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适应美术素质培养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适应美术素质培养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适应美术素质培养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设计

摘要:以提高儿童美术素质的各项能力为目的,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全面发展,使儿童美术素质培养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美术素质培养的核心素养和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理论的相关研究为基础,总结和分析了当前儿童游戏空间环境中适应美术素质培养的优秀案例和北京地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现状,由此,尝试构建游戏、美育、体验三合一为目的的游戏空间环境综合体。得出适应以审美力和创造力为核心素养的美术素质培养的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设计方法。该设计研究为引发对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设计思考,以及对设计方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美术素质培养;儿童;户外游戏空间;想象力;创造力;感知力

引言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发展和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在我们的一生中,比较重要而又相对独立的一个阶段就是在儿童时期,这个阶段对儿童来说是想象力与创造力成长的最佳时期。艺术天才毕加索一生都在学习像儿童那样画画,追寻儿童世界里那纯粹的童真,他认为每个儿童的想象力都是无穷无尽的。而美术素质培养注重的就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当今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就是具备这种能力的人。美术素质的培养,从儿童时期开始,不仅可以增加儿童的感受与理解能力,还可以提高儿童的审美与创造方面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本文试图通过挖掘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理论与美术素质培养的关系,探寻两者相融合的设计方法,以学前美术素质培养为基础,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出发,用专业视角解读优秀案例,以此来对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展开尝试性探讨,让孩子在户外游戏空间的游戏过程中去感知、理解、想象、创造,进一步提高儿童美术素质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同时在儿童与人-环境-社会的交往过程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构建自我,从而促进儿童身心与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美术素质培养的概述

当今社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经济也在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为适应当下发展的需要,素质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个性发展也相应受到更多关注。而美术素质培养在人格的发展与素质的提高方面有别具一格的作用。美术素质培养侧重人的潜在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视觉图像的感知,经过思考判断、理解解读、想象转化,最后到创造性思维的自由表达,最大限度地开发儿童的创造力。重视儿童美术素质的培养,能够有效增强儿童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甚至对促进儿童的情感态度表达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都意义深远。而在良好的户外游戏空间的艺术氛围中,可以很好地寓教于乐,带给儿童更丰富的感官刺激和更真实的感受,让儿童身心愉悦无拘无束,更容易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适应美术素质培养的儿童户外游戏空间,对培养儿童的自主性、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很大帮助,将对儿童美术素质培养甚至综合素养的提升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适应美术素质培养的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设计要素分析

(一)自然环境与地形营造。大量研究表明在一个好的自然环境中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儿童的自主积极性和感官参与性,在这样的环境中玩耍,儿童能够不断地开发自身各种各样的能力,并对儿童身心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在处于自然环境的户外空间中儿童会和小朋友一起玩水玩沙、玩泥巴、堆雪人,他们会自发的捕捉草丛中的昆虫,主动观察环境中小动物的形状和习性。在自然环境中,孩子可以真切地闻到花草的气味,感受到自然光影的变化,在贴近自然的过程中,儿童的感受力、认知力和交往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良好营造的地形可以更好地利用空间,设置更多有趣的游戏方式,一如起伏的山丘和洞穴能满足人类探索的好奇心。日本的仙田满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成长环境以及儿童设施的理论研究及设计实践,在儿童游戏空间设计领域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他很多设计中,总是在保留原有自然环境的同时将游戏和趣味的元素融入其中,试图营造一种游戏建筑的氛围,用游戏和环境促进儿童发展。在日本茨城县,他的SY文化幼儿园,如图1所示的设计中就是把孩子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发育放在首位,让孩子们可以在宽阔的开放自然环境中尽情地奔跑、玩耍,甚至玩泥巴,孩子们在体验大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收获。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设计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加以结合因势利导的地形设计,如图2所示,将更有利于儿童感受自然、发现自然、融入自然,从而提升他们的认知力与观察力。

(二)空间与布局。儿童户外游戏的空间环境与布局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好的空间环境,可以给予体验者富有变化而独特的体验。就北京地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考察情况看,儿童户外游戏空间布局近乎千篇一律,不同程度存在着空间布局不合理、形式单一、功能不全面、缺乏创意感、设施陈旧等问题,在儿童游戏场地设计时遵循的还是过去传统的空间原则,空地、沙坑的场所居多。对于孩子而言,缺乏自然野趣和多种游戏特征的户外场地,就难诱发孩子的游戏兴趣。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符合儿童审美且充满趣味感的空间布局和设计,可以有效增强儿童对探索和参与的渴望,进而改变他们的游戏方式。法国阿尔福维尔儿童活动空间,如图3所示,其设计就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分析儿童早期对空间的认知和理解而设计的,创造了一处能够帮助儿童启蒙教育的寓教于乐的活动空间。该空间分为三部分:空地,成人高地区以及孩子的中心区域,环绕高地的成人区方便家长看护孩子的同时沐浴阳光,中间区域设置的一条沥青材质长长的地面黑板,如图4所示,儿童可以随时涂涂画画,别具一格。红色折线形的台阶设计打破了单一的空间形式,使得整个空间更具有张力,给人强烈的韵律感和现代感。

(三)材质肌理。儿童认知的过程最初就是凭借感觉和知觉,通过视觉观察事物的形态、色彩及材质等特征,为进一步认知存储图像特征。不同的材料肌理通过视觉和触觉给予儿童不同的情感体验,促进儿童的认知力。比如说,在不同的活动空间环境中,地面铺装以及游乐设施的设计,就可以运用材料本身的质感、肌理、形状和色彩等特征实现不同的视觉感受;在儿童跑、跳、攀爬与坐的游戏行为过程中,通过手、脚和身体与对象的接触可以真切感受到不同对象的肌理特征,给予儿童不同的触觉感受,比如粗燥、细腻、凹凸、松软等。这种在视觉认知基础上的触觉感受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认知事物,促进感知力和解读事物的能力。同时,我们更可以依据形式美的法则,结合儿童审美需求特点,利用不同肌理材料的堆叠、重组、对比等来增加空间环境的视觉美感,从而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法国阿尔福维尔儿童活动空间所采用的材料就是多种多样,中心区域沥青材质的地面黑板、周边松软的土壤、硬质的混凝土、绿色的草皮,坚硬的、松软的、毛茸茸的和细腻的不同变化的质地,在空间区域划分的同时,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对比,能够让孩子置身于令人兴奋的环境中,并提供给孩子不同的体验。

(四)空间色彩。色彩是最为直观的视觉语言之一,与肌理形状相比,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儿童对于客观世界最初的感知也是从色彩开始的,不同的颜色可以对儿童产生不同的视觉刺激和感受,有效激发想象力。从北京地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调查情况看,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色彩设计上普遍存在的问题:(1)过分强调色彩的丰富性,忽略整体空间色彩的统一性;(2)部分空间色彩单一,或者纯色,缺乏颜色辨识度和新意;(3)很多活动场所的空间划分,或设施色彩并没有具体的色系划分,不适应儿童色彩心理需求。一个好的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色彩设计,可以尝试以下几点:1.明快且大面积的主体色。将儿童色彩心理需求与审美特征相结合,整体空间色彩设计采用主色调和辅助色的设计原则,比如以空间地面铺装为主体色,游乐设施和植物为辅助色,避免颜色太多。法国阿尔福维尔儿童活动空间场地的色彩搭配就是以米黄色的混凝土为硬质铺装,红色的沥青为红色中心区和红色路线,米黄色和红色作为整个空间的主体色系。垂直空间中的儿童活动木屋和儿童摇椅等游乐设施做辅助色。折线形的台阶边缘也用红色涂料处理,既考虑到整个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又兼顾了整体色调的一致性。2.亮色局部点缀。环境中的趣味性景观小品(休憩座椅,垃圾桶,指示牌,灯柱等),可以在色彩上着重思考,但不宜色相过多,局部亮色点缀,画龙点睛点到即止。3.运用色彩装饰提高空间的识别性与趣味性。平面方向的地面铺装中,不同材料的选用和色彩的变化能够提升空间趣味性,达到空间识别的作用。垂直方向中,游乐设施、植物和光的色彩运用能够吸引儿童注意力,强化儿童对空间的认知。法国阿尔福维尔儿童活动空间的场地色彩就是以米色的硬质铺装、红色区域的高台和红色路线、浅黄色的细沙儿童活动区、灰黑色的沥青地面黑板以及绿色的草坪标示出场地各个不同功能空间的流动和场地界限的。在色彩运用中,也可以考虑结合科技因素,在视觉上给予儿童全新体验。正如设计师通过光线的巧妙运用,用红、绿、蓝光灯具照射行人,将一条位于瑞典埃斯基尔斯蒂纳的黑暗的人行通道变为一个更吸引人的地方。进入隧道的体验者的一举一动都将被彩色装置模仿投射在白色瓷砖的墙上,形成彩色的光影。人们摆出各种动作,彩色光影亦随之摇曳变幻,隧道变得有趣有创意,这个独特的设备提升了当地市民的归属感和交互感。将光影和科技因素运用环境空间色彩的营造中,不失为一个开发儿童创造力,提升空间趣味性的方式。

(五)植物搭配。合宜的植物搭配在儿童户外空间环境设计中能收到出乎意料的良好效果。注重安全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出植物的特点。尽可能利用场地周边的自然景观,通过表现不同植物的造型、颜色、气味、质感和尺度等特征,运用植物的高低错落,疏密关系营造空间虚实关系,给予儿童感官系统不同的刺激,让孩子们真正感受自然、体验自然、认识自然,进而提升敏锐的感知力和观察力。为激发感知力,法国阿尔福维尔儿童活动空间在设计中运用了独特的植物、灯光、气味、颜色和声音等元素。为孩子们设计了一个带来特别感受的植物园,还使用了能发出“嘶嘶”声音的装置以及透明灯。植物园内多数植物会唤醒儿童的感知:比如黍、白茅、油芒,可以闻到薰衣草、牛至、美人樱的淡淡的花香,并且常常伴随着鼠尾草、薄荷以及百里香的气味。

(六)艺术设施。就北京地区儿童活动空间的考察情况看,空间中多数摆放的游乐设施是一些运动器械,如滑梯、攀爬架、秋千等,引发儿童跑、跳、走、钻、爬等运动性的游戏行为,游戏方式单一,缺乏创造性。大部分选材为塑胶和绳索,造型简单难以诱发孩子更多的互动性。游乐设施的设计固然要将安全性摆在第一位,也要以提高儿童审美和调动儿童与游乐装置的互动积极和自主参与性为目的,以不同年龄段儿童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为参考,注重色彩的搭配,无论从形态、材质、色彩及尺度上都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除了实用功能,还要满足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提高儿童与设施的自主性互动,注重设施的艺术性。法国阿尔福维尔儿童活动空间中设计的游乐设施在安全性、造型和趣味性方面都很有特点。该场地的红色中心区域设置了儿童秋千的设施,秋千上设有专门的保护措施,即便是年龄比较小的儿童也不会有危险。场地北部的儿童活动木屋与滑梯相结合,增加了趣味性,也让儿童的游戏方式变得多样。木屋滑梯下面的区域铺满了细纱,保障了儿童玩耍的安全性。位于场地南侧的细沙场地摆放了一组卡通形象造型的儿童摇椅,既是游戏设施,也可以当作儿童休憩的坐凳,有着非常实用的功能。总结适应美术素质培养的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地形设计营造空间,打破常规场地划分和空间布局,注重空间色彩的选用,增设艺术设施。本文试图改变目前国内美术素质培养和儿童游戏空间的现状,结合学前美术素质培养,参考儿童心理生理行为特征,将之应用于幼儿游戏空间设计中,引发幼儿游戏空间与美术教育结合的设计思考。让孩子不只在美术课堂中,美术机构中汲取艺术,尝试在游戏空间中,游戏过程中感知、想象、构建、整合、创造••••••得到艺术的熏陶,心智的启迪,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樊越.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07):22-24.

[2]陈茜茜.近十年来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18(5):73-77.

[3]吕进锋,曹能秀.国内儿童游戏空间研究述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1):94-99.

[4]陈妍.基于游戏发生原理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3.67-70.

[5]仙田満+环境设计研究所.环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8-203.

[6]周丽芸.儿童心理行为学与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营造设计[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3)47-48.

[7]桐嘎拉嗄.浅谈儿童户外游戏环境设计中的色彩设计[J].山东林业科技2008,(04):54-56.

作者:王锦晶 单位: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