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住宅小区室内外空间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住宅小区室内外空间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阐述住宅室外交通空间、景观空间、建筑空间形态、日照空间等设计及住宅室内居住空间功能、心理、生理环境和居住室内空间的变化,结合某商品住宅小区实例,分析居住室外空间设计及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居住区设计;居住空间;空间形态;居住功能

1居住空间设计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关注住宅空间设计,注重空间布局与户型布局的合理性、空间功能的舒适性及材料与环境的绿色环保。因此,新时代建筑师应具有前瞻性,通过分析市场经济规律,预测未来生活模式,使住宅居住空间更合理。为此,住宅居住空间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住宅主体对象是人,应创造便捷舒适的生活,体现“人造住宅,住宅造人”的住宅设计理念。2)舒适性居住空间的舒适性不仅指家具的温馨布置,还体现在空间的体量大小方面。拥有合理、与住户家庭生活行为需求相适应的空间体量是满足居住空间舒适性的必要条件。3)私密性居住空间的私密性一般指与户外及家庭成员间的联系。与户外的联系是指楼间距、日照、通风、视线、噪声等因素。家庭成员私密环境的营造既需合理划分与组织空间,又需适当运用各种分隔手段,满足家庭成员对私密性的要求。4)“绿色环保”理念住宅居住空间设计需采用绿色环保的装修材料,打造绿色居住空间。5)“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居住空间时需留有发展余地,远近结合,考虑灵活性、可变性、适应性和超前性,体现居住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6)创造“个性”风格功能空间完善合理,设备、设施配置齐全,创造良好的室内居住空间环境;依据不同人群心理及生理需求,塑造独特的“灰”空间,如室内与室外过渡的“露台”“入户花园”“阳光室”“凸窗”等。

2居住空间室外设计

2.1住宅室外建筑空间形态

2.1.1建筑空间形态布局原则1)建筑空间形态采用“行列式”布局理念“行列式”布局居住空间均好性较好,后续套型设计易实现南北通透,建筑视觉效果强化。同时,有利于确保最大效能用地。2)建筑空间形态采用“大间距”布局理念有利于优化住区环境,也利于地下车库空间利用,改善住区通风、日照效果。某商品住宅多为小高层,包括14,10及11+1层,建筑空间间距达55~60m,传统间距仅为30m。既保证建筑空间套型的日照要求,又满足地下车库停车需求,在不增加车道前提下,增加停车位,由每列停3辆改为停4辆。3)交通组织高效便于车库布置,增加地下车库的有效使用面积。

2.1.2商业建筑空间形态布局定位某商品住宅在用地东侧经二路布置社区服务商业,即商业1和商业2,均为2层,建筑高度8.5m;用地南侧布置公建配套和独立商业3,公建配套为3层,建筑高度10.6m(结构标高),商业3为3层,建筑高度11.8m。如此布局,呼应区域功能需求,加强组团围合,强调建筑空间的私密性。

2.1.3多层建筑空间形态布局定位某商品住宅在用地西南侧,靠近商业3布置多层居住建筑空间,即17及18号2栋5层建筑,建筑高度17m(结构标高),并设置层高2.2m的地上汽车库。西南街心花园的生态效应可向四周辐射,提升多层住宅的品质;南侧商业可提供更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功能及空间分区明确便于在套型设置上规避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但日间人流较大会影响住户日常起居。

2.1.4小高层建筑空间形态布局定位某商品住宅在地块中布置16栋小高层住宅,有2栋10层,2栋11+1层,12栋14层,建筑最高为41.1m(结构标高)。小高层在满足规划条件下,确保最大的住宅间距,突出生态景观。整体呈侧边高、中间低空间形态,形成内聚式布局,中间可配合景观布局定位高端套型。同时,小高层整体呈北侧高、南侧低的空间形态,加大住宅对内景观面,提升后排住宅品质。尽量规避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强化建筑空间的围合感,加强私密性,确保区域内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2.2住宅室外交通空间设计

2.2.1设计原则1)满足GB50016—20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对建筑空间消防设计的要求。2)最大限度节约土地,满足我国节约型社会需求。3)人车分流以满足居民人身安全要求。4)方便居民出行,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2.2.2空间构架某商品住宅小区路网可概括为“一环,一纵,多横向尽端”。小区主路为“环”路,满足消防设计要求。宅间路直接从主干路通向住宅,同时,贯穿地块南北设置人行步道,小区内各住户均可利用人行道路系统进入中心绿地,居民可随时进行休闲活动。

2.2.3交通出入口设计某商品住宅小区车行出入口位于基地东西两侧,分别由莱阳路和经二路进入,人行主入口设置在南侧纬五路,连接南北贯通的人行步道,小区人车分流,不仅满足规范设计要求,也为居民创造良好的人车流线,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2.2.4道路及停车位设计某商品住宅小区环形车道为双车道,宽7m,尽端道为4m。小区内机动车停车位780辆,机动车停车率为0.66辆/户,商业为0.50辆/100m2,其中地上机动车车位205辆,地下机动车位545辆,多层住宅车库停车30辆,满足规范要求。自行车停车位1340辆,合住宅1.10辆/户,商业内部0.75辆/100m2,外部为1.20辆/100m2,全部为地下停车位,设于地下非机动车库内。

2.3住宅室外景观空间设计

2.3.1设计原则1)以建筑与道路围合为基础,形成组团绿化相互融合、互为借景的布局,打造庭院组团空间。2)实现全地下与半地下车库相结合的模式,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突出景观体验性,塑造三维立体花园。3)恪守环境设计总目标。

2.3.2庭院式组团空间1)空间景观结构某商品住宅景观构架为“一纵三横”:“一纵”为贯穿小区南北的步行景观道;“三横”中,中间一横为居住区景观轴,南北各一横为组团景观轴。2)公共景观轴某商品住宅中央东西公共景观轴内软硬质景观相结合,结合建筑入口及住户户外活动设施,成为公共活动的中心区域。公共活动场所设计充分考虑各年龄阶层居民的需求,尤其照顾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群体的特殊需要,应设置适当的娱乐、休闲区域和设施,并按照集中原则布置,既方便居民,又便于管理,为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打好基础。3)景观步道某商品住宅中央南北以抬高的景观步道贯穿小区内部步行系统,做到小区景观步移景异,景观层次丰富多样。4)组团景观某商品住宅于南北两侧布置东西向组团景观轴,结合半地下车库围合庭院,形成私密性较强的居住景观空间。

3居住空间室内设计

室内居住空间功能环境与居民行为密切相关,设计需充分考虑居住者行为,据此进行室内空间分隔,组织空间秩序及空间形态;同时,考量家具尺度与摆设,方便进行二次装修设计,创造宜人的室内居住空间环境。

3.1.环境要素

某商品住宅居住空间按“户”设计组织。每户布置起居休闲、餐饮、就寝、烹饪、盥洗、藏贮及工作学习等空间,以满足现代居住模式所需的全部功能空间。起居、餐饮及藏贮空间为家庭成员的公共活动空间;就寝及学习空间为家庭成员的个人活动空间;烹饪及盥洗空间为家庭成员的劳动及生理空间。某商品住宅功能空间划分较合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3.2布局模式

室内居住功能空间的布局模式应“以人为本”,符合居住行为模式。以起居室为中心,按各功能空间特点布局,使其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减少相互干扰,实现动静分区、公私分离、污洁分离,保证居住生活的舒适性。某商品住宅项目设计考虑动与静、公共与私密、洁与污功能分区,满足住宅基本功能需求,彰显“人”的重要性。

4功能空间尺度与面积影响居住舒适性

某商品住宅面积小,受90/70(小区90m2户数占总户数70%)政策限制,起居室开间为3.9m,进深为4.5m,建筑面积约18m2;主卧室开间为3.6m,进深为3.8m,建筑面积约14m2。参观样板房后,感觉起居室居住空间体量合适,不影响家具布置;主卧室有些局促,只能布置宽1.5m双人床,若布置宽1.8m双人床,则无法摆放床头柜,建议今后设计净深应为4.2m;卫生间干湿分离,但净深为3.0m,只能布置小容量洗衣机,影响住户大件衣物洗涤需求。若要布置大容量洗衣机,只能打通中间分隔墙,不符合干湿分离的设计理念,建议今后干湿分离卫生间设计净深宜为3.3m以上。该商品住宅设计还包括贮藏间、工作学习空间等,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基本满足目前居民生活模式。

4.1心理环境

住宅空间应具有安全感、私密感和舒适感。1)安全感是居住环境的最基本要求,结构的安全、防火、防盗、防滑、防坠等确保居住安全性;噪声和视线干扰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不安全感。某商品住宅设计中,通过细部设计来满足以上需求。如阳台栏杆满足净空1.1m安全设计要求,卫生间为磨砂玻璃,以遮挡视线;户门防火防盗门,实现精细化设计。2)私密性要求个人和家庭行为不受任何人干扰,具有按自己意愿支配空间环境的自由度。居住环境私密性要求户与户之间行为与视线不受干扰,入户处设过渡空间,避免开门见山,空间也可用于更衣、换鞋、放置雨具。商品住宅设计,从功能分区出发,对住户私密性进行仔细考量。3)舒适性舒适性包括居住空间功能环境、生理环境及心理感受等。在满足居住空间功能前提下,通过住户二次装修设计,打造反映居住者文化爱好及艺术素养的舒适居住环境。在某商品住宅设计中,部分卧室设计“凸窗”,甚至是“转角凸窗”。这是近年来常使用的延伸空间设计。“凸窗”的平台既可布置绿化、盆景等植物,美化室内环境,又可作为“灰”空间,供居者偶尔休憩。

4.2生理环境

某商品住宅的总平面规划中,建筑物基本南北向,朝向良好,窗洞上沿距地面高度不低于2m,易形成穿堂风,且绿化率达40%,保证居住空间内有充足日照、清新空气、适宜温湿度、明亮光线,且无嘈杂噪声,创造宜人的生理环境。在某商品住宅设计中,选用具有减震设施的电梯,且邻近居住公共空间布置,远离卧室等安静空间。邻客厅的电梯在电梯井道设60mm厚隔声板,最大程度保证居住空间的安静。

5结语

居住区设计是长期的系统工程,包括室内及室外居住空间环境。建筑师在精心设计室内空间的同时,也应注重室外居住空间环境设计,二者共同构成居住环境。随着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作为新时代的建筑师,应为居民创建景观怡人、富于情趣的居住环境,使人类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者:张贵文 单位: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研究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