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院医疗空间设计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院医疗空间设计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院医疗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尽管如今在中医医学上有很多的技术手段需要西医的支持,但中医仍有众多有别于西医、具有自身特色的内容。作为我国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有相比西医院和综合医院独特的风格特色及能够适应于中医自身发展的独特空间模式。本文通过对西安鄠邑区中医医院方案的中医特色空间设计的解读来阐释设计理念,以期对适合区县级中医医院发展的医疗建筑空间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鄠邑区;中医医院;中医特色

1引言

作为我国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相比西医院和综合医院而言,中医医院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有自身独特的风格特色和能适应中医的独特空间模式。本文希望以具体案例西安鄠邑区中医医院设计方案为例,对适合区县级中医医院发展的医疗建筑空间进行初步的探讨。该设计以建设一家具有中医特色,集急救、医疗、防保、康复功能为一体的,环境优美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县级中医医院为设计目标。

2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与联系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中医“望闻问切”需要室内外布局的特殊方式,“中医坐堂,前店后场”即为传统中医院布局的特色,布局形式与一般的民用建筑(如四合院等)相类似;而现代西方医学以解剖学为基础,在解剖学的视角下,人被看作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医治都需要对应的医技科室,它作为中间枢纽为医院的各个部分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这便是西医医院“门诊—医技—住院”的布局模式。正是由于在诊疗模式上的区别导致了中医与西医所需空间的不同,也进一步说明了创造符合中医治疗的特色空间的必要性。

3鄠邑区中医医院中医特色空间设计

3.1总平面布置与整体设计

该建设项目位于西安市鄠邑区东南。鄠邑区居于西安市西南方向,秦岭以北。整体规划中,总平面布局与自然充分融合,建筑消隐于自然,场地的场所感体现了中医的天人合一的氛围;基地西侧用地暂时种植一些中药材,避免用地闲置的同时创造其附加值。作为南山脚下的中医医院,笔者希望它在成为中医文化载体的同时,充分发挥出中医医养结合的特征,将南山景观揽入建筑内部,为使用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空间。鄠邑区中医医院项目的设计目标是建设一家集急救、医疗、保健、康复功能为一体的,环境优美且具有中医特色的区县级中医医院。为发挥秦岭的景观优势,让更多的患者或客人能够享受更多的阳光和自然景观,设计师将病房布置在了基地西北侧,并结合形体关系和内部垂直交通的布置、疏散规范的要求采用了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层内退12m的退台形式,让露台充分被上一层的住户使用,而不仅是种植屋面,强调了人的参与性和适宜性,将水平的花园上升到屋顶的维度。退台一方面是对城市道路退让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与秦岭的立面肌理形成远远的呼应关系。围绕医疗街,由东向西依次布置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庭院的设计丰富了内外空间联系,而院落内部景观设计与外部秦岭的壮美景色相得益彰,使得整个院区置身于山水之间。

3.2门急诊及医技部分中医特色空间设计

门急诊及医技空间以鱼骨状的布局、内外渗透的空间层次、传统中医空间营造等方面的设计来营造中医模式的诊疗空间。从建筑布局上来讲,区别于常规综合医院“王”字形布局,该建筑设计以“L”形的医疗街为轴线,采用鱼骨形的布局方式。“L”形医疗街与建筑南部医疗保健区、东部门诊、北部医技部分的衔接配合可保证患者在保健或是治疗的任何环节及时到达医技楼。医疗街轴线南北两侧衔接了门诊、急诊、医技、住院以及国医保健等功能区域,一方面流线清晰,便于门诊、医技科室及其他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各功能块的分离使各部分均具备了良好的通风采光,实现了与自然更为亲密的中式院落空间品质,在兼顾“王”字形布局的优势的同时满足了中医诊疗中开放式空间的需求。建筑的东端设置门诊,东南一层为急诊,有独立出入口,并设置专用停车区供其出车。门诊楼位于整个建筑的东侧,作为建筑前端,设置中医特色诊室和全科诊室,并与疗养保健部分连接,实现了协同配合。医技科室位于门诊和住院部分中间,和各部分联系均较为紧密,通过庭院及廊道空间与建筑南部医疗保健区实现衔接,保证患者在养生保健过程中有任何不适能及时送达医技处治疗,为传统中医诊疗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从空间层次上来讲,门急诊大楼和医技楼的部分均设置了中庭空间,使得建筑内部充分采光,并有利于医院建筑的通风和洁净,克服了传统中医院空气流通不畅、采光差等弊端。除此之外,在医疗街左右两侧栽种绿植,以避免狭长空间的单调,提供给患者极佳的就诊环境,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通过“L”形的医疗街串联了主要功能区块,使不同功能之间可以高效协同配合,也实现了在医疗布局上的动静分区、洁污分流,减少了人流、物流对患者的影响。从传统中医特色空间的营造来看,该设计在医疗街初始位置的中庭空间外侧设计了建筑内外双层流线的国医“百草园”,建筑的南侧也有一块区域作为百草园空间,种植了药材供人参观;中庭空间里设置药材展柜,行人通过时可以直接参观。患者在医疗街和门诊、医技科室就诊或者等待的时候,人可走出室外,很容易触及和享受丰富的自然环境,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增强了建筑的舒适性。

3.3疗养及住院部分中医特色空间设计

建筑南部的疗养保健部分与医疗街相连接,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配合。考虑到基地位于秦岭脚下,疗养及住院部分的设计尽可能地增加了绿地面积,树草兼植,并在屋顶平台和院落中种植植物以及药材,营造中国院落的氛围;整体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到了鄠邑区独特环境,突显绿色生态医院的人文特色;中医和中国哲学消隐的概念相结合,通过退台式的设计使得建筑融于自然;充分利用自然景观,通过建筑形体来呼应外部环境;充分利用南向资源并设计了屋顶式院落空间,南向的阳光和景观极具价值,有效地舒缓住院病人的心情。设计以中医疗养为其特色,充分发挥基地所在的地理优势:紧挨秦岭是基地得天独厚而又与众不同的特质,而中医的疗养恰好可以与森林氧吧、温泉药浴相结合,将治病与养生保健融为一体,将短途旅游和中医疗养相结合,建立“中医”“西医”“养生保健”的服务。这样医院除医疗运营之外,还可达到吸引市民来此疗养的目的,医院也可提供进入秦岭的回归乡野、亲近自然的服务,增加运营的多元性。住院部分建筑的退台形式及中国风的格栅立面设计着重表现了中医医疗建筑特色及地域文化特点,将其与传统西方医院区别开来,塑造了中医医院的崭新形象。

4结语

本文以传统中西医理论对比作为出发点,提出区别于西方医学的传统中医视角下中医医院设计的方法。设计方案围绕“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和“医养结合”设计构思理念,通过对百草园、中医展柜、熏蒸室以及国医全科门诊等众多中医诊疗空间的深度设计,在满足中医医疗建筑功能要求的同时,兼顾了现代化医学的技术支持,为病人及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作为建筑设计师,我们应该为建设新一代的中医医院、弘扬中医文化做出自己的探索,为中医医院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作者:李强 石媛 秦宇洁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