而言,无论是旧城区还是新城区几乎一样。苏州有“东方水都”的美称,有近2500多年的历史和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现代化经济都市,兼具古今文明的园林城市。所以地铁的各个地铁出入口所在地段文化是有各自的特点。比如山塘街站和东方之门站所处的城市景观、文化氛围是不一样的,而地铁出入口的建设风格就应该有所变化,而不应过于统一[2]。因此,苏州地铁出入口设计需要根据所处地段的文化氛围、建筑特点进行地域个性化设计,能够充分体现所处地段该区域的地域特点和文化氛围。
2.2.3艺术墙、装置等装饰摆放未考虑统一性
苏州地铁设置了一些艺术墙,艺术墙从做工、色彩、结构、主题等方面上都经过精心考究和设计,对地铁整体空间的艺术性、文化性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艺术墙多设置在进站区域,未考虑到人流动线的因素,则有些不合理,由于不确定的心理因素,乘客心理多呈现出慌张、焦虑的心态,行为表现为乘客检票结束便是前往站台搭乘车辆,所以进站区域人流动线相对快速,对于艺术墙的驻足观赏的情况比较少,因此精致的艺术墙不能对大多乘客基于艺术熏陶和感染,艺术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装置艺术的摆放存在严重问题,例如,在整体空间装饰相对现代化的二号线各站,站内大多摆放苏州红十字会的形似中国结的装饰雕塑,整个雕塑的形态、颜色与地铁空间装饰十分矛盾,不仅没有宣传到对自身人道、博爱、奉献的理念,反而对地铁空间的统一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2.2.4地铁文化建设未有独特性
虽然苏州地铁每条线路都有自身主题,每个站点也有相应的自身特色和艺术墙,但从宏观上来讲还是缺乏苏州的个性特色,不能给人一种一看到就能联想到苏州地域文化,因此在苏州地铁文化建设上应具有苏州自身个性特色,形成自身的独特性,如乘坐香港地铁,感受最深的是它的浓厚的商业文化魅力,通过将地铁与购物广场、写字楼等商业空间相连通,形成特有的市场聚集效应和给人时尚和有序的独特性。
2.2.5人性化设计不完善
文化建设目的不是将地铁空间建设成艺术品空间,而是通过文化的建设给予人们更好的人文关怀,因此人性化设计也极为重要,站内一些人性化设计不够完善,如大部分地铁站,安检环节通道过于狭小,极容易在客流高峰时段造成拥堵。苏州地铁在一些主要地铁站内部设有专用的残疾人使用的垂直电梯,考虑了弱势团体的搭乘需求,但是对于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并不全面,无法完全落实到残疾人使用上。即内部虽有无障碍电梯,但进站却无无障碍设施,这会令弱势人群出入地铁十分不便。
3苏州地铁站空间设计中对地域文化体现的对策
3.1平衡商业发展,重视地域文化建设
地铁车站有着人流量巨大,信息便于传播等特点,因此地铁内进行商业广告的宣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铁公司为了创造附加产值所以预留布置了许多商业设施,适当的设置商业设施不仅为地铁公司带来收益也为人们提供了方便,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但是过多的设置就会令人反感,造成文化的缺失[3]。因此应在车站内合理布局商业空间,确立商业广告和文化宣传的比例,也应减少商业店铺装修风格对车站整体文化氛围的冲击,合理配置商店个数,制定店铺种类准入规则,要求入驻商业业态能够一定程度上突出苏州历史、文化精髓,找到商业店铺和广告数量的合理平衡点。
3.2规划设计充分考虑环境特殊性
地铁车站是人流量巨大的公共空间,人群社会阶层广,是一个开放性的场所,通过装饰艺术展现地域特色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车站的装饰艺术水平能够反映一个城市文化发展水平,因此建设规划要将艺术区域考虑进去,充分预留装饰艺术空间所需场地[3],加强地铁站空间与所在区域节点的紧密联系性。地铁站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依托于所在城市、所在区域的整体空间而存在。所以,地铁站文化的视觉形象架构也应依托于城市文化,形成地铁站视觉形象与城市文化的相统一。例如二号线经过相城、姑苏、吴中、园区四个区,有现代化风貌的新区也有古典水乡的古城区也有部分乡村景观的郊区,因此不同的站点可以根据二号线“东方水城,丰泽彩韵”的总主题具体细化,与所处地段的建筑、颜色相融合,将环境特殊性充分考虑进规划设计环节中。
3.3艺术装饰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3.3.1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地铁的建设首要考虑的是实用性,没有实用作为骨架,再多的艺术性都是华而不实的,艺术品设计不能一味追求艺术效果而忽视其公共艺术的特性,因此在安装过程中,材料选用以及制作都应该将安全放在首位,然后再追求艺术的表现力。
3.3.2艺术装饰要与所处环境做到统一性
车站空间的艺术品不是单独存在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特别强调艺术作品的审美性与空间环境功能的统一。艺术品的设计与规划要在不影响功能使用的前提下做到统一中富有变化,需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避免使用过度或削弱功能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空间环境的艺术审美价值,做到艺术的审美功能与环境使用功能的有机结合。在特色地铁站视觉形象构建之初,必须从整个城市地域文化入手,总结其内涵,提炼其精华,概括出地铁站的整体视觉印象和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在展开系列设计时能够更为宏观地把握构建方向。
3.3.3充分利用视觉图形语言的共通性
地铁站是一个人流量巨大的特殊交通空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群都有可能相汇在同一个地铁站。因此,视觉形象的架构应该充分考虑共通性和人性化。运用图形语言的通用性,实现地铁站整体视觉形象的无障碍交流。地铁站视觉形象的构建是依托于整个地铁空间环境的,而不是传统的二维平面。地铁站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公共空间,其视觉形象的架构更应该考虑地铁站空间的整体结构,考虑时间、空间等多维度元素的影响,合理地配置各类应用载体,这样既能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又加强了对于苏州地域文化的传播力度。
3.3.4时代性与传统性的统一
苏州地铁大部分线路地跨老城区与新城区,所以,总体艺术风格要呈现出二号线表现出的“现代传统现代”的特征。将时代性的东西加以历史化,使其受众面加大,被更多人接受。传统性的东西加以时代化的表述,使其更加通俗易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让其更好的贴近社会发展,而不是置之高阁。
3.4构建地铁文化机构组织
目前苏州地铁具体的一些体现地域特色的方式多为艺术墙、墙面装饰等,这也是其他城市通常采用的办法,属于相对简单的文化建设,也无太多自身特色可言,因此可以效仿国外比较成熟的机制,例如进行公开招标,车站建设之初要建筑师与艺术家共同合作进行建筑装饰的创作,从使艺术家能够加入到地铁艺术建设中来。建立苏州地铁艺术委员会,定期开展地铁文化的宣传,组织对地铁站内文化装饰的更新与管理。借助苏州悠久历史文化,将苏州地铁与其充分结合,构建自身地铁文化和制度的独特性
3.5完善无障碍设计,展现人文关怀
地铁出入口区域的无障碍设计的优劣,也体现了地铁建设规划人员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苏州地铁基本实现了各站内设置残疾人电梯,电梯连通进站层和站台层。但在地铁出入口楼梯区域却没有设置无障碍设施,这给弱势人群进出地铁带来不便[4],这一点广州地铁对比后来讲,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有,这体现了一种城市人文关怀的精神,看一个城市好不好就看它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够不顾。在地铁出入口楼梯区域,广州地铁基本所有站点都配置了轮椅平台式升降机,这种设备安装在每个出入口,弱势群体进出地铁十分方便,而且升降机旁配置了对讲机,可以直接联系工作人员帮忙操作,十分方便[5]。地铁的无障碍设计是整个地铁设计中的一个很小方面,但这个方面却很大程度上展示了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也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也许只是无障碍设计中的一个小问题没有考虑周全,都会给弱势群体带来很大的麻烦[6]。
4结语
随着全国地铁进入大量建设时代,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地铁这个新型的交通方式,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设施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然而关于地铁地域文化建设的这方面资料还是相当匮乏,资料片面且不详细,说明对地铁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还是不足,因此未来这一领域还是具有很好研究前景的[7]。在进行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到上海、南京、广州、新加坡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苏州地铁在建设之初便将文化建设摆在了很高的层次[8],因此公共艺术作品水平很高且通俗易懂,极大程度地体现了苏州的当地文化与城市魅力,作为大部分人每日必“游”之地,相信苏州地铁是一个能承载了许多人的情感的驿站,也希望苏州地铁在未来的线路建设中再接再厉,成为苏州的城市“名片”。
参考文献:
[1]邹薇.地铁城市地下的流动阅读空间———从“地下纽约公共图书馆”说起[J].新世纪图书馆,2014(7):61~63.
[2]陈娟.南京地铁独立式出入口的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3]贾洪梅.国内当前地铁车站室内环境设计的方法及发展初探[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
[4]王聪.城市地铁出入口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5]陈静.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建筑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2011.
[6]黄晓红.色彩在地铁换乘空间设计中的应用[D].苏州:苏州大学,2012.
[7]齐振峰.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2010(11).
[8]刘海.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地铁出入口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作者:谢晨昱 单位: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