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学馆下的中学书院空间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学馆下的中学书院空间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国学馆下的中学书院空间设计

摘要:书院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组织机构,是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书院文化创建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明清时代最为鼎盛。传统书院功能空间受到儒学教育理念的影响,除了为学者提供圣贤书讲学、议论探讨之所的常规功能空间外,书本收藏、书本修订、休闲游憩、祠庙祭祀等活动区域也是我国传统书院不可或缺的功能空间。其突出中心要义可归纳为“天人合一”理念。传统书院可以从多个方面,不同层次的把当地教育文化特征表现出来。上至学术文化下至建筑形式,传统书院的建设都极具研究意义,对我国当代中学建设都具备很高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传统书院;当代中学;建筑空间;文化传承

1古书院建筑空间特点

古时人们无论在哪一行业都讲求一个平衡,书院建设亦是如此。受古时候严格社会秩序的影响,书院建设形式犹如一颗枝繁茂密的大树,树木主干为建设主轴,各功能空间则为枝条,各个功能空间随主轴有序排列延伸,整体布局层层递进,所有空间安排遵循万物的纲纪,以实现各个空间各安其位,和谐平衡发展。通过相关资料总结分析,古书院功能空间规划有以下特点:

1.1教学研习空间兼顾开放性及私密性

教学研习空间,是古书院里承担最根本的功能空间。在整体空间布局中,如果将书院建筑整体最大限度的收缩减小,教学研习空间是唯一不能随之减少的空间区域。功能上,该区域为师生交流之间交流的纽带,是可以为师生提供开放性交流活动,增强人际交往和与他人写作方面的提高。古书院学研活动,除去公共开放性的讲堂研究外,也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课下独处时,具备私密性的斋舍空间可以帮助人们从公共的日常教研活动中走出来,进行独立思考,三省吾身。

1.2独特的教化祭祀空间

在古时儒家思想的引导下,祭祀被作为了教化的根本方向,有着很高的文化地位。和其他祭祀活动不同,书院中的祭祀活动,更像是古时师生信仰的一种体现,象征着对圣贤学者的仰慕与崇拜,并以此为精神力量,向前辈看齐,努力提升自身学识修养,完善自己。因此在古书院中,祭祀除去字面含义的纪念先辈,更深层次的功能作用是明德教化,弘扬优秀精神文明。转观当下浮躁的社会,这种对文化学识的渴望以及尊重是极度缺失的,而书院文化正好可以弥补这部分的缺失,让当代中学空间更加合理完善。

1.3回归山水的游憩空间

山水在自古文人眼中是与人的思想品行存在一定关联的自然形式,可以与自身产生精神的共鸣。当人处于自然环境之中时对自身修养品格的完善有很大的帮助。游憩空间中廊道、庭院、绿植、假山水等不同元素通过大小的不同、空间的错落、前后的虚实等表现手法,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环境空间聚合体。通过环境氛围的营造,当人们学习之余漫步其中时,可以拥有心旷神怡舒适的心境。曲折绵延的小路、精致唯美的院落,为空间提供了更多有趣的形式变化。为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碰撞出更多创作的火花。

2当代书院空间建设要素

结合对古书院的空间特点分析可知,当代书院的建设要素主要体现于院落空间的布置、对景空间的营造、空间排列的合理性、交互空间的多样性四个方面。现做具体分析如下:

2.1院落空间的布置

良好的院落空间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一个人的性格审美产生影响的。古书院中院落中庭空间和建筑相比属于一种负空间,是通过自然地营造守法将建筑与其串联起来的空间布局,最终实现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平衡状态。与古典书院的严谨庄严相比,当代社会讲求开放、多样化、共享、活泼的活动空间。如何在保证与和至亲的前提下,将院落庭院创造的具有动感、活力与生机是当代书院建设的重中之重。

2.2对景空间的营造

在我古典园林造景手法中,对景一直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造景手法。对景的应用增强了区域内建筑及构筑物之间的联动性。在视觉上也有一定引导作用。当代书院空间,相比古典书院应具备更强的交互性。当代教育注重的是互动性,体验性,讲求走向室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是理论至上读死书。在空间布局上首先延续古典书院以中轴为主心骨,发散式布局。为增强书院内造境空间的层次感,可采用移步易景的手法,通过塑造高低错落的廊道空间赋予书院更强烈的高低层次感。廊道极强的引导性,将书院内各个空间有序的串联,随着在空间内不断地深入游玩,空间自然切换,每一步都有不同的景色,瞬间将空间内的层级感与结构感营造起来。

2.3空间排列的合理性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当代书院空间整体多为规整的布局。这样规整的整体设计使得书院建筑对场地有更好的适应性,保证了书院建设因地制宜。轴线规划上多采用轴对称设计。空间设计排列方面,各个空间主次分明,空间功能明确,相互对应渗透,相辅相成。将这样的当代书院应用于现代中学,使得校园内的活动空间更多了一丝文化底蕴,弥补了当代中学建设往往过于现代,文化建设方面欠缺的问题。空间的合理排布离不开优秀的道路规划作为辅助,院内交通流线组织清晰通畅,空间布局的优势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2.4交互空间的多样性

当代新式书院开放的平面布局风格,多元化多层次的设计理念,动静皆宜,学生身处其中不但可以体验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学环境,也有丰富的活动游玩空间。当代书院所具备的良好互动参与性体验,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2.5因地制宜

不同的地区拥有者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建筑特点。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一样,书院建筑空间的设计也讲究就地取材,比如北方多用木材为原料,而南方则加入了竹子、芦苇等建筑材料,山区则是充分利用了石块与石材。这样一来各地书院各具特色杜绝了千篇一律,保证了书院的与众不同,实现了书院建筑的多样性。

3如何实现古典书院精神与当代中学文化的融合

当下中国建筑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关于现代回归传统,传统融入现代的设计潮流。比如越来越多的地产商开始进行新中式建筑开发设计,人们乐于处于古时白墙灰瓦,古色古香的各色风情小镇之中。书院建设亦是如此。下面以南开大学儋州市第一中学国学馆建筑设计方案为例,对如何将传统书院融入当代中学之中进行分析研究。

3.1项目概述

本项目位于儋州市第一中学校内,国学馆设计任务要求布置150人以上国学厅,作为学术交流的场所,需配备展览室和休息室。由于地块限制,因地制宜,建筑平面形状布置成扇形,如图1所示,与周边环境融于一体,获得最大使用率。建筑室内外风格均采用中式风格,以体现国学的韵味。项目用地位于儋州市第一中学西南侧,文化大院东南侧,处于其他功能建筑的中心位置,选址合理,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宣传影响力。具体建筑相关设计参数见表1。

3.2建筑风格定位

书院在建筑风格上,采用了新中式徽派建筑风格,运用了白墙灰瓦的特色符号。建筑外墙上较大尺度地运用了玻璃元素,新旧文化的碰撞,使得在新中式的徽派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穿插现代设计符号,新旧二者完美融合,给校园内既添加了古色古香的读书气息,又添加了现代感十足的教育空间。符合校园文化中,多样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

3.3建筑立面设计

当下社会中“后浪”一词火爆全网,象征着新一代国家后生的崛起。该建筑的立面设计同样运用了像浪花一样的优美弧度元素,如图2所示。弧度与规则式的书院建设相融合,二者相辅相成,不孤立。整体书院设计象征着校内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人,是在充满挑战的大海中的后浪,告诫着校内学生,应有作为国家后浪的历史责任感,充分发挥书院建筑空间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心性及思想,在这样的书院空间内举办学生思想教育活动,能具备更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学生国家主人翁意识,为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创造了可能,真正实现后浪们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潜力。

3.4建筑功能分析

受场地面积及校园实际功能需求的影响,该书院空间设计主要定位于交流宣讲,文化宣传。建筑整体平面为扇形空间,从中间将建筑划分为两个空间结构,一侧为会议报告厅,一侧为国学展览厅。会议报告厅,整体呈阶梯状形式,不同于普通报告厅的是,改报告厅内室内装饰均采用中式装饰风格,大量木材元素应用其中,黑色、白色、木色三色层次分明,简明低调,置身其中仿佛穿越至上世纪,体验那时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学习教育氛围。国学展览厅内置大量古典设计元素,结合现在智能设备,可以对展览厅内展示物进行详细讲解,古风设计搭配现代科学技术,给人带来全新的观感交互体验,将国学古风的文化韵味最大程度的在人们面前展现了出来。

3.5研究总结

在当代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建筑空间从宏观意义上讲是文化文明的承载体,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及日常行为上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上至标示性教学建筑,下至校园格言、办学理念,都在学生的生活中有着不可磨灭的积极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当代校园建筑不同于其他功能建筑,可以通过建筑语言表达出校园先进文化思想,具备潜在隐性教育意义。从这种角度出发,相比现代教育建筑,书院的建设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在宣传教育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束语

时下社会物质水平飞速提高,教育的理念随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地有新方向融入其中并且极具先进性。在当代中学建设中,古风的建筑配以当前高端科技,优势互补、查漏补缺,更深层次的挖掘出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学引入书院文化理念,将传统精神文明的深厚底蕴,融入当代更加开放、多样的校园文化意志中,新旧结合形成全新的中学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奕,姚雪驹.江西“会讲式”书院空间分析及其句法解读[J].建筑与文化,2019(9):82-84.

[2]李子石,路洪通.试析中国传统书院建筑空间类型[J].建筑与文化,2018(8):35-36.

[3]张永林.新书院式建筑[J].城市建筑,2020,17(2):92-93.

作者:陈华刚 单位:广东广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