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校园庭院空间设计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校园庭院空间设计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校园庭院空间设计探析

摘要:庭院作为当代大学校园里一种常见的建筑空间形式,它不仅能为在校师生提供学习交往的公共活动场所,同时具有突显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空间层次等多种景观作用。以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楼的内庭改造设计为例,对当前校园庭院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初步探讨大学校园庭院空间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大学校园;庭院空间;设计

一、大学校园中的庭院空间

校园庭院是师生们在课余闲暇时自觉聚集和驻留的公共交往空间,作为一种积极的空间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交往行为,也是联系教学楼与室外环境的过渡空间,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庭院的概念

“庭院”一词在我国汉字字典《玉篇》中的解释为:“庭者,堂前阶也”;“院者,周坦也”。由此可知,传统意义上的庭院多指由建筑物所围合出的相对开敞、平坦的室外露天场地,作为建筑的附属空间而存在。随着当代大学教育建设的高速发展以及学生们对信息传递、情感交往的渴求,校园中的“庭院”从学生课间休憩、活动的景观平台逐渐演变成为了学生进行主动交流探讨的教育场所。

(二)庭院的类型

依据庭院在校园建筑中所处空间位置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前庭、内庭、中庭、后庭以及屋顶花园等;依据校园建筑对庭院围合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封闭式庭院、半封闭式庭院、开敞式庭院等;依据庭院空间属性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公共型庭院、半私密型庭院、私密型庭院等。

(三)庭院的构建原则

1.协调性

庭院不是独立存在的单元个体。它作为整个校园景观的一部分,其协调性不仅仅体现在庭院内部各组成元素之间的统一,更体现在庭院与周边环境、庭院与校园建筑在空间关系、设计风格上的协调一致。

2.多样性

多样性原则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在校园庭院建设中的体现,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更舒适、更便利、更人性的空间环境。可通过水景、廊架、景墙、台阶等设计形成多层次的庭院空间来满足师生的多种功能需求;或通过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多样化植物景观设计来满足师生的审美需求,提高空间使用率。

3.文化性

大学校园作为科学教育之阵地,其庭院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及艺术审美的前提下应突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办学精神。文化内涵的表达主要指由具体人文景观上升至文化认同的师生情感物化过程,它可以结合学校所处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当地植被来展现校园“环境育人”的特色。

4.生态性

生态性一方面是指在遵循一定自然法则和艺术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充分发挥当地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来提升庭院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指结合庭院现状,因地制宜地运用生态材料、生态集水理念等来实现庭院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下校园庭院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包装设计艺术楼庭院的概况

包装设计艺术楼庭院位于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湖南工业大学新校区内,是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的下沉式内庭绿地,庭院四面皆由包装设计教学楼围合而成,封闭性较强。整个庭院呈长方形,南北向长约44m,东西向长约78m,规划面积约3432㎡。其中东侧与西侧分别设置了一个可连接校园道路的人行出入口,南侧与北侧分别设置了一个可通往教学楼内部的人行出入口,目前庭院内仅做了简单的绿化分割。

(二)包装设计艺术楼庭院现存的问题分析

1.庭院入口处设计不合理

庭院的东、西两侧虽然分别设置了人行出入口,但是西侧的人行出入口常年封闭不可通行,导致师生在日常上下课的人流高峰期时都拥堵在了东侧的出入口,而此处空间面积有限,缺乏可供分流的集散点及缓冲区。另外,该庭院的入口即包装设计艺术楼的入口,它作为由室外环境向特定教学环境转换的过渡区,缺乏一定的空间识别性及学院氛围的营造。

2.庭院空间使用率低

首先,从使用现状可知,庭院的功能及景观设施有待完善。如:整体布局缺乏中心主景及次要景点的设置,无法吸引师生视线聚焦或参与互动;缺乏如廊架、座椅、垃圾箱、雕塑等这些具有特定使用功能的公共服务设施,导致庭院使用功能单一,目前仅作为师生日常穿行的通道。其次,庭院中现有景观过于平铺直叙,缺乏横向和纵向上空间序列的变化以及障景、藏景等手法的运用,导致视线完全通透,整个空间之景一览无余,毫无吸引力和趣味性;再次,庭院内部的景观设计没有体现出该学院应有的艺术特色。

3.庭院铺装及积水问题

庭院路面的现有铺设为水泥基层,工艺粗糙且形式单一。夏季时,水泥硬质化铺面对于太阳热量的吸收、存储和反射致使庭院内地面的平均气温升高好几度;雨季时,缺乏雨水径流的合理引导,加之地面的不透水性和低洼不平导致雨水在短时间内无法排出,造成庭院内积水;

4.植物配置不足

首先,庭院内现有植物在绿化量方面虽然能基本满足师生日常学习需求,但植物品种单一,缺乏观花类、观叶类、观果类、闻香类等多种植物的合理配置,未能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也缺乏明显的季相变化,易造成师生审美疲劳;其次,植物景观的可参与性差,如庭院中配置了大面积的草坪作为绿化,经低矮的灌木丛围合后仅仅只能用来观赏。不但阻隔了师生与景观之间的互动联系,也大大降低了空间的使用率。

三、校园庭院空间的设计策略

(一)尊重场地,协调空间关系

明末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一书“相地”中谈到,“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如果能够依据不同的场地特征,充分发挥场地中的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做到“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就可称之为上选之作了。因此,对庭院进行改造设计时,必须要懂得尊重场地、善于利用场地环境。首先,要详细考察现有庭院中的地形、气候、水源、植被、土壤等。其次,还要有掌控全局的整体观,对围合庭院的校园建筑及庭院所处的周边大环境进行同样细致的分析,了解其对该庭院改造设计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从而做到“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由于该庭院场地的特殊性,它作为四面皆由校园建筑围合而成的封闭型内庭绿地,使改造者不得不重视其与校园建筑在空间组织上的协调关系。例如,庭院的水平尺度与建筑竖向层高之间的比例关系,可直接影响庭院内部的受光面积,那么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就需要考虑阴性、阳性、中性、湿生等植物种植位置的合理安排;再如,现有庭院的南北两侧分别设置了一个可通往建筑内部的人行出入口,为了方便师生日常通行,假设将这两处以游廊的方式进行连通,就需要考虑内外空间的转换与渗透关系。另外,游廊的尺度及形式也都要与建筑体量及外观相协调。

(二)合理布局,完善空间功能

布局即庭院空间的总体规划,是根据庭院的性质、功能、主题、服务对象等,结合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扬长避短的设计构思,使构成庭院的各景观要素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组织起来,形成相互协调的统一整体。以该庭院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布局改造:1.功能空间的划分与组织。根据师生日常功能需求的不同,结合人流的动静分区,将原本单一的庭院空间划分为如休憩、交流、观赏、通行等若干小空间串联组合的形式,划分的手段可以是景墙、花架、植物、铺装等多种景观元素。2.游览路线与景点安排。可在庭院的主体位置设计一个主要景点,周边相应地安排两至三个次要景点来与之形成相互间的对景或衬景。这些景点通过曲折有度的游览路线进行组织,达到步移景异的观赏体验,提高庭院空间使用率;3.景观空间的序列与景深。空间序列可分为开始—引导—高潮—尾声四个阶段,其展示主要依靠游览路线的引导。景深可以通过空间的对比转换、景观层次的收放重叠以及借景、藏景等手法的运用来实现。4.景观设施完善。庭院内景观设施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还可以组景、联系或分割空间、渲染氛围等。因此,在进行设施布置时,既要对庭院功能进行完善,又在设计风格上与周边环境保持协调。

(三)因地制宜,丰富空间层次

因地制宜是以顺应自然、利用自然、适当地改造自然为前提的。该庭院的用地面积虽有限,却可以通过景观的丰富变化和视点的转换,使观赏内容多样化。例如,在庭院入口处可采用“欲扬先抑”的设计手法,以视线隐约可穿透的景墙或造型植被对主景和高潮进行“障景”和“藏景”,再曲径通幽,营造深远的空间层次;再如,庭院地势过于平坦而缺乏空间变化,可借由微地形来创造丰富空间形态。

(四)寓情于景,提升空间意境

一座既有实用功能又富有魅力的校园庭院,它不仅仅需要功能布局的合理或景观层次的丰富,还必须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即人文之美。景观设计有三境,即生境、画境、意境,而校园文化内涵是通过生境之载体,达到画境之美来传达意境之灵魂。意境是经过提炼和升华后的诗情画意,可以由植物景观人格化后的精神传达特定的文化内涵,或由该庭院所在学院的人文底蕴来进行表现。

(五)结合生态,师法自然

当代校园庭院不仅仅致力于为师生提供优美的公共交往环境,满足师生的休闲、学习、交流等使用需求,它更多地被赋予了生态与节能之意义。当自然元素经过有主次、疏密、节奏、变化的艺术布局后,它就是最接近自然生态美的人工环境。这种艺术再现的“自然”在有效利用场地的基础上,通过与生态技术的创新结合,实现庭院景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可将校园庭院设计为收集雨水的生态花园,利用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合理引导来自周边建筑与道路的雨水,通过绿地中土壤、微生物、植物的多重净化后下渗涵养地下水,同时将原有水泥路面改为生态透水铺装来增加雨水下渗,以解决庭院的积水问题。

四、结语

校园庭院空间的价值最终取决于它是否满足了在校师生的使用和发展需求,以及这种满足的程度。其设计需要在详细考察场地的基础上,根据师生的使用需求进行合理布局,并结合借景、藏景等多种设计手法因地制宜地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效果,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正.造园意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郭融,王龙成,张乘萌.大学教学楼庭院设计初探———以山东农业大学5号教学楼庭院为例[J].住宅,2017,(S1).

[3]张艳颖,贺勇,曾伊凡.当代中学校园庭院空间特征与设计策略[J].建筑与文化,2015,(07).

作者:田甜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