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公园中的儿童交往空间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公园中的儿童交往空间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公园中的儿童交往空间设计

摘要:文章以儿童作为研究主线,从儿童在公园中的心理与交往行为特点出发,分析公园设计与儿童交往行为的联系,并以此为设计交往空间的依据,分析公园中儿童交往空间的设计原则与交往空间的布局方法。

关键词:儿童;公园;交往需求;交往空间;空间设计

1目前我国城市公园中儿童交往空间现状

在我国的城市广场设计中,很多的设施都是按照成人的审美来进行设计,很少有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的公园,这样的设计在儿童眼里缺乏趣味性。另外,还有很多公园为了盈利会建设很多的盈利设施,挤占了儿童的交往空间和活动空间,空间的减少就限制了儿童的交往行为。而且,在活动设施周围缺少驻足和休息的空间,这样,当儿童数量多的时候就没有空间休息,减少了儿童之间交往的机会。

2儿童交往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

儿童交往行为是儿童表达内心情绪的媒介,是儿童与儿童、儿童与社会、儿童与环境之间交流的通道。当儿童初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有些胆怯,所以在陌生的环境中会进行一系列的观望,观察别的小朋友,观察游戏的环境和气氛,经过观察之后才会大胆地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有的儿童可能因为性格和个人的习惯影响会产生退缩退避的行为,这就属于个人的特殊交往行为。隐蔽行为也是儿童普遍的行为之一,儿童很喜欢找一个大人寻找不到的隐蔽空间。在空旷的广场上,人们往往不喜欢在广场的中心逗留,而更喜欢去广场四周的休闲空间停留休息或娱乐。这种情况就是边界效应,边界效应表达了人们的三个交往心理需求:交往的心理需求、交往中需要有个人空间领域、交往过程中需要保持距离。同样,儿童也适用这一心理。除此之外,儿童还有其特有的天性,如好奇心强,看见新鲜事物会好奇,会去触碰、围观、把玩。儿童对自然的喜爱也更甚于成年人,在一片场地中儿童更喜欢具有神秘色彩的空间,他们更喜欢探险,善于发现一些成年人容易忽略的“惊喜”。

3儿童交往心理的影响因素

3.1游乐设施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儿童的心理需求与公园中的游乐设施有着极大的联系,儿童更喜欢丰富种类多的游乐场所,而且不同的儿童所喜爱的游乐设施也不同,有些儿童更喜欢偏向于自然环境的游乐设施,有些更喜欢冒险题材的设施,如攀岩、跳木桩等,有的儿童则更喜欢滑梯秋千等设施。满足不同儿童的娱乐需求,在这样的条件下,儿童的交往行为会更顺畅、更自然。

3.2空间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儿童的心理会随着环境的不同而受到影响,在不同的空间下儿童的交往行为也有区别。在一个公园中一般会存在三种不同的空间模式,分别是开敞式、半开敞式和半封闭式。在开敞的空间中,空间的边界不受限制,儿童的视野更开阔,有更大的活动空间,这种场地更适合儿童的群体交往行为;半开敞的空间模式下,空间的边界会有一定的限制,儿童的视野会受到阻碍,这样的空间具有一定的领域感和安全感,这种模式对于儿童的群体交往和自由交往都适用;而半封闭的空间模式,儿童的活动空间较小,领域感很强,让儿童有更安全、更私密的环境。

4公园中儿童交往空间设计原则

综合以上对儿童交往心理的分析,在设计公园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些交往行为特征,适应孩子的交往行为。在保障儿童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儿童交往空间的设计。

4.1根据不同的空间环境设计交往环境

提供不同的空间环境,并根据空间环境的不同合理设计交往空间。公园中儿童的交往行为是多样的,因此在空间布局中应当提供不同的交往环境,并合理运用空间的划分,在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半封闭空间中,依据儿童交往行为的观看、参与、退避和隐蔽这一系列连续的特点,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合理的布置。例如,在开敞的场地中提供适合儿童群体交往的设施和娱乐空间,同时在娱乐设施附近提供足够的休息空间以供家长和儿童围观休息;在半封闭和半开敞的空间中,营造适当的神秘气氛,为儿童的个人交往创造良好的环境。

4.2注意色彩的匹配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儿童的心理与视觉密切相关,在视觉的冲击下儿童能更好地感知周围的环境。明快鲜艳的色彩和整体统一的明度高的颜色更能满足儿童心理需求,这样符合儿童心理的颜色会像一把钥匙一样轻易打开儿童的心扉。因此,在交往空间的设计中尽量运用儿童更喜爱的丰富明亮的色彩,在视觉上吸引儿童的兴趣,打开儿童的内心,使儿童身心愉悦地进行各种交往活动。

4.3合理利用自然元素

相比于冰冷的建筑,儿童更喜欢自然的环境,在公园设计中绿化与自然环境也是设计的一部分。儿童更喜欢花草、树木、假山、水池等自然的因素,在与自然交融的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受自然并且心情会变得轻松,从而更好地去进行交往。同时,在设计中也要合理利用自然光,创造出适合孩子玩耍和交往的光环境。

4.4丰富的游乐设施和娱乐项目

在公园的娱乐设施设计中应该提供开敞和私密等不同的空间环境,在群体性活动设施中提供儿童观察的过渡空间,在设施附近也应该提供有掩饰的空间为儿童退避等情况创造环境,从而保障儿童交往行为的完整性。儿童的游乐设施应当具有童话气息,用有趣的娱乐项目为儿童创造出一个完整的童话王国;设施的内容要尽可能丰富从而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喜欢冒险的儿童,可以给他们提供合理的攀爬探险主题的设施;还要提供一些沙地,浅水池等偏向于自然的娱乐设施,让家长和儿童能够有良好的互动。

5结束语

文章就目前我国公园儿童交往空间的现状,从儿童的交往需求出发,分析出儿童交往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探究空间、色彩、娱乐设施等因素对儿童交往空间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设计公园的儿童交往空间的原则,总结出儿童交往空间设计应该利用空间的变化、色彩的应用、自然环境的铺垫和娱乐设施的设置等,从而设计出能为儿童提供更具吸引力、更加有利于儿童活动户外交往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丁宇.城市儿童游戏空间研究与规划思考—以武汉儿童游戏空间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7:1257-1264.

[2]董娟.营造新住区环境中的儿童交往空间[J].华中建筑,2008(7):103-105.

[3]高桥鹰志.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蔡永洁.城市广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孟祥龙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