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本科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本科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本科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以四川旅游学院应用型高校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分析了此课程的现状和教学改革实践,加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水平奠定教学基础,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鉴赏能力、设计思维能力以及表现能力、组织装饰工程项目管理及实施的能力,以及自我职业发展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引言

该课程在四川旅游学院共开设5届,主要教学对象为环境设计专业三年级本科生。通过课程使学生了解居住空间的发展趋势及相关设计国家规范;掌握居住空间设计素材收集、归纳、筛选、提炼的方法;运用专业图纸语言充分空间的功能分析、平面布局、空间组织,为乡村、康养居住空间设计、社区及老旧小区改造、四合院、名人故居更新保护等提出相关策略和方法。

1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现状

本课程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主要存在问题:首先,教学内容陈旧无序,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整体性框架。居住空间设计的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现有居住空间课程内容缺乏社会学、生态学、旅游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融合。同时,缺乏科学的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综合互评方法。传统评价体系缺乏“定量”研究方法,多数为靠“感觉”和“认识”进行评分。

2课程改革实施措施和教学思路及方法

本课程解决居住空间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的问题。使其教学成果真正实现“产学研”融合课程,充分结合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理念,实现教学成果转换,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为企业输出“所需”人才,节约企业用人成本。同时为其他类似课程提供范式参考。

(1)教学内容多学科交融应用创新:在课程中共计64学时,课程内容中增加社会学、生态学、旅游学、管理学等学科课程内容理论,在学科大融合背景下,充分吸收和应用多学科大融合进行综合研究,拓宽了居住空间设计教学内容。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充分融入课程思政,拓宽了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知识结构领域,提升学生“美育、创新、设计、实践和管理”能力有重要理论意义。系统科学地对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功能模块、文化风格、材料、灯光、色彩、环境行为和客户心理等进行研究,同时分别对应6个针对性的模块设计,分别为:实训项目一,空间组织分析;实训项目二,户型改造;实训项目三,空间风格的分析;实训项目四,空间色彩、材料分析;实训项目五,空间灯光、陈设品分析;实训项目六,课程设计-选定小户型、中户型或者大户型其中一类进行设计。

(2)引入“互联网+手机+在线平台”教学多样化,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结合“线下”的讲授法、示范法、启发式、指导法、谈论法、参观法等;“线上”利用信息技术:电子版课件、多媒体投影;充分用学习通网络平台,目前点击量18万,在线人数达600人。选课人数涵盖四川旅游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张家口学院等5所高校,对其他本校、社会开设本课程专业课提供SPOC服务,提供在线问题解答服务。重点在超星学习通在线平台增加现场设计施工相关视频,补充学生施工知识欠缺短板,增加往年历届优秀作品展示,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寻找有效参考资料。同时利用公众号、微信、QQ、微博同时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根据时代变化需求,及时全面更新教学内容。

(3)以“工作室制”平台为优势,以实际项目为驱动,加强实践教学环境:依托本课程逐步成立“旅游人居环境设计工作室”,借助学校平台,积极探索运用“产学研”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为了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就业环境,以企业运行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投标和实践,在“干中学,学中干”。以实际设计项目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知识点。真正做到了“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力争实现在校培养的专业能力与将来岗位工作能力零距离接近”的教学理念。

(4)建立“1+N”多师制项目模块教学法,增加师生的主体地位: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中课程实行“1+N”多师制项目模块教学,将实例项目分成若干项目模块,分别由主讲教师对相应模块的指导老师组成教学团队,逐步引入有经验的行业导师。这种模块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构建“校企合作、理实并重、项目驱动”课程体系。以课程为依托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大学科研,响应国家号召,为企业输送人才,增加就业,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落地,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5)以“参展参赛”为手段开展实践教学:参赛参展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同时有利用培养学生的设计前瞻性。《居住空间设计》作品获奖50余项;依托课程在2019年“建行杯”第五届四川省“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1项铜奖;同时四川省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铜奖;依托课程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大学生科研项目发展,立项12项,其中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5项;学生依托课程发表相关论文8篇;依托课程申报实用新型专利3项。

(6)综合师生评分机制改革:运用综合考评的方法,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构成;其中,期末占60%,平时占40%,形成“定性+定量”的综合考评方法。平时成绩占40%采用线上方式:其中包括签到5%、课堂讨论5%、作业(实训项目)10%、课程互动5%、奖励5%、阅读5%,直播5%;期末成绩占60%采用线下形式:完成整套设计方案作品包括及作业展览,期末作业侧重于独立思考能力20%、实施制作能力20%、实践创新能力20%等(含展示效果)以上部分超星学习通平台都实时记录,自动合算。同时,建全学生对课程评价机制。本教改结合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特点,实践中探索师生互评维度和定量方法,避免“主观”因素影响。

结语

本文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基础,教学内容实现多学科交融,系统科学地对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功能模块、设计语言、文化风格、材料、灯光、色彩、环境行为和客户心理等进行研究;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模块化”教学思维,借助学院“工作室”平台,建立“1+N”多师制模块教学法;建立切实有效的“互联网+”教学平台;建立课程师生互评体系,持续改善教学内容、方式或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率。探讨应用型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路径,课程成果创新,为当地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何方瑶,田晓.地方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以“室内设计原理”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

[2]黄华明,朱凯.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美术大观,2013.

[3]郑桂玉.递进式校企合作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装饰,2014

作者:宋晶 单位:四川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