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养老机构照护组团护理员生活空间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养老机构照护组团护理员生活空间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养老机构照护组团护理员生活空间设计

摘要:护理员的工作起居环境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运营难度有着重大影响。然而在多数养老机构中,护理员长期与老人混居一室的现象普遍存在,生活条件简陋、私密性差,同时混居状态易形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和内外向传播,因此护理员的生活和工作空间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以养老机构的照护组团为调查对象,从护理员视角出发,分析其工作内容和生活空间需求,提出养老机构照护组团中护理员生活空间的初步改造建议。

关键词:养老机构;照护组团;生活空间;照护单元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养老机构照护组团中的护理员生活空间。照护组团指养老机构中由若干老人居室和辅助用房构成的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1]。然而,目前我国多数机构的照护组团并未妥善设置护理员居室,尤其在介护组团中,护理员长期与老人混居一室,陪护失能、失智老人的现象长期存在。护理员生活质量与老人护理质量存在直接联系,且对养老机构经营管理影响深远。截止至2016年10月,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4063万人1,按国标2半护理照护比1:10计算,我国护理员需求至少406万,而我国持证的护理员仅44102人3,缺口达400万。护理员工作生活环境、薪资待遇将直接影响养老机构的未来发展,而且从人居环境设计角度,空间中的使用者都应是设计者的研究对象,护理员生活空间理应做合理优化。本文以护理员视角,从建筑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对四家养老机构中不同类型的照护组团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护理员工作流程及内容、生活空间使用情况,分析护理员、老人居室最佳结合方式,并给出空间设计建议。

1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概述

本研究以居住空间适老化设计为理论基础,从实地调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定点观察、摄像、访谈、问卷、测绘和亲身参与等方式对大连市四家养老机构展开调查,测绘照护组团,记录护理员、老人对空间的使用需求和建议。所调研的养老机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2照护组团护理员生活空间现状分析

机构A为公办大型敬老院,共3层,每层4个照护组团。所调查的半介护组团中有两间独立的护理员居室,组团中老人不需要24h陪护,护理工作可在日间完成(图1)。因此在半介护组团中,护理员居室可设置在老人居室之间,即便分开居住也方便照护(图2)。机构B为民营中型养老院,共4层,每层1个照护组团(图3)。所调查的自理组团内无护理员居室或护理员床位,首层有一间医护办公室,护理员两班制。但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下降,B机构也需做适当改造以应对老人未来的介护需求。机构C为民营大型养老院,共5层,每层5个照护组团(图4)。所调查介护组团中老人护理需求较高,护理员与老人混居在2+1、1+1护理间中,无独立居室。护理员工作强度大、难度高,心理压力较大,希望居室内增设备餐空间。机构D为公办民营大型养老院,共4层,每层1个照护组团(图5)。所调查介护组团中老人护理需求较高,护理员与老人混居在6+1、4+1、2+1护理间中,无独立居室。护理员工作强度大、难度高,希望居室内增设备餐空间和基本厨房家电、直饮水。值得注意的是,居住在某个2+1或1+1护理间中的护理员并不只护理本居室内的老人,而是兼顾附近的6~8位老人,而合住居室内的老人更需要夜间护理。机构D中的6+1护理间较特别(图6),它由两个一居室合并而成,拆除独卫以获得完整的开敞空间,其改造目的在于方便护理员集中护理居室内的6位老人。但这种简单改造同时会带来很多问题:1)老人与护理员居住环境隐私性较差,缺乏必要储物空间,杂物堆放混乱(图7);2)洗漱不便,空间设计不均致使空间利用率较低;3)缺乏有效隔离。合住固然方便护理老人,但护理员和老人生活相互干扰、空间混乱,私人空间边界模糊会加重彼此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这种合住的状态会加重老人的被“监视”和“干涉”感,这种心理失衡带来的伤害并不亚于失去生理上的健康[2]。2.1单元类型与护理效率有些机构自发改造出多人护理间,以集中照顾重度失能老人(卧床),如D机构6+1护理间。这与护理效率相关,因为老人失能程度越高,所需的护理内容越多,对陪护的依赖也就越高。护理员精力有限,大空间护理间可以大幅提高护理效率,但会牺牲居住品质(表2)。因此,在设计老人居室时,设计者需要依照老人对照护的需求和依赖程度,在服务效率和居住品质之间做出权衡取舍。2.2从护理间到照护单元虽然D机构中的6+1护理间存在诸多问题,但它提供了一个实践雏形——从护理间到照护单元。护理间是现阶段多数养老院中介护老人居室的状态:护理员与老人混居一室,空间狭小局促、私密性差,欠缺储物空间。照护单元指专为介护老人设计的大空间护理型居室:将普通居室合并后进行单元化设计,拆除多余的卫生间或改为他用,规划出开敞空间,以提高照护效率、方便护理床进出;同时在单元内优化出护理员居住的独立空间,在不影响陪护的情况下保障护理员居住私密性。照护单元内的护理员居室与老人居室相互独立又并不分离,是当前解决介护组团中护理员居住问题的较好解决方案。

3照护单元中护理员生活空间设计建议

由上文调查分析可知,针对介护老人的照护空间宜单元化设计,兼顾居住品质和护理效率,同时优化单元内的功能空间,增加护理员生活空间(图8)。其中,必备空间为“必须设立空间”,扩展空间为“建议设立空间”。(1)阳台从访谈结果显示,对中、重度失能老人而言,长期坐轮椅或卧床会增加贴身衣物的换洗需求,居室内有生活阳台不但方便晾晒私密衣物,还能成为老人晒太阳和接触自然的场所。(2)备餐空间现有养老机构较少关注备餐空间,但一些介护老人需要护理员辅食或将食物打碎食用,这要求单元内存在方便、卫生的备餐空间。备餐区可预设直饮水接口、冰箱、微波炉等常用家电,以提高老人居住品质。笔者基于多人护理间的设计[1]和前文的分析总结,对养老机构介护组团内的一居室进行合并单元化设计,并提出几项应对不同需求的改造建议。当两个小居室合并为一个照护单元时,可将卫生间做干湿分离处理,即洗面台置于卫生间外,提高卫生间使用效率。备餐区配置冰箱、微波炉等常用的厨房家电,预留直饮水接口,在方便老人生活的同时,提高饮水安全。备餐区设计吊柜和厨下柜,增加储藏空间。另一个卫生间可面向单元外,作为组团公共卫生间或公共储藏间。若单元内老人提出介护需求,可加大储藏间面宽和进深(600mm),将其改造为护理员居室,同时注意防水和隔音处理,必要时加装机械通风(图9~11)。照护单元的改造受原建筑结构限制较多,导致护理员居室呈“黑房间”状态,但这仍优于混居状态。护理员居室与老人居室隔墙开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采光、通风方面的不足,且有助于看护老人。如果条件允许,8+2照护单元是更为理想的状态:护理员休息室连接的两个照护单元白天连通、夜晚各自独立,而且两名护理员可以合作照护、夜间交替值班,降低工作难度(图12)。

4结语

工作和居住环境是养老机构吸引护理员应聘并稳定工作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护理员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也影响老人的生活品质和养老机构的行业竞争力,所以护理员居室的设计应逐步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在介护型照护组团中,老人因身体不便活动范围较小,而护理员活动范围较大且空间使用频率更高,因此介护组团和照护单元的空间设计也应优先从护理员角度着手,以方便提高照护服务质量。在新建养老机构照护组团和照护单元的设计之初,应充分重视护理员生活空间,并给与科学的规划设计。随着我国养老机构相关规范的相继出台,护理员生活空间设计也需规范化和科学化。未来对护理员生活空间的研究,仍需扩大研究范围、深化研究内容,提出更多符合实际需求的精细化设计建议。

参考文献

[1]周燕珉.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详解1[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124-180.

[2]阿图•葛文德.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3]雷静雯,张彧,张嵩.从“照护”到“陪伴”的认知症老人照料机构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19,37(4):40-45.

[4]王洪羿,张玲,周博,等.失能老人特殊照料机构的实证调查及设计对策——以日本介护养老建筑为例[J].建筑学报,2019(S1):96-100.

[5]陈瑜,周燕珉.养老设施护理组团的辅助服务空间配置探讨[J].建筑技艺,2019(12):38-43.

[6]刘远立.中国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老年健康研究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作者:牛美霖 周博 栾一斐 方可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